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86节

  老将郭成面对韩世忠这种合情合理的提议,他微笑道:

  “良臣所虑,甚是周全,老夫赞同。”

  按照郭成和韩世忠的商定,郭成命人将韩世忠所要的装有火药武器的几艘大船留下。

  老将郭成、使臣张浚,还有岳飞等武进士,在韩世忠的陪同下,一起检阅了韩世忠所部的兵将……

  之后,郭成和韩世忠商议了双方出兵的时间等事……

  最后,郭成带领着使臣张浚、武进士吴玠、吴璘、杨再兴等百余人登船,离开韩世忠所部的驻地庆州……

  三日后,回到渭州驻地的老将郭成,下达军令,从他所管辖的径原路西北军中的各部,抽调共计六万精锐,向大宋西北边境与夏国接壤的【折姜会】一带悄悄运兵、集结,准备侍机进攻西夏的萌井地区。

  同时,郭成派遣四批使者骑上快马,将他从京城带回来四道圣旨,分别送往大宋西军的钟师道部、刘延庆部、折可求的折家军、熙河经略使姚古所部。

  这四道由赵官家亲笔书写的圣旨,大致内容都是要求师道部、刘延庆部、折可求的折家军、姚古所部,守好各自镇守的西北边关之外,还要做好战备,宋夏即将发生大战……

  ……

  一切准备就绪,老将郭成率领本部两万兵马,兵出渭州,奔向西北边境的折姜会附近。

  郭成从径原路辖区内抽调的四万兵马,也从径原路的各州,向宋夏两国边境【折姜会】附近集结……

  北宋年间,大宋与西夏两国的交界地区,主要是在西夏国的边境,出现了很多带有“会”字的地名。

  例如,郭成选定的宋夏西北边境的折姜会。

  像折姜会这样的地方,战时是西夏国把为当作军事堡垒;而宋夏议和后,在对峙局面时,带有【会】字的地名,便是和市。

  像【折姜会】这样的和市,是宋夏无战和平时,两国商人都可自由进出,在那里进行贸易。

  现在,是宣和三年,距离宣和年间宋夏两国在辽国的主持下停战议和,至今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现在的折姜会,已经成了宋夏两国众多的和市之中,一个交易量很大的地方。

  其实,宋夏两国之间,合法的贸易形式主要有三种,包括朝贡贸易、榷场贸易、和市贸易。

  朝贡贸易主要是西夏以朝贡的形式向北宋进奉马、驼等物,大宋以银、茶等物予以回赐。

  宋夏两国边境,大宋开设榷场;只有大宋辖区内的沿边地区设置榷场;

  而在西夏与大宋接壤的边境,设置的双方贸易的叫和市,例如【折姜会】这样的和市。

  榷场在大宋边境城市,【会】这样的和市,在西夏国境内的边界。

  其实,榷场与和市,都是宋夏两国的商人在和平时期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的地方。

  只不过,大宋与西夏在议和时规定:大宋是君;西夏是臣。

  故此,榷场,是大宋死要面子的叫法;

  和市,则是大宋自认为的西夏以臣国自居的叫法。

  宋夏议和时商量的就是:西夏只能设和市,不能设置对等的榷场。

  现在,老将郭成很苦恼的是,在宋夏两国已经议和停战了两年多,如何才能师出有名呢?

  他打开了赵官家赐给他的第一个锦囊,只见上面写着: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此,大宋要师出有名。”

  郭成看完了锦囊内的纸条上赵官家所写的第一段字后,深以为然地点着头。

  他是知道赵官家强调师出有名的重大意义。这是因为,如果师出无名,作为将帅就无法更好动员手下兵将奋勇参战,也会在道义上陷入被动。

  郭成继续向下看去,

  “若郭爱卿苦于师出无名,则可试一下朕所设之计:

  派数名武进士,乔装成大宋商人,装载多车金银,进入西夏国和市之中,招摇过市,千金求马,引夏军抢夺之,则我大宋出兵伐夏便可师出有名!”

  郭成看完了赵官家的第一道锦囊妙计后,赞佩连连。

  郭成对西夏党项人十分了解,党项人好财货、轻信义。数车金银入西夏国和市中,还是要求购列入和市内的违禁交易的马匹,

  那么,和市内的西夏兵将见钱眼开,必生巧取豪夺之心。

  而赵官家指定让跟随他身边来到西北的数名武进士,乔装成富商进入和市,这更令郭成十分赞佩赵官家想得周到。

  如果派大宋西北军中的兵将乔装成商人,他们无论言谈举止、老兵气质,以及他们那久经风吹日晒的黝黑面庞,都会让西夏国和市内的党项兵将生疑,便会有所顾忌了。

  甚至,因为前年以及大前年,宋夏两国还在交战,宋夏两国双方的很多兵将在战场上还交过手,近距离地看到过对方的长相;若让西北军里的兵将侨装富商进入西夏国和市,很容易穿帮。

  …………

  郭成将武进士吴玠、吴璘、杨再兴召入中军大帐内,他将赵官家的锦囊妙计交给他三人观看。

  吴玠、吴璘和杨再兴,立即会意,纷纷请示愿按赵官家的妙计行事……

  老将郭成道:“杨再兴年轻且相貌白皙,侨装成从大宋中原来到西北千金求马购百匹良马的富家公子。”

  今年十七周岁的杨再兴欣然领命道:“谢郭老将军,末将定会完成好这个差事!”

  郭成又看了看二十八岁的吴玠和十九岁的吴璘,说道:

  “你二人虽也是新科武进士,然则,你二人参加武科举之前从过军,身上多少带有行武之气,不便再好侨装为富商了。

  吴玠和吴璘,你兄弟二人,侨装成富家公子杨再兴的贴身护卫吧!”

  吴玠、吴璘遵令。

  郭成又指派了二十名武进士,侨装为杨再兴的随从。

  他还从军营内抽调出军费,装在四辆牛车上。

  郭成找到军中通晓西夏党项文的书吏,在大旗之上,用党项文和汉文书写大字:千金求购良马!

  …………

  第二天上午,在西夏国毗邻大宋西北边境的和市——折姜会的大街上,出现一支由二十多人组成的大宋商队。

  这支商队,护送着五辆牛车,每辆牛车上面都装满了亮闪闪的白银。

  他们招摇过市,逢党项商人,便询问:在哪里可购得良马……

  他们无疑成了西夏折姜会这条和市大街上,很能吸引目光的一群最靓的仔……

  …………

第280章 竟给俺送来了巨财

  第二天上午,在西夏国毗邻大宋西北边境的和市——折姜会,大街上,出现的这一支由二十多人组成的大宋商队,不仅吸引了和市中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折姜会的西夏官方的注意。

  原因无他,只因其他的商人,都是财不露白;而这支商队,用五辆牛车拉着一车车夺目眼球的白银,还插了一面大旗,上面书写着:千金求购良马。

  他们就这样招摇过市……

  折姜会,战时是防城,和时为和市。故此,折姜会城内,还有两千多人的西夏驻军。

  虽然,西夏的文、武官制,是效仿唐宋的官制;

  但是,在地方行政上,西夏仍保留较强的军事管理特色,地方官多由部落首领充任,并担任军事职务,军权与行政权常常混一。

  如今西夏的折姜会最高军政长官——指挥使,姓细封,名蛮牛。

  细封氏乃是西夏党项八部之一,一百多前,也曾辉煌过,其族当年甚排在党项八部之首,力压李元昊先祖的拓跋氏。

  今日中午,折姜会指挥使细封蛮牛,正盘坐在府衙大院内的树荫下的毡毯上。

  他耳垂重环,剃得光秃秃的头顶,在两个鬓角上方的脑袋上留着一尺来长的垂鬓散发。

  细封蛮面前的矮脚案几上,摆着一只刚烤好还冒着扑鼻香气的乳羊。

  他搓了搓手,不顾烤全羊的烫手,伸手撕扯下一条羊腿,吹了吹后,便送入口中,大口嘶咬下一大块香嫩的羊肉,大快朵颐起来。

  随后,他接过管家递来的一大碗米酒,

  “咕咚咚”,一饮而尽。

  “哈哈哈!”细封蛮牛将酒碗放在案几上,大笑道:

  “宋国酿造的美酒,果然好喝!

  快,再倒满!”

  管家遵命,抱着大酒坛,小心翼翼地又给细封蛮牛又倒满了一大碗米酒。他低声下气道:

  “将军,三年前府内所存千坛美酒,如今,只剩下三坛了!”

  细封蛮牛瞪圆铜铃般的双眼,不悦道:“就只剩下三坛了?”

  管家回禀道:“对,只剩下三坛了。

  只因将军海量,每日皆要豪饮两三坛美酒,故此,所剩无几了。”

  细封蛮牛不悦道:“那还不趁早在和市上,委托宋国商人,让其回国求购美酒来?”

  管家无奈道:“回禀将军,并非小的不想啊!只因咱们将军府上的钱财,已经不多了。而宋国美酒,又太贵了!”

  “哼!”细封蛮牛怒哼一声,愤慨道:

  “还是夏宋两国没有议和之前,好啊!

  想那三年前,夏宋两国交战,俺带着本部人马,袭扰宋国边界,只要能寻觅到宋军防守薄弱处,便可挥军而下,随心所欲,洗劫宋城!

  什么美酒佳酿,什么钱货美人,皆是本将军的!”

  管家拍马屁道:“当年将军英武,战功无数,深受皇帝赏识,才能得封折姜会指挥使。

  咱们所在的这折姜会,和时是和市,战时乃是我大夏国第一道防御宋军进犯的军事堡垒。

  可见,咱们大夏皇帝对将军的器重啊!”

  “哼!”细封蛮牛吐槽道:“那又有何用?如今,皇帝下旨,因宋夏议和了,不准咱们党项各军再随意侵扰宋边,那咱们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去洗劫宋城了。

  李乾顺这个皇帝,拨给咱们的军饷,只能够刚刚填饱兵将们的肚子而已。

  俺真盼着,夏宋两国再次开战……”

  管家劝慰道:“夏宋两国,时战时和,已经持续近百年了。

  如今议和,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他日必然还会再战;

  到那时,将军自然会有英雄用武之地!”

  细封蛮牛听着管家的话,心中憧憬着未来夏宋再战时,自己还能带着本部人马侵扰宋边,洗劫宋城,抢来堆成小山的一坛坛美酒和众多财货和汉女,他不仅咧开大嘴,傻傻地笑着,露出了两排发黄的大门牙……

首节 上一节 28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