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41节

  赵吉对韩世忠留下的那名小校一招手,说道:

  “对李仁仲暴尸街头三日之事,由你主办!”

  那名小校欣然领旨道:

  “末将遵旨,谢主降恩。”

  赵吉一挥手,道:“把李仁仲的尸体,抬下城吧!”

  小校立即带着手下,遵照赵官家的旨意行事……

  ……

  此时,随着黎明的曙光初现,西平府城上空的炮火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宋军震天的鼓声和嘹亮的号角。

  赵吉身披铠甲,手持长剑,威风凛凛地站在高高的东城上,目光如炬,坚定而深邃,眺望西京城内的动向……

  一批又一批的报事官,骑着快马来报,各路宋军刚刚取得的捷报:

  “报!启奏官家,西京南城遭到我军炮击后,夏敌已经弃城而逃,我军进入南城,追击逃跑之敌……”

  “报!西京西城已破,歼敌两千余……”

  “我军已经攻入西城,正在向城中推进……”

  “报!西城败退之敌,向未遭我军大炮轰击的北城方向而逃……”

  “报!从南城败的夏军败将,亦向西京北城方向逃去,我军在后追击,杀敌甚多……”

  赵吉听着捷报频传,他站西平府的东城上,眺望着远方。

  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大宋官军拥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火药武器后,无论是对以冷兵器为主的夏国或是辽国和金国,那都是降维打击!

  原本李仁仲生前制定的万一城破后,夏军坚决进行巷战的计划,也成了泡影。

  因为大宋官军攻城时使用了火炮、火枪和手榴弹,这令那些夏军的逃兵败将,根本不敢在西京的街道巷尾,再去抵抗势如破竹的宋军了。

  从西京东城、南城、西城败逃下来的夏军,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尽快地逃出如死神般的宋军追击,最好能从未受宋军攻击的北城逃出城外……

  败逃的夏军兵将,争先恐后地向北城方向逃跑时,自相践踏而死伤者甚多,跑得慢的人被宋军骑兵追上一刀砍死者也不少……

  兵败如山倒。

  从西京东城、南城、西城败逃到北城的残兵败将合计有三千来人。

  此时,北城的夏军兵将共有三千多人,他们听说濮王李仁仲可能遇难了,再看到城内到处是攻进城的宋军大队人马。

  “夏军兵将,速速扔掉武器投降,逃跑者和抵抗者,格杀勿论……”

  “杀啊!”

  宋军的喊杀声震天……

  守卫北城的三千夏军,也被宋军的气势吓得惊慌失措。

  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打开了北城的城门,放下吊桥搭在护城河上,与那三城败退下来的三千来名夏军混为一处,相互争抢道路,出城而逃……

  逃出北城的夏军后队,已经被数路宋军追赶上了,又一阵砍杀声伴随着夏军兵将的惨叫……

  种师道、种师中、郭成、韩世忠、姚平仲、吴阶等将领,看到夏军逃兵,果然中了赵官家制定的“围城必阙”之计后,他们由衷地赞佩赵官家的军事奇才。

  他们知道,这些夏军若还坚守北城,那么,虽然攻下北城也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一定会给宋军带来一定的伤亡。

  而夏军自己打开北城门,自相践踏地从北城逃出去,看似北城外的刘延庆部的营地,频频调出兵马去支持其他三路宋军攻城,实则是赵官家定下的迷惹夏军之计。

  而现在,北城外有多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的两万兵马,会对逃出来的夏军又进行一轮阻击战。

  除此之外,还有赵官家派去的岳飞和王禀两部人马,做为机动的游骑兵,对侥幸脱逃的夏军,进行二次和三次追击歼灭……

  这就相当于让北城的夏军丢弃他们的地利优势,跑出城外,必将腹背受敌……

  “冲啊!”

  “杀啊!”

  数路宋军的先锋军,呐喊着,挥舞着刀枪,追杀着出北城的夏军的后队……

  在此次攻城战中,种师中的部下小校张俊,勇冠三军。

  他率领本部骑兵百余骑,作为先锋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夏军的后队。

  张俊身披重甲,胯下战马嘶鸣,他手持长枪,双眼杀得血红,他身上的铠甲和战马尽染敌军的鲜血。

  张俊大喝一声:

  “赵官家御驾亲征西北,正是吾等杀敌建功立业之良机。弟兄们,随我张俊奋力杀敌者,赏!退缩者,斩!”

  “杀啊!”

  “杀啊……”

  张俊率领本部骑兵,如同犹如猛虎下山,冲向夏军的后队。

  张俊一马当先,挥舞长枪,如同战神下凡,他手中长枪‘崩、拨、压、盖、挑、扎’之处,夏军兵将纷纷倒地,血流成河……

  在张俊英勇杀敌的鼓舞下,其部百余骑宋军骑兵,也更加勇英杀敌。

  张俊率部,每一次冲锋,让夏军兵将胆寒心惊。

  败逃的夏军兵将后队惊慌失措,自相践踏,死伤惨重,被张俊部的骑兵,斩杀者足有八百余人……

  略后而至的韩世忠率部,正与为张俊的老将种师中相遇。

  韩世忠在马也看到,张俊及其部下骑兵作战,甚是英勇。

  韩世忠向种师中问道:“种相公,前方那员虎将,是何人?”

  种师中微微一笑,叫着张俊的字,高声道:

  “此人乃吾部猛将张伯英是也!”

  韩世忠也将张伯英这三个字,牢牢地记在心中。

  他观张俊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的样子,颇似自己。

  韩世忠因为在东城上,想劝降敌军主帅李仁仲耽误了些时间,故此,他率部晚来了一会。

  他高喊一声道:“吾部兵将,随吾冲杀夏敌!”

  “杀啊……”

  夏军逃出城的前队兵将,本想绕过驻扎在北城外的刘延庆部营寨时,突然,刘延庆和其子刘光世率领大军,从先前安静得看似无人的营寨中杀出……

  刘延庆和刘光世这对父子,擅长于招降纳叛,他俩率兵而出,并不是第一时间对夏军发动攻击,反而是让前队数百名宋军兵将,齐声高喊着事先背好的劝降语句:

  “夏军兵将听好了,尔等已经将我大宋数路大军,围追堵截至此,尔等已经无退路!”

  “尔等速速下马,扔掉兵器,抱头跪于地上,我军定会优待俘虏,保尔等不死!”

  “若不速速投降,此地便是尔等葬身之处!”

  夏军中有一半新兵,皆是李仁仲在西京城被宋军围困后,急从城内强行抓来的壮丁。

  他们本来就无心死战,只是被逼迫无奈不得参军,方才也是被西夏的正规军裹挟着出城而逃到了这里。

  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让手下的兵将,对夏军齐声高喊进行劝降,还真的起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夏军中那些先前被抓来的壮士,看到宋军势大,他们闻言后,纷纷扔年最手里的兵器,抱头跪在路边……

  而真正的很多西夏老兵,并未相信宋军能真的善待他们。

  更何况,李仁仲部下正规军的兵将们,他们家人并不在西京城。

  这些人,只是想逃出西京,回到自己部落家中……

  故此,刘光世给其父刘延庆出的临阵劝降夏军的主意,只起到了一半效果。

  有一千多夏军的新兵,也就是先前李仁仲派兵强行抓来的那些壮丁,纷纷掉手里的武器,抱头跪在路边,愿意归降。

  其余的两千多夏军,趁机从包围圈西北的薄弱处,冲杀而出,拼命地向本北方向逃跑……

  刘延庆一看,还有那么多的夏军不想归降而是逃路了,他唤自己的爱子道:

  “光世,速速率部追杀逃跑之敌!”

  “遵令!”刘光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率部追杀逃跑的夏军,是为了让他获取到更多战功,以便等到赵官家论功行赏时,官职能被再次提升。

  刘光世急令本部三千人马,随他急追逃敌……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遵赵官家旨意,不得不把包围圈的西北方向故意安排少一些兵将,为的就是让夏军在此地与宋军交战时,还给他们留下一个能从包围圈薄弱处杀出重围逃跑的心理暗示。

  这样,败逃的夏军就不会死战,也不会给宋军造成过大的伤亡。

  而他们败逃的西北方,还有岳飞和王禀两部人马所设的伏兵,在等着他们。

  刘光世急促战马,率部追击向西北逃去的敌军时,突然,他看到韩世忠率部了冲杀了过来。

  刘光世看到韩世忠后,心中有些不悦,他还记得随赵官家赴东南征方腊时,就是小校韩世忠这个狠人,真敢拼命,冲杀入敌阵,生擒了方腊。

  也正因为如此,那个先前的小校泼皮韩五,竟被赵官家亲自召见,从而他青云直上,仕途一片光明。

  ‘现在,韩五官阶,竟比我刘光世高了很多!’

  想到这里的刘光世,更加急促手下兵将,高喊道:

  “吾部兵将,速速追击逃逃之敌。莫让他人抢了战功!”

  “遵令……”

  虽然刘光世部的兵将如此答应着,可是,他们先前已经散漫习惯了,加之其部兵将平时的训练也不到位,

  现在,他们眼见着杀敌立功的好机会就在眼前,可他们的骑兵却一时无法追上逃跑的夏军骑兵……

  反而韩世忠率领先头部队的数百骑,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平时军纪严明、训练刻苦。他们很快就追击上了飞马狂逃的夏军骑兵后队,斩杀起来……

  刘光世正想大骂手下骑兵都是废物之时,他却看到一员猛将率领百余骠,从前方斜插向败逃夏军大队马人,厮杀了起来……

  “吾观那员只率领百余骑的猛将,并非是韩世忠部的人马,不何是何人麾下的勇将?”

  “禀告将军,那员勇将,乃是末将的旧相识张俊,其如今在小种经略相公麾下!”

  刘光世听得一皱眉头,道:

  “张俊?!跟赵官家从京城来西征的中书舍人张浚,同姓同名?”

  “此人,好生勇猛,若能向小种经略相公要来张俊,在吾麾下,本将军将会如虎添翼也!”

  刘光世远望着不怕死英勇杀敌的张俊,甚是求才若渴。

首节 上一节 341/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