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1节

  曲泓秀又取出一把弯刀,比她自己用的弯刀,要更宽更长一些,刀柄古朴简洁,有一种内敛的工巧之美。

  “你练了两年刀,该有件趁手的,这是我找行家铸的,本来想等伱回来再给你,如今这个情形,你还是先带着防身。”

  她将刀放在一个包裹里,塞到他手上,顺手理了理他的衣领,转身离去,又回过头来,一双明眸望着贾琮,似乎在犹豫不决。

  半晌才从怀里掏出一块方形铁牌,说道:这块铁牌你收好,不要叫人看到,如果真遇到什么危急之事,可去杏花巷姚家酒铺。

  给展柜娘子看这块铁牌,就会有人相助,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这枚铁牌。”

  贾琮听了心中一凛,这几年他跟着曲泓秀练刀,曲泓秀都是手把手的教他,少年男女肌肤相触,耳鬓厮磨,说是亲昵无间也不为过。

  他们两人又一起将那家秀娘香铺经营得红火,其中也是几多乐趣,数年相处,不知不觉,已成为对方不可或缺的部分。

  他们之间什么话题都可以谈,唯独有一个话题是禁忌,那就是隐门。

  贾琮知道曲泓秀早已厌倦颠沛杀戮,这几年她在努力摆脱隐门的阴影,但是多年的烙印,让她在感觉到危险时,又会不自觉去牵绊。

  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在生死关口,会下意识的去抓,她认为最牢固有效的那根绳子。

  贾琮明白这枚铁牌代表什么,更明白曲泓秀说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这枚铁牌的含义。

  贾琮对她微笑道:“你放心,等我回来。”

  又笑道:“金陵乃天下繁华膏粱之地,富商豪族聚集,风气奢靡尤胜神京,我去了留意有无合适所在,以后咱们好去开家秀娘香铺分店。”

============

刺猬猫,菠萝包..全网小说资源共享,每月更新1500+,复制下面群号加入群聊

分享废鹿,刺猬猫,次元姬,菠萝包等等全网小说资源,每日更新1500+,从此告别书荒(之前群没了,以下是新群)

【千寻新小说中转群:312814139】

【千寻新免费满文件小说外群:950180909】

资源来自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小说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本仅供个人学习和试读,如果喜欢该资源,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

=============

  曲泓秀听了低头一笑,如奇花嫣然,秀美绝伦:“你一个读书人,怎么满脑子就想赚银子。”

  身后传来晴雯的声音:“三爷,要上船了。”

  贾琮回头一看,晴雯正俏生生站在身后不远处,江风拂动裙裾,眼睛却往贾琮身前瞟。

  而五儿正在一旁指挥小厮往船上抬行李。

  等到贾琮再回头时,曲泓秀已骑马远去,还不时回头看他。

  晴雯走上来,眨了眨漂亮的眼睛,好奇问道:“三爷,这位姑娘是谁,从来没见过呢。”

  小丫头挺翘的鼻子吸了一下:“三爷你身上好香,还有这个包裹也是,是好闻的女人香,咦,以前好像闻过的。”

  贾琮一脸纳闷,这丫头真是属小狗的,都多少年了,居然还能记得。

  这时听有人说道:“这位可是荣国府奉议郎当面。”

  贾琮回头看去,见是个面相修儒端正的男子,穿五品白鹇补青色官袍。

  “正是荣国府贾琮,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那男子笑道:“在下工部营缮郎秦邦业,这次是和奉议郎同船去往金陵。”

  贾琮一愣,原来他就是此次同行营缮郎秦邦业,就是秦可卿和秦钟的父亲了。

  贾琮连忙回礼道:“秦大人和家叔是工部的同僚上官,可不敢让秦大人称呼奉议郎,叫我贾琮便是。”

  看得出秦秦邦业对贾琮很有好感,其实也不奇怪,贾琮年纪轻轻考取院试案首,又被嘉昭帝下旨封官。

  已让他在神京风头一时无二,少年已显峥嵘,在他人眼中几乎等同邻居家的吉祥物。

  况秦邦业又是个望子成龙的,自对贾琮这样少年得意的,大有亲近之感。

  秦邦业笑道:“那老夫就托大,叫一声贤侄了。”

  两人又站在那里寒暄了几句,话题不外乎大慈恩寺的建造事宜。

  这时,贾琮见不远处停下一辆马车,车上先是下来一个丫鬟,接着下来个慈眉善目的妇人,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

  最后下车的是位十五六岁的妙龄女子,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身形秾纤优美,肤色雪润,丹唇皓齿。

  丫鬟将那少女扶下马车,少女瑰姿艳逸的容光,有一刹那,似乎让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贾琮日常和后宅的姊妹相处,黛玉、探春、迎春都是极美的女子,可这少女的姿容却与众不同,竟让他意外的恍惚了一下。

  这时,丫鬟拿出一顶帷帽,给那少女戴上,扶着她上了官船的艄板,那妇人和少年跟着上了官船。

  看起来他们应该是秦邦业的家眷,那容光惊人的少女定是秦可卿了。

  ……

  高大的官船在船坞中缓缓掉头,巨大的船帆升起,官船在鎏阳河中乘风破浪,向远方驶去。

  贾琮倚靠在船头,望着巍峨雄浑的神京,随着千顷清波渐行渐远,一直到消失在视野中。

  终于第一次离开了神京,是不是预示着,他以后的世界将越来越广阔。

  他打开曲泓秀给他的包裹,里面除了那把弯刀,还有一件新作的长衫,一个长颈圆肚的黑色铁瓶。

  二层的船楼上,一扇窗户被打开,一个艳如玫蕊的少女,探出身子眺望那无垠碧波,江风吹拂鬓边秀发,更增风流韵致。

  眸波流转之间,见船头正站着一少年,穿天青色儒衫,相貌俊美,正打开手中一个包裹仔细端详,江风吹拂,衣袂飞卷,宛如谪仙。

第120章 隐藏的大势

  官船航行了三日,即将到达淮安,之后经宝应、高邮、扬州瓜州埠,再往东南过镇江,然后沿江而下到金陵龙潭港。

  五儿和晴雯没怎么出过远门,更不用说这般坐船远航,都是新鲜雀跃不已。

  他们乘坐的官船属于通航船,与一般的官府货船、战船都不同,船楼甲板除了乘船的官员家眷,并没其他闲杂人走动。

  开始两天,两个丫头图新鲜,都跟着贾琮在甲板上浏览两岸风光,五儿到底娇弱些,看了半日的风景,有些晕船,便窝在船舱里不出。

  倒是晴雯百无禁忌,本来就是爽利不爱拘束的性子,到了船上像是出笼的鸟儿,每日都跟着贾琮在甲板上闲逛。

  “三爷,你说这江得有多宽啊,从这头都看不到对岸,只有天上的鸟儿才能飞的过去。”

  “船进长江,可比这里还要宽上数倍呢,晴雯,再过很多很多年,即便是长江也能建很大的桥。

  这种大桥能直跨两岸,还是分两层的,底层能跑铁马车,上层能够走路。”

  “三爷,这世上会有这种神奇的东西,是不是你给五儿说的那些奇怪故事?”

  贾琮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世上很多事情刚开始都是故事,时间长了都会变成真事。”

  晴雯一脸不相信:“三爷,你又哄骗人。”

  贾琮奇道:“我什么时候哄骗过伱?”

  晴雯俏脸一红,见周边没人,才说道:“上次你说梳头时靠我身上能解乏,我可听过园子里婆子的荤话,爷们说这话,就是不怀好意。”

  贾琮忍住笑:“晴雯,你说你不学点好,偷听那些婆子荤话做什么,以后跟着我多读书写字,不比那些强。”

  楼船二楼那扇窗户推开,露出那张艳如玫蕊的俏脸,旁边还有一个目光灵动的小丫鬟。

  “小姐,你看,那个就是最近外面传的荣国府奉议郎,你看他长得多俊。”

  那小姐掩嘴笑道:“你这丫头,说什么呢,什么俊不俊,也不害臊。”

  小丫鬟瑞珠也不在意,又说道:“你看他,出来出皇差的,还带两个这么俏的丫头在身边,每天在甲板上说说笑笑,好不正经。”

  “国公府公子,有些排场也是正常,我跟着娘去金陵外祖家,不是也带着你,不对,你这话酸溜溜的,是不是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丫鬟。”

  “小姐,你又取笑我。”

  二楼窗户关上,依稀还能听到小姐的娇笑,丫鬟的羞恼声。

  航船的日子虽有这些轻松的小插曲,但大多数时光是沉闷的,看了几天的江景,连晴雯都开始有些索然无味。

  这天秦业让丫鬟去请了贾琮来说话,这次两人都是因大慈恩寺之事至金陵,也算是同事同僚。

  但一番话下来,贾琮却感觉,相比自己八品奉议郎的官身,秦业更在意的是自己荣国府公子的身份。

  在原来的时间线中,秦业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入宁国府,还前方百计的让自己的儿子去贾家义学去读书。

  贾家义学哪里是个读书的地方,贾代儒那个落魄老童生,能教出什么东西,混温饱日子罢了。

  那义学几十年没出过进学的,当年贾珠、贾敬都没在义学读书,而是荫监国子监学成的。

  以秦业的身份,只要略微打听,这些事情就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居然还把自己儿子硬塞进贾家族学读书,一个两榜出身的官员,拼凑了二十四两银子,请一个老童生收自己儿子入门。

  怎么看都是那么荒唐,其实原因不外乎想攀附权贵。

  那秦钟进了贾家义学,好的没想到,倒是跟着宝玉、贾蓉学了一身浪荡纨绔的恶习,最终因和智能儿荒yin病死收场。

  再说,宁国府里荒yin的内底,以秦业的身份,难道也是半点不知的,却楞是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往里送。

  累得一双儿女被这豪门大宅吞掉了性命,自己也气病呜呼,说起来也是咎由自取。

  如今这些都还未发生,这世上一样米养百样人,终归和贾琮没什么关系。

  只是对秦可卿生出许多同情,以往只是笔墨描摹,而船坞上那惊鸿一瞥,见到真人,实在过于惊艳,这样个出众女子却要蹈入污浊。

  ……

  不过和秦业的谈话中,还是让贾琮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这几天他心中最关心的,就是东瀛船队浪人祸乱金陵的事,曲泓秀在他出发前,特意赶来告知,说明这件事影响不小。

  刚巧秦业对这件事,知之甚详,因为他至金陵是统筹大慈恩寺的建造,金陵城内这等大事,说不得会影响到大寺营造工期。

  所以他出发前,工部侍郎李德康已将此事详细邸报及朝堂上举措,都与他详细交待,让他在金陵遇事能心中有底。

  而同在工部的贾政,因不能上朝,又无公务关隘,对此事知之甚少,所以贾琮在得曲泓秀提醒前,对此事也无从得知。

  据秦业说,嘉昭帝接到金陵卫所急报后大为震怒。

  已派八百里快骑,令金陵锦衣卫千户所,将受贿挑起争贸祸事的市舶司镇守太监汪恩,缉拿下狱,等候稽查定罪。

  又下旨令二皇子宁王李重瑞下金陵全权署理此事。

  宁王一行比他们早两天就已出发去金陵。

  此事在朝堂上引起渲染大波,保守派大臣纷纷上书,东瀛蛮夷之流,衣不蔽体,高不过竹凳,穷困贫瘠难以维生。

首节 上一节 8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