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806节
“传吾军令,明日三军攻城,十日内必须攻下江都!”
赵璋不敢怠慢,连忙作揖:“末将领命!”
应下后,赵璋退出牙帐,立马传令三军,宣扬明日攻城,并承诺城陷之后,除官仓外,其余缴获尽皆属于兵卒。
得知此事,原本还在因为围城太久而颓靡的齐军将士,当即便生出了些许士气。
翌日,当喊杀声响起,黄揆率军四万猛攻江都城。
本就只有五千余兵马的宋威,勉强坚守三日后,不得已率舟师向南突围。
黄揆令人在运河设铁索拦船,而宋威令舟船冲撞,沉船数艘后,宋威带着千余残兵突围进入长江,撤往江南的润州休整,同时飞鸽北上,将江都失陷的消息禀告朝廷。
运河被彻底切断,这则消息传到河阴后,李漼咳嗽不止,同时召集朝廷正三品以上官员齐聚县衙。
六十余人齐聚,其中也包括了张议潮这位河陇背景的老臣。
“唱!”
“上千万岁……”
数十名官员唱奏万岁,随后便见李漼被田允搀扶着走出,坐在县衙主位之上。
他比起几个月前,身形更为消瘦了,最少瘦了三四十斤,连常服穿在身上,都显得有几分松垮。
左右有宦官端来了两杯蜜水,李漼端起蜜水润了润喉咙,路岩则是趁机面向群臣道:
“诸镇皆有奏报,淮南镇失扬州,平卢军兵马使宋威撤往润州,仅有残兵三千余。”
“湖南奏表,高千里下令起运二十万石粮食,然运河受阻,粮难以北运。”
“浙东奏表,牙将董昌据杭州后,恼怒朝廷不授其防御使,出兵攻打越州(绍兴)、明州(宁波)。”
“江陵奏表,四月树霜结冰属实。”
“忠武军都将秦宗权奏表,刘继隆出兵据邓州,宗权已率军破黄贼兵马,收复唐、蔡二州。”
“徐泗团练使曾元裕奏表,淮南贼军内讧,贼军大将朱温北走,愿归降朝廷。”
“长安留守刘继隆奏表,忠武军都将秦宗权作乱,驱逐同平章事刘瞻,现已出兵收复邓州,叛将秦宗权东窜,询问是否继续出兵追击。”
“北都崔使相奏表,河东夏收,六月初二起运四十万石粮食南下。”
“武牢关康使君奏表,军疲饥饿,难以出兵。”
路岩洋洋洒洒将各镇奏表纷纷说出,惹得众人头大。
其中秦宗权驱逐宰相刘瞻,刘继隆出兵讨击秦宗权,结果秦宗权东窜收复唐州和蔡州的消息,更是一团乱麻。
不过即便是乱麻,随着朝廷派遣去江陵的官员奏表,群臣也大概将整件事情的经过给梳理了清楚。
说白了就是秦宗权眼见朝廷式微,故意驱逐宰相刘瞻,准备待价而沽。
不曾想刘继隆出兵,秦宗权连打都没打就跑了,并且向朝廷奏表,把责任推到了刘瞻和刘继隆身上。
同时江陵府确实在入夏时分发生了树林结冰,作物被冻死的事情,是朝廷误会了刘瞻。
整件事情被群臣梳理清楚,这其中最无辜的,当属目前被押送到河阴,眼下还在牢狱之中的刘瞻。
“陛下,臣以为刘相忠心恳恳,此事实属无辜,当官复原职。”
“陛下、臣附议……”
堂内数十名官员先后开口,李漼则是低咳几声,也不说话,只是用蜜水润喉咙。
路岩见状,当即附和道:“陛下,臣以为刘相理应官复原职。”
李漼闻言,缓缓放下手中水杯,颔首道:“既是如此,便释放刘相,官复原职吧。”
“只是秦宗权驱逐刘相,此罪又该如何?”
新的问题提了出来,毕竟刘瞻被抓,起因还是秦宗权颠倒是非,诬陷刘瞻,这才让朝廷怀疑了刘瞻。
朝廷自然不可能有错,那错的人便是秦宗权了。
“陛下,臣以为秦宗权毕竟为收复了蔡州和唐州,也算是将功抵过,相信即便是刘相,也不会为难他的。”
“再者,宗权粗率武人,性格率暴鄙吝,情有可原。”
路岩主动开口引导舆论,这让堂内的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随从路岩,还是应该为刘瞻报仇。
张议潮站在人群中,心里却如明镜般清楚。
秦宗权手中兵马不少,如今又占据唐州和蔡州,如果朝廷能趁机收复陈州、颍州,则可将黄巢拦腰斩断。
黄巢若是有准备,恐怕已经在拉拢秦宗权了。
如果朝廷这时对秦宗权论罪,必然将秦宗权推向黄巢。
因此为了大局,眼下最好的结果就是让秦宗权功过相抵,不再继续追究下去。
路岩虽说贪婪无度,但大局还是有的,他很清楚大唐倒下,自己就没得贪了。
正因如此,他才会主动开口维护秦宗权……
想到这里,张议潮忍不住在心底叹了口气,同时想到了远在长安的刘继隆。
关东的惨状,他如今已经见到了,故此近来时时想起刘继隆曾与自己说的那些话。
如今看来,大唐即将倾倒,似乎只有刘继隆才能接任天下。
“陛下,臣附议……”
三品以上官员中,不乏有大局观的官员,他们都清楚眼下不是追究秦宗权的时刻。
因此在路岩开口后,他们便纷纷表态了起来,而其他官员则是纷纷沉默。
“既然如此,暂授予秦宗权蔡州刺史兼防御使之职,令使相萧邺尽快操练兵马,好生治理唐州。”
李漼暮气沉沉的说着,话里话外都是将秦宗权限制在蔡州,同时收复唐州。
唐州被王仙芝、黄巢、秦宗权霍霍不堪,眼下估计也没有什么人口了,秦宗权也不会为了一个唐州和朝廷翻脸,算是李漼能想到的最好结果了。
至于刘继隆占据邓州的事情,李漼没有说,群臣也很有眼力见的没有提及。
反正这几个州已经被黄巢和王仙芝打烂了,刘继隆想要就给他吧。
眼下当务之急是围剿黄巢,而非得罪好不容易和解的刘继隆。
如此想着,李漼继续开口道:“传旨,以张思泰为天平军节度使,置义胜军于浙东,辖杭州、越州、明州,以董昌为节度使。”
局面如此,李漼不得不安抚作乱的天平军和浙东军,同时对于南边的高骈,他也决定释放些善意。
“传旨,以高骈暂制洪州,编练水师,防备黄贼南下。”
“裁徐州团练,置感化军,辖徐泗四州,以曾元裕为节度使。”
“朱温反正,深明大义,赐名全忠,以其为楚州刺史兼任防御使。”
“令曾元裕、朱全忠二人整顿兵马,待北粮南运后,出兵收复淮南诸州。”
“再传旨给宋威,以其为浙西行营招讨草贼使,以浙西钱粮募兵操训,不可让贼军南下侵犯江南。”
李漼三言两语间,便把诸镇眼下的问题给安置好了。
不过这都是他拖了太久的结果,若是早早处理,便不需要集中处置,弄得人一团乱麻了。
群臣这么想着,但心里却不敢说出来。
李漼眼见局势随着大雨结束而好转,似乎脸色都跟着好了些,目光看向萧溝。
“萧相,夏收已然开始,定要保障钱粮起运足够。”
“诸如江南等处,钱粮无法北运者,暂且等到与秋收一同北运。”
“臣领旨。”萧溝不假思索应下,李漼也满意颔首,随后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田允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而鸿胪寺卿见状便立马唱礼:“散朝。”
“上千万岁……”
群臣唱礼送离李漼,等待李漼彻底离开衙门正堂,这才恭恭敬敬的退出河阴县衙。
张淮澄早早准备了马车在衙门外,见到张议潮走出,连忙上前朝他作揖。
“上车说吧……”
张议潮揉揉眉心,七十一岁的年纪,使得他渐渐力不从心了起来。
他在张淮澄的搀扶下上车,等待马车行驶起来后,才与他说了今日衙门中的事情。
得知刘继隆占据邓州,自小跟在张议潮身旁耳濡目染的张淮澄也不免道:“汉王占据邓州,应该是为了日后东进做准备吧?朝廷连这都看不出来?”
“看出来也无用……”张议潮叹气摇头,点明道:
“如今河朔三镇还算太平,皆因张允伸(卢龙)、王景崇(成德)、韩君雄(魏博)三人还算恭顺。”
“只是张允伸老迈,听闻如今八十有六,随时都有可能离世。”
“卢龙镇卢龙自李怀仙以来便经常兵变,几乎每次换位都会引发动荡,没几个人能真正控制卢龙镇的形势。”
“张允伸任卢龙节度使二十一年,治镇有方,使卢龙镇连年丰收,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才让卢龙那群骄兵悍将变得乖顺。”
“若是张允伸离世,卢龙镇恐怕会变得动乱,届时军民不安稳,必然会导致河北不安稳。”
“朝廷若是不速速平定黄贼,恢复河淮太平,恐怕等河北生乱时,难以伸手制止……”
张议潮叹气说着,张淮澄闻言却道:“叔父,若是您提兵,需要多少能平定黄贼?”
听到张淮澄这么询问,张议潮原本浑浊的眼神变得渐渐明亮起来,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他起兵收复河西,驱逐吐蕃的时候。
“若老夫领兵,只需精锐甲士四万,钱粮充足的局面下,三个月便可平灭黄贼。”
话音落下,张议潮眼神又暗淡下来:“只可惜,朝廷不会信老夫,佛奴你也不要想着在朝廷当差,等刘继隆东进时,自有你展露才能时。”
张淮澄不过二十二岁,并且又是张淮深胞弟,日后能展露才能的地方还有很多,这点他自己也清楚。
只是如今这种宛若被“养猪”的生活令他心里不适,总觉得刺挠。
“对了叔父。”张淮澄好似想到什么,不由询问道:“王铎起运四十万石粮食南下,理应按照此前朝廷旨意调遣兵马跟随。”
“若是如此,阿兄他们应该也会南下,届时有他们在您身边,我也能安心些了。”
他口中的阿兄,显然是张淮鼎和张淮铨两兄弟,不过张议潮却不想见这两兄弟。
俩人当初去太原,声称要成就大事,结果时间长了就沉迷享乐,简直就是被崔铉与王铎当木偶来戏耍。
如今俩人狼狈回来,他已经能想到二人的模样了。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