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93节

  一时之间,百姓们狂热的庆祝,所产生的嘈杂之声,震耳欲聋……

  大宦官梁师成皱着眉头,生怕百姓们的庆祝之声,吵闹到了赵官家。

  不过,当梁师成抬头偷眼看向坐在监斩棚中的赵官家时,

  他看到的却是,赵官家微微着看向欢欣鼓舞的万余名百姓的庆祝场面。

  梁师成微微地松一口气,只百姓们的庆祝,没有吵闹到赵官家就好。

  不过,梁师成想着自己怎么才能在官家面前表现得更加出色,怎么才能得到赵官家的宠信。

  “扑通”一声,梁师成率先跪倒在赵官家的面前。

  梁师成手下的十余名小宦官也随梁大官一起跪下,虽然他们不知道梁大官要向赵官家奏报何事,但是跟着“干爹”、“干爷爷”一起跪向赵官家是绝对不会错的。

  梁师成扯开了嗓门,高声道:“官家行霹雳手段,斩杀了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真乃千古明君圣主。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梁师成的这一带头之下,他身后的一群小宦官们自然是学着“干爹”、或是“干爷爷”的话,齐喊声……

  在这群宦官们的带头之下,随御驾巡幸东南的尚书左丞张邦昌等朝廷大员,以及刚刚当了临时刽子手的杨志,还有苏~州城的数十名官员,也纷纷跪倒在地,学着“隐相”梁师成那歌功颂德的话,高声齐呼道:

  “官家行霹雳手段,斩杀了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真乃千古明君圣主。吾皇万岁万万岁。”

  称颂之声,振聋发聩……

  毕竟,这些有官身之人,现在能不能喊出最响亮的颂扬赵官家之声,这就涉及到了官场之上的站队问题了。

  很明显,即便是朱冲和朱勔父子假如还活着,那站队也都会站在享有至高无尚权力的大宋皇帝赵官家这边的。

  更何况,如今靠花石纲发迹起家达到统揽、节制东南各州府的朱勔已经成了一具死尸,哪会有没有头脑的官员不站队在赵官家这边呢?

  故此,群臣们颂扬赵官家是“千古明君圣主,吾皇万岁万万岁”之声,每个官员喊出之时,都是使唤了十二分的力气,硬可狠下心来把嗓子喊疼甚至把声带给喊‘断裂’,也要把自己对赵官家的忠心和赞颂之声给喊出来。

  有了大宦官梁师成和上百名官员的带头高喊称颂赵官家的样子,在这里朱勔的府门临时刑场围观的上万名百姓们,却是真心实意地跪倒在地,纷纷地对着临时搭建的监斩棚内坐在太师椅上的赵官家,叩首感谢……

  虽然,百姓们的高喊声并没有官员们的齐,但是,自带‘回音’般效果的百姓呼声中,

  依然能听得清楚,

  百姓们都是真心实意地称颂着:

  赵官家杀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父子,真是太英明神武了……

  赵官家,真是千古名君……

  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很享受这个上万人真心实意地对着自己,山呼“万岁万万岁”的伟~人感觉……

  不过,赵吉也并没有被立善于拍马屁的梁师成带的这波节奏,让官员们和百姓对朕歌功颂德,就把朕给迷失方向了。

  朕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地来东南,并不是处斩了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就完事了的。

  朕还想用最小的代价,去平叛方腊起义。

  赵吉从座椅上站起身,站在临时搭建的监斩高台上,望着高台下方正在执行保卫皇帝工作的亲从官兵,感觉安保工作做得还可以。

  赵吉再望向被官兵们隔开在更外围的上万名百姓,他们正跪在地上,抬头仰望着,不停地山呼着万岁……

  赵吉向下面招了招手……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呵!”赵吉叹息一声,皇权的崇高地位,带给我这个穿越者是何等至高无尚的荣耀!朕,只要在我大宋当一天皇帝,那么,无论是高官小吏、将军士兵、贩夫走卒,大宋的子民见到了朕,皆会是这种把朕当做天子、当做他们的君父……

  可以,朕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从十八岁当皇帝以来,为君当政二十年间,已经把原本富强的大宋给玩坏了,如今的大宋无论是经济、军事上,已经出现了千疮百孔的迹象,再过五六年,当强大的金军进攻大宋时,大宋国力和军事上极弱的弊端便会暴露无疑。

  朕这位穿越者,绝对不会再像原主宋徽宗那样,让靖康耻再度在我穿越来的这个平行世界里的大宋朝发生,朕更不会像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那样领着儿子宋钦宗,脱光了身子,披着从刚被宰杀的白羊身上扒下来的两张血淋淋羊皮,跪行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墓三圈,行屈辱至极的牵羊礼。

  朕这位穿越者,先安内之后,必须要攘外。

  对金必有一战!

  战必胜的实力,并非短时间能达成的。好在上天让朕这个穿越者,没有穿越成亡国之际的大宋皇帝宋徽宗。

  如今,还有四五年的时间,无论是铲除大宋的贪官污吏,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强兵富国都还有时间。

  当然,穿越者赵吉懂得一个道理:

  空想误国,实干兴邦!

  赵吉是有反杀强金的理想,

  但是,他知道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必须能过“实干”才能实现。

  朕这位穿越者,胸怀气吞万里山河如虎的雄心壮志,也要从当下甚至是眼前的境况中一点点地去实干,才能实现强军兴邦、反杀大金的宏愿……

  当下,朕已经带兵以巡幸东南为名,实则是御驾亲征东南,要平叛乱的就是方腊起义。

  眼前,朕看到的是万民庆祝为害东南的朱家父子,已经被朕正法了……

  两相结合之下,想到了瓦解方腊所部军心的好办法。

  赵吉立即对善于控场的大宦官梁师成,道:“梁大官,让百姓们安静下来,朕有大事要宣布。”

  “老奴遵旨。”梁师成接旨后,立即屁颠颠地跑到这临时搭建的监斩高台边,对着下面守卫着官兵,以及早已安排好的传令宦官们,吩咐道:

  “你们齐喊,让百姓停下庆贺,皆安静下,跪听官家圣谕。”

  ……

  很快,下面的万民又向监斩高台上的赵官家跪拜……

  瞬间,百姓们的热闹庆祝之声消失,转而是几乎‘落针可闻’般的安静。

  赵吉望着下面跪了黑压压一大片看不到尾的人群,高声道:

  “朱冲和朱勔父子,欺君枉上,瞒朕欺下,罪该凌迟处死。

  朕却存仁义慈悲之心,看不得活生生的死刑犯被千刀万剐的痛苦样,故此,朕改朱冲和朱勔的死刑为斩立决。。”

  梁师成立即又看到了拍‘龙’屁的好机会,他跪着带节奏般地高声喊道:

  “官家圣德仁慈啊!”

  有了梁师成的带头拍龙屁之后,喊“官家圣德仁慈”之声再次不绝于耳。

  赵吉瞪了一眼梁师成,这回可是你梁师成没有看出朕的心意啊!

  赵吉对下面一摆手,示意众人先听他把话讲完。

  赵继续高声说道:

  “朕决定,今日来观看朱冲和朱勔父子被正法者,只要愿意将此消息告诉十个不知情者,朕会赏赐每人一贯钱。”

  百姓们闻听赵官家此言,又是欢呼声一片……

  如今,大宋的一个赤县的县令,不算其它补贴之外,只算月俸才三十贯钱,而县丞的月俸才是十五贯钱。

  百姓们听到只看个朱冲和朱勔被正法砍头的热闹,再将此消息告诉十个不知情者,便可以得到一贯钱,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赵吉之所以这样撒钱,他略算了下,朱勔被抄家就得到了上百万贯钱,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分给围观的百姓们,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广告宣传的作用,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算下去,这万余名百姓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源头,势必会让东南的百姓在很短的时间知晓此事的。

  当然,赵吉也会让下诏,通过官方的方式诏告天下朱冲和朱勔这对为害东南的奸臣,已经被正法斩首了。

  如此,官方的诏告天下,与民间的传言两相结合,传播速度会更快,也会更让东南百姓相信朱冲和朱勔真的被朕处死。

  如此一来,必然能到刚刚起义了十几天的方腊所部,也会动摇方腊部众与朝廷对抗的军心。

  毕竟,方腊举事起义这被,就是打着“诛杀朱勔”的口号,才能有那么强的号召力,在短短的十余天之内,聚众了数万人,为害东南……

  赵吉又道:“方腊起义不是打着‘诛杀朱勔’的旗号吗?

  如今,朕已经将朱冲和朱勔父子斩杀了,

  被反贼方腊所蒙蔽的那些参加举事者,只要他们早日弃暗投明,朕可以赐其无罪。”

  梁师成带头跪下叩首,道:“官家圣明仁德,招安方腊所部反贼,实为上策。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梁师成的带头奉承赵官家后,众官和万余名百姓,一齐叩拜道:“官家圣明仁德……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又宣布,道:“朕在此宣布,东南官吏平民中,若有亲友或故人,参加了反贼方腊谋反者,

  诸位谁能写信也好,带话也罢,若能招回方腊所部一名军兵者,朕会下令让当地官府给赏钱三十贯。

  归顺回来的方腊所部军兵,亦可得赏钱三十贯。”

  听到此言,万名余名百姓都露出了想发财的神色。毕竟,在大宋的一个大县的县令月俸才三十贯钱,而县丞的月俸才十五贯钱。

  甚至,在朱勔府前看行刑热闹的一些心思活络者,感觉若是按赵官家所言,官府会赏给能招安反贼者赏钱之事当真,那么,自己要不回去让自家的亲兄弟先去参加方腊所部义军,再转过头来回城归顺,一起去官府领赏钱,岂不妙哉?

  赵吉早有谋划,他话锋一转,郑重声明,将百姓中个别人的贪婪之念,碾碎于萌芽之中。

第139章 朕施连环妙计,至刘豫于死地

  第一百三十八章朕施连环妙计,置刘豫于死地

  赵吉早有谋划,他话锋一转,郑重声明,道:

  “朕未御驾亲征东南前,百姓中有参加方腊贼军者,作数。

  从今日开始,劝降者及归顺者,可得赏钱。

  若有任何人,为得赏钱而弄虚作假,是为欺君之罪,当诛其三族。”

  赵吉此言一出,立即便将百姓中极少数人的自作聪明、想弄虚作假、冒领赏钱的贪婪之念,全部碾碎于萌芽之中。

  甚至,赵吉此言,也将在这临时监斩台上陪皇伴驾的那些苏~州城的个别贪官,想借此招安能得赏钱之圣旨,回到衙门后,做个假帐,便可以得到了招安赏钱的贪念,全部打消掉了。

  赵吉又道:“梁大官取圣诏,及笔墨来。”

  梁师成立即答应道:“老奴遵旨。”

  其实,梁师成立即让随行的小宦官,拿出随时都准备着的空白圣诏、以及笔、墨、砚台,放在了这临时监斩台的桌案之上。

  赵吉对着随行的尚书左丞张邦昌,道:“张爱卿,方才,朕所言,爱卿皆听清否?”

  “回官家话,臣张邦昌,皆听清了。”

  赵吉点了一下头,微笑道:“有劳张爱卿,替朕拟诏,将朕宣布招安方腊及其所部之事,用官吏平民皆能看懂之文,写于诏书之上。”

  尚书左丞张邦昌叩首,道:“臣邦昌遵旨,谢官家器重。”

  赵吉微微一笑,暗想这就是皇权高贵之处,明明是朕懒得亲自写出这道招安方腊义军的诏书,抓你这个进士出身的尚书左丞,帮助代劳,你却还得千恩万谢被看作是器重你张邦昌。

  赵吉伸手,指了一下梁师成已经铺在桌案之上的空白诏书。

首节 上一节 9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