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845节
“某已经将此间发生的事情,派出信鸽传回长安,相信殿下很快就会有所反应。”
“在此之前,暂且蛰伏,看看他们有什么手段可耍。”
“好。”杨公庆见张瑛这么说,他顿时松了口气。
如今李漼死了,大唐必然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分崩离析。
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而选择刘继隆,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毕竟他身上早就有了刘继隆的标签,更何况在他看来,刘继隆才是中原逐鹿的最佳之人。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张瑛转身离开了天王殿,而杨公庆也开始安排明日登基大典后,朝廷南下所需准备的各种事宜。
因兵乱而混乱半日的偃师县再度恢复太平,而此时远在六十余里外的杨复光也接到了快马送来的求援信。
杨复光得知自家阿耶与杨公庆还在对峙后,他当即便要点齐兵马北上。
结果兵马刚刚调度好,又接到了新的消息。
“杨公庆竟然勾结刘继隆作乱?!”
杨复光看着最新送抵的书信,不假思索的看向眼前的杨复恭,立马下令道:“阿兄,你现在派人把张淮鼎、张淮铨及军中张氏子弟都控制起来!”
“好!”杨复恭应下,接着才说道:“如今玉玺、圣旨都不在我们手中,仅有皇子,如何能反败为胜?”
“不若劝阿耶、叔父他们与杨公庆和解,大不了致仕便是。”
“哪有这么容易?”杨复光摇摇头,表情纠结道:“杨公庆眼下恨不得杀了我们所有人,眼下只有与他争斗,才能寻个活路。”
“若非这刘继隆,阿耶也不会输……”
杨复光咬牙切齿,但与汉军交过手的杨复恭却忌惮道:“若是朝廷引刘继隆入洛,恐怕河中、陕虢都难以坚持。”
“他们不会!”杨复光笃定道:“引刘继隆入洛,后果是什么,他们自然清楚。”
“至少在山穷水尽前,他们肯定不会引刘继隆入洛。”
“在此之前,我们得想办法拉拢到高千里和康敬辞才行。”
想到这里,杨复光看向杨复恭:“你派人分别去寻高千里和康敬辞,就说李佾勾结刘继隆,密谋弑君。”
“陛下病重不可动,只等令阿耶他们护卫诸皇子避祸,从中择一明君。”
“只要我们速度够快,趁高千里与康敬辞反应过来前说服他们北上,他们再想下船就难了。”
“到时候就算他们发现事实真相,也不得不与我们一同围剿李佾,扶持新帝返回洛阳。”
杨复光的话,令杨复恭眼前一亮,他听后连忙走出衙门,派出无数快马往各处传递消息。
一时间,洛阳周边尽是快马,而被张瑛放飞的信鸽,也在躲避的空中猛禽,试图将情报带往关中……
第466章 天有二日
“咚、咚、咚……”
咸通十一年冬月二十九日,在钟鼓齐鸣三万杵的国丧局面下,治理天下十一年的咸通皇帝李漼驾崩于招提寺,享年三十七岁。
几乎是钟鼓声作响的同时,长安汉王府内便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数十名官员涌入了汉王府东厅隔壁的演武场,也见到了正在手持各种器械,不断打熬力气,强壮身体的刘继隆。
“殿下!”
高进达的声音传来,刘继隆诧异看去,毕竟眼下才不过卯时,高进达他们出现的着实有些早。
只是当他看清高进达身后的王式、郑畋、崔恕、韩正可等人后,他便意识到了有事发生。
“关东出事了?”
汉军四周,能让高进达等人如此慌张的事情,也只有东边的大唐朝廷了。
“殿下,皇帝驾崩了……”
高进达躬身作揖,身后一群官员也齐齐躬身。
刘继隆闻言,哪怕早有准备,却还是忍不住的瞳孔收缩。
“仔细说来。”
他从赵英手中接过粗布擦了擦汗水,而高进达也将刚刚抄录的军情递给了他,同时将昨日发生于东畿招提寺的宫变给说了个大概。
由于信鸽能带飞的信纸不大,哪怕用小字书写,也不过能书写百来字,因此远在东畿的张瑛,几乎是捡着最重要的事情给说了个清楚。
得知李漼死于疾病,大唐也因为北司的内乱,即将可见的分作两个朝廷,刘继隆便知道这天下要乱起来了。
不过他更在意的,还是自己能不能利用这份所谓的大义,快速的结束天下分裂的局面。
“殿下,我军既然已经与太子产生联系,眼下当趁此机会东进,拥立新君!”
“殿下,臣附议……”
高进达提出自己的看法,无非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手段。
以刘继隆如今实力,只要能奉个天子,不管这个天子是否拥有正统性,他都能让这个皇帝变得正统。
不过如今局势略微不妙的,主要还是陕虢挡在了长安与洛阳之间,且这块地方并不好攻打。
哪怕汉军拥有火器,但这七百余里路程和沿途无数关隘城池始终需要时间拿下,如果在此期间,李佾被齐元简他们快速拿下,那就糟糕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旁边站着的赵英:“飞鸽传信,告诉斛斯光,点齐军中所有骑兵,携带半月军粮,立马出唐州北上登封。”
“马步兵与步卒随后出发,敕令与鱼符,不日便会由快马送抵唐州,让他先出兵。”
“末将领命!”赵英不假思索应下,立马安排人前去操办。
见他如此,郑畋忍不住上前作揖:“殿下,何不出大军东进将陕虢拿下,而后进取洛阳?”
郑畋这是有些关心则乱,但刘继隆却并未慌乱,因为他从张瑛送来的军报中看出了,李佾及路岩这群人还在防备自己。
这并不奇怪,毕竟高骈、康承训距离登封更近,不过几十里路程。
哪怕自己现在派出斛斯光率马步兵和骑兵北上,但始终有三百里左右路程。
等斛斯光抵达,估计高骈和康承训已经拥立了李佾。
不过即便如此,刘继隆也不觉得没了希望,毕竟陕虢和河中两地明显亲近齐元简三人。
李佾即位称帝,那齐元简三人也肯定会拥立皇帝,继而开始引援和李佾交战。
只要他们敢起兵,自己就完全可以站队将陕虢、河中拿下了。
到时候洛阳与长安之间州县皆属自己,唐廷想做什么都只能在自己眼皮底下,自己也根本不用奉天子。
毕竟朝廷都内乱了,下面各镇州县的局势肯定会更乱,自己要做的就是四处出兵即可。
“没有旨意,擅自进攻河中、陕虢,毕竟是谋逆之罪。”
“斛斯光所率兵马,最迟三日便能抵达登封,且高千里、康敬辞就在登封周围。”
“若是二人拥立陛下,陛下安全自然可保全。”
“即便二人作乱,以朝廷手中三千余兵马来说,守住登封三日也并不困难。”
“三日后,待斛斯光抵达登封,若关东局势失控,则可完全令斛斯光率军护送陛下返回长安。”
“若局势稍安,届时陛下只需下旨,我军便可直接过道陕虢,夺回洛阳。”
刘继隆这话说得倒是不费力气,可郑畋有些着急:
“陕虢、河中李昌符兄弟二人,皆亲近北司三贼,届时若是二人响应三贼,那陛下……”
见他如此,刘继隆再度将他打断,安抚道:“有斛斯光带兵前去,陛下短期安危不用担心。”
“只要陕虢敢于作乱,吾定会调动兵马,二十日内攻破陕虢!”
陕虢地形复杂,不易攻打,二十日已经是刘继隆想过能最快攻入洛阳的速度了。
毕竟五百多里路程,大军光赶路都需要十日,更别提沿途攻城所需时间了。
郑畋不是愚笨之人,见刘继隆这么说,他渐渐冷静下来。
冷静过后,他立马就猜到了刘继隆的意图。
无非就是等着二帝并立,然后再出兵响应李佾,将那些声援齐元简所拥立皇帝的藩镇一一剪除。
明白刘继隆的想法后,郑畋便知道,大唐的国祚,恐怕真的只剩下不到几年时间了。
尽管经过王式的提点,他早就猜到了这些事情,但真让他面对时,他还是不可避免的恍惚了起来。
“敕令,召义山先生入长安,暂代吏部尚书。”
刘继隆看向高进达,接着又看向崔恕:“将关中等处精骑、马步兵,尽数调往华阴,再派人核验同州、华阴等处粮仓粮草是否如在册那般充足。”
“臣领令。”崔恕躬身应下,不敢怠慢。
随着几道军令下达,群臣都知道了东出在即,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则是嘴角上扬,喜上眉梢。
在刘继隆的示意下,他们先后退出了汉王府,而刘继隆也在他们离开后,安心等待了起来。
在他等待的同时,洛阳的风云才刚刚开始涌动。
冬月三十日,监国太子李佾在群臣劝谏下,于偃师城外即皇帝位,改年号为乾符,随后摆驾南下登封县。
与此同时,北上孟津关的齐元简等人也从李漼诸子中,选择出了年龄不过九岁的凉王李侹为皇帝,改年号为乾宁。
一时间,不算大的东畿地区,竟然出现了两个“太阳”。
从法理来讲,李佾无疑更加占据大统,毕竟他此前就是太子,且被李漼擢授监国权力,不管怎么看都合情合理。
相比较之下,在咸通年间就十分平庸的李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继承大统位置的人。
二人即位后,立即便向诸道发出圣旨,其中齐元简提前草拟了遗诏,后续才填上了李侹的名字,使得李侹表面看起来拥有遗诏和圣旨、玉玺等物件来证明其正统性。
同时,丢失玉玺的李佾也并没有被玉玺和圣旨憋死,而是在萧溝的操作下,根据过往圣旨印迹,伪造了玉玺和遗诏。
印章的伪造难度较高,但对于各镇节度使来说,许多时候真真假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自己得到李佾。
如果真要较真,那自德宗以来,没有几个皇帝在这条路上是干干净净的。
哪怕刚去世的李漼,若非王宗实和齐元简等人,也无法坐上皇位。
正因如此,在面对洛阳二帝相争的局面时,大部分藩镇都选择了沉默。
不过这份沉默,很快随着乾宁朝廷发出的檄文而被打破。
乾宁皇帝李侹为齐元简等人控制,于腊月初二发布檄文,指责李佾勾结刘继隆,密谋篡位。
李漼驾崩前,立下遗诏并将诸皇子托付神策军,这才保全了天家血脉。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