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66节

  据赵吉东征方腊凯旋回京后,所得到皇城司的密报称:新任少宰的蔡攸,在检举揭发其父蔡京,以及蔡京因罪被处死之后,蔡攸无论在朝堂之上和私下里,皆没有悲伤之色……

  京城的官员,也都是见到大义灭亲后的蔡攸避而远之……

  其实,赵吉之前利用蔡攸的一切骚操作,不过是利用蔡攸是宰相蔡京长子的身份,而且蔡攸与蔡京还长期父子不和睦的矛盾,才能将蔡京更多不为人知的罪行,给做成了实锤。

  换而言之,蔡攸就是穿越者赵吉除掉蔡京一个工具而已。

  此时,赵吉心中也在思考着,如何把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像蔡攸这种一次性的工具,给丢弃掉……

  不过,面对着蔡攸赞同李纲和宗泽出任要职的进言,赵吉还得微笑着面对。

  赵吉道:“蔡爱卿所言极是。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其他的大臣们心中立判,应该如何表态了。

  文武百官们,纷纷跪请赵官家重用宗泽和李纲二人……

  甚至有的大臣还搬出了陈年旧事,言说李纲本就是忠臣之后,又年纪轻轻地进士及第了,为官十余年间政绩斐然,只是因为太过于正直不阿,故此才遭到了贬谪,如今官复原职又敢于出使强盗营寨,理应该委以重用………

  其他的大臣们,对于宗泽也是大加赞颂,言说宗泽是虽然是赐同进士出身,但是为官以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赵吉听从进言的这些文官大臣们,虽然是在迎合着他的圣意在大力地褒奖着宗泽,不过,他们却在褒奖着宗泽为官的政绩同时,也暗藏着嘲讽着宗泽不过就是元祐六年“末科”的“赐同进士出身”。

  穿越者赵吉明白,这就相当于城后世的一群当年考上清北的高才生们,对虽然也考上了清北不过只是以压线的分数位列于倒数第一名同学的嘲讽。

  可是,赵吉却知道,当年三十三岁的宗泽之所以在元祐六年,在众进士中只是“末科”,被“赐同进士出身”,是有原因的。

  当年,宗泽千里迢迢前往京城开封应省试,通过省试(礼部试)后,进入殿试。

  宗泽在殿试时,不顾字数限制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力陈时弊,还批评朝廷轻信吴处厚的诬陷而放逐蔡确,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为大宋江山社稷计,当革除弊政……

  当时,主考官看到宗泽的科举卷子,便批注以“其言直,恐忤旨”,将宗泽置于“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宗泽虽未能名登榜首,但毕竟通过了科举考试,从此开始步入了仕途。

  赵吉一指今年七十岁的余深,说道:

  “余太宰,可知当年宗泽科举殿试时,为何被置于“末科”,为诸位爱卿讲一讲吧!”

  老谋深算又会奉迎圣意的余深,立即会意赵官家的用意。这是赵官家想给宗泽正名啊!

  “咳咳咳。”余深轻咳数声后,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地说道:

  “元祐六年殿试中,老夫不才,被先帝哲宗皇帝选为主考官之一。

  老夫犹记得,众位考官传阅宗汝霖那万余字的殿试之进,众位阅卷考官惊骇不已。

  并非因汝霖之试卷上的字数过多,只因汝霖敢在试卷之上敢于针砭时弊,以‘朝廷的朋党之祸自此始’,‘为大宋江山社稷计,当革除弊政’为论点进行叙论,实令吾辈惊骇不已。

  故此,将宗汝霖置于‘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

  如今思来,老夫身为众考官之一,当时没有力挺宗汝霖位列【头甲】,实为我大宋埋没了一代贤良,甚是惭愧啊!”

  余深的话说完,之前那样还瞧不起宗泽只是个【末科】进士的那批文官大员,纷纷地低下头,惭愧得脸红不已……

  太宰余深还不忘记,恰到好处地拍一下赵官家的马屁,故作激动地高声道:

  “幸好,陛下圣明,启用宗泽和李纲,实乃我大宋中兴之幸啊!”

  赵吉被这个马屁精给拍得心情舒畅,眉开眼笑。

  这时,吏部的官员见状,不仅是附合大宰余深,更是为了迎合圣意,便对赵官家启奏道:

  “宗汝霖曾在元祐八年被派往大名府馆陶县,任县尉兼摄县令职事。

  宗汝霖到任不到一个月,便迅速而妥善地处理完了馆陶县历年诉讼积案,官声甚好……”

  知枢密院事的郑居中再次奏请道:

  “臣居中,还听闻绍圣二年,宗汝霖被当时的知府吕惠卿任命为巡视御河修建使。时值宗汝霖之长子病逝。

  宗汝霖忍着丧子悲痛,奉檄即行,出任巡视御河修建使。可谓‘为国忘家’之人杰也!

  时值天寒地冻,宗汝霖巡视河堤时,见修建河道之民夫冻者无数,便立即上书,建议推迟工期,待明春天暖时再动工,并愿彼时当身任其责。

  朝廷同意延期。次年春,河成,所活甚众。”

  赵吉听着郑居中之言,微笑点头。

  郑居中一看自己所言正合官家之意,他便继续陈明自己所知的宗泽的政绩,便道:

  “政和五年,宗汝霖升任登州通判,上书朝廷登州除了不用纳税之宗室官田数百顷外,皆不毛之地,百姓还要岁纳租万余缗,当地百姓实乃苦不身上。

  宗汝霖上任登州后,忿然上书朝廷,陈明实情,请求对登州予以豁免田税。

  时为官家圣明,准奏了宗汝霖的上书。

  至令,登州百姓还感念官家之圣明,称颂宗汝霖为我大宋的父母好官。”

  群臣纷纷对郑皇后的从兄郑居中的进言附合称是,并对宗泽再次称赞一番……

  此时,宗泽突然间被众多比自己官职大得太多的朝廷大员们轮番夸赞后,他感觉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若论情商来说,宗泽的情商其实还是很高的。之前,他敢于上书进谏赵吉的原主宋徽宗不应该过崇信道教而劳民伤财时,其实他也早就预料到了可能因此会触龙之逆鳞,可是,他也不吐不快地上书进谏了。

  这并非他的情商低,而是他正直的本性使然。

  此时,情商很高的宗泽,看到列位朝廷大员,都在称赞他之前为官的政绩时,他自然要做出自谦的低姿态。

  花甲之年的宗泽,再次向高高在上坐在龙椅上的赵吉跪拜,道:

  “臣宗泽所作所为,实乃为官本责,被官家看重,被列位大人如此称赞,臣实乃愧不敢当,无地自容也!”

  赵吉立即对如此谦逊的宗泽,说道:

  “朕观宗爱卿为官二十余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著,所至称治,赢百姓信赖和爱戴。

  朕岂能不重用宗爱卿呢?”

  郑居中跪请道:

  “臣郑居中,观宗汝霖为官清正、勤于职守、体恤民情,故此今日朝会之上,举荐宗汝霖出任的枢密院副使,还请官家奏准!”

  赵吉微笑道:“燕国公所举荐之人选,正合朕意。宗泽听旨。”

  宗泽跪拜道:“臣宗泽听旨。”

  赵吉道:“朕拜宗泽权知枢密院副使,领朕圣旨,任河东、河~南、河~北招安御史,对聚众上万人马之河东强盗王善、盗贼杨进,进行招安,平息祸乱。”

  宗泽感激得双眼红润,叩拜道:

  “臣宗泽遵旨,定不辱皇命!”

  赵吉又宣旨道:“李纲听旨。”

  李纲心中一震,感觉自己胸中抱负可能有实现的希望时甚喜,他叩拜在大殿听旨。

  赵吉道:“朕拜李纲权尚书左丞。”

  “臣李纲谢主降恩,臣定当殚精竭虑,以报官家隆恩……”

  李纲激动不已,这绝对不是他贪恋高位,而是因为他心中有为国为民大展大才华的信念。

  李纲深知只有自己在高位之上,才能为国为民做出大贡献,不负自己所读圣贤书。

  朝会之上的文武百姓,对于宗泽和李纲突然之间就被赵官家重用,心中皆是羡慕不已。

  不过他们也知道,如今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擅于集权,官家认定的事情万万不可以忤逆,不然后果会很不好。

  何况,赵官家所提升的宗泽和李纲分别出任枢密副使和尚书左丞,前面都加了个【权】字,这就说明了,因为他俩的资历不足,只是暂时代理这两个重要官职而已。文武百官们自然也不敢反驳半句。

  赵吉又道:“李纲权尚书左丞,领京西、淮南招安御使,奉朕圣旨,去彼地招安聚众数千人之盗匪首领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人,剪除京西淮南之地深入盗匪侵扰抢掠之祸患……”

  “臣李纲遵旨。”

  朝代之上的群臣,心里都清楚,如果宗泽和李纲真的能完成招安河东、河~南、河~北招,以及京西、淮南诸路的强盗首领,那么,他俩官职前面表示‘暂代’的【权】字便会去掉。

  只不过,群臣也知道这等招安的差事是凶险万分的,自己绝对不会像宗泽和李纲如此敢冒九死一生的危险去招安的。

  而在大殿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吉,心里清楚,若按史书上记载,河东强盗的首领王善是被宗泽单骑到阵前,给劝降归顺朝廷,在其麾下一同抗金的。

  而绰号为‘无角牛’的杨进,以及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强盗首领,是被宗泽派人说明祸福,成功地把他们说服归降朝廷抗金的。

  因此,赵吉感觉这次派宗泽和李纲去行招安之事,分别是不知道历史走向的那群朝臣们,都认为去招安抢掠夺成性的凶残盗贼首领们,一定会很危险,甚至是有去无回。实则不然,这分别就是赵吉给宗泽和李纲刷功绩和声望的好机会。

  不过,赵吉还是为了让社稷之臣宗泽和李纲此行能更加安全地回来,派出京城六千名禁军精锐,分为两路,分别护送着宗泽和李纲前去招安。还给了宗泽和李纲可以调遣当地厢军剿匪之权。

  这就是穿越者赵吉为了以防万一做出的充分准备,毕竟,他也不知道因为他这个穿越者带来的蝴蝶效应,那些本应该归顺朝廷的强盗首领们,会不会也按历史中记载的那样,被宗泽招降成功呢?

  ………………………

第196章 那位军事奇才,朕必当重用之

  第195章那位军事奇才,朕必当重用之

  赵吉拜李纲,权尚书左丞;

  拜宗泽暂领枢密院副使。

  让他俩各领圣旨,分别率领三千名京城的禁军兵将,特赐有调遣招安之地厢军剿匪之权。

  即日起程,分别前往河东、河~南、河~北,以及京西、淮南诸路,对强盗王善、盗贼杨进、盗匪首领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人进行招安。

  李纲和宗泽,年龄相差二十余岁,虽然他俩私下没有什么交情,可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的政见,大多数时都是不谋而合的一致,这就促使了他俩英雄相惜。

  在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后,北宋的京城开封府的长官职位空缺,李纲便向朝廷举荐了宗泽,上书说:‘使旧都安定与恢复,非宗泽不可……’不久之后,朝廷改任宗泽知开封府,后来又升为东京留守。

  彼时,金敌仍留屯于黄河边上,战鼓之声,日夜可闻,可京城的战船全部废坏,士兵与百姓杂居,盗贼纵横,人心惶惶。宗泽一向威望高,到达开封后,他首先捕杀了旧都京城里盗贼数人。宗泽下令:“盗贼,无论赃物多少,一律按军法论处。”自此旧都的盗贼平息,百姓得以安宁……

  在今日的朝会上,赵吉派遣完了宗泽和李纲去行招安的差事后,他又下旨:召曾经是明法科进士、现任德安府的安陆县县令的陈规回京。

  文武百官根本想不明白,赵官家为何突然要召小小的地方县令陈规火速回京呢?

  何况如今参加朝会的朝廷文官大员们,是瞧不起科举中地位较低的‘明法科’出身的进士陈规的,心中都存着些许的鄙视。

  “明法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汉代诏令察举人才,所设科目有明习法令一项,即为明法科之始。唐太宗时置为常举科目。用于考试法令专门学问,选拔明习法令的专门人才。宋初承唐制,试律令墨义四十条,《论语》墨义十条,《尔雅》、《孝经》墨义共十条。

  也就是说,明法科出来的是法律人才(还必须也得懂一些儒学),注定日后几乎不可能跻身于文官集团的高层,更不太可能被拜相。

  不过,文武百官面对赵官家要召陈规回京之事,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反驳的意见,毕竟在这些朝廷大员的眼中看来,官职低微的陈规,还真的不入他们的法眼。

  群臣皆在心中盘算: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这种小小的人事调动,又涉及不到个人的利益,谁会多嘴敢反驳赵官家的圣意呢?

  早在,李季献竹筒火枪被封为承节郎、京城军器监的火器作坊副使之时,李季坦白他之所以能发明出竹筒火枪,是受到陈规创意的启发……

  那时,赵吉便有了要召陈规回京重用的想法。

  赵吉知道,在史书记载中的陈规,可以称为军事奇才!!

首节 上一节 16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