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39节

  其实,童贯之言,真一半、假一半。

  当年,他童贯属实是怀韩世忠是在谎报或是在夸大军功,但是,没有他口中所谓的受小人挑拔才没有按所立军功大小越升三级提拔韩世忠。

  如今,童贯对韩世忠能表现出礼贤下仕、悔过不已的样子,完全是他童贯看到到了深受赵官家喜爱的韩世忠,真的是勇冠三军!

  领枢密院事的大宦官童贯,善于认人,目光长远地认定:

  他日之后,韩世忠必然会成长为像老种经略相公那般可领数十万大军,坐镇边境,保境安民的大宋名将……

  所以,童贯认为,如今的自降身份,用好言好语,安抚好勇冠三军的小将韩世忠,对于自己未来协调诸将之间的关系,拉拢好韩世忠这般英雄人物,都是极有好处的。

  赵吉传下口谕:“搬师回城,暂做休整。对于其它地方匪军的余部,明日起开始逐个剿灭,力求剿匪要彻底干净……”

  此时,杭~州城内的地方官员、富商豪绅,听到了御驾亲征的赵官家率领着宋军,居然仅用不到一天的时间,把近十万众的方腊匪军给打得大败,

  宋军还射杀了匪军的先锋大将方七佛、斩杀了匪军女元帅方百花等诸多贼将,还把贼首方腊、匪军丞相方肥等人活捉回来……

  杭州城内的士农工商等万民,皆是欢欣鼓舞。

  听到宋军大败方腊匪军的消息后,最高兴的便是杭~州城内的地方官员和富商豪绅了。

  毕竟,他们也早有耳闻,方腊匪军之前攻打进了每一座州城或县城之后,最倒霉的便是他们这种当地的官员和富商豪绅了。

  若不是有赵官家御驾亲征东南,率兵入驻杭~州城内,也暂时禁止了任何人出城,不然,听到方腊匪军逼近~杭州城的消息,他们皆打算收拾细软选逃出城……

  如今,当地的官员和富商豪绅,特备酒食,组织万民,提着灯笼,绵延数里,夹道欢迎凯旋而归的赵官家、以及赵官家御驾亲征所带来的宋军兵将……

  韩世忠接过当地乡绅递过来的两大碗水酒,转敬给身边的王渊一碗,韩世忠双手捧碗,感激道:

  “多谢王将军仗义,战场之上分兵与吾,世忠先干为敬!”

  王渊也笑呵呵,捧起酒碗,爽朗道:

  “今日,王某能交良臣为友,真乃三生有幸!你我干了这碗庆功酒!”

  “好,干了!哈哈哈……”

  “哈哈哈……”

  ……

  装在囚车之内的方腊,被重兵看押着,已经推送至杭~州城内。

  押在囚车中的方腊,在沿途上,没少挨当地官员和富商豪绅、以及百姓们的指指点点、高声漫骂、以及小石块的扔打……

  在囚车中带着重枷的方腊,手脚也都用最重的铁镣铐死,他望着沿途愤怒的人群,心中凄然,万念俱灭。

  方腊至令也不解,自己乘乱世,起兵东南,不足一个月,已经打下了东南诸多个州县,

  为何赵官家御驾亲征才用了区区两三万人,就能打得义军十万主力惨败呢?

  导致本圣公被活捉,关押在这囚车牢笼之中,受尽侮辱!

  甚至,方腊最不解的是,本圣公可是打着来解救尔等东南百姓的旗号起义的,如今怎么还遭到尔等百姓的漫骂和扔石块的捶打呢?

  ……

  赵吉率军回城,让各部上报军功后,传旨让兵将修整……

  赵吉传旨军中,准备明日分兵两路,由西军左路统制刘延庆所部,西军右路统制杨惟忠所部,对方腊后方所占据的一些州县的匪军进行彻底清剿……

  经审问匪军投降的兵将得知,方腊儿子和妻子目前还在匪军的后方根据地青溪县……

  赵官家谕令:“对方腊之余孽,务必清剿干净……”

  回城后,除了轮流值守杭州数个城楼上的大宋禁军外,其余全部休整,养足精神,准备明日开赴东南各地,继续清剿为数不多的方腊匪军残部……

  当夜,最忙碌的当属文官们了,他接到赵官家的谕旨,分了多个审问小组,连夜提审方腊和方肥等匪军被俘人员……

  赵吉接到监审方腊的大宦官梁师成回报:

  即便对贼首方腊,用尽了酷刑,贼首方腊也拒不认罪,也不招供半字……

  方腊居然还喊出来了大逆不道污蔑赵官家、诽谤朝廷之言论……

  赵吉听到了梁师成的汇报后,不怒反而一笑。

  他心中暗道:“方腊也不愧是一位能威震东南的起义军首领,还是很有骨气的!

  不过,道路不同,朕虽惜你方腊是一条好汉,但也绝不能留你活在这世间了。”

第177章 腰斩首恶

  【第一百七十六章,腰斩首恶,微服出访,震惊万民,开仓分粮】

  朕虽惜你方腊是一条好汉,但也绝不能留你活在这世间了。

  赵吉微笑着说道:

  “辛苦梁大官,连夜审理贼首方腊。”

  梁师成立即满脸堆笑,说道:

  “老奴能为官家办差,深感荣幸。”

  赵吉对梁师成又道:

  “贼首方腊、头目方肥,此二贼,罪大恶极;明日午时,在杭~州城内繁华街,当众皆斩之。

  杭~州城内百姓,欲观方腊受刑者,皆可尽赴刑场观看。

  以此,万民将会传颂朕御驾亲征东南、平定方腊之伟业,

  以便消除方腊乱匪在东南之恶劣影响……”

  “老奴遵旨。”梁师成领旨道。

  在这杭~州府衙内,陪侍在赵官家身侧的领枢密院事的大宦官童贯,跪地奏请,道:

  “官家,微臣童贯认为:

  贼首方腊,叛逆谋反,

  攻州克县,抢劫放火,

  残杀官吏,奸掳女子,

  对此恶贼,应刑凌迟!”

  新任两浙路制置使、宦官谭稹,立即附和着童贯的进谏,跪地奏请,道:

  “臣谭稹赞同童大人之言,对贼首方腊,当行凌迟之刑。”

  赵吉却道:“朕知道爱卿痛恨贼首方腊,然则,朕意已决,为彰显朕之仁德,方腊凌迟之刑,改为腰斩吧!”

  赵吉之所以这样决定,便是他有些受不了古代的凌迟极刑,太过残忍了,这种千刀万剐的极刑,要施刑二三个小时,受刑之人才能死掉。

  赵吉认为,对方腊这样的贼首,施行大宋律法中的腰斩之刑,既可对其罪恶朝廷惩罚,又可警示万民不敢犯上作乱,这不挺好的吗?

  而赵吉故意不采纳手握兵权的童贯进谏,还有自己的深意。

  那就是,童贯你从九年前的政和元年,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辽国回来后,你的权势就越来越大了,便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不久后,你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不到三年,你又领枢密院事,你还监军西北,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被封为太傅、泾国公。

  世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

  如今,在朕这位穿越者的英明决断,行霹雳手段后,公相蔡京已经伏法,就差你这个媪相童贯了。

  朕不同意你童贯提出的建议,也是在收拾你之前,对你的一种试探。

  童贯看到赵官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之后,脸色明显地阴沉了下来。

  不过,他也没有敢当面顶撞赵官家。

  时称隐相的大宦官梁师成,看到赵官家驳斥了童贯和谭稹的进谏后,他则是笑呵呵地跪在地上,带头称赞道:

  “官家仁慈圣德,即便对罄竹难书的贼首方腊,亦不忍实行凌迟极刑。

  当今陛下,堪比尧舜般的贤君明主啊!”

  在梁师成的带头奉承之下,当场的群臣也都跪地,一起附和称赞赵官仁慈圣德……

  第二日上午,赵吉亲自为西军左路统制刘延庆所部、右路统制杨惟忠部出征前进行饯行。

  西北军全体官兵在得知,今日午时就要对贼首方腊进行腰斩后,全军士气高涨,分兵两路,去清剿方腊留在所克州县的残余匪军……

  禁军统制王禀及所部禁军,则暂时驻守在杭`州城内,与皇城司亲从官们一起保护赵官家和两位皇子赵楷和赵构的安全。

  赵吉还特意下了诏书,把韩世忠及所部骑兵,留在了杭州城内。

  赵吉如此安排,他已经猜测出:因韩世忠在对方腊匪军大战中,表现太过出色,所立军功太多,必然会引起军中的红眼怪们对韩世忠的妒忌。

  若再让韩世忠去东南,平定那些战斗力不强的乱匪余部,这就是大才小用了,万一名将遭到不测,岂是不悔之晚矣了吗?

  朕要将韩世忠这种勇冠三军的奇才,用到以后对付金国的大战之中……

  还有,更为关键的是,韩世忠对平定方腊所部来犯杭~州的战斗中,数次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经过力战,又活捉了方腊等贼,属实也应该让韩世忠休息一下了。

  赵吉为出征的刘延庆部和杨惟忠部送行后,望着两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城,渐行渐远,马踏飞沙,征尘滚滚……

  赵吉回到城内,已经是巳时初,距离午时三刻腰斩方腊还有一个时辰,赵吉准备微服私访,探查一下民情。

  赵吉挑选了百余名随行人员,皆是便服出了杭~州府衙。

  他坐轿,由着便服的皇城司亲从官和脱去了盔甲的韩世忠共同保护着,犹如是富商出行一般,直奔要繁华街的临时法场……

  赵吉到了法场后,看到这里早已有三四万人,早早地等在了那里。

  赵吉下了轿,带着便装的郓王赵楷和康王小赵构,由韩世忠和亲从官们暗中保护之下,挤进了人群之中。

  赵吉听到,百姓们议论声连连……

  “贼首方腊,今日就要在此正法了,真是大快人心啊!”

  “然也……”

  “唉!”人群中也有个别同情方腊的贫民,说道:

  “今年七月,东南大旱,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

  “吾等贫民百姓,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派来官吏上门讨要赋税,把吾等百姓藏起来的最后一二斤杂粮,也给搜括得干净。”

  “唉!那些愿意跟着贼首方腊犯上作乱者,应该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者吧?!”

  赵吉看到,说此话者,是一位身穿打着补丁布衣的瘦老头。

首节 上一节 13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