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24节

  他俩甚至都感觉,赵官家没有杀李察哥,这已经是最仁慈的君主了。

  赵吉目光从两名御医的身上移开,他环视了一眼这中军大帐内的群臣,继续说道:

  “朕知道李察哥对西夏国之重要,他不仅是一位勇武谋略双全的著名将领,他还是西夏军的灵魂般的重要偶像。

  朕废掉李察哥,可打击夏军士气,动摇西夏军心。

  而朕只废掉李察哥,却不杀他,就是要等他皇兄李乾顺让出西夏的重大利益,来换李察哥回去。

  朕绝不希望李察哥若被换回夏国后,他‘知耻而后勇’,再组织和率领更强的西夏军,对我大宋军反扑,对我大宋的西北边境的军民进行疯狂的报复啊!”

  赵吉这么一解释,宗泽、韩世忠、岳飞、种师道等一坐文臣和武将,立即明白了赵官家的良苦用心。

  他们皆感觉羞愧,低头不语,不敢望向赵官家那凌厉的目光。

  赵吉慨然道:“朕不杀李察哥,却要废掉他!”

  “朕绝非因李察哥想害朕,而朕要报些私仇!”

  “朕废掉李察哥的能流利说话的能力,以及废掉了他的右腿,等到李察哥身上现在的伤口不再流血后,朕要让人敲碎他的左腿髌骨,再让人挑断他的左右手筋!”

  “啊?!”在场的所有臣子们,心中惊叹无比。

  赵吉继续悠悠道:“朕要如此做,这是为我大宋考虑啊!”

  “爱卿们请试想:若让这个曾经双手沾满我大宋军民鲜血的李察哥,被换回西夏后,他只受了这些伤,他会不会报复我大宋呢?”

  众臣子们,陷入沉思……

  赵吉凛然高声道:“朕看爱卿们都应该能猜测到后果。”

  “朕如此对待罪该万死的李察哥,绝非因私愤!若西夏的战神李察哥成了真正的废人后,他就不能再给夏皇李乾顺出谋划策了,他也不能再开口下达清晰而响亮的指挥命令,他也不能再提刀上马率领西夏军了,他也不能弯弓搭箭对朕的大宋兵将进行射杀了!”

  众臣听官家之言,心中了然,但是面子上总感觉有些挂不住。

  “呵呵……”赵吉冷笑一声,慨然道:

  “为大宋军民长远计,如此虐俘的骂名,对朕又能如何?皆由朕一人来背负吧!”

  “啊?!”

  “官家大义……”

  “臣等自愧不如官家之宏量啊!”

  赵官家的解释,令在场的所有臣子们汗颜,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格局真的没有赵官家大。

  自己只想着留下好名声,而不理解赵官家那伟大而深远的用意。

  有的臣子,听完赵官家之言,他们甚至眼角挂着泪珠。

  ……

  赵吉这么一说,除了感动了在场的文臣武将和两位皇子赵楷和赵构外,也令那两名御医非常感动。

  他俩也听明白了赵官家的用意:对这个罪该万死的俘虏李察哥的救治方案是,只要保住他的小命就行,至于他腿部的枪砂根本不用取出来,他那被打碎了不知道成了多少块的右腿髌骨,也根本不用管了。

  赵吉看到,这两名御医果然很聪明,一点就透,他俩也不敢纠结要给李察哥取出枪砂了,他俩直接从药箱里取出金创药,洒在李察右膝盖的枪洞里,再干净的麻布条,对李察哥伤腿一圈又一圈地缠着绷带……

  最可恨的伤者,要搭配最简单的疗法……

  赵吉看到,这两名御医在领会了朕意后,对李察哥的治疗,那就变得非常快了。

  他们就本着一个原则,只要把李察哥这个最可恨的俘虏身上出血的伤口包扎住,不让他大量出血而导致归西,那他身上其它的伤都不用治了。

  “启奏官家,臣已将此伤者包扎完毕,其已不出大出血。”

  赵吉微微颔首道:“有劳二位御医了!”

  “来人。”赵吉又道:“将李察哥这个跳梁小丑,抬出帐外,好生看管。”

  “微臣遵旨!”皇城司的亲人官们,把李察哥抬出了帐外。

  赵吉一挥手道:“二位御医,留下一个候在帐外当值,另一人看护一下李察哥。不用对其治伤,只给他止血,让他不死即可。”

  “微臣遵旨。”两名御医领旨,走出中军大帐,年长的那名御医在中军大帐外面当值。

  年轻一点的那名御医则按圣谕,暂时去看护昏迷中的李察哥了。

  赵吉对群臣们说道:

  “等李察伤口不再大量出血后,把他绑在轓车的最高处,由岳鹏举率领一路精锐骑兵,出营到西平府城下,挑衅羞辱西京城内的那些坚守不出战的夏军兵将。”

  岳飞接旨道:“微臣遵旨。”

  赵吉又嘱咐道:“把李察哥绑在轓车的最高处后,还要在其身侧挂上挑衅西夏守军的汉夏双语文字的条幅。”

  岳飞点头称是。

  韩世忠赞同道:“官家此法甚好。”

  刘光世献言道:“官家圣明,此法甚妙!微臣认为,还可多拉上几条写有汉夏双语文字的大条幅。”

  “其上面,不仅要加我大宋军歼灭了西夏铁鹞子军并生擒其主帅李察哥,还可写大宋天子御驾亲征来此,尔等夏国西京守城兵将若识实务,速速打开城门投降;夏军趁早归降者,不仅保其不死,还会对其有所封赏,想留我宋军中依然可享受在夏军中的官职和待遇;若其不趁早开城投降,等到我十数万大宋精锐之师攻破夏国西京城时,定把夏国西京城内所有人,尽屠之!”

  赵吉盯着慷慨陈词的刘光世,并没有立即表态赞同或反对他的提议。

  赵吉知道名列‘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虽然在沙场上亲自提枪上马征战不太行,他手下的兵虽多却是乌合之众,遇强敌金军时常未战便溃,使得刘光世得一诨号——“逃跪将军”。

  在历史上,绍兴十二年(即1142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岁。被朝廷追赠太师,谥号“武僖”。

  带有“僖”字的,都不是什么上等的好谥号,

  《周书·谥法》中规定:有过为“僖”。

  小心畏忌,亦曰“僖”

  穿越者赵吉,锐利的目光,盯在刘光世身上,能看出他一生的是非功过:

  赵吉知道在历史上的这位刘光世,其一生率兵打仗真的不太行。靖康初年,刘光世率部戍边西北,其部在杏子堡,被夏军打败。

  刘光世能名列“中兴四将”之一,也是打过能保住半壁江山的硬仗和胜仗的。金兵大举南侵时,刘光世与韩世忠领兵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

  在此之后,刘光世率部抗金,可能是离开了韩世忠合作的固原,他其总打败仗,他还因“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

  但是,赵吉知道,在历史上的刘光世很擅长招降纳叛。

  甚至“招降纳叛”这个成语的出处,就源于刘光世招降敌军的事迹。

  历史上,刘光世在江苏地区和金将完颜昌交战时,了解到完颜昌的部下长年背井离乡,久战沙场,都产生了思乡盼归之情。

  于是,刘光世让人铸造了一些带有“招纳信宝”字样的金银钱币。其部每次作战抓到金兵俘虏,他下令不杀害俘虏,还发给俘虏“招纳信宝”字样的钱币……

  他还对要放走的俘虏说:“尔等若想回家,只要带上“招纳信宝”大钱,所过沿途,吾部兵将皆会放行!”

  被刘光世释放的金兵俘虏,拿着“招纳信宝”钱币,果然一路畅通无阻地回到了金营。他们拿出这些钱币给金军同伴们看。同伴们一见动了心,都偷偷到宋营索要此钱,然后持钱逃回家。

  一时间,金兵士气涣散,逃走者不计其数。完颜昌下令严惩,但仍然制止不住士兵逃走,于是只好拔营而去……

  ……

  赵吉一边听着刘光世的献言,一边紧盯着他看。

  当刘光世启奏完后,赵吉没有在第一时间表态。

  刘延庆一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向赵官家献言献策后,官家没有表态。

  他立即起身向赵官家拜见,并附和道:

  “微臣延庆,奏启官家,老臣认为犬子光世,所言在理。如此一来,敌国西京城的守军兵将,看到了我宋军所俘示众的晋王李察,再看到条幅上的内容,其得知我大宋天子竟然率领大军御驾亲征到此,他们必然会被官家的天威吓破胆。即便守城敌军不能立即打开城门,但也会令敌军士气大挫,敌军兵将坚守城池之决心动摇!”

  赵吉觉得,刘氏父子这对老少将军,说得在理。

  在场的其他文臣武将都同意其见解。

  赵吉便点头同意,亲切地叫着刘光世的字,鼓励道:

  “刘平叔,深谙瓦解并招降乱军之谋,爱卿所献之策甚好,朕采纳之……”

  刘延庆和刘光世闻听官家的赞同和表扬,高兴得心花怒放。

  这对刘氏父子将军,都打心眼里认为:自己得遇明君雄主,定要沙场征战立大功,以此报官家如此赏识的浩荡皇恩……

  赵吉又为此计补充道:“我军挑衅和劝降夏军的条幅,可多拉一些。然则,夏军兵将的识字率应该不会太高,故此,岳鹏举带着骑兵押着李察哥到敌西京城下挑衅羞辱夏军,还要提前带上已归降的夏军俘虏,让他们向城内敌军齐声高喊条幅上的劝降词句。以此达到瓦解西夏守军!”

  众臣子们纷纷点头,甚是赞同。

  “官家圣明……”

  中军大帐内,大宋几路西北军的主帅,纷纷赞颂着赵官家的同时,他们也很期待赵官家什么时候下旨,对夏国西京城进行总攻呢?

  这几路西北军的主帅,虽都心中的疑惑着,何时才能对敌国西京进行发动总攻呢,但他们不敢直接问赵官家以解惑。

  不过,早已经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的宗泽,率先开口道:

  “我宋军十余万精锐,早已集结在此地。微臣斗胆,敢问官家,何时总攻敌国西京呢?”

第313章 谋定而动

  赵吉听到宗泽问何时对夏国的西京西平府进行总攻时,他微微一笑道:

  “朕在视察西北时,在种老相公军中,就已经写下诏书,令东京火器制造坊,加紧赶制火药火器,以补充我军伐夏之战中消耗过大的弹药。”

  赵吉的目光望向远方,道:“朕算算日期,应该在最近三四日,从京城增送来的火器和弹药,就应该能运到这里。”

  宗泽连忙躬身抱拳道:“官家圣明。”

  中军大帐内的郭成、韩世忠和岳飞,在此次伐夏之战中,都亲身体验到了的火药武器对敌军杀伤力的重要作用,也是他们能率领宋军攻坚克难、以少胜多的重要保障。

  郭成、韩世忠、岳飞纷纷赞同赵官家的看法,那就是现在并不要急着强攻夏国的西京城,等到从大宋后方运来的火药器弹药到达后,再大举攻城,定能会让宋军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打下西平府城。

  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刘延庆、刘光世这位西北诸将,其部虽然暂时没有被赵官家赐给火药武器装备到军中,但是,他们奉旨率领本部精锐人马到达西平府外,与郭成、韩世忠率领的宋军共同围困夏国西京西平府以来,就听说过了宋军使用火药武器对敌时的巨大优势。

  种师道等几位西北军将领,也都纷纷赞同赵官家所提出的不急攻西平府城,等到宋军后勤补给运了火器弹药再攻城之策。

  赵吉道:“二位种爱卿、姚爱卿、刘爱卿,等到京城运来火器和弹药后,朕也会各赐给你等所部宋军一些的,还会派出能熟练使用火器的官兵,送到各位爱卿军中当教授使用火器的教官……”

  种师道等几位西北军将领,闻听圣言,心中自然非常高兴,对赵官家感恩戴德,山呼万岁,纷纷谢恩。

  而郭成、韩世忠和岳飞,也都诚意满满地表示:等到赵官家赐给二种、姚、刘部火器和弹药后,他们都愿意从本部抽调出擅长使用火药武器的官兵当去教官……

  赵吉微微一笑,看着表面上的关系很和谐的这几路宋军的将领后,他知道的,这应该是朕在此主持军事会议的缘故,才让他们之间这么和睦的吧。

  其实,赵吉是很相信历史上忠君爱国的名将韩世忠和岳飞,应该是没有私心的。

  可是,在历史上,各路西北军中的几大姓将领之间,或多或少有矛盾,特别是种家和姚家这种代代都能涌现出西北军统帅将领的家族之间,表面上看是都忠君爱国,可是,把他们放在一起共同对敌作战时,难免就是相互之间怕对方立下大功,压过自己……

首节 上一节 324/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