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06节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官场中司空见惯的事,自千户所原班人马整顿后,便被解除了闭门自守,不得擅动的禁令。

  又成为皇帝最忠诚可信的爪牙,每日配合推书院、大理寺在城内抓捕审讯邹怀义一案相关嫌犯,其嚣张气焰更胜往昔。

  而水监司作为此次肇事之源头,更是被整治的众矢之的。

  司中原有十名百户,最终幸免的只有两人。

  其中四名在邹府因拘捕被贾琮当场击毙。

  另外四人因被查出勾结邹怀义贪赃枉法,而被锦衣卫下了大狱,估计也办法活着出来了。

  而司中受到牵连的试百户、总旗、小旗等军官更是不可胜数,整个水监司的中下级武官几乎被一扫而空。

  由此可知邹怀义纠结党羽之多,为祸之剧。

  而水监司那些空出来的官位,成为上至五军都督府,下至金陵卫所,以及其他渠道势力争相安插瓜分的目标。

  金陵城作为海贸通商重地,其外洋财货的巨大利益源头还在。

  这些伱方唱罢我登场的牛鬼蛇神,若干年后是否又会孽生出一个邹怀义,谁又说得准。

  ……

  金陵城南,雅德斋书画铺,这是金陵一家老字号书画装裱铺。

  掌柜家中四代都是书画鉴赏装裱的行家,如今老掌柜在家中颐养天年,家业传给了独生子张秦安。

  这位张公子自小聪明,十七岁就中了应天府院试秀才,虽然后续乡试连着落榜,不过在金陵还是颇有些才名。

  他倒是跟父亲学了一身家传的书画手艺,不过因为年轻,不愿枯守在店铺中,店中一应事务都交给家中老仆打理。

  自己除了每日读书,其他时间和几个文友惯常出入酒肆花楼,访美寻芳,茗茶听曲,是个风流人物。

  这一日他像往常那样到铺子里转一圈,便准备出门去赴朋友的约。

  却见店中伙计正铺平一副宣纸,准备开始装裱。

  张秦安只是下意识的瞟了一眼,目光顿时就定住了。

  “等等,不要动手!”

  那伙计神情听少东家突然心急火燎的喊停,一脸的愕然。

  张秦安几乎是冲到桌上那份宣纸面前,那上面的书法古拙俊逸,清正劲润,笔意淋漓,竟是出奇的好。

  “好字!当真是难得好字!”

  他出身书画世家,自幼饱受熏陶,书画鉴赏眼光自然不俗,如果看不出这书法卓尔不群之处。

  又看那上面写的内容,是一首满江红金陵怀古词作,口中便默默念道。

  只是没念几句,声音便越来越大,语调也越发沉郁激昂,几乎就要击节而歌起来,引得店中客人都诧异相望。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张秦安摇头晃脑吟咏半晌,感慨道:“这字清劲奇韵,笔力老辣,已成大家风范,这词更是沉郁俊雅,雅音晓畅,更是极好。

  相得益彰,这便是极品了,真真难得,让清音阁的娘子谱曲唱上一唱,可浮一大白,哈哈。”

  又问身边被他那癫样唬得发呆的伙计:“这是哪家送来的装裱的?”

  “回少东家,这是兴隆坊贾家老宅送来的。”

  “哦,是金陵国公贾家,他们家不是都迁居神京,那嫡系老宅不是一直空着吗,怎么会有人写出这等东西?”

  “是他们家管家特地送来的,要装裱送人,明天便过来取,说是神京来的一位家中公子写的。”

  “少东家,人家明天可就要,还是先让我装裱起来,人家出银子可不少,要我们用最好的工料。”

  张秦安一把将那伙计推开:“你起开,这种极品诗书,被你裱差了岂不是暴殄天物,少爷我亲自来!”

  张泰安这会子早把与人相约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第158章 佛堂隐私情

  第二天一早,贾琮带了晴雯,启程去安定寺抄写经文。

  前面因忙于宁王行在参赞之事,又在邹怀义一案上耗费许多心力。

  这经文抄写的进度耽搁了不少,如今大慈恩寺主殿地基、龙骨、横梁都已具备,估摸不到两月时间就能落成。

  而贾琮需要抄完礼部提交,皇帝钦定的十二部经文,剩下的时间便有些紧了。

  他决定连着在栖霞山多住些日子,也好将抄经的进度加快一些,赶在主殿落成前将钦定经文抄完。

  临走前又交待金彩,今天取了装裱好的字画,送去薛家大宅回礼。

  等到了大慈恩寺营造工地,遇到秦业便聊了几句,见他脸上有紧迫之色,问起才知其中缘由。

  因邹怀义大案,神京各部频繁派员至金陵公干,往来奏报频繁,有些金陵官场阴私便暴露了出来。

  这些奏报除上禀水监司大案进程,也多少提及陪都各部日常政事弊端与不足。

  水监司之事已让嘉昭帝心有忌惮,自然有了防范于未然的心思。

  因此,最近这半个月,嘉昭帝让神京各部派员下金陵巡查政务,革弊政,查庸碌,除冗余。

  工部左侍郎李德康自然不敢落于人后,且金陵大慈恩寺营造一向为皇帝关注,便精选工部人员下金陵,算时间今明必到营造现场巡视。

  虽然眼下营造进度还算正常,但部中上官秉圣意巡查,还是让秦业有些紧张的。

  整一个上午,贾琮抄经闲隙,几次上官舍三层散风,都看到秦业在营造现场来回奔波。

  到吃了午食,贾琮便又回到慈安堂抄写经文,晴雯一个人坐在堂外石阶上,有些百无聊赖。

  就见到瑞珠和她家姑娘迎面走来。

  瑞珠笑着拉晴雯到一边说话,晴雯跟着走了几步,回头却见秦可卿进了慈安堂。

  晴雯虽然性子直爽,没有太多城府,但人却也机灵的很,这么多天了,哪里还看不出这里面的名堂。

  那秦姑娘明明就是看上三爷长得俊,三爷也喜欢和她腻歪,谁让这秦姑娘长得这么好看,爷们不就喜欢这样的。

  五儿那个笨丫头,以为三爷还是前几年的样子,还觉得他不爱红,都忘了三爷有事没事摸她的手。

  “你这小蹄子,又来这一套,别想来糊弄我,你那点瞒神弄鬼的事我都知道,你纵着秦姑娘招惹三爷,闹出事情,我看伱怎么好。”

  瑞珠小脸一红:“就你贫嘴刁舌的,瞎说什么,你们三爷才多大点,不过就是两个人闷了说活罢了,有什么值当的。”

  晴雯小嘴一撇,说道:“你知道什么,书上说七岁不同席,男女授受不亲,我们三爷都快两个七岁了,那里还小,就你这里骗鬼。”

  晴雯见自己三爷老爱和那秦姑娘扯闲篇,心里多少有点吃味,虽然事后也就丢开,但见瑞珠和她争辩,她嘴上自然是不饶人的。

  瑞珠还是嘴硬:“你也知道七岁不同席,我可知道你们大家子,丫头给主子暖被陪床没少干,还有脸说什么同席不同席。”

  晴雯小脸一红:“叫你胡扯,看我撕烂你的嘴。”

  从石阶上跳起去追瑞珠,两个小丫头一顿嘻嘻哈哈打闹。

  ……

  这慈安堂和临时官舍同处于安定寺后偏院,自从这里成了为宪孝皇太后抄经安灵之地,这处后偏院便被寺里的虚明方丈封闭。

  除了个添香火的智宁小和尚,其余僧人和香客都不能入内,秦业和贾琮日常也是从西边角门出入,而那里日常都有兵丁把守。

  所以这处后偏院白日无人,晴雯和瑞珠打闹说笑也没什么顾忌,不一会两个丫头就不知逛到哪里去了。

  贾琮抄完一段经文,见可卿还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似在祈愿。

  佛堂顶上透气的窗棂子,一缕暖阳射入堂中,正照在佛前跪坐的可卿身上。

  和光同尘,玫姿绝艳,熠熠生辉,袅娜诱人的身姿,山峦峰聚,秀约尺素,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

  贾琮看得有些愣愣出神,可卿察觉到他的异样,俏脸一红,说道:“琮公子,你不抄经文,呆看什么?”

  被她看破,贾琮神情有些尴尬,放下笔便走到她身边蒲团坐下,只觉身边馨气如兰,情不自禁有些心摇神逸。

  忍不住只想靠她近些,笑道:“可卿,你常日多在佛前叩拜,都许了什么愿?”

  秦可卿回头望了他一眼,见他言笑晏晏,眉目俊逸如画,心中生出柔意,脸上红晕难消,不敢多看,便转过头。

  “不敢向佛祖许愿,只求佛祖怜悯,我本心已失,言行失矩,已生罪孽,难以自拔,只求佛祖能赐我静心,从此远离忧怖。”

  贾琮听她言语中隐含哀婉,听得心中一颤,自然也是懂她话音中的意思。

  这些日子两人常常相处,他又不是傻子,如何看不出秦可卿对他有意,而他面对这般娇艳绝伦的女子,要说不动心,就太虚伪了。

  只是喜欢和占有,很多时候都是南辕北辙两件事,哪怕后世男女之防如同无物,但情之所至而礼矩难逾,也还是有不少。

  更别提如今礼教森严,虽然食色天性,但他还没头铁到,只用下半身思考。

  两人日常只是说些闲话消磨时光,有情浅止,不越雷池,大抵都是大家出身,又都有些理智,豆蔻年少,欲念未炙。

  如果不是这偏院日常无人,孤男寡女,只怕连那几句话都没机会说上。

  贾琮听了可卿那些话音,心中正有些脉脉生意,突然听堂外传来说话声。

  “前几日我便收到部堂书谕,言工部各司有上官同僚至大寺营造巡查,却没想到宁王殿下也会同驾临。”

  “小王金陵事毕,过几日就要回京向父皇复命,离开之前自然要来看一下进程,父皇对大慈恩寺营造十分关切,回去也好禀报。”

  “小王听亲卫说起,承事郎就在这慈安堂抄写经文,其书法精妙,已成大家之气,不如我们进去观摩一番。”

  贾琮听出是秦业和宁王的声音,脸上变色,秦业日常这个时候都在工地上,怎么突然就和宁王一起来了。

  而且听脚步声,同来的人还不少,应该是工部下派巡查大寺营造进度的官员。

  虽然他和秦可卿没什么苟且,但是佛堂空寂,孤男寡女私相同处,要是让这些人撞上,只怕满身是嘴也说不干净。

  而且秦业是可卿之父,可卿又是待嫁之身,一起的还有宁王及工部官员,众口悠悠,画猫成虎,可卿只怕就要被毁了。

  这类桃色新闻,从古至今,流传之快,都是恐怖如斯,谁会在意是非对错,要是传回神京,那画面不敢往下想。

  秦可卿听出了父亲的声音,脸色一下变得苍白,瑞珠不是和晴雯在门口吗,这会子不知去哪里了,竟没听到半点动静。

  情急之下,贾琮一下抓住可卿的手,领着她快步往堂中那座高大的观世音坐像后面躲。

首节 上一节 106/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