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8节

  她知道父亲张宇真幼承家族秘法,最擅长卜相之术,刚才见他审视贾琮许久,又掐指默算不止,知道必有原由。

  张宇真幽幽说道:“那孩子气象天成,灵气充盈,是我平生未见。

  但观其三停十二宫,命数飘忽,生机似断非断,又暗含天外之机,几乎不像尘世中人,从没见过如此古怪卜相。”

  那易钗而弁的少女听了唬一跳,她自幼在父亲身边熏陶,虽还没学到父亲这门本领,却也知道其中轻重。

  眸光迷惑的望向走在前面的少年,生机似断非断,非尘世中人,难道不是活人,还死过不成,虽有些荒谬,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

  栖凤岭的半山腰上原有一片天然的巨大空地,当今圣上的祖父洪宣帝,依着天然地势盖了一座小型的离宫。

  就是现在舒云别苑,只是这别苑建好后,洪宣帝只来住过两次,便因病驾崩了,之后这座别苑一直空置着。

  当年嘉顺亲王年满十六岁,要出宫别居,他爱这栖凤岭上的风光,便从太上皇那里讨了这座别苑。

  贾琮见这舒云别苑中花木扶疏,亭台楼阁错落,水榭宛然,曲廊通幽,有通达幽邃的野趣之美。

  当初建造这座别苑的,定是个胸有丘壑的高人。

  ……

  别苑向南之处有一块空地,临墙根儿开了个半人多高的门洞,用细密的精钢丝网罩着,防止野兽和外人闯入。

  栖凤岭中那条清澈奔腾的楠溪,便从这门洞中被引入别苑,那细密的精钢丝网能挡住野兽外敌,却不挡清泓的溪流。

  那片空地上凿出半人多宽的水渠,曲折婉转,贯穿整个别苑,溪流引入后顺着它奔流而去,汇入院子北面的人工大湖

  那大湖靠着一处悬崖峭壁,湖畔种满各色梅花,映雪盛开,清香流溢。

  石渠两旁每隔段距离,都用青石磊成矮桌,桌旁铺着绣垫,桌上面摆着香茶酒壶,焚着点香,上头又竖着宽大盖伞。

  此时正当巳时,上午的太阳正暖融融的照着这片南向的空地,即使在这样十五清寒天里,也不觉半点阴冷。

  参加文会的人都已陆续到了,自有王府的侍女引入预先安排的位置上。

  这些人根据年岁名望,从北向南,沿着石渠两边次第落座。

  在临近大湖的地方有一座轩阔的石亭,亭中设有三个座位,那水渠一直延伸到亭中,在亭心婉转一圈,再延伸流入大湖。

  贾琮将这一系列精巧布置看得分明,这道清渠自然是为了曲水流觞之用。

  离石亭不远处放着一张书案,上面有笔墨纸砚,案上一个兽首香炉吐着袅袅青烟。

  嘉顺亲王、柳衍修、张宇真等三人此刻已在石亭中落座。

  其中柳静庵在士林中的位份最为尊崇,参加文会的士林中人,几乎都来拜望这位当代文宗,以示敬意礼数。

  贾琮见那位微胖的进荣兄,也上前和柳静庵见礼,老人家只是微微颔首回礼。

  看这位进荣兄的神情,是想找些话来和这位文宗絮叨近乎,却见站在亭子外的柳璧目光冷淡,便有些尴尬的停了举动。

  这一幕看得一旁的贾琮有些迷惑。

  柳璧见他神情,也不瞒他,有些愤懑的说道:“琮兄弟,这人不是好物,以后遇上了可要仔细些。”

  柳璧见不断有人上来和自己祖父寒暄致意,便拉着贾琮走开了几步。

  那个微胖进荣兄已被人群挤到了一遍,神色有些沮丧,柳璧撇了那人一眼,目光中浓浓的鄙夷神情。

  “琮兄弟有所不知,那人叫吴进荣,本是嘉昭八年二甲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也算清贵之人,一身才学颇为不凡。

  因他出身寒门,朝中也无门路,在翰林院熬了两年,身边的同年都授了实职,独他毫无动静。

  于是便开始四处钻营结交,好找些门路。

  也不知怎么的,让他攀交上内阁大学士蔡襄的次子蔡孝章。

  只是那蔡孝章是个纨绔子弟,带着他玩乐戏耍而已,那会真为他去走路子,如此拖了几个月也毫无头绪。

  一次他去蔡府拜会蔡孝章,本想看能不能攀上他父亲蔡襄,竟意外见到蔡家的三小姐,一时惊为天人。

  这厮也是利欲熏心晕了头,竟想着攀龙附凤,以做进身之阶,给那小姐又是寄诗、又是送礼。

  人家内阁大学士的千金贵女,那能理会这等污浊之事,只是这吴进荣闹的动静不小,结果搞得外头有些风言风语。

  蔡家小姐听了外面传言,甚感羞耻,更是要死要活的。

  那蔡襄知道后大为恼怒,这人本就是个枭士,被人踩了脸面,哪能不回敬,况且是个毫无根底的庶吉士。

  也不知他使了什么手段,吏部去年末就传出消息,要调吴进荣去一个三等下县做县丞,年后便要发告身。

  琮兄弟可能不知,一甲和二甲进士,如外放为官,最少也是一县主官起步。

  去做一个下县的次官,形同贬斥,一生的仕途等同被废了。”

  贾琮望了一眼站在人群外的吴进荣的,堂堂二甲进士,为了仕途经济,居然想着借女人上位,倒是拉得下脸。

  突然见个中等身材的年轻士子,走到吴进荣身边说些什么,两人的目光还不断往往自己这边看,贾琮心里升起些疑虑。

  只听身边的柳璧继续说道:“如果他去做了那县丞也就罢了,还能剩一点磊落,偏又贼心不死,百般挣扎。

  他在翰林院呆了数年,消息也灵通,居然被他得知,圣上调德州参军周君兴回京主理推事院。

  先帝在时,推事院权柄极重,为文武百官侧目,如今圣上重启推事院,只怕是要大用。

  吴进荣这等钻营之辈,如何不知其中利害,竟就此生出投靠周阎罗的念头,听说他乘着休沐之期,连夜赶往德州。

  最后又静悄悄回来,也不知事情成了没有,当时在神京官宦圈还被传为笑柄。

  可没想到周阎罗初四回京,当天进宫面圣,便推荐吴进荣进推事院任给事中,消息传来所有人都非常吃惊。

  这周阎罗是个无利不起早的酷吏,居然肯为吴进荣出头,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但吴进荣为了进身之阶,厚颜投靠周阎罗这样朝野侧目的酷吏,人品低劣却是没的跑了。

  他那些翰林院的同年,几乎都要和他划地绝交。

  他在文会邀请之列,如今王爷心里怕也后悔了,没的让这厮污了楠溪文会的清名。”

  楠溪文会历来都邀请士林名流和才学高绝者,翰林院的编撰、编修、庶吉士都是一甲二甲进士中的佼佼者。

  这些人才学高深自不待言,这次虽未都请来,但也在半数之上,这其中就有吴进荣,那时他投靠周阎罗也还未事发。

  至于他和蔡家小姐那点子事,只能算是进士郎知慕少艾的韵事,虽也有些荒唐,还并不足以损了他的名声。

  不然以嘉顺亲王一贯知书重礼、不问政事的性子,绝不会请吴进荣这样令名污损之人,来给自己和楠溪文会惹来非议。

  贾琮经历后世尔虞我诈,知道以周阎罗狭私阴毒的性子,若不是为获求巨大利益,绝不会轻易为人张目。

  这吴进荣必定给了周阎罗渴求的东西,才能让对方为他谋官,具体是什么东西,却不为人知了。

  吴进荣身为二甲进士,为个人仕途,不择手段,完全不顾及庶吉士的清贵,也算罕见了。

  虽为人不齿,但这人当断敢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却也算个厉害角色。

  刚才见他与另外一个年轻学子,似乎在指点窥视自己,看那模样只怕没有什么好事,自己还要多加提防才是。

第26章 才子龌龊

  等到众人都在各自位置上落座,才有侍女来引贾琮入座,他的座位却是石亭外那张大书案。

  他是这场文会的录事,需抄录文会所出诗文,这张书案就是专门给他安排的。

  此时天上云气翻腾,冬阳渐阴,不一会儿落下一阵细雨。

  坐上的张宇清笑道:“上元之日天降甘霖,乃水官解厄的吉兆,王爷给文会选了个好日子啊,今日必能出文华佳作。”

  嘉顺王哈哈一笑:“那就承蒙天师吉言了。”

  又转头对柳衍修问道:“柳师,不如就应了这景,以雨为题,不论诗词赋,为今日文会开声。”

  柳衍修道:“甚好,就依王爷所言。”

  嘉顺亲王写下文题,敲响桌上玉罄,有女官上前接过题目,又让迎客侍女看了,沿着清渠传言下去。

  嘉昭十年的楠溪文会就此拉开序幕。

  在座之人都是才学深厚之辈,没有不想着借这文会扬自家名望的,来之前各自都准备有得意的腹稿。

  但嘉顺王应景做题,也难不倒他们,左右就是多花些时间,揣摩作出就是。

  也就不到盏茶的功夫,便有人将诗稿放入木盒,放入青渠中漂流而去。

  这清渠建造巧妙,那石亭虽地势稍高,渠水中的诗稿却能逆流而上,顺当漂流进石亭。

  自有女官取出呈给嘉顺清王等三人。

  柳衍修、嘉顺亲王、张宇清都是当世文名卓著的人物,目光眼界都是不凡,对送上来的诗稿品评推敲,期间发出清朗的笑声。

  想是送上的诗稿中多有佳作,各人又将看过的诗稿,放入三个檀木托盘,一刻梅花,一刻牡丹,一刻菊花,以示区分。

  最后这三个托盘又被送到贾琮书案上,由他统一分册抄录,文会结束后,这些文稿都会编印成册,在神都乃至大周士林流传。

  原先贾琮手头拮据,每天写上五张粗宣已算奢侈,后来探春和嘉顺亲王都送来大量笔墨,他自己手头又挣了些银子。

  练字也不用紧巴,每天除了研读四书,天亮早起便练上十张宣纸,睡前再练上五张,每一字都全身灌注,细心揣摩。

  算是过足了练字的瘾头,短短一个月时间,身体的肌肉记忆渐渐形成,原先对这身体尚存的一丝凝滞,也已无影无踪。

  此刻他悬腕静气,下笔如飞,每一会儿就抄写出一迭诗稿,笔下书法古拙妍丽中已透出一丝老辣。

  不远处的吴进荣撇了眼凝神写字的贾琮,眼中却闪过一丝鄙夷。

  这次被邀请的翰林院进士,都是读书人中的翘楚,为防遗珠,每位翰林进士都能引荐一人参加文会。

  这些翰林院进士眼睛都在头顶上,他们引荐之人是否有真材实料,代表的就是他们的眼光和体面。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人会带一些无才的亲友来滥竽充数。

  个别人身边找不出有才华的人物,宁可放弃这个引荐名额,也不愿随便推荐坏了自家名头。

  吴进荣带来的是他的表弟邱暄复,他这表弟虽不是进士,却是个举人,颇有才情,在神京读书人圈子中有些名气。

  也是凑巧,贾琮自小拘在东路院长大,外府之人极少有认得他的,这邱暄复却是极少人中的一个,其中还有段缘故。

  邱暄复的长辈,和外府贾璜的长辈是亲故,两家常年都有走动,邱暄复也因此识得贾璜邻家一女子。

  那女子和邱暄复年纪相仿,姿容秀丽,出落得窈窕迷人,被邱暄复一眼看上。

  那女子也喜欢邱暄复这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两人虽未及乱,却早下定情之约。

  那知天有不测风云,那贾璜最爱巴结宁荣两府中的亲贵,借此捞点油水好处度日。

  他知贾赦最贪女色,而自己邻家又有怎么个绝色,岂有不去勾兑作妖的。

首节 上一节 1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