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98节

  最后还从五军营抽调人手,对三段击进行实操演练,最终的效果十分惊人,皇帝龙颜大悦,已让兵部按三段击之法筹建独立火器营。

  贾琮因为建言有功,才从八品官身升到了七品,还格外加恩直奏之权。

  至于暂摄宁王参赞,却不是嘉昭帝的主意,而是宁王在奏章中建议的。

  他看中贾琮机敏多智,且常有突发奇想,在龙潭港一案中曾帮自己打开缺口。

  目前金陵种种境况扑朔迷离,要想尽快去伪求真,拨云见日,贾琮这样独特的敏睿特质,或许能给他很大助力。

  且贾琮这个参赞之职,并不是全时常务,只需隔几日去一趟宁王行在,问事商议即可,有突发紧要之事,自有宁王亲卫去栖霞山通知。

  几人又对龙潭港大案诸般线索进行梳理,却找不到新的头绪。

  本来查探到周素卿此人,离龙潭港一案的真相近了一步,但最终周素卿未落网,连是汪恩这样重要的嫌犯都被杀。

  整件事进一退二,反而更加棘手,如今只能回到原点,要尽快找到周素卿,还有那担当中人的董老二。

  汪恩在锦衣卫大狱被杀,让宁王对金陵锦衣卫千户所,已生疑虑忌惮。

  缉拿疑犯的事情,他更寄希望于应天府衙,已安排属官每日去应天府问询。

  ……

  应天府衙。

  贾雨村正和幕宾严元亮,商讨近期衙中诸般政务。

  贾雨村心性虽酷厉寡恩,利欲熏心,但这人才干还是有的,任应天知府的时间不长,但治下各项公务也整治得井井有条。

  要不是的确有些本事,就算有贾王两家的提携,之后他也不可能在数年之内,就有进京升迁补授大司马的际遇。

  严元亮说道:“东翁,这几日宁王行在一直派人来衙,过问龙潭港一案疑犯缉拿之事。

  可金陵城这么大,食口数十万之巨,周素卿和那个董老二,都是游走市井之人,这种人刻意隐遁,要找到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贾雨村道:“宁王奉旨查探龙潭港要案,如今却毫无所获,眼下只能着落在这两个疑犯身上,自然是每日催促,让下面人全力搜寻就是。”

  严元亮又道:“另外,刘班头带人押解数十名囚犯,至大慈恩寺营造现场做苦役,如今已有月余,再过几天就到了换班之日。

  但府衙的人手都散出去搜寻疑犯,如今抽调不出人手调换,是否去六合县衙借调人手补缺,还能东翁示下。”

  贾雨村道:“府衙的人手更精于缉捕之事,如今正要当用,不能虚耗人力,去六合县调些闲人看守囚犯才是正理,你去办吧。”

  “另外最近金陵雨水较多,要关注河汛,以免发生不虞,再帮我备一份礼送到兴隆坊贾家老宅,贺琮公子升迁之喜。”

  “他被皇帝任了宁王行在参赞,以后估计和我府衙打交道的事情就多了。”

第145章 空谷现积尸

  这几日金陵连续大雨,大慈恩寺营造施工停滞几天,好在雨水之前,营造进度推进顺捷,如今耽搁几天,问题也不算大。

  秦可卿一早坐车来定安寺,给秦业送换洗衣物吃食,只是到了却没见贾琮.

  瑞珠去问了官舍中洒扫的老仆,说是昨晚有人来送口信,今天一早琮公子就带着丫鬟回城了。

  秦可卿听了不禁失望,她听父亲说过,贾琮刚被皇帝任为宁王行在参赞,宁王常派亲兵传他入城议事。

  他不像以前那样长日呆在寺中,有时候她借故过来探望父亲,却时常不见他的踪影。

  今日也是凑巧,连父亲秦业都不在寺中。

  听那洒扫的老仆说,近几日雨天,大寺营造也停了工期,今日一早,营缮郎带了许多人手,去二十里外的石槽窝子挖取紫泥。

  秦可卿望着外头雨后润泽的山林古寺,心中有些黯然。

  当初她在官船上偷听到那贾蓉的种种劣迹,心中自怜自伤,百般不愿。

  但她一个官宦女流,自小教养礼法女诫,矩格屏障重重,她难道还能逃脱不成。

  直到在官船上遇到那风姿绝世少年,诗书文名传颂,温正闲逸从容。

  在没得知自己姻缘污秽之前,或许她并不会轻易萌动芳心,但骤闻所托之人荒唐低劣,哀伤绝望之中,哪里还守得住心防。

  只是这样的明朗快乐,终究是虚妄易散的,总一天他会一去不回,即使咫尺面对,也已形同陌路。

  她还不如他身边那两个丫头,可以毫无隐晦的常伴左右。

  ……

  金陵城郊以西的石槽窝子,这两年发现了一种绵实细密的黑紫色胶泥,最适合用来烧制顶级的筒瓦。

  好在被发现的时间不长,只有一些精通营造技艺的行内人才知道,所以还没有人来大肆开挖这种紫泥。

  官府也没派人到此地驻守看护,这地方如今就是一个野地山窝,平时也极少有人会来。

  秦业是精通营造的行内方家,自然是知道这石槽窝子紫泥的妙用。

  这几日因为雨天,大慈恩寺营造进程停滞,他便忙中偷闲,乘着上午天色微微放晴,便带着人手开挖紫泥。

  如今开挖紫泥,也是他算好工期时间,因为紫泥开挖后,不能马上使用,需要密封酵存数十日后,才能进入开模、晾干、烧制等匠制工序。

  等到紫泥筒瓦能上房使用,正好是两个月之后,刚巧能赶上寺庙主殿筒瓦铺设工期。

  因为前面几日下过暴雨,石槽窝子里到处泥泞,很多地方甚至被冲刷掉表层黄泥,漏出底下乌油油黑紫色,倒是让挖掘紫泥省了功夫。

  秦业带来的工匠劳力,各自找地方挖掘黄土底下的子黑紫色胶泥。

  几天雨水之后,掏挖笼坯甚为顺手,没多久挖出的紫泥就装满半车。

  突然两个在一处缓坡上挖泥的工匠,盯着着地面惊恐万状的惨叫:“快来,杀人啦,好多死人!”

  秦业听到一惊,赶忙带人过去查看。

  那处缓坡有一人多高,位置在石槽窝子中靠里面的位置。

  这些工匠是先挖了石槽窝子中靠外面的紫泥,这才挖到靠里面这处缓坡。

  因经过几天暴雨冲刷,泥土泡水化成泥浆,这处缓坡已经坍塌了一半。

  等秦业赶到时,看见眼前的场景,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坍塌掉一半的缓坡里,露出两个死人脑袋,还有几只胡乱夹杂在一起的手和腿,像是几个人迭在了一起,看起来极为渗人。

  秦业不过是个工部文官,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忍住心中害怕,又叫了几个胆大的工匠,把泥土再挖开些。

  他以为是暴雨冲刷,压塌了老坟头才露出死尸。

  俗话说死者为大,既然看到了,自己又是官身,总不好置之不理,想让将尸体挖出再就地掩埋,也免得曝尸荒野。

  却没想到那泥浆中露出的尸体骨肉齐整,根本是死了没多久的。

  随着那几个工匠挖开更多泥土,出现的场景把所有人吓坏了。

  方才从泥层中露出的,看起来只有两个人的尸体,可是等到整个泥层被挖开,就见密密麻麻的尸体堆了一层。

  粗略一看竟然有十几具尸体,而且看起来这地下应该还有其死尸。

  此时覆盖尸体的泥层被挖开,一股浓烈的腐臭便散了出来。

  这死气森森的恐怖场景,吓住了在场每一个人,不少人都忍不住搜肠刮肚呕吐起来。

  这会子连傻子都看出来了,这些人可不是压塌了老坟露出尸体,这么死人堆在一起,明摆着就是死于非命。

  死了这么多人,出大事了,捅天的大事!

  秦业到底是个官,比在场其他人多些镇定,他定了定神,说道:

  “所有人都退到石窝子外面,马上叫人去应天府报案,另外叫人去工地让刘总旗带些人过来,不许透露风声,以防不测。”

  石槽窝子离金陵应天府,有一个多时辰的路途,来回就是两个时辰。

  但这里离大慈恩寺工地却只有半个时辰路途。

  如此凶戾之事,秦业又不好马上一走了之,又等不及应天府的人过来,就想到带了一百多兵丁的刘海。

  既然他被派来护持工地,自己是工地主官,让他带兵过来护持也在情理,自己也好早点撂开手。

  ……

  贾琮昨晚在安定寺被宁王亲卫传信,让他今天和杨宏斌一起去应天府,督促府衙缉拿龙潭港一案相关疑犯之事。

  贾雨村也再一次见到这贾家少年与众不同之处。

  在听完府衙总捕头解释如何在金陵六十三坊中搜寻疑犯的过程。

  这位少年便提出了疑义,认为这种搜寻疑犯的方式,不仅虚耗人力,且效果极低。

  并在金陵城图上,将兴隆坊、光德坊、永宁坊、丰乐坊等二十处坊区画出。

  这些地方都是勋贵豪宅、卫所驻地、官衙处所、官员富户聚居之地。

  他认为疑犯躲藏这些地方的概率不高,可以在这些地方减少人手,只做一般跟进。

  而将大批人手集中在东西两市繁杂之地,以及城北贫民聚集的坊区,将那些地方作为重点排场之所。

  又说了许多通过各坊里正、更夫收集讯息,定位搜拿犯人的做法。

  甚至混迹各处的城狐社鼠、无聊闲汉都被他说出许多驱使利用之法。

  原本应天府为捉拿疑犯,衙役兵丁几乎倾巢而出,无奈金陵城实在太大,处处兼顾之下,再多人也显捉襟见肘。

  到最后,连在大慈恩寺看守劳役囚犯的衙差,都要从六合县调剂,才能进行轮换。

  经贾琮如此一梳理调和,不仅人手捉襟见肘的压力,遽然降低,处事轻重缓急秩序分明,搜寻疑犯的效率比原先高了不知凡几。

  在场贾雨村、杨宏斌见他这番统筹,缜密明晰,老辣周到,即便是经年老吏也难企及。

  如此少年,能有多少历练,这些凝练奇巧之思,又是从哪里而来,难道世上真有人宿慧天纵,生而知之。

  杨宏斌前面见过贾琮诸般奇思妙想,如今见他这种周密谋划,虽然叹服,但也算见怪不怪了。

  而贾雨村原先只觉得这少年有些不凡,如今见了他这等缜密筹算,对他愈发惊佩,这等人物他日必为贾族扛鼎,心中拉拢亲近之念益盛。

  这时外面衙役来报,大慈恩寺营缮郎秦业派人报案,在栖霞山北麓石槽窝子发现数十具尸体,事关重大,请府衙派人赶赴现场查探。

第146章 东瀛倭刀术

  贾琮、杨宏斌、贾雨村等人听了,都脸色大变,数十具尸体,那可是天大的命案。

  龙潭港大案至今还未完结,杀人行凶的东瀛浪人至今逍遥法外。

  前事未了,难道又要出一件大案,身为应天知府的贾雨村,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无比。

  因为事情重大,贾雨村亲自带了仵作,并数十名衙役赶往事发地点。

首节 上一节 9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