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33节

  “现在宋军不急着攻我西京城,莫非是作法祈求上天降下雷击的时辰未到?”

  “哼!尔等愚昧,真是一派胡言!”躺在床榻上的李仁仲,气得怒骂一声道:

  “天命在我大夏国,宋国气数不足,何德何能会让上天垂青,帮其降下天雷,来惩罚我大夏如此中兴之国呢?”

  “这……”那位将领,感觉有口难辩,他支支吾吾地说道:

  “末将所言,皆是从我大夏国前方败退而后的兵将口中所听来的啊!绝无半点虚言。”

  “先前守在折姜会、溥乐城和耀德城的夏兵,他们有侥幸没有战死者,逃到咱们的西京后,据他们所言:

  ‘他们听到宋军阵地数声巨响后,就看到了数团火光打在他们所守的城上,炸得人死城破……’”

  李仁仲立即阻止道:“休要再言如此动摇军心之语。”

  “本王负伤前,看到宋军拿出了一个长管状的武器,然后,那奇怪的武器就冒出了火光,很多铁砂便击中了本王。”

  “如今,本王思之,你等口中能把我大夏国折姜会、溥乐城和耀德城这三城,炸得城毁兵亡的,并不是什么天雷,应该是宋军用了类似于能喷火、能射出铁砂的新式奇怪武器。”

  “两相对皆,它只是扩大了数十倍而已。”

  众将对濮王的推测,纷纷点头赞同,同时他们心里变得更慌了……

  若说宋军能引天雷,那么是不是需要祈祷仪式?

  还有,就是上天不一定总是眷顾宋军吧?

  有可能宋军在祈求上天,对大夏国的龙兴之地西京西平府降下天雷时,变得不灵了……

  可是,按濮王李仁仲如此合理的推断,宋军若是拥有了能堪比雷击效果的新式重武器,那么我大夏国的西京城,还怎么守呢?

  更何况,俺们听闻大宋天子赵官家御驾亲征,已经来到咱们西京城外的宋军中,势必让宋军上下人心大振、士气高昂。

  而咱们这位西京留守、濮王李仁仲却身负重伤,只能躺在床榻上。全城军民都人心惶惶啊!

  人家宋军根本不用靠近城池,就可以用那种,像天雷般的武器,来炸俺们……

  我军的弓箭发出的箭矢却射不到宋军,我军的抛石机投

  出的石块也砸不到宋军,俺们这些守城的兵将,就只能眼睁睁地等死吗?

  这场守城之战,论武器没有宋敌强,论兵力没有宋敌多,论士气没有宋敌高,这仗怎么能打赢呢?

  这十几名将领,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纷纷把之前相互商议的逃命之策,委婉地说给濮王听。

  “启禀濮王,如今我西京城内的军民人心惶惶,全军上下很多兵将都想弃城突围……

  “濮王,不如趁宋敌还没有大举攻城之前,为保住我军的有生力量,应寻机突围而出啊……”

  “启禀濮王,我部守北城,发现北城外的宋军,队伍不整齐,军纪涣散。若是濮王率领我等突围而时,是好选择从西京的北城门而……”

  “住口!”李仁仲怒吼道:

  “尔等真是大胆!未战,先思败逃之路!”

  他这一发怒,他身中了枪砂的伤口,渗出鲜血,染红了包扎在外数条白布绷带。

  “若有再敢言弃城突围者,本王立斩不饶!”

  众将领吓得立即闭口,不敢再言……

  “为让我大夏朝廷能有时间调集各路地方军抗宋,本王誓死与西京城共存亡!”

  濮王李仁仲的正气凛然,吓得这些将领惊慌不已,但他们依然忧心忡忡。

  众将听到濮王的表态后,他也不敢再多嘴劝说他了。

  他们讪讪地告退,各怀心思,离开了濮王府……

  ……

  第二天上午,赵吉接到军报,留守京城监国的太子奉官家圣旨,派王禀率军三千,押送火器弹药补给,已到宋夏边境。

  赵吉立即派出吴玠、吴璘、杨再兴、王贵、张宪五位将领,各领一千兵马,合计五千,去接应王禀所部,以防夏军劫掠宋军的弹药补给……

  下午,骑着快马的十二位夏国使臣,风尘仆仆而来,他们带来了夏皇李乾顺亲笔所书的乞求停战议和的书信。

  他们想面见御驾亲征的大宋皇帝赵官家。

  赵吉接到奏报后,只淡淡地说道:

  “武力,才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朕不见李乾顺派来的议和使臣,让张浚负责接待他们。最好让他们在我大宋军营内滞留几日,让他们见识一下,朕的宋军是如何攻破夏国西京城的。”

  “朕的大炮射程之内,即为我中华的领土!”

  …………

  【PS:感谢凤啸堂之六味地黄丸、凤栖梧桐626、小兔乖乖萌的打赏!】

第318章 狮子开口,舌战群蛮;军火补给,抵达前线

  宣和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九。

  夏皇李乾顺派出的议和使臣,已经来到赵官家所在的宋军大营,一天多了。

  他们的兵器和马匹,都被宋军收缴。

  他们想拜见赵官家,欲将夏皇李乾顺亲笔所书的乞和国书,承献给大宋皇帝。

  可是,赵吉根本不接待他们。

  “朕的大炮射程之内,即为我中华的领土!”

  赵官家改用的这句名言,深深地印刻在年轻而意气风发的张浚脑海里。

  他奉圣旨,接待夏国使团……

  夏国议和使者团十二人,看到近二十万的宋军,将西京城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哀愁不已……

  宋军的每座军营,皆是布列合理,军容整齐,士气高涨。

  他们心中便更加担忧起自己的议和使命,能否完成……

  他们也想尽快见到大宋皇帝,将夏皇的乞和国书,承献给大宋皇帝。

  可是,他们已经来到这里一天多的时间了,大宋派出的接待钦差官员张浚却态度强硬,根本没有半点议和的诚意。

  在白天时,他们远望到宋军中一员气度不凡的中年将领(刘光世),跟在一员浑身散发着英武之气的年轻将领(岳飞)身后,率领数百骑兵,押着绑在楼车上浑身是伤的晋王李察哥出营,去往夏国的西京城外游行示众。

  他们深知宋军这么做的用意,是想瓦解守卫西京城的夏军斗志。

  他们立即向张浚,提出了强烈抗议……

  张浚却嘴角上扬,微微一笑道:

  “押解俘虏李察哥去游行,此乃我大宋赵官家的圣谕,何人敢擅自更改?尔等抗议无效!”

  “……”

  夏国的议和使团的所有成员,立即真切地感受到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三年前参加过宋夏议和的骨干成员。

  他们非常怀念三年前的宋夏议和……

  彼时,自己作为战胜国的大夏使臣,是多么意气风发、趾高气扬啊……

  三年前的宋夏议和,自己之所以能那么风光,皆赖于夏皇派李察哥亲率铁鹞子军和数万辅兵,迎战孤军深入的刘法部大军,将其部打得惨败,并斩杀了大宋名将刘法……

  这令彼时的大宋朝野,非常震惊和惧怕,不得不接受议和。

  三年前,宋夏议和时,大宋还死要面子,还要以上国自居,明明是每年要赔给西夏大量财物,还要说是上国对臣国的“岁赐”。

  当今大宋皇帝在三年前那么死爱面子,也算是遗传。

  早在七十七年前,大宋庆历四年时,宋仁宗朝,宋夏和议时,大宋也是坚持把对西夏的赔款称之为“岁赐”:

  ‘宋每年赐予西夏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重开沿边榷场,进行贸易……’

  然而如今,令这些夏国使臣们,想象不到的是,短短的三年后的今天,原本只是经济文化强盛而军事武力很弱小的大宋,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此次出使宋营,终于尝到了战败的弱国使臣,在议和时所受的奇耻大辱……

  大宋的议和钦差张浚,竟然狮子大开口:

  “吾奉赵官家口谕:

  ‘若西夏诚心议和,归还被西夏占领超过百年的西京西平府给大宋,并且西夏国每年还要向大宋进贡:良马三万匹、牛五万头、羊三十万只、银十万两……’”

  西夏使臣们都面色难看,皱紧眉头,痛感这位大宋的议和代表,这是狮子大开口啊!

  他们在出使宋营前,夏皇李乾顺在京城兴庆府送别他们时,要求他们一定要通过议和,解救被宋军围困的夏国西京。

  他们立即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张相公,你们大宋要我大夏国割让西京,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啊!”

  “吾等奉大夏国皇帝御诏,我大夏国龙兴之地西京,绝不可能割让给大宋的……”

  “……”

  “呵呵……”张浚冷笑一声,悠悠地说道:

  “尔等既然不愿把西平府归还给我大宋,那么,吾转述大宋皇帝赵官家口谕:

  ‘用和谈要不回来的土地,那就不得不用战争夺回来了’!”

  “啊?!”

  “呃?!”夏使闻言,个个吓得冷汗直流。

  他们从宋使张浚的话中,听出了端倪:原来大宋再起战端的目的,竟然不是在议和时得到这点好处这么简单,其很可能是要图谋整个西夏啊!

  他们强词夺理,纷纷抗议道:

  “西京西平府,那可是我大夏国的龙兴之地啊!”

  “若此次议和,吾等这些夏使,答应把西京割让给大宋,那么吾等将成西夏的千古罪人啊!”

  “西平府成为我大夏国的西京,已经百余年了,怎么能割让给你们大宋呢?!”

  张浚听到夏使的反驳之言后,他据理力争道:

首节 上一节 33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