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7节

  贾琮和艾丽交代了几句,约好见面时间,也不好多说,就让刘平接了艾丽母女去安置

  ……

  走过北校场,早有宫中内侍在此等候,引领他们入宫面圣,大胜之役,君王面见军功之臣,也是惯例礼仪。

  而那五百名礼仪精骑和五百名换防火器兵,自由参将林振带回五军大营。

  走在宽阔宏伟的宫城之中,贾琮早就已轻车熟路。

  刘永正和邓辉虽是边关悍将,刀光血海都是寻常,却是第一次身入宫禁,不免有些战栗紧张。

  ……

  乾阳宫。

  贾琮再一次见到嘉昭帝,发现他两鬓似乎多了一些斑白。

  对于贾琮这几位辽东女真之战的有功将领,嘉昭帝还是示以充分的嘉许和赞誉。

  让从未得窥天颜的刘永正和邓辉有些感激涕零。

  到了最后,嘉昭帝又说道:“诸位爱卿忠勇为国,扫平女真,立下功勋,待献俘之礼后,朕各有封赏!”

  等到内侍带着刘永正和邓辉退下,贾琮却被独自留在了乾阳宫。

  刘永正和邓辉走时,望向贾琮的目光颇有些艳羡,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圣上独独就留下了贾琮。

  不过想想也正常,贾琮出身荣国贾家,这出身不知比他们高了多少,而且时人都知圣上对贾琮一贯器重优容。

  此一役后,这少年必然越发炙手可热,自己等人能和他同役立功也算缘发,更不用说两人都受了贾琮的恩惠。

  ……

  嘉昭帝望了贾琮一眼,见他去了半年辽东,脸上颇有风霜之气,人也黑瘦了不少,目光也多了一丝温和。

  “朕没想到你文采出众,于兵事上也有这等天赋,也怪不得被人青睐……。”

  嘉昭帝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似乎没想好怎么说下去,让贾琮心中微微奇怪。

  “朕说过,贵勋之子,不堕勇武之气,你真做到了,还在辽东立下大功,朕没看错人!”

  贾琮连忙回道:“臣只是借助了火器之威,再加上有一些运气罢了,不敢当圣上过誉。”

  “朕仔细看过战报,你也不用过谦,如果你没有缜密之思,没有决断之勇,仅靠运气,绝不能有此大胜!

  当初你在鸦符关一战,立下首功,朝中旧勋曾提你有册勋之荣。

  但朕却觉得鸦符关一战,并未鼎定,不宜过封,不然以你初战之将,骤然授予贵勋,辽东旧人只怕会心有不平,难成众志。

  朝中有人觉得朕过于惜爵寡恩……。”

  嘉昭帝说道最后,话语中透着一股冷意,甚至还有一丝难以觉察的寂寥。

  “你以为如何?”

  贾琮听到嘉昭帝突然由此一问,心中微微一跳,略微思索,便说道:

  “圣上乃天下之主,思虑之事,决断之机,不在一人一事,而在于全局大势。

  在天下煌煌大势之前,个人胜败荣辱不值一提。

  臣虽年未舞象,也不敢妄念个人私欲小恩,而扰圣上筹谋万里之圣明。”

  嘉昭帝听了贾琮一番话,眼中一亮,虽然贾琮没说他惜爵是否寡恩,但却已将心意说的十分明了。

  “天下煌煌大势之前,个人胜败荣辱不值一提,说得好!你有这等思虑很是难得。”

  嘉昭帝目光复杂的望着贾琮,说道:“朕有时候都觉得奇怪,你如此年纪,本不该有怎么多奇异明澈之举,宽宏通晓之思。

  可你偏偏就有,也不知是柳静庵教授弟子太过厉害,还是你真的生有宿智!”

  皇帝这话贾琮就不敢接了,气氛一下变得有些沉默。

  嘉昭帝又说道:“此次你千里追敌,清元集尽诛女真首脑血勇,辽东诸将钦服,朝廷内外赞誉,再无不足之虑。

  你既立惊世之功,朕必不吝封赏,只是昨日宗人府传信,荣国府已上书牒于宗人府,要将你过继承嗣宁国一脉……。”

  贾琮一听这话就懵了,紧接着背上寒毛竖起。

  他对这事还真是一无所知,他刚返回神京,就入宫面圣,根本还没来得及回府。

  心中不禁一阵无语,贾家那些猪队友,真是把天下事都想得太儿戏了,怪不得败落成如今样子。

  当初宁国除爵的圣旨上,说什么封爵三年,宁国子弟三年内立下军功,就可复爵。

  那不过是皇帝放得烟雾弹,难道他会不知宁国子弟都是些纨绔,根本上不得战场,立不得军功?

  这个时候让自己承嗣宁国府,真把天下人都当傻子了,他们就不明白皇帝是何等眼里不揉沙子。

  他费劲心机,削弱太上皇时积蓄的旧勋势力,四王八公刚刚被削去一爵,难道他还会让旧势重生,那皇帝不是白忙活了。

  害的自己大功之身入宫面圣,却被皇帝问这种要命的抢答题。

  于是不假思索回道:“圣上,臣认为此事不妥!”

  “圣上曾下旨,勋爵贵重,取之必由军功,宁国封爵三年,宁国子弟立下军功,才能复爵位。

  若臣未去辽东之前,承嗣宁国,还算情有可原。

  如今臣在辽东立下微功,才承嗣宁国一脉,致使宁国有巧取勋位之嫌,臣有蒙蔽圣驾之罪,臣实不敢为之!”

  上首凝视贾琮表情的嘉昭帝,听了贾琮此言,脸上神情微微一凝,然后便缓和下来。

第310章 何当宁国主

  荣国府,探春院。

  “你们是不知道,今天琮三哥可威风了,骑着高头大马进城,身后跟了数不清的骑兵护卫,他可真像个大将军嘞。”

  “那些骑兵的盔甲金光闪闪,把人眼都耀花了,可这些兵不过只是三哥的开路护卫,那个场面可真稀罕的紧。”

  房里众姊妹正饶有兴致的围着个人说话,那人十几岁年纪,身材苗条,发黑如墨,手足轻健,纤腰柔韧,透着一股活泼灵动。

  上身穿了件大红底金竹叶纹交领长袄,下身是件白色暗花百褶裙,像一枝火红娇艳的海棠花,正是方才刚到贾府的史湘云。

  湘云这两年开始抽条,再加上她性子活泼好动,性情开朗轩阔,人也出落的越发俏丽甜美。

  今天,园中姊妹们心情都很好。

  因为二门外已传来消息,上午贾琮已经抵达神京,在显德门入城,如今去宫里面圣,估计马上就能回家了!

  原先走时说春暖三月就能回,结果到了入夏才算回来,整整去了半年了。

  正遇上史湘云今天被贾母接到贾府小住,没想到她一进园子,就和姊妹们嚷嚷,今天在显德门见到贾琮,一下子成了大家的焦点。

  姊妹中史湘云口才最好,唇舌最是利落,说起话来爽脆通透都不带停,言语描摹更是绘声绘色,一下子就把姊妹们听迷了。

  “还有啊,今天显德门那里好多姑娘小媳妇聚在那里,不就是听说三哥少年立功,而且长得很好看。

  个个都赶过来看稀罕,你们是没见到,这些人盯着三哥都不带眨眼的,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当真是不害臊,哼!”

  黛玉和探春听湘云说的好玩,都忍不住咯咯笑。

  探春突然眨了眨眼睛,问到:“云丫头你怎么知道,人家看得眼珠子都掉地上了?”

  史湘云脱口而出:“我马车也停在那里,我都亲眼看到了,哼!”

  探春突然笑道:“伱老实说,你一大早巴巴坐车去显德门,你是不是去看三哥哥,看得也眼珠子掉下来了。”

  史湘云俏脸一红,嗔怒道:“好你个三丫头,你快过来,让我撕烂你的嘴!”

  两人在房里一通打闹,清脆的笑声弥漫,好一会儿探春才求饶,史湘云才消停下来。

  黛玉好奇问道:“云丫头,你怎么会知道三哥今天回城,还早早的去显德门看热闹?”

  史湘云颇有些得意,说道:“昨天我听二叔和三叔说的,琮三哥昨天就到了五十里外军驿,今天会在显德门入城。

  我就和婶婶说,想到老太太这里小住,婶婶还很高兴呢,就打发人告诉了老太太,今儿我赶早出门,特意让车经过显德门……。”

  其实史湘云都有些奇怪,这两年她说要到老太太这里小住,婶婶都有些巴不得一样,总是赶紧收拾车马把自己送过来,很是古怪。

  探春又打趣道:“云丫头,你好奸诈,用这种方法去看三哥哥的稀罕。”

  史湘云得意一笑,摇头晃脑说道:“哼,这不叫狡诈,这叫智谋,叫山人自有妙计……。”

  “我还听我二叔说,琮三哥在辽东立了大功,皇上可能是要封爵的,三哥才多大年纪,要是能封爵可就太厉害了。”

  探春却说道:“三哥哥眼下可不都是好事,有一桩就是棘手的呢。”

  黛玉一听便知道,探春说的是三哥哥过继给宁国一脉,外祖母连过继文牒都上了宗人府,这事只怕是不清净。

  黛玉和探春这些闺阁姊妹,在这事上却没有说话的份,但黛玉却深知贾琮的性子,骨子里骄傲的很,最不喜随意被人摆弄。

  史湘云好奇问道:“琮三哥那么有能为,他还能有什么棘手的事情?”

  探春本来不想说这事,不过想到贾琮回来,这事也就都知道了。

  才说道:“家里想让三哥哥过继到宁国一脉。”

  史湘云一脸疑惑:“过继子弟不是都挑普通的吗,怎么会让家中最出色的子弟出府过继,老太太也舍得的?”

  ……

  离开乾阳宫时,贾琮还是觉得背后一阵发凉。

  事先他完全不知,贾家居然在这个关口,闹出让他过继宁国之事。

  皇帝乍然问起,自己惊诧之下,总算随机应变,给了皇帝满意的答案。

  如果自己也贾家那些人一样蠢,傻乎乎的愿意转宗承嗣,只怕会被皇帝看得一文不值。

  或许还会封自己一个小爵位,不过这辈子只能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了。

  因为以嘉昭帝的心术,他不会用一个连立场都看不清的蠢货。

  在自己身在千里之外,完全不知道此事的情况下,贾府就去宗人府上了转宗书牒。

  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自己就像是个被随便甩来甩去的物件,还真是……!

  但是今天在乾阳宫一番奏对,其实他已和皇帝已隐晦的达成了一致。

  至于那个可笑的宁国爵位,从宁国府被查抄那一刻起,就已永远成为过去。

  皇帝想要淡化太上皇的影响,彻底掌控大周兵武之权,除了培植自己的兵事肱骨,如顾延魁、史鼎等人。

  另外就是对四王八公等旧勋持续削弱,宁国爵被除,就注定再也不可能复生,不然皇权威严何存!

首节 上一节 21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