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761节
三川出身的兵卒尚且如此,更何况河陇出身的兵卒。
选择季节和地域出征,还要观察气候变化,时节变化,这些都是将领该有的基本功。
想到这里,刘继隆主动开口道:“萧溝那群人有动静吗?”
“暂时没有。”赵英摇摇头,随即解释道:“毕竟我军这几个月都在丈量田亩,登籍造册,鲜有兵马调动,他们也比较警惕,故此没有重要情报,他们也不会主动传递消息。”
赵英说罢,不等刘继隆开口,便见有人走入了衙门中。
本该在同州驻扎的酒居延出现,恭敬对刘继隆作揖道:“殿下,这是节帅手书。”
刘继隆见状示意赵英,赵英则是变得沉默下来,随后将手书接过并递给了刘继隆。
刘继隆打开翻看,脸上不免露出笑意,接着说道:“不曾想,他还是个女儿奴。”
调侃过后,他看向酒居延说道:“稍后我手书两封,一封送给张节帅,另一封送给郑处。”
“今年凉州丰收,倒是可以拨十万石粮食与河西交易军马和乘马,凑不够数的就当拨给了。”
“谢殿下隆恩!”酒居延不假思索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则是示意他坐下,同时询问道:“这几日练兵可曾遇到阻碍?”
“未曾。”酒居延摇摇头,毕竟刘继隆调了一批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兵卒给他,这些兵卒基本都能担任伙长或队正。
有他们的帮助,加上军中不断扫盲,兵卒素质越来越高,对军令理解能力也继而提高,操训起来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问题。
刘继隆见他这么说,当即也满意看向赵英,接着对酒居延道:“不若将你儿女接到长安居住,也方便你们亲近。”
“张节帅那边不用担心,吾自然会在手书中说个清楚,想来他也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刘继隆之所以现在选择说这话,主要还是张淮深答应了明年把张延晖送到长安来,也同意了双方儿女的亲事。
虽说张淮深仍旧傲娇的不称呼刘继隆为殿下,而是蛮横称呼你我,但刘继隆已经满意了。
张淮深本就是要强的人,让他以君臣礼仪对待自己,着实有些难为他了。
反正自己也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便随他去吧,只要保住河西和安西、北庭稳定就足够。
待到时机成熟,也可以直接派遣官员出镇河西、安西和北庭了。
毕竟自己迁徙了不少汉人过去,至少现在西域的汉人栖息地,基本已经恢复到了安史之乱前的局面。
接下来就等张淮深收复龟兹和焉耆、疏勒等地,进一步将汉人势力扩张到这三处地方。
只要再保住当地几十年太平,西域就会慢慢成为汉家基本盘,再也不怕丢失了。
稳定西北,再向西南扩张,最后才是问题颇多的东北地区。
思绪落定,刘继隆也对赵英开口道:“岁末第一批官学开办后,便把细君带过来吧。”
“大郎君那边,你盯紧些,莫要让他染上不好的习惯,平日里仍旧可以与同学嬉戏玩闹,只要课业不曾落下就足够。”
刘必烈也十一岁了,还有一年就小学毕业了,到时候他肯定是要就读临州大学的。
临州大学涉及思想教育,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课程。
如今刘继隆政务繁忙,无法亲自带着刘必烈,自然只能将他留在临州了。
他这个年纪正好是叛逆期,刘继隆毕竟也是过来人,知道叛逆期的人不服管教,但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刘继隆都可以接受。
“若是大郎君违法乱纪,而临州州县官员包庇,尽数论罪。”
“是!”
刘继隆不忘提醒赵英,毕竟他前世见到不少人,明明本性不坏,结果因为家中的权势,继而被旁边的人包庇坏了。
让赵英私下派人盯着,虽然有些不地道,但总比刘必烈走歪要好。
这般想着,刘继隆看向酒居延,随后才想起手书的事情。
他低头开始书写手书,不多时便写好了两份手书,并盖上了他那三寸大小的玉印。
酒居延得了手书,当即作揖退出了衙门,而刘继隆也看向了赵英,不忘提醒道:
“关东和江南的事情得密切关注,此外我们几次派往崖州和琼州的人都音讯全无,这件事得查清楚。”
“是!”赵英不敢耽误,作揖应下后,便脚步匆匆的离开了衙门。
瞧着他背影消失,刘继隆也微微皱眉,脸上疑惑着那些被他派往崖州和琼州的人,为何都会音讯全无……
五月月票中奖名单
五月中奖名单(月票编号)公布:
152,210,241,250
266,274,335,478
515,619,768,875
999,1002,1015,1036
1037,1044,1154,1212
1320,1343,1466,1542
1715,1726,1759,1771
1928,1941,1973,2017
2071,2106,2239,2392
2442,2514,2534,2638
2693,2815,2960,2980
3009,3060,3156,3189
3417,3486
————
奖品:50份电影票(兑奖后可自选任意礼品)
月票编号查看方法:我——月票——月票纪念册——我的投票。
兑奖截止日期:5月15日
中奖的宝子们请注意兑奖时间,于兑奖截止前加群联系管理兑奖
第438章 刘氏复兴
“淅淅沥沥……”
八月,当北方面临大旱时,岭南地区却大雨延绵,各方势力在大雨面前,不得不暂缓战事。
安南的雨水如天河倾泻,冲刷着西道江两岸,更冲刷着西道江南岸那座残破的城池。
原本坚不可摧的罗城,眼下却因为战事而变得残破。
许多女墙都已经消失不见,暴露出后方的马道和一个个豁口。
大雨冲刷着地上的血垢,双方融合过后,渐渐在马道上形成了蜿蜒的红色“小溪”。
血水通过豁口冲下,宛若小瀑布般坠入城墙根。
在血水的冲刷下,泥土渐渐被冲散,将那些堆积起来的蛮兵尸体暴露在空气中。
他们层层叠叠,被雨水泡得发白,而几只乌鸦冒雨落在尸堆旁,啄食着尚未腐烂的眼球,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吞咽声。
城门上方,依稀还能看出“交趾”两字,但它的残破程度,已经让人不敢轻易认识。
大雨冲刷下,残存的唐军兵卒蜷缩在箭楼的阴影里,眼神麻木。
在这压抑的环境下,有伤兵低声呻吟,也有人沉默地嚼着干硬的胡饼,但更多的人只是呆坐着,等待军令下达。
给他们下达军令的是安南经略使蔡袭,而此时的蔡袭站在马道上,身前是女墙,身后是废墟。
“使君,先回衙门休息吧,南蛮不可能冒雨进攻,您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
一名都将替他撑着伞,可雨水太大,伞面早已被砸得噼啪作响,根本挡不住多少风雨,故此都将只能劝他返回衙门。
只是面对都将的好意,蔡袭却沉默不语,只是安静地站着。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愤怒。
他愤怒于部下的牺牲,愤怒于自己无能击退蛮军,更愤怒于自己被友军的出卖。
他用愤怒的目光远眺城外,而城外的雨幕中,大礼军的营帐若隐若现,大纛更是高高挂起,仿佛开屏的孔雀,无时无刻都在吸引着蔡袭率军出城。
如此直白的激将法,蔡袭又如何看不出来,所以他只能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水汽被风雨吹到他脸上的感觉。
明明只是水汽,此刻却像是泪水,又像是血水。
“我们还有多少粮食,能坚持多久……”
“粮食还够吃半个月,但城内可燃烧的东西都已经用完了,就连枪杆和箭杆、弓弩都焚毁了。”
都将的话令蔡袭黯然神伤,他沉默下来,感受着雨水拍打在油纸伞的声音,思绪百转千回。
几个呼吸后,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目光已然变得坚毅起来。
感受着他的变化,都将微怔,忍不住道:“使君,我们……还要守?”
“守、守到最后一刻!”
蔡袭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连带着也感染了四周的都将,使得众人都渐渐走出了颓靡的气氛……
“嘭!”
“蔡袭狗辈,阻朕大计!!”
大礼军中牙帐里,祐世隆黑着脸一拳砸在桌案上,帐帘外能看到雨幕中的交趾城,而这座城池,此刻成了大礼军队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山”。
得益于王式比历史上多坚守了几年安南,故此王式有大把时间缓和大唐与南边诸国的关系,更筹措了不少钱帛来修建交趾、罗平二城的罗城。
若只是罗城还好,可关键在于王式为安南编练了两万精锐。
即便这些精锐在过去的战争中被带走许多,但蔡袭还是利用留下来的老人,尽量维持着三军将士的战斗力。
他们的战斗素质,在大礼十五万军队过去九个多月的围攻下得到了验证。
整整九个月的时间里,蔡袭率领被他第一时间收拢起来的八千安南精锐,分别驻守交趾、罗平二县。
如今九个月过去,二县依旧掌握在唐军手中,三辰旗依然在空中飘扬。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