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02节

  二十年来,咱家敢对天盟誓,每时每刻,绝对忠于赵官家!

  ……

  杨戬跪地不起,

  哀,莫大于心死!

  “呜呜呜……”

  哀,莫大于心死!

  “哈哈哈……”

  杨戬先是痛哭,后又大笑。

  哀,莫大于心死!

  太傅杨戬命令身边侍女,将一大茶壶的镇咳药,皆取来。

  他,一饮而尽!

  哀,莫大于心死!

  杨戬跪伏在地,落寞道:

  “咱家这行将就木之人,也不用劳烦梁大官多费口舌来问责了!”

  “咳咳咳……”

  “咱家求梁大官,给赵官家带回几句话。”

  梁师成见此情此景,难免也为之动容,道:

  “好!杨太傅请讲,吾必转告官家!”

  “咳咳咳……”骨瘦如柴的杨戬,泪流满面,道:

  “二十年来,咱家敢对天盟誓,每时每刻,咱家绝对忠于赵官家!”

  “二十年前,咱家以小小阉宦,位至如今的太傅,实乃赵官家恩宠之至。

  “咱家死后,愿捐出此座府宅、全部家财、所有田地,以谢官家洪恩!”

  “咳咳咳……”

  “咱家听闻:百姓人家,有养狗者,狗养至十年以上,即便狗偷吃了家中鸡鸭,主人亦不忍心将狗打死!”

  “呜呜呜……”杨戬痛哭流涕,继续说道:

  “狗年老时,骨瘦如柴,自行病死。善心主人,亦不忍心将死狗剥皮剔肉而食。”

  “往往,善心主人,皆保老狗全尸,埋入土中!”

  “唉!”梁师成听着杨戬的哭诉,也为之非常动容。

  “呜呜呜……”杨戬大哭,他使出最后的力气,睁圆双眼,发自内心,高声喊道:

  “请梁大官带话给赵官家:

  ‘咱家杨戬,便是赵官家养的一条忠心老狗!!!’”

  大宦官、太傅杨戬,喊出最后这句话后,鲜血从他嘴角流下,眼神开始涣散……

  “扑通”一声,杨戬摔倒在地……

  哀,莫大于心死!

  大宦官杨戬,先是心死,之后才是油尽灯枯的身死……

  …………

  【PS,免费的作者感言里,有余深和杨戬的古文资料,想看的就看一眼,不想看的就略过。】

  【再PS,周一求票、求打赏。感谢读者大佬们!】

第222章 赵官家把逼格拉满!朕欲得之,岂为千里马乎?

  在朝堂之上,赵吉逼迫余深主动提出了告老还乡,而他派出去责问杨戬的大宦官梁师成还没有回来。

  在此之际,赵吉与群臣共议出,对接受朝廷招安的梁山流寇的处理结果:

  解除宋江等三十六名梁山头领带领原部人马的兵权;

  梁山的兵与将,一定要分离开;

  如此能防止他们再次造反。

  赵吉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作为穿越者的他,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曾看过宋代无名氏所作的讲史话本《宣和遗事》。

  那里面记载着,宋江等梁山流寇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围,被迫投降接受朝廷招安,只是为了保存实力。

  故此,在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的一年多以后,即到了明年的宣和四年(即公元1122年),当时机成熟后,宋江重新举起了义旗,率领旧部起义……

  不过,宋江率领的这第二次起义,很快就被宋将折可存率军镇压了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残酷杀害……

  在正史中,对于宋江的第二次起义记载不详,赵吉也不能确定宋江到底有没有领导第二次起义反抗大宋朝廷。

  不过,赵吉却知道梁山好汉中,有一个人一定是没有参与宋江领导的第二次造反的。那个人就是绰号为“大刀”的关胜。

  赵吉没有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前,曾读过《金史》和《宋史》,知道在靖康之变以后的南宋初年,济~南府有个骁将关胜,曾是梁山起义的降将。

  当金军南侵,攻打济~南府城池之时,关胜率军屡次出城拒敌,使金军一时之间无法破城。

  时任济~南府知府刘豫,受金人利诱,设计抓捕了手下的主战派将领关胜,并当场杀害了关胜,然后刘豫和其子刘麟率部大开城门,投降于金军。再以后,刘豫重金行贿金军主将和金国丞相,其被扶立成了(伪)大齐皇帝……

  赵吉知道自己穿越来到了这个世界后,在四个月前,朕御驾亲征方腊之际,便行霹雳手段,除掉了未来的伪楚皇帝张邦昌和伪齐皇帝刘豫和其子刘麟了。

  大刀关胜在未来,应该不会再死在‘自己人’的手里了。

  当然,赵吉也清楚,只要朕对接受朝廷招安的宋江等人用法得当,让他们没有实力再次造反,那么就极有可能杜绝宋江率领梁山原部兵将的第二次造反。

  想到这里的赵吉,立即在朝堂上宣布道:

  “朕听从众爱卿之计:

  解除受招安者宋江等三十六名梁山头领带领原部人马之兵权。

  梁山之兵与将,定然要分开而治,

  将与将之间,分派到相隔三百里远之地上任。

  如此,才能使其无法再有造反为害朝廷之力。”

  赵吉的决定,引来群臣齐声赞佩,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坐在龙椅之上,微微一笑,又道:

  “为防止受招安的两千余名梁山喽啰为害地方,朕决定,其全部划归海州厢军各部,服役三年。

  厢军各部将领,要对这些归顺之新兵,严加约束,使其改邪归正;亦不可对他们歧视虐待。

  三年期满,梁山喽啰有想留下来继续当兵者,朝廷欢迎。

  想回乡者,官府要发给路费和军饷,令其返回原籍地,安家立业。”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出列,道:

  “陛下所虑,甚是周全。

  如此一来,不怕归顺朝廷的梁山喽啰为害地方了。陛下圣明啊!”

  文武百官再一次附和齐呼道:

  “陛下圣明!”

  赵吉又道:“宋江等三十六名梁山头目,皆授武功大夫……”

  敢于直谏的御史大丈曹辅出列,道:

  “微臣曹辅,启奏陛下!

  本朝,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以第二十七阶为武功大夫。

  微臣曹辅认为,对被迫接受朝廷招安的宋江等三十六名反贼头目,皆授武功大夫,封授得实在是太高了!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我大宋官兵小校,尚不能升爵至武功大夫,他们岂能心悦诚服乎?!”

  赵吉听着曹辅的进谏之言,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坐在龙椅上,身体略微向前俯身。

  他俯视着朝臣们,看看还有谁跳出来反对的。

  其实,穿越者赵吉是知道,武功大夫这种武臣官阶,大概相当于他穿越前生活在那个现代世界里的中校军衔吧。

  按理来说,像宋江等三十六名造反的梁山流寇头领,被迫接受朝廷的招安,朕不追究他们之前犯下的攻城略地、杀人放火、抢劫府库的大罪,给他们留条小命,那已算是大开圣恩了。

  可是,穿越者赵吉却另有想法。

  他就是要用宋江等三十六人受招安后能得到如此之高的优待,好让这大宋境内如今还尚存着的众多小股起义军,看到朝廷的优待政策……

  好让他们速速接受朝廷的招安,以达到兵不血刃,迅速平定大宋境内全部匪患之目的。

  此时,被赵官家新提拔上来已有三个月的太常博士李若水,出列启奏道;

  “微臣李若水附奏,曹御史提议甚是。

  微臣所虑,朝廷对宋江等三十六名梁山头目,太过优待了,我大宋境内之乱民,恐怕皆会肆无忌惮地学宋江等人造反了。

  不但其不会被诛杀,即便造反不成,转而接受朝廷招安,反而会被朝廷封爵。何乐而不为乎?”

  赵吉却格局极大,微微一笑,道:

  “李爱卿过虑了。朕自然会下达诏书,从今开始,天下若再有造反者,绝不轻饶!”

  李若水看到赵官家圣意已决,只好默然不语。

  坐在龙椅上的赵吉又道:“梁山三十六名头目,皆授武功丈夫。

  朕恩赐宋江回其原箱地山东郓城县任巡检使,受郓城县令和县尉节制。

  朕恩赐关胜赴济~南府任偏将,受济~南知府节制。

  梁山其余三十四名头目,皆分住诸路各县任巡检使,受当地县令和县尉节制。

首节 上一节 202/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