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839节
“不过黄贼北逃,如今恐怕要走宋州进入天平,甚至进入兖海,留给你家使君的时间不多,朝廷需要你家使君出镇兖海后,能够与宣武、天平、平卢、感化等镇一同围剿黄贼。”
“老夫可以做主,从两浙调甲胄三千、粮食五万石给你家使君,希望你家使君能够好好平贼,不要辜负陛下赐名全忠的恩情。”
“学生谢过路相,路相恩情,学生及使君定不敢忘!”谢瞳虽然知道这件事肯定能成功,但也没想到能成功这么快。
不过当他听到黄巢突围北上后,他也猜到了朝廷是准备看朱温和黄巢争斗,以此来遏制朱温。
可惜,有他在旁谋划,加上朱温本领不差,今日过后便是龙归大海,定能搅动风雨。
“退下吧,圣旨明日便会发往扬州,你可先行一步,让你家使君快些北上,不然被黄贼祸害了兖海百姓,老夫可无能为力……”
“是。”
路岩眼见谢瞳礼数得当,当即点了点头,随后开始送客。
谢瞳恭敬退出路岩府邸,随后召来了马车,并带着护卫前往了雒水,乘船南下。
在他们南下时,久不上朝的张议潮也得到了刘继隆出兵占据唐州的消息。
对于这则消息,正在书房练字的他,不由得嘴角上扬起来。
“叔父,您在为他高兴?”
张淮澄看着正在轻笑的自家叔父,忍不住开口询问。
张议潮颔首回应,放下毛笔道:“他得了南阳,恐怕很快就要开始东进了。”
“可是此时东进,那他不就与朝廷决裂了吗?”张淮澄眉头微皱,他比较在意名声。
对此,张议潮摇摇头:“他自然不会如此愚蠢。”
“那是……”张淮澄试探询问,张议潮则是与他对视,反问他道:“北司和太子的矛盾,你在庙堂上难道看不清?”
“这自然清楚,不过陛下尚在,应该不太可能出现差错。”
面对张淮澄这番话,张议潮摇摇头,叹气道:“你与你阿兄一样。”
张淮澄不解,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倒是张议潮继续道:“陛下多久没有上朝了?”
“这……差不多三个月了吧?”张淮澄有些不确定,毕竟这位皇帝出了名的不上朝。
“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哪怕是再怎么贪玩也该上朝了。”
“如此之久的不上朝,匆匆立太子为监国,汝难道还不清楚吗?”
张议潮叹了口气:“这位陛下,恐怕没有消息传的那般病愈,而是病情愈发沉重了。”
“待到他离去,北司必然要生出乱子,届时洛阳城内恐会动荡。”
“你那两位阿兄,肯定会不甘寂寞,所以你只能早早准备了。”
“是!”张淮澄后知后觉,连忙应下此事,而张议潮则是看向窗外,看着只是寒冷而干净整洁的庭院,他脸上也浮现出了几分忧虑。
“这大雪,似乎来的太迟了……”
第464章 天子七逃
“放!”
“嘭嘭嘭——”
十一月初十,随着蔡州守将赵德諲献出蔡州,王重任兵不血刃的占据了蔡州,并趁势率军北上。
面对后方岌岌可危,秦宗权只能率领大军,铁了心的死磕洛阳。
临汝、伊阙县相继陷落,秦宗权最终将战场推进到了伊阙关。
此时的伊阙关外,披甲不过四分的三万忠武军在秦宗权率领下奴役着数万民夫,以二百架投石机开始猛攻伊阙关。
伊阙关内仅有三千神武军和两千河阳军,负责守关的是张淮鼎、张淮铨两兄弟,负责监军的则是杨复光。
二百投石机不断投来石块,将伊阙关守军打得抬不起头来。
张淮鼎与张淮铨、杨复光三人聚在关内,关外的喊杀声,三人都有些坐立不安。
“猪狗的秦贼,看样子是盯紧了阿耶不放!”
张淮鼎破口骂着秦宗权,同时咬牙看向杨复光:“朝廷的援军何时抵达?!”
若是放在十几年前,尚在河西驰骋的张淮鼎,自然不会如此慌张。
然而十几年的承平生活,早就让他从河西驰骋的健儿,成了大腹便便的色令内荏之徒。
五千兵马坚守伊阙关,以此抵抗城外近十万军民,他并无把握。
对此,杨复光则是佯装沉稳:“朝廷在洛阳还有五千神策军,陕虢更有一万五千兵马,何必慌张。”
“某会再去催促,这伊阙关高大,城内又有五千兵马,怎么说也能坚守一个多月。”
他话音落下,不给张淮鼎反驳的机会便起身向外走去,等张淮鼎反应过来,他已经走出了牙帐。
“猪犬的阉狗!”
张淮鼎咬牙暗骂,张淮铨见状也开口道:“河阳军只有一千二百人披甲,我们的人倒是披甲了,不过四千多人,恐怕难以坚守一个月。”
“更为关键之处在于,这阉狗早就将神武军的将领换成了他们的人,那群人某看过,都是酒囊饭袋之徒,根本没有什么调度兵马的才能。”
“某看北司那群阉狗就是准备让我们把兵马都消耗此处,从而加强他们对洛阳的掌控。”
朝廷返回洛阳后,洛阳城内防务主要由三千东畿军和五千神策军负责。
原本的局势隐隐有神策军压过东畿军的势头,但左右神武军南下后,局势就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张淮鼎与张淮铨因此受到了不少人的拉拢,他们也想着借助这些人脉来强壮自己。
只可惜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北司和南衙那群人派出了洛阳,赶到了伊阙关。
如今的洛阳,气氛早已不对,谁都知道皇帝的身体出了问题,因此留在洛阳才能将利益最大化,尤其是拥有兵权的这些人。
只是张淮鼎没想到,自己一觉醒来,神武军的将领都被杨复光换了个遍。
如今他再想要调度神武军,便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了。
想到此处,张淮鼎咬牙道:“暂且等着,洛阳若有变化,你我召集军中张氏子弟及其麾下兵卒,定要去洛阳分杯羹!”
“那这伊阙关呢?”张淮铨错愕开口,张淮鼎却凶恶道:
“都这种时候了,管他作甚,反正有这群阉狗在,我们带走几百人,他们一样能守住伊阙。”
见他这么说,张淮铨也不好反驳,而此时离开衙门的杨复光也来到了伊阙关内的一处宅邸。
宅邸内,杨复恭及五名都将端坐其中,见到杨复光到来,众人纷纷起身朝他作揖。
“不必拘泥礼数,且说说这神武军被控制如何了?”
杨复光大步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视五名都将。
五人感受到他的目光,先后开口解释起来。
“张淮鼎、张淮铨两人把军中要职都交给了跟随他们的张氏子弟,如今虽然列校及以上将领都被我们的人更换,但还有二十多名张氏子弟在军中担任要职。”
“他们麾下起码有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关系密切者。”
“我们虽然拉拢了不少队长,但他们仍旧有不小的实力。”
“监军,要不要想个办法,把这些人也都取缔了,以免张淮鼎两人坏了大计。”
众人将神武军内部情况说出,杨复光听后却摇头道:“不必。”
“张淮鼎与张淮铨不过色令内荏之徒,若是他们真的有才能,也不会被如此轻易的夺去兵权。”
“眼下只需要守好伊阙关,等待高千里与康敬辞二人夹击秦贼,便可解开洛阳之困。”
“只要能解决洛阳之困,接下来便要看看那位还能撑多久了。”
话音落下,他缓缓端起茶杯,低着头吹了一口后轻轻抿了口茶,貌似心不在焉。
“此事若能成,诸位便可尽皆得到朝廷拔擢,还往日后得到拔擢后,不要忘记某家……”
面对他的这句话,五名都将神色各异,但无一例外都隐隐藏着份激动。
五人异口同声,动作整齐划一的抬手作揖:“定不敢忘监军拔擢之恩!”
众人声音传出正堂,使得杨复光十分满意,嘴角上扬。
在他拿捏都将们的同时,远在长安城的刘继隆,则是刚刚才获得了斛斯光派快马送抵的消息。
唐州全境已经被拿下,但唐州也被秦宗权祸害不浅。
“唐州两经蝗灾,草木及牛马皆尽,百姓为秦贼所杀而食;今丧乱虽止,然其境内田畴多芜,人烟几绝。”
“八县之地,口不过万,请令徙邓、均二州百姓至唐州复垦荒田,修建粮仓……”
汉王府内,当张延晖读完这份奏表时,他不由得咽了咽口水,继而抬头看向了主位的刘继隆。
刘继隆眉头微皱,而堂内左右坐着二十余名官员,其中右首位以高进达为首。
张延晖话音落下后不久,高进达便主动开口道:“唐州本是山南东道人口大州,也将是我军日后东出南下之要地。”
“臣以为,当令斛斯都督徙邓、均二州百姓回唐州开垦,应该能赶上来年春耕。”
“此外,应令大军就地修扩八县粮仓,将商州粮草转运均州,将均州粮草转运唐州。”
“除此之外,唐邓二州诸多水渠也该派工部水司官员前去探查,诸如六门堰、马仁陂、赵渠、楚堰、安众港等水利河渠,皆应修浚清淤。”
高进达的话,赢得了不少熟悉南阳盆地水利工程的官员认可,其中也包括了王式和郑畋。
“殿下,高相所言甚是。”
王式主动开口谏言,这让不少人将目光挪到了他的身上,而他也解释道:
“唐邓二州虽处南阳盆地,然其地自安史之乱以来,四次遭受兵灾,水利多破坏,耕田多荒芜。”
“然其地毕竟得天独厚,不仅有盐铁之利,更有可开垦土地数百万之多,东汉时期便有百姓二百余万。”
“臣看过邓、均二州图籍,二州如今有百姓二十万口,可迁徙五万口往唐州而去,明岁开春前便可复耕至少三十万亩,为朝廷供粮三十万石。”
王式对山南东道的情况还算熟悉,所以他自然知道唐邓二州的潜力。
唐州虽然被黄巢、秦宗权祸害不轻,但当地耕地抛荒也不过一年,想要复耕还是非常容易的。
只需要放火焚烧野草,在正月翻地,二三月育苗播种即可。
王式之所以谏言,主要还是因为被秦宗权的行为给刺激到了。
他知道朝廷无力庇护百姓,但秦宗权如此恶果,本就应该在其被刘继隆驱逐向东时剿灭,却不想朝廷竟然只是招抚。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