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69节

  “呵呵……”蔡京再次冷笑,感叹道:“自古帝王多薄情!为父与赵官家是儿女亲家,又能如何呢?

  据为父所知,赵官家在尔等游完艮岳认捐了部分家财之后,又单独召见了为父的逆子蔡攸。

  官家与蔡攸这逆子,究竟密谈了什么,为父就没有打探出来。

  不过,为父所虑,官家是否问了蔡攸这逆子我蔡家一些见不得光之事。

  为父所忧者,唯逆子蔡攸也!

  但愿蔡攸逆子,口有遮拦,莫要忘记了‘树倒猢狲散’之理。”

  诸子面面相觑,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劝父亲大人把心放宽了。毕竟,他们几人也都是饱读诗书、了解历史、知道宦海险恶之人……

  蔡京话锋一转,道:“诸子勿惊!为父这也是先把最坏的情况,先行想好,以做万全的应对。”

  诸子点头,称是……

  蔡京又道:“为父想好上中下应对之策。鞗儿,你听好了”

  蔡鞗立即摆出一副恭敬聆听之姿。他紧张地说道:“请父亲大人明示!”

  蔡京道:“下策便是,鞗儿你回房中,一定要与茂德公主言说如今对我蔡家不利之行势。

  鞗儿你要跪求茂德公主答应一件事!”

  蔡京言至此处,一顿,并未完下说完,而是闭目长叹。好似他最不想用这个下策一样。

  蔡鞗似有所悟,不过太师府的家教和礼数甚严,在父亲大人蔡京没有把话说完,他是不敢妄回猜测的。

  蔡鞗小心翼翼地问道:“请父亲大人明示?!”

  蔡京睁开双目,老泪之中含着泪花,悠悠地道:

  “此下策,是为父最不想用的。

  鞗儿你回房中,跪求茂德公主答应之事,便是:

  如若赵官家治罪为父或是尔等之时,一定要让茂德公主抱着你俩夫妻二人刚过周岁的幼子,入宫觐见官家,苦求官家宽宥……”

  蔡京此话一出,诸子凄然。

  蔡京的这几个儿子,见惯的是蔡太师往日的风光无比,即便是他们的父亲大人致仕,也依然以原来的太师之礼遇被官家所对待,允许其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时听政……

  他们也知道,这是他们这位一生都擅于谋划的父亲大人,所作的应急应危举措,他们也同样不想看到官家治蔡家之罪的发生。

  不过,他们所佩服的他们的父亲大人,能未雨绸缪,先把最坏的事情想出来,并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谋划。

  并且,利用赵官家最宠爱的茂德公主,抱着一周岁的孩子入宫跪求赵官家宽恕蔡家人,这绝对能达到保全蔡家人性命无忧的良策,不过,这样一来,命虽然都能保住了,但是,应该会遭到贬谪……

  蔡京的这几个儿子,皆称赞父亲大人想得周全,此策甚好……

  蔡京又道:“应对危局之中策,便是,为父与尔等,一起上书辞官、并愿意捐出家财,回归曾任过职的杭州老宅……

  以示官家,为父蔡京及诸子,并不贪恋权柄钱财,只想学被太祖杯酒释兵权的那些武将那样,安心偏安一地做个富家翁。”

  此话一出,蔡京的这几个儿子皆表现示,不愿意放弃已经得到的高官厚禄。

  蔡京道:“为父又何尝愿意用这中策呢?为父定会先用上策,若不行再用中策,中策不行再用下策。”

  蔡京的这几个儿子,纷纷求问上策是什么?

  蔡京双眼望着皇宫的方向,道:

  “为父明早,亲自入宫面圣,见机行事,以上吾等父子担忧之事,如若是杞人忧天便是最好了。

  为父入宫面圣之时,通过察言观色,便能看出赵官家是否真的会对我蔡家人下手。

  如若这皆是吾等虚惊一场,如今群相中又少一个少宰王黼,太宰余深年老多病已经到了致仕之时;

  这亦正是为父复出,重掌宰执之最佳时机。

  即便官家不许为父复出,那么,论资历吾儿蔡翛,为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亦是有资格顶补上罪囚王黼空缺下来之少宰之位。”

  蔡翛听到此言,甚是欣喜。

  蔡翛的四个弟弟也都挺高兴,如果父亲大人的上策能行得通的话,无论是父亲大人再次复出重掌宰执之位,还是三哥能当上少宰,对于蔡家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毕竟,除了长兄蔡攸叛离家门外,除了父亲大人就三哥现在的官职最大了,如果父亲大人的上策成功,那真是一荣俱荣的好事啊!

  蔡京与五个密谋已经定,诸子告退……

  蔡京回到的书房,思虑明早要以何种方式,入宫觐见赵官家呢?

  ……

  “唉!”蔡京长叹一声道:“至今,老夫已宦海沉浮了五十年整!”

  回想往事,历历在目。

  五十年前,熙宁三年,老夫那会儿才年方二十七岁,可谓年少有为;吾之胞弟蔡卞,仅小吾一岁;

  吾与胞弟蔡卞,从老家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里赤岭紫金山村,千里迢迢远赴这大宋东京汴梁来赶考……

  苍天眷顾吾兄弟二人的二十年寒窗苦读,吾与胞弟蔡卞,同科举、登进士第,被宋神宗唱名于东华门下,彼时,吾兄弟二人是何等意气风发……

  吾被步入仕途后,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

  之后,吾出使辽国回京,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那时,吾弟蔡卞你早已是中书舍人,按朝中规矩,做官要以先后为序。吾这中书舍人必然是排位在贤弟之后。

  可贤弟蔡卞你却请求排位在愚兄之后。

  那时,吾兄弟二人,一同负责书写诏命,朝廷以此为荣……

  蔡氏手足,兄友弟恭,一同被官家唱名于东华门,皆任责书写诏命的中书舍人,成为当世美谈,引万千书生竟折腰……

  “呵呵呵……”蔡京痴痴地笑着,他最先想起当年最值得回忆的风光之事,还真的不是他位高权重之时,反而是兄弟二人苦读诗书、一同中举、一同被宋神宗唱名于东华门下,一同当中书舍人负责书写诏命那段美好的时光。

  然则,

  愚兄是早年被穷怕了,为官后,愚兄一心想着既为国做事又能让自家早些富足起来……

  而贤弟你为官后,初心不改,为官廉洁、勤政爱民,政声卓著,夷人知贤弟清廉“以蔷薇洒衣送之”,贤弟之美名还传到了辽国……

  也正因如此,王介甫(名:安石)将爱女下嫁给贤弟你。

  蔡卞贤弟啊,当年愚兄还认为那为官清廉,只是沽名钓誉而已,亏待了自己及家室,真是不值当。

  如今看来,当官家若要严惩贪官污吏之时,愚兄真是心慌意乱啊!

  “唉!奈何当初愚兄不听贤弟劝言。如今,再也听不到贤弟之声了!”

  蔡京想起已经去世的亲弟弟,老泪纵横,自言道:

  “呜呼哀哉,蔡卞贤弟!三年前你撒手人寰,留下为兄一人,为国是操劳至今!

  愚兄是贪恋钱财,也贪公自用了些许。

  然则,愚兄对当今赵官家是忠心耿耿的。

  愚兄为相,为政勤勉,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

  愚兄絮絮叨叨地言说了这么多,便是望蔡卞贤弟在天之灵,保佑愚兄渡过此劫……”

  乱了方寸的蔡京,只能求鬼神保佑。

  “嗖……”一阵秋风,吹开虚掩着的门窗。

  将书房内挂在墙壁上的书画,吹得晃荡数下。

  蔡京打了一个冷战,有些胆寒。

  转瞬,蔡京高兴地大叫一声:“多谢贤弟明示,愚兄找到了入宫面圣的敲门砖!”

  ………………

第116章 朕晾蔡京半天,反目父子巧遇

  第一百一十五章,朕晾蔡京半天,反目父子巧遇

  风吹画动,蔡京打了一个冷战,有些胆寒。转瞬,蔡京高兴地大叫一声:“多谢贤弟明示,愚兄找到了入宫面圣的敲门砖!”

  蔡京想起自己在二十年前,被贬到杭州之时,听说刚登基不久的赵官家派宦官童贯为供奉官,来到三吴之地寻访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

  呵呵……那时,老夫就有先见之明,极力交好供奉官童贯,日夜陪伴其游玩……

  当供奉官童贯将吾所画的屏幛、书法,送到宫中,赵官家便甚是喜欢吾的书法,觉得吾是个人才,开始留意观察吾,准备重用吾。

  崇宁元年,吾便因被童贯常常在赵官家面前美言,升迁为知大名府、学士承旨……

  彼时,韩忠彦被罢相,吾升任尚书左丞。

  不久之后,崇宁二年的二月,吾又取代曾布为右仆射,诏命传下的那天,年轻的赵官家在延和殿召见吾,并赐吾坐,君臣坐谈国是,是何等荣耀……

  回想至此,蔡京决定重走老路,能打动赵官家唯老夫的书法和忠心。

  蔡京命令手下侍女,备好笔墨纸砚。

  他提笔在宣纸之上,写下【尧天舜日】四个大字。

  尧、舜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

  蔡京写下的【尧天舜日】四字准备进献给赵官家,是用来称颂赵官家之盛德,形容天下太平繁盛……

  可是,大书法家蔡京,端详了自己刚刚写就的书法,甚是不满意,可能是自己内心不安,故此其所写之字,也没有写出他平日里书法造诣的一半。

  “哼!墨研得甚差!”蔡京怒道。

  他无处发作,又不能承认是自己内心不安的原因把字写得不好,只能责骂侍女。

  “扑通”一声,漂亮的小侍女,吓得跪在蔡太师的面前,流着泪,连连请罪……

  蔡京根本没有理睬好个长相姣好的侍女,他抓起书案之上墨迹未的【尧天舜日】的宣纸,愤怒地用手扯碎,扔到地上。

  这一举动,吓得书房内的小侍女,连连磕头称自己墨没研好,惹了太师发怒是她的错……

  蔡京一挥长袖,怒道:“起来,重新备好笔墨纸砚,老夫要重写。”

  那侍女战战兢兢地起身,备好重新给蔡太师备好笔墨纸砚,特别是她在研墨之时,格外地小心,生怕再出错。

  可是,心事繁重的蔡京,再次连写了两遍【尧天舜日】,都感觉写得不好,又连撕了两次……

  如此数十次后,蔡京才写出一副自认为比较满意地书法作品,他等墨迹干了后,命令手下人,立即装裱好,待明日觐见官家时好献上,以此博得赵官家的开心。

  蔡京府上连做包子的厨师和帮厨者都有五十余人,而装裱书法作品的匠师也多达十余人。

首节 上一节 6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