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22节

  迎春性子柔顺,不善言语,黛玉毕竟是外戚,也不便过去追问。

  只有探春精明大气,又是贾家的姑娘,便自告奋勇去了荣庆堂打听消息。

  她刚到荣庆堂门口,便听到周瑞家的哭诉,以及那几个婆子说的话。

  三哥带来的那个尼姑竟然是芷芍,探春听了也吓一跳,芷芍不是跳河死了吗,怎么又活了过来,还做了姑子?

  又听到是五儿亲口说那就是芷芍,探春心中已信了八九分,那五儿是三哥哥的心腹大丫鬟,她说的话必定是没错的。

  原先她就觉得,三哥哥不会如此荒唐无状,带个姑子回府,如果那人是芷芍,那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芷芍为何又活了,只等见到三哥哥就知道了。

  后来又听到太太怀疑那姑子不是芷芍,便匆匆进来接了话头。

  探春心中计量着,只要快点证实那姑子就是芷芍,三哥哥这场风波就能过去了,拖得久了不免又生出枝节。

  “老太太,琮三哥没回府,可能去了洛苍山他先生家中,或者是在城里哪处客栈落脚,只要派几个小厮去打听便能知道。

  如果琮三哥带回来的姑子就是芷芍,那不过是三哥在江南找到了旧人,那也是桩好事,并不算违了家规。

  到时就先接了三哥回来,他有什么不是的地方,老太太要教诲,三哥哥自然会听着不是。”

  贾母听了这话,脸上的神情松缓下来,探春这番话有理有据,又给了老太太台阶下。

  如果那小子带回的只是他以前的丫头,那也找不出什么大错。

  其实贾琮今非昔比,贾母每每想到就是一阵头晕。

  如今这孽障背后有个文宗师父关照着,自己又有了官身,虽说是自己孙子,孝道大礼摆在那里,但整治起来总有些顾忌,内外都要留些体面。

  至于他慢待亲戚的事,如真是他蓄意之举,再调教也不迟。

  “我是看到他真头疼,就没有哪天是消停的,连出门在外也闹一堆事出来,家里哪个姊妹像他这样不省心的。

  如果他带回来真是以前的丫头,那还罢了,如果不是,依旧是那些不着四六的女人,我是定不饶他的。

  还是探丫头精明爽利,这事也不要烦你太太了,你就看着办了,得了准信回我便是。”

  探春连忙应了,心里却品出老太太的意思,老太太是觉得周瑞家的把事办岔了。

  既然有人说那姑子是芷芍,周瑞家的就该来回了再做计较,却硬扛着做事,结果被贾琮当场打了嘴,闹得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这也是老太太让自己去办这事,却没让太太再插手的原因,探春心中也是一阵惴惴,就怕太太心中对她有了想法。

  她是个庶女,自己姨娘又不争气,将来自己婚嫁出阁这些事,可有一半捏在嫡母手中,这是关系一个女子的前程,由不得她不谨慎。

  不过能帮三哥哥把事给化解了,其他这些都不重要了。

  ……

  贾琮离开了荣国府,本想着回洛苍山落霞别院,只是时间已晚,回洛苍山还需要一段路程。

  而五儿静慧等人旅途奔波,刚才贾府门前又一顿折腾,已十分疲惫,于是便去西城找了一家大客栈,包了一个小院安顿下来。

  第二日一早,又带了封氏和英莲去了秀娘香铺。

  曲泓秀见他去了小半年,总算回来,心中也十分欣喜。

  贾琮又把安置的封氏的事情说了,曲泓秀自然没什么意见。

  自从用了东瀛水玉瓶来包装香水,秀娘香铺的生意翻了一倍,正紧缺信得的人手。

  比起曲泓秀手下五个半大的孩子,封氏可是老成持重许多,又是乡绅女眷出身,这也是极难得的一桩优势。

  香铺的顾客都是官宦富商家的主妇小姐,封氏这样气度出身的妇人,在香铺中安排营生,与那些女客沟通交流,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

  等贾琮再回到客栈,却见客栈门口停了辆豪华精致的马车,马车旁跟着几个婆子丫鬟。

  等进了小院,却见到探春正拉着静慧说话。

  原来探春让婆子吩咐二门外,多派小厮在东西两城查找,也算运气好,没半日功夫,就找到贾琮落脚的客栈,立即就赶了过来。

  见到贾琮回来,探春笑嫣如花,满脸欣喜:“三哥哥,你一去半年,总算回来了,开头我还不相信,伱竟真的找回了芷芍。”

  其实探春高兴的并不是见到了芷芍,而是贾琮脱去了风流浪荡的嫌疑,这会子三哥哥再带人回府,看哪个还能说嘴去。

  只是她提了回府的事,贾琮却并没有说话,探春心想必定是三哥哥心中有气,不愿就这样回去。

  想想也是,换了自己好端端回府,却被一个奴才拦在门外,心中没气那才怪了。

  所以也不在这上面催促,总之三哥哥已回了神京,又洗清了嫌疑,那便没事了,便是在外面住一些日子散心,也不算什么事。

  她又和贾琮聊了一些金陵的趣事,便坐车回府,因为想着早些把事情和老太太说明,澄清了大义,也好早些想法让三哥哥回府。

  ……

  探春驱车回府,刚要进荣庆堂,却被鸳鸯一脸惊喜的拦下:“三姑娘你可回来了,你去了可找到三爷了吗?”

  探春回答:“见到了,三哥如今就在西城的鸿翔客栈。”

  鸳鸯说道:“刚才宫里刚来了内官,要宣琮三爷进宫奏对,可人却没在府中,谁也说不准他在哪里,老太太和老爷正犯愁呢。

  三姑娘得了准信,可就解了饥荒了。”

  探春心中一惊,问道:“怎么宫里突然来人,可有说是什么事情吗?”

  鸳鸯说道:“那内官说要当面和琮三爷传皇帝口谕,不能假借转告,如今在荣庆堂等着呢。”

  探春记得上次三哥哥进宫,还是被封了八品官身入宫谢恩,这次他又在金陵立了功勋,宣他入宫说不定又是什么好事,心中不禁欢喜。

  既有宫里内官到府公干,探春这样的闺阁姑娘家自然回避,只让鸳鸯带话给老太太。

  贾母得了鸳鸯传话,心里憋屈的慌,只能无奈的把贾琮去处说了。

  那内官听说承事郎没待在府里,却去住了客栈,一脸的诧异,贾母和贾政满脸的难堪,不过又能怪谁。

  好在那内官没时间多问,转身便去了西城鸿翔客栈,向贾琮传讯皇帝口谕。

  贾母和贾政都能想到,这内官回宫之后必定要奏报此事,毕竟这事情实在有些荒诞,只是传了出去又是一桩没脸。

第182章 奏对乾阳宫

  神京城西,鸿翔客栈。

  贾琮见到宫里内侍居然找到客栈来,也是一脸意外。

  那内侍传嘉昭帝口谕,现兵部筹建五军火器营,因贾琮首创三段击之法,熟识火器使用,命他明日早朝后入宫问咨奏对。

  一同入宫奏对的,除了他还有忠靖侯史鼎、兵部尚书顾延魁。

  在三段击一法上,让贾琮有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这个时代的人因对火器认识不足,欠缺的只是崭新视野和角度,但当他们接触到吸引他们的事物,就能爆发出的惊人智慧和能量。

  在他到来之前,火器并没被重视和成建制使用。

  但一旦贾琮提出三段击之法,宁王便能依法,在极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支极具杀伤力的火器队,成功围剿五十余战斗力强悍的东瀛浪人。

  而嘉昭帝在得知三段击之法后,便能敏锐预见合理使用火器的巨大潜力,立刻下旨建立五军火器营,这需要极强的前瞻眼界和魄力。

  此时贾琮还不知道的是,忠靖侯依据的他的三段击之法,结合军伍练兵之术,已将三段击之法进一步细化精粹,使之实操性进一步提升。

  而依法训练的百人火器队,其战力精悍程度,已远胜宁王仓促训练的那支火枪队。

  明日入宫奏对也并不是他一人。

  忠靖侯史鼎是久负盛名的军中宿将,兵部尚书顾延魁听说也曾为国戍边多年,这些都不是寻常人物。

  贾琮可不会觉得,自己多一些后世新鲜见解,就能再凌驾于他人之上,就可以存了半点轻视大意。

  如果是这样,才是真正的短视和浅薄。

  后世他曾主持过一次古代兵器文物展览,以及相关科普资料的研究编辑,其中一些东西正好可以拿来一用。

  于是花了半夜的时间,写成一篇火器建营方略概想。

  包括火器营官兵编制、制营军规、单兵装备标准、弹药携带数量、火器训练考核、弓箭阵与火枪阵协同杀敌等等。

  另外提到一些建立火器专司、推广格物之学、网络西夷能人、培训火器匠人等概想。

  每一项又尽其所能,尽量予以细化,洋洋洒洒写了半夜才停住手,其实有些东西还不敢往上写,因为过于惊世骇俗了。

  天刚蒙蒙亮,五儿便带着静慧进了他的房间,因为住在客栈里,夜里并不方便丫鬟给他值夜。

  两人见房间里的烛火早已燃尽,桌上放着新写好的一张宣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甚至还画了些图样,五儿知道他必是熬了半夜才休息。

  五儿叫醒贾琮,因为今日要进宫面圣,又帮他找出合适的衣服行头,又出去张罗热水梳洗。

  回来时却看见贾琮坐在那里,静慧正在给他梳发,明眸婉转,神情专注,动作轻柔中带着异样的娴熟。

  在窗外渐渐明朗晨光中,两个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默契,像是多年来做惯了一样。

  五儿在将热水放下,望着眼前一幕有些出神。

  当年他们在东路院相互依靠,每天早晨必定都是这样的场景,如今旧事流熟依稀,但芷芍却再想不起往事。

  ……

  这已是贾琮第二次进宫,照例在休沐房等了两个时辰,等到巳时二刻,才有宫中内侍带他入乾阳宫面圣。

  他被带进乾阳宫后,略微等了一会,才看到散朝的嘉昭帝,带着两位大臣进入大殿。

  其中一人是须发皆白的老臣,戴乌纱,束玉带,穿二品绯色官袍,胸补绣锦鸡,想来就是兵部尚书顾延魁。

  另外一人是个中年男子,也穿着二品绯色官袍,脸带军武坚毅之气,想来就是史家那位忠靖侯史鼎。

  因五军火器营尚在筹建之中,且事涉及军中机密,不宜在朝堂上讨论,所以一应事宜都在散朝后专事奏对。

  兵部尚书顾延魁便先将火器营筹建进展,向嘉昭帝详细奏报。

  按君臣先期的筹划,五军火器营初建制为三千人,这也是考虑到现有火器资源不足,火器统兵官佐欠缺等肘制,而能成形的最高建军数量。

  也只有如此数量的成军,才可在实战中,发挥出期望的基础成规模战力,待以后上了轨道,再进行相应扩充。

  目前军士选拔、火器初训等进展顺利,但根据武库现存以及外夷购买,鲁密铳却只筹集到过千之数,离实际需求相差尚远。

  而主产鲁密铳的奥斯曼国,对火铳出口又有诸多限制,无法进行大量购入。

  忠靖侯史鼎负责火器营选拔军士战训,在火器使用上也遇到诸多问题,其中鲁密铳经过频繁击发后,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甚至炸膛伤人。

  但神京之地,能修理火器的匠人极其稀少,营中已堆积不少出现故障的火器,能用于战训的火枪数量也严重不足。

  嘉昭帝久历政事,知道一事新起,必定会遇到诸般问题,且顾延魁和史鼎两人做事勤勉,并无指责之处。

  他见贾琮静立在一旁,去了金陵半年,脸上少了些少年稚气,多了几分沉静干练,想到他在金陵做的那些事,嘉昭帝面色微微和缓。

首节 上一节 122/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