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8节

  贾琮虽年少,但才学卓绝,在糊名之下,被三十余名阅卷官员公推为前三之选,被下官点为头名案首,规程严谨,无可指诋。

  贾琮能得案首之位,靠的是自身才学,乃实至名归!

  国朝以科举抡才,揽天下才俊为国所用。

  贾琮这等俊才不知珍视,陈御史却风闻其事,轻忽上奏,坏人功名前程,岂不令天下士人寒心,臣请陛下圣断!”

  郭佑昌言辞激烈,句句如刀。

  陈敏言却毫不为所动,脸上甚至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讥诮。

  这郭佑昌倒是有一张利嘴,他的官职比我高了许多,但对我来说又有何惧。

  我是监察御史,朝堂喉舌,风闻奏事就是御史的天职。

  等会儿我看你郭佑昌如何辩解。

第101章 嫡法与亲恩

  陈敏言想当年进京赶考,衣襟单薄,囊中羞涩,尤苦读不息,为的不就是今日之清贵。

  如果贾琮是其他高官子弟,或许陈敏言心中还有些顾忌。

  在知道贾琮是老朽勋贵贾家子,他便没什么顾忌了……

  那荣国贾家自贾代善死后,留下两个儿子,一个荫封官,一个勋位官,一双酒囊饭袋,贾家早已成了没牙的纸老虎。

  朝堂上文官最鄙视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些尸位素餐,安享富贵的勋贵吗。

  一个荒唐勋贵和花魁生的庶子,他上奏罢黜了此人的案首,可不会像郭佑昌说的那样,让士林心寒。

  只会让朝堂上那些不甘下僚、视勋贵为仇敌的文官,弹冠相庆,赞他陈御史不畏权贵,心如日月,可为朝堂清贵楷模。

  做一个御史,难道就为了一个区区七品官衔,那点微薄的俸禄,当然不是。

  一个监察御史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名望,以名望为基,将来在仕途上才能再跨青云!

  这个荣国之子,花魁所生,院试案首,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他陈御史的名望之基!

  陈敏言想到这里,不免有些热血上涌,高声说道:“郭大人身为礼部左侍郎,当知天下万事皆需循礼。

  你说贾琮生母从良,被贾家长房纳为妾室,此言差矣!

  自来纳妾需遵三礼,父母应允,奉纳之资,大妇奉茶,此三者礼全,方为明证采纳之妾。

  但据下官所知,当年贾琮之母身怀六甲,才被抬进贾府产子,先荣国公因此气病卧床,之后郁郁而终与此事大有关联。

  贾府上下对贾琮生母杜锦娘极为厌弃,所谓父母应允,奉纳之资,大妇奉茶三礼俱废,何来荣国府长房侍妾之说。

  既然杜锦娘不是贾赦侍妾,那贾琮就不是荣国贾家正溯血脉,就是那花魁杜锦娘私生之子,自然就没有科举之资,何能为案首!”

  陈敏言这一番蹊径宏论,将朝堂群臣听得目瞪口呆,这种事情居然还能这么来论!

  更有一些耿直的勋贵武臣,看不惯这鸟御史如此巧舌如簧。

  心里暗骂,什么狗屁御史,正事不干,把怎么讨小老婆琢磨得如此通透,哪里像个好人,作甚鸟御史,去花楼做老皮条才合适!

  郭佑昌贵为礼部左侍郎,深通大周礼法。

  可确实没研究过纳妾之礼,被陈敏言一番宏论气得发抖:“你真是强词夺理!”

  此时朝堂上有不少与贾家有交情的世袭武勋,他们这些人一向被文官嘲讽粗鄙之徒,如今勋贵之家居然出了个院试案首。

  让这些勋贵多少有些与有荣焉的快感,那个贾家小子横空出世,不正说明那些文官以前说的话都是在放屁。

  便有镇国公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一等子柳芳等武勋出列说话,不外乎日常来往贾家,都认识贾琮这位长房子孙云云。

  其实贾琮从小被拘在东路院长大,连贾府年节岁席都没上座的份,也从来不见外客,他们哪里会认得贾琮。

  也就这两年贾琮才在贾府有些冒头,不过他们来拜访,大多见的都是贾琏贾蓉等嫡子。

  不过外人哪里会知道这些,他们说认识贾琮,也无从查起,不外乎大家都是四王八公一党,一贯都是相互支撑。

  如今有人要罢黜贾家的案首小子,一是有些同仇敌忾,二也是同为勋贵休戚与共,此刻不表个态,以后大家脸面上也不好看。

  这让原先本只是郭佑昌和陈敏言之间的论战,竟被意外扩大成文武两班的混战。

  不断有文武官员被牵扯而出班进言,朝堂之上群议粥粥,吐沫横飞。

  要不是有纠仪御史在一旁呵斥。

  个别性子暴躁的武勋,说不定会对趾高气昂的文官饱以老拳,朝堂上竟出现少有的无序之状。

  侍立在嘉昭帝身边的郭霖,看着朝堂上的怪相,惊得张大嘴巴,这个叫贾琮的小子还真邪门了,竟然能让朝臣搅合成这德行。

  郭霖见御座上的嘉昭帝脸色有些阴沉,心中一跳,尖声尖气的唱道:“肃静!”

  声音尖利刺耳,灌进每个朝臣的耳膜,原先有些喧嚣的朝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众朝臣见嘉昭帝脸色不豫,心中都有些惴惴,连忙各自站回班位。

  只听崇康帝说道:“先荣国公乃有功之臣,不容轻侮,此事关乎荣国府私隐。

  此事不宜廷议,待礼部左侍郎郭佑昌查实贾琮身份后,再行定夺。”

  陈敏言本来见此事竟引发文武朝议,心中有些兴奋,还想趁热打铁,将罢黜贾琮案首之名做实。

  可没想到圣上轻飘飘一句不宜廷议,就把这事给暂时按下了,他也只好先作罢,难道他还敢直犯君颜吗。

  好在事情已经揭开,今日朝议,明日就会遍传神京。

  到时贾琮坏了名声,就算他不是娼妓之子,朝堂为了脸面,也要罢黜他的案首之名!

  这时都察院班列中又走出一人,正是副都御使刘宇清。

  像牛继宗等人都心中嘀咕,今日朝会都察院这是要包场吗,这些口舌之徒就他.娘事多。

  “启奏圣上,臣副都御使刘宇清,弹劾工部侍郎李德康,不顾宪孝皇太后祈灵大慈恩寺廷议未决,便擅自往金陵调运材料工匠。

  并委派工部官员至金陵启动建寺事宜,此乃妄踹圣意,私用国器,臣请圣上治其之罪!”

  朝堂众臣听了这话脸上表情各异,刘宇清明面上弹劾工部擅自启动大慈恩寺营,实际却是在阻挠圣上为生母建寺祈福。

  此事自年初,圣上要在生母宪孝皇太后故乡金陵营造大慈恩寺开始,便引得朝议纷纷,是朝堂上的老生常谈了。

  反对此事的官员主要来自礼部和都察院,理由是此举与国朝祖制礼法不符。

  当今圣上嫡母懿章皇太后还位居中宫,圣上却要为已故生母宪孝皇太后建庙立碑祈福。

  两宫皇太后生死并立,情何以堪,与孝道礼法有悖。

  嫡法与亲恩,何为重,此乃古制礼法之争,特别是在天家,一旦形成前例,甚至会影响未来皇统延续,以及民间世情趋向。

  其中礼部大宗伯李继宗、礼部左侍郎郭佑昌、都察院副都御使刘宇清,都是反对此事的领军之人。

  昨日礼部大宗伯李继宗身体不适,今日并没上朝,朝堂上礼部官员以礼部左侍郎郭佑昌为首。

  如今礼部因贾琮出身成疑,被都察院御史陈敏言弹劾,双方也就起了嫌隙。

  刚才副都御使刘宇清弹劾工部擅自启动建寺事宜,郭佑昌却站在那里不动声色。

  许多朝臣都知道,为生母建寺祈福,是圣上的心病,却一再被礼部和都察院以不合祖制礼法反对。

  这次刘宇清借工部之名,再提事端,只怕圣上要龙颜震怒了。

  可是朝臣并没有看到嘉昭帝勃然变色的怒容,反而神色沉静,看不出喜怒,也不知圣上心中是怎么想的。

  只有侍立在嘉昭帝身边的郭霖,注意到刘宇清弹劾工部侍郎李德康时,圣上目光却看向站在礼部班列的郭佑昌。

  在为宪孝皇太后建寺祈福一事上,一贯与都察院同气连声的郭佑昌,这次却没附和刘宇清的对工部的弹劾。

  一贯善于暗自揣摩圣意的郭霖,觉得自己好像看懂了什么。

第102章 皓腕欺胜雪

  天微亮,贾琮便像往日那般醒来。

  见床前榻上五儿正香梦沉酣,一头乌云般的秀发,千丝万缕堆在枕边。

  俏美精致的小脸晕着两抹红晕,娇弱如花,右手伸到了被窝外,素白软轻纱的小衣被蹭了上去,露出一截欺霜胜雪的皓腕。

  贾琮盯着那截皓腕,倒是生出些摸一把的冲动。

  不过他并没有起身,他知道五儿睡的很是警醒,只要自己起身,就会惊醒她。

  自从听说贾琮被人举告,可能要丢了功名,晴雯听了将举告的学子咒骂了一通,担心的掉了眼泪。

  五儿比晴雯心思重,心里担心,怕触碰到贾琮痛处,也不在贾琮面前表露。

  只是气色差了不少,昨天轮到她守夜,贾琮听她翻来覆去半夜都没睡着,直到天蒙蒙亮才睡去。

  他躺着欣赏了许久五儿娇美的睡态,睫毛卷翘,酥胸起伏,暖香馥馥,如玉沁芳。

  这两年他们在洛苍山朝夕相伴,贾琮如何不知道五儿心思,这是个纤巧如兰的女孩,自己一喜一嗔都牵着她的心。

  一直等到天际发白,他才起床,脚刚落地,就见五儿娇柔的身子蠕动了一下,便坐了起来,望着他揉了揉眼睛。

  贾琮微微一笑,便起身穿衣,五儿披上衣服,跟在他身后帮他梳洗,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

  ……

  前几日贾府虽算不上门庭若市,但却不时有亲眷外客上门,道贺贾琮被点为院试案首。

  可这两日贾府门前却门可罗雀,很有几分萧瑟凄凉。

  前日院试学子聚集礼部南院衙门举告今科院试案首。

  昨日朝堂上都察院御史弹劾礼部失察,并上奏朝廷罢黜贾琮的案首功名。

  这些消息传得满城风雨,如今贾府中也已尽人皆知。

  贾母听了这些消息,整个人都懵了,脸上多少有些怅然若失,好端端得个案首,怎么又要罢黜了,怎么又闹出这些事。

  这几日多少人上门道贺,这下可好,贾家的老脸都要被人撕光了。

  当年那低贱的女人,大着肚子进了贾府,生下那小子就克死了一堆人,如今死了也不消停,连自己的儿子都妨害了,真是造孽!

  凤姐儿是个好强的,前几年冻猫子一样的贾琮,竟越来越出色,开始对他高看几分,没想到他却遇这种倒霉事,心里便有些冷了。

  贾琏对这个兄弟能不能当案首,根本就无所谓,这几日正和东府鲍二家的得趣,什么案首不案首的,又与他有何干。

  王夫人听了消息,却是不动声色,只把宝玉叫了过来,嘱咐他也一年大似一年,不要老是想着在后宅玩闹。

  多听老爷的话,些许读一些书,将来也好有个前程谋算,倒是把宝玉听了一肚子不自在。

首节 上一节 6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