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11节

  但如今大局已成定势,难以挽回,就算有人出手拿了贾琮的性命,也已经于事无补。

  况且这人是荣国贾家子孙,门第贵重,且多受皇帝恩遇,根底实在不浅,如今又因两首绝佳好词,只怕名望即将成嚣然之势。

  今日座中之人都是金陵留守各官衙中坚,心思谋划都非比常人。

  其中牵扯不深的,见了贾琮今日之事,自然多了许多想法,对贾琮表现出交好之意。

  而那些对贾琮暗怀敌意的,也收敛起来脸色心意,心中多了顾忌权衡。

  直到宴席散场,贾琮刚要离去,却被杨宏斌叫住,因为明日他就要回神京大理寺履新,特来和他告别。

  “琮兄弟,今日宴席上之事,你没觉得有些蹊跷吗?”

  贾琮答道:“怎么会没有,我和那阮洪铖素不相识,他却突然出言诘难,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杨宏斌说道:“我却知道一些根由,你还记得当日你领兵入邹府,邹怀义手下几位百户,因行凶反抗而被伱当场击毙。”

  “自然记得,事后查证,几名百户涉及邹怀义杀人越货之事,皆为他的帮凶。”

  杨宏斌道:“被击毙的其中一人叫崔博亮,是邹怀义最为心腹之人,而这人就是阮洪铖的妻弟!”

  贾琮听了心中一惊:“怪不得那阮洪铖会对我颇有敌意,今天才会如此出言诘难。”

  杨宏斌又说道:“阮洪铖靠着崔博亮的关系,这几年在洋货上面赚了不少银子,不仅在丰乐坊置办了宅子,还娶了两房小妾。

  崔博亮被你当场击毙,也就断了他的财路,他自然对你敌意极重,不过他只是个低阶文官,并不足虑。

  倒是今天席上他身边之人,琮兄弟要多加留心,这人是金陵卫所经历司经历崔博望,是崔博亮的胞兄!”

  贾琮突然想到,刚才在宴席上见到这个崔博望,就觉得他有些面熟。

  当日在邹府崔博亮抢先向他出刀,让他印象十分深刻,自然记住了他的容貌。

  现在才明白,之所以他但是觉得面熟,是因为崔博望和那崔博亮长相相似,自然是因为他们是亲兄弟的缘故。

  杨宏斌继续说道:“因当日崔博亮意图顽抗,被当场毙杀,崔博望、阮洪铖等人与水监司大案是否有牵连,目前已无法查证。

  如今推书院、大理寺、神京各部官衙在金陵纠察遗漏,整顿吏治。

  这些与邹怀义之案隐含关联之人,暂时也不敢有什么异动。

  但琮兄弟要等到大慈恩寺主殿落成,才能离开金陵,这其中时间不短,多些留意,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

  如果不是杨宏斌提醒,贾琮还真不知,今日宴席之事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份纠葛。

  当初邹怀义伏法,贾琮就觉得此事还有幕后隐情,便打定主意及时抽身,如今看来是风欲静而树不止。

  两人又约定,等贾琮年末返回神京后,再约时间相聚畅饮。

  随着宁王离开金陵返回神京,贾琮宁王参赞的职守至此结束,他和水监司大案的关联,至少在明面上完全脱离,多少也让他松口气。

  在金陵发生的诸事,既然他可以想到,难道一直身在其中的宁王、杨宏斌等人就想不到,更不用说,神京城里那位谋算似海的皇帝。

  金陵身为大周陪都,设置留守六部,牵连江南八府一州政务,树老根深,牵涉甚广。

  发现枯败之相,只能先剪枝修蔓,不能轻率挖根掘土,以免摇动江南根基。

  这大概就是嘉昭帝之类的大人物,心中所思所想吧。

  且以皇帝严酷善谋的性子,必定不会甘于受人蒙蔽,等到合适的时机,总还会发作,那将是一记血淋淋的回马枪。

  不过这些后事与贾琮已无关,只让后来人去操心。

  而他在金陵的日子,终于简单归结到为宪孝皇太后抄经祈福。

  只是在安定寺慈安堂,可卿却再也没有出现。

  ……

  金陵,崇义坊,吴家小院。

  可卿斜靠在绣床上,昨夜一宿寒雨,天气愈发冷了几分,窗外院子里的桐树,零落大半的树叶子,显得有些枯槁颓伤。

  只是过去了几天,她已清减许多,俏脸瘦弱,秋水潋滟的明眸,也有些黯淡。

  枕头边放着那块天青色的手帕,上面绣着一轮圆月,月下是一株开着白花的银桂。

  丫鬟瑞珠从外面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几张折迭整齐的纸张,一脸兴奋欣喜。

  “姑娘,我去了街角那家最大的瓦肆,花了十个铜子,才让里面跑腿的伙计,帮我抄了琮公子那两首词。

  琮公子可真有本事,他写的这两首词,如今名气可大得很,据说清音阁的清娘子,亲自给这两首词谱曲。

  现在金陵城中,但凡热闹些的地方,人人都在传唱这两首曲子词,他们都说琮公子是文曲下凡,难得一见的大才子。”

  可卿看着纸上那两首新词,秋水潋滟的明眸中幻出光彩,变得婉转动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又突然流下泪来,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伤心。

  喃喃自语道:“他才情卓绝,少年成名,将来必定前程无量。”

  而她能为他做的,只有静静远离,然后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

  金陵兴隆坊,贾家老宅。

  外头雨声急促,青瓦檐头,垂下万千帘幕,绵绵不绝,洗亮了院中青石路,打湿了廊下树梢头。

  昨晚下了一宿寒雨,五儿值夜受了些风寒,这会子正蜷在床上,香息隐隐,甜梦正酣。

  晴雯在一边挑动针线,做一件松江棉的青染小衣,是天气变寒后给贾琮换穿的。

  书房中贾琮在读书,香菱坐在一旁全神贯注练字,用的是贾琮给她写的一幅范本。

  却是一首减字木兰花的新词。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是自从那日可卿再没出现过,贾琮心中郁郁,聊以遣怀写下的。

  ……

  冰雨如织的金陵街道上,两辆马车相随着在雨幕中行进。

  后面那辆马车路过兴隆坊时停了下来,车帘微微掀开,露出一张艳如玫蕊的俏美娇容。

  透过风雨中的兴隆坊门,隐约看到那所高大巍峨的老宅,门口两座石狮被雨水冲刷得发亮,高挑屋檐下挂着贾字灯笼,在风雨中摇动。

  车厢里瑞珠问道:“姑娘,真的不和琮少爷辞行,这样无声无息走了,他会不会担心?”

  可卿眼角泪光闪动:“辞行也是无话可说,就这样走了倒也干净,以后他自然会懂的。”

  前面那辆马车也停了下来,赶车的老仆人跑到车前:“太太问小姐,马车怎么停了,让小姐不要耽搁了时间,不然会错过前面的宿头。”

  两辆马车重新开始行进,车辙压过石板路,发出咋呀哽咽的声音,直到完全消失在密集如丝的雨幕中。

  一城寒雨叙幽凉,世情宗法各自缘。

第166章 文华动江南

  嘉昭十二年十一月末。

  自宁王返回神京,时间已过去近两月,大慈恩寺主殿已基本落成,只剩下殿内壁画描摹,佛像点金等收尾工作。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誊抄经文,贾琮终于把嘉昭帝钦定的十二部佛经全部抄完。

  经礼部官员核定后封存,等到大慈恩寺主殿正式落成,便会供奉于太后灵前迎奉香火,待大寺藏经阁建成后移阁永久入藏。

  在这之前几天,贾琮也终于从秦业口中得知,可卿在月前就和秦夫人一起离开了金陵。

  秦业是在贾琮问起主殿落成时间时,随口提起这事的,但却有意无意的,特别说了女儿是回京待嫁。

  可卿竟就这样不告而别,贾琮心中一阵难受,他大概能猜得出可卿这样做的原因,或许这本来就是他们该有的结果。

  ……

  距离大寺主殿落成,还要五六天的时间,贾琮决定趁这段时间,去办一件早就准备去做的事情。

  因知道香菱的母亲封氏还在世,目前应是在父亲封肃家中过活,母女生离十余年,于情于理都应让她们团聚。

  虽然他很喜欢香菱,也知道一旦让她与封氏母女相认,以后可能无法将她长久留在身边。

  但既然知道香菱的生母还在世,因为自己的私心而装做不知,他是做不出来的,不然和贾雨村这等人又有什么区别。

  就算他将香菱送回母亲身边,也不会就此对她不闻不管。

  因为那封肃并不是什么好人,当年甄士隐破家败业去投靠他,他却乘机侵吞了女婿的银财,人品十分低劣。

  甄士隐破门出家,这其中有没有关联,谁也说不准。

  当贾琮和香菱说,要送她去姑苏和母亲团聚,香菱神情有些不知所措,她不到三岁就被拐卖,对父母的印象十分模糊。

  在董老二身边被囫囵着活了十多年,直到被贾琮买走才过上了好日子,在她眼里贾琮才是她最信赖依靠的人。

  听了贾琮的话,香菱有些怯怯的问道:“少爷,我母亲果真是在姑苏吗,你把我送回去,是不是以后不要我了?”

  贾琮笑道:“那我可舍不得。”

  香菱听了小脸一红,原先忐忑失措的心绪,被贾琮这一句话抚平了。

  “只是你母亲还在,你走失了十多年,应该母女团聚才是。

  我已让应天府帮忙查找,伱母亲现在外祖家过活,你外祖原是淮安大如州人士,后来迁居姑苏,才与姑苏甄家结亲。

  明日我们就去姑苏,等见到了你母亲,以后的事再做打算。”

  ……

  神京,居德坊,荣国府。

  自从宁王、杨宏斌等人回到了神京,贾琮那两首新词,也渐渐在神京传开。

  最近神京各部官员频繁往来两地,南边最新的消息不断被带到神京。

  都说贾琮这两首新词,不仅在金陵瓦肆勾栏之地,秦淮香浓之所,遍地传唱。

  而其书法之精,蔚然成宗,更为人称道。

首节 上一节 11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