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88节

  ……

  此时,

  赵吉坐在龙椅之上,左手扶龙案,右手以掌前伸,朝向远言;仿佛在遥对身在数百里之外的千古名臣李纲一般,他高声道:

  “朕拜李纲为尚书左丞、赠观文殿学士!赏赐其黄金三百两!”

  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跪伏,齐声山呼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吉,威风凛然,大手一挥,高兴道:

  “众爱卿平身。”

  群臣起立,归回班列……

  赵吉盯着文官班列的末尾处,看到一位相貌英俊的青年文官张浚,他便高声道:

  “朕对宗泽和李纲二位爱卿封赏之圣旨,由中书舍人张浚,代朕拟写!”

  此时,今年才二十四岁的张俊,闻听赵官家的点名,立即心潮澎湃。

  张浚受宠若惊,出列跪奏道:

  “微臣张浚遵旨!”

  赵吉微笑着看向这位三年前登进士第高中探花的名臣张浚,心中暗道:“若朕这个穿越者,不知道你张浚是未来的大宋名臣,朕怎么能不远千里,把你从山南府一个小小士曹参军召回京城任如今这个前途大好的中书舍人一职呢?”

  赵吉道:“张爱卿平身,拟写圣旨时,必当写出朕对宗泽和李纲二位爱卿褒奖赞美之意!”

  张浚再拜道:“微臣张浚遵旨,绝不负圣望!”

  赵吉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浚已经被赵吉召回京城任中书舍人二个多月了,经过赵吉这两个月来的考察,他发现张浚属实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有济时之志、正直凛然、天资忠义、材兼文武、孜孜为国、谦光过人。

  不过,赵吉也怕张浚可像个别史学家所总结那样,其志大才疏,张浚之为将,丧师辱国,张浚三次为将,三至败绩……

  故此,现在的赵吉通过这两个月以来的考察,发现张浚实属是当一个忠正文臣的好苗子,至于让他统兵为将,想都不要想了。

  赵吉对群臣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启奏?”

  新任御史大夫曹辅出列,跪拜见礼,笑容可掬地启奏道:

  “微臣曹辅有事启奏陛下。只因此事,是微臣今日出府入朝时,刚刚得知,便无法写成奏折。”

  赵吉看这位正直敢于死谏自己这副身体原主宋徽宗不可‘夜宿某娼~妓之家’的忠臣曹辅,发现今日参加议政的曹辅不像以往那样面沉似水、一脸严肃的样子。

  反而,今日的曹辅,其脸上难掩兴奋喜悦的笑容。

  赵吉道:“既然有事要启奏于朕,曹爱卿便速速讲来。”

  曹辅道:“先前,陛下在御驾亲征方腊之前,交待给微臣曹辅督办锻钢坊之任。

  并且,陛下还曾言说如今大宋盛行的【团钢法】和【百炼成钢法】,皆耗时耗力。

  陛下曾御笔新书在宣纸上‘转炉炼钢法’,并画出了一个外形似梨的转炉图纸,并图纸标注道:

  ‘此为转炉,内壁用耐火砖,炉侧开多个小孔(即为风口),好让空气从这些小孔吹向炉内。’

  陛下让臣下监督锻钢坊的老工匠们,在进行转炉炼钢法实验时,所用原料为生铁、或铁矿石、或废钢皆可。

  再将其炼成炽热火红的铁水后,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并用吹风机把风吹入熔融的生铁水中。等待铁水冷却后,

  炉渣弃之,精钢留之。’”

  赵吉点了点头,说道:“朕自然记得此事。

  朕征付方腊凯旋而归之时,私下里还召见过曹爱卿,问过新式炼钢法在锻钢坊那边,是否试验成功了。

  当时,曹爱卿曾言,每日反复进行三五次试验,共计做了上百次的‘转炉炼钢法’试验,皆以失败告终!

  即便近日以来,朕询问此事,锻钢坊历经三百余次试验,依然未能依据朕所绘之图纸,将转炉炼钢法’试验成功。”

  曹辅却兴奋地启奏道:“今日,微臣正是为此事启奏陛下……”

  赵吉微微一笑,心里有了数,还没有等曹辅将话说完,便问道:

  “今日,朕观曹爱卿喜形于色,难道是锻钢坊那边把‘转炉炼钢法’的试验,做成功了吗?”

  ……………

  【PS:把之前这书里埋下的坑,在这章里给填上了三处。不知道读者大大们,还记得吗?在本书第一百多章节时,赵吉这个穿越者让曹辅督办锻钢坊之事,并画出‘转炉炼钢法’的图纸,让那里有锻钢经验的老工匠们先建个微型的试验厂房进行实验。】

  【再PS,求下月票、推荐票和打赏。】

第216章 转炉炼钢法成功,开始发展重工业

  第215章,转炉炼钢法成功,开始发展重工业

  曹辅呈上用“转炉炼钢法”炼出的一块五斤重精钢,由大臣官梁师成接过,又小跑着来到赵官家的龙案前,恭敬地将其放在龙案上。

  赵吉看到,用他亲自设计的“转炉炼钢法”炼出的这块精钢,通体呈银白色,质地非常好。

  赵吉捧起这块精块,爱不释手。

  他心中暗道:钢,本就是铁和碳的合金。以铁为主要成分,含碳一般在0.2%至1.7%之间。

  从朕拿在手上的这块钢,这种银白色来分析,应该是后世的5至15号优质的碳素结构钢中的一种。

  至于它是具体的几号钢,赵吉还没有达到对钢铁鉴别的那种专业程度。

  不过,他相信在自己的指导下,锻钢坊的那批有经验的工匠们,定然能总结出哪种型号的新式钢,适合用来打造刀枪剑戟,还是斧钺钩叉,或是哪种型号的钢适合用作农具。

  此时,大殿之上的很多大臣,先前并不知道曹辅曾被赵官家秘密地派去监督锻钢坊的新式炼钢法实验。

  如今,他们看到赵官家在对那精制的钢块非常着迷,他们不明所以然。

  他们皆在心中皆疑惑着:如今的赵官家,为何不爱书法字画珍玩,却独爱这块冰冷的钢块呢?

  穿越者赵吉却知道:钢比铁更加实用。

  因为钢制品,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易加工、抗冲击、易提炼等优势,钢是军事和工业上极为重要的原材料。

  大宋原本虽然已经有了【团钢法】和【百炼钢法】,但是这两种制造钢的方法,都因局限于古代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设备,太过费时和费人力了,需要的生产成本太高了。

  赵吉高兴地看着自己手里捧着的这块新式精钢,这是大宋京城锻造坊用他所提供的“转炉炼钢法”,经过三百余次失败的实验,再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炼制出来的第一批精钢样品,真是来之不易!

  这是朕把“转炉炼钢法”带到大宋来,领先于世界600多年!

  赵吉抚摸着这块精钢,不禁憧憬着:等到这种炼钢法的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大宋的兵将们都能装备上这种新式钢的武器和头盔等护具,那么未来的大宋军队对抗金军的作战中,就能在武器装备上具有强大的优势了。

  赵吉将这块五斤来重的精钢样品,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自己面前的龙案上,然后指着这块精钢样品,对群臣严肃道:

  “此乃我大宋的军事机密,诸位爱卿切不可向外透露出一个字!”

  群臣立即再次跪拜,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绝对不会透露关于炼制出这种精钢的半个字信息……

  赵吉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是知道在这大殿之上的群臣,对能炼制出这种领先于世界六百多年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实,绝大部分的大臣表面出来的,都是一脸懵逼。

  毕竟,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界有局限性,根本就不知道大宋能炼制出这种优质【碳素结构钢】的重大意义。

  ‘转炉炼钢法’试验成功了,赵吉要封锁消息,将它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以后还要准备建钢厂,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再派禁军重兵把守,不准将生产技术外传至敌国去……

  赵吉道:“参与转炉炼钢法实验的京城锻钢坊中数十位工匠,朕当奖励!

  每人赏钱一百贯!这些工匠的月俸,从今以后提高十倍!”

  曹辅叩拜,高兴道:“微臣替参与些次实验的京城锻钢坊工匠们,谢主隆恩,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道:“曹爱卿平身,别看历朝历代,总是说‘士农工商’,历朝都将工匠排在倒数第二位,但朕却要对做出贡献之工匠们给予重赏,他们中优秀者亦可以入仕为官!”

  赵吉这种打破群臣三观的话,令在场的大臣们震惊不已。

  不过,如今心性大变的赵官家,比以前更让群臣忌惮,故此,赵吉这种毁掉朝堂之上那群士大夫三观的话,虽然让群臣们听着很不舒服,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的。

  赵吉又嘱托道:“曹爱卿,让参与此次实验的工匠们,将实验成功的步骤,以及数据都记录好,整理成册,作为大宋的高度军事机密,绝不许外传出去!”

  曹辅正色道:“微臣遵旨!”

  赵又道:“曹爱卿,再传朕旨,让京城锻钢坊的工匠们,再进行一些实验。

  在炼制这种精钢时,还可以往里面,加些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等物。

  加入的这些物质,不必过多,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左右便可,一点一点加入,一次一次地试验,看看能否再炼制出性能更佳的钢合金?!”

  赵吉的话,再次把大殿之上的群臣给搞懵逼了。

  即将在这大殿之的文武大臣班列中,站有诸如余深、郑居中、张浚等当年的进士及第者,还有一大批像曹辅一样的进士出身者,他们的文化知识可谓非常渊博;

  但是,他们根本听不懂赵官家说出的制作钢合金中要分别加入那么多金属名称。

  当然,例如可以分别加入少量的铝和铜这种金属,他们还是能听明白的;

  其它的金属名称,他们大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这世间会有那种金属。

  同时,大殿之上的大臣们,对于京城锻钢坊通过赵官家提供的‘转炉炼钢法’,还真的能生产出他们见所未见过的这种优质精钢,还真的是从心底对赵官家赞佩不已!

  性格正直的曹辅,一脸懵逼地向赵官家如实说道:

  “微臣曹辅愚钝,未能听懂赵官家吩咐锻钢坊工匠们炼制合金钢时,分别要加入的那些物质为何物?请求官家御笔亲书之!以免微臣讹传误事。”

  赵吉微微一笑,体验着自己身为穿越者的优势感。

  他笑着说道:“曹爱卿不耻下问,品性甚至好啊!”

  赵官家无心说出的这句话,可把曹辅吓坏了。

  “扑通”一声,曹辅吓得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道:

  “陛下之言,折杀微臣了……”

  赵吉却不介意,说道:“爱卿平身,朕为你书之。”

  大宦官梁师成立即将龙案之上的宣纸铺开,为赵官家研起磨来……

  赵吉提起御笔,在宣纸之上,写出了‘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几字。

  赵吉写完,这才有些后知后觉:

  虽然,朕没有穿越来到这大宋之前是文科的历史系学霸,

  但是,自己在初三和高一时,也是学过化学的,而且成绩非常好。

首节 上一节 188/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