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849节

  他从没想过自己能从刘继隆手中保住河东河北及中原,他想要的,始终都是割据江南,形成对立之势。

  他敢这么想,也是因为如今的山南东道、河南道,几乎都被黄巢和官军、秦宗权等势力打了个破败。

  刘继隆想要恢复河南道,至少也需要几年时间。

  几年又几年,有希望总比没希望要好。

  这般想着,高骈深吸口气,而此时帐外却响起了高钦的声音。

  “阿耶!”

  “说。”高骈没有准许高钦入内,高钦见状只能在门外硬着头皮禀报:

  “王郎君传来消息,刘继隆派出骑兵疾驰,眼下已经进入登封了。”

  “朝廷有旨意,令我军驻扎登封以西少室山,不得前进。”

  “吾知晓了。”高骈没有太多变化,早在他听到汉军离开唐州时,他就猜到了这一刻。

  “敕令,大军明日驻扎颍阳,收复伊阙,再由汝分兵五千攻打陆浑,将秦宗权生擒带来,献给陛下。”

  “末将领命!”高钦不假思索应下,接着起身退出了牙帐返回。

  听到他离去的脚步声,高骈这才看向了田允三人,眼神闪烁间吩咐道:

  “吾会派兵三百,趁夜色将汝二人及殿下送往岳州,其余事情,不必汝二人操心,只需等待富贵即可。”

  “好!”田允听到自己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不由得松了口气。

  田令孜则是在哄着李俨,想着南下后的富贵生活。

  见他二人没有其他意见,高骈召来军中参军邝师虔,着其亲自率领三百燕子都兵卒,护送田允三人南下,尤其着重交代了将匣子送抵岳州。

  邝师虔模样清秀,年纪不过二十二三,得到如此重任,自然十分重视,连声答应。

  不多时,他便带着田允三人离开了牙帐,直奔南边的岳州而去。

  在他们南下的同时,此时的告成县内已然聚集起了康承训为代表的两万多兵马。

  有汉军在登封压阵,他们倒是不敢闹出什么事情,毕竟谁也不知道汉军后续还有多少兵马抵达。

  眼下的他们,只能不断监视着北边十余里外的登封县,而登封县内则是直接被斛斯光彻底派兵管控起来。

  官员们不得走访同僚,所有常议只能在衙门,在斛斯光眼皮底下进行。

  斛斯光令张瑛率领二百多进奏院汉军兵卒和一千东畿兵马、两千神策军往轩辕关赶去。

  从当下的局势,他判断齐元简肯定会在陕虢兵马到达的第一时间强攻轩辕关,亦或者绕道突袭登封。

  陕虢兵马调度最少需要四天时间,而今已经过去三天,所以北边的进攻在明日便会抵达。

  按照斛斯光的估计张瑛他们依靠轩辕关,坚守三日不成问题,而汉军的马步兵最迟两日后便能抵达。

  有了五千马步兵的加入,守住轩辕关无疑十分轻松,所以在控制登封县后,斛斯光干脆放飞了张瑛手中为数不多的长安信鸽,同时派出快马向长安传去消息。

  长安洛阳之间猛禽确实很多,但猛禽拥有各自的地盘,而飞鸽传书虽然快,每次却需要损失大量信鸽来掩护少数信鸽,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

  当信鸽放飞后,斛斯光便彻底等待了起来,而高骈也在翌日向朝廷派出了使者。

  “渤海郡王已经率军收复颍阳,如今正在收复伊阙、陆浑二县。”

  “闻汉中郡王出兵拥立陛下,渤海郡王特意输送两千石粮食往登封而来,希望能保障陛下及朝臣衣食。”

  登封县衙内,高骈派出的使者顾云正在向堂内大臣及李佾解释高骈作为,并时不时看向斛斯光。

  斛斯光没有什么举动,仿佛一个局外人一般。

  李佾见他不说话,只能看向路岩三人。

  刘瞻见状,只能开口道:“渤海郡王忠心为国,朝廷已经感受到其心意。”

  “今三贼作乱,若渤海郡王能收复伊阙关、大谷关,则朝廷可高枕无忧。”

  刘瞻很想说让高骈靠近登封,但就高骈如今的举动来看,他显然不敢与刘继隆角逐。

  既然如此,那朝廷就只能继续受制于刘继隆了。

  想到这里,刘瞻黯然惆怅,而路岩及萧溝则是沉默不语。

  “爱卿心意,朕已了解,只可惜国库空虚,无法为爱卿调拨钱粮。”

  李佾说着些客套话,而顾云也恭恭敬敬的听着,时不时回答两句。

  登封的情况,顾云已经看了个大概,显然是已经彻底被汉军所掌握。

  因此在几番客套后,他便离开了登封,往颍阳折返而去。

  在他走后不久,北边便有快马加急南下,杨复光果然联合陕虢李昌言,率军一万驻兵轩辕关以北。

  只是由于张瑛率军进驻轩辕关,使得他们不敢轻动。

  斛斯光得到消息后,当即便再度召集百官于衙门重开常议,对李佾作揖道:

  “陛下,三贼南下入寇轩辕,眼下已经得到遏制。”

  “臣建议调遣康使君及其麾下兵马攻打大谷关、伊阙关。”

  斛斯光虽然不把康承训那两万多人放在眼里,但登封县内毕竟只有两千多汉军。

  如果能趁此机会将康承训调走,那则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陛下,臣附议……”

  三相不敢表露违抗之心,只能硬着头皮附议。

  “既然如此,那便调康使君率军前往收复大谷关吧。”

  李佾无奈,他毕竟只有十四岁,所以在面对斛斯光这样的河陇厮杀出来的将领时,不免有些露怯。

  只要路岩三人不敢反驳,他就不敢提出相左的想法。

  “陛下英明!”

  斛斯光见状作揖,随后便看向了南衙路岩等人。

  路岩等人无奈,只能派人起草圣旨,用伪造的玉玺发去旨意。

  半个时辰后,接到旨意的康承训并未立即动身,而是以搜集粮草为由,继续耽搁原地。

  这样的耽搁,直到午后许州方向出现汉军踪迹才宣告结束。

  一个时辰后,高淮亲率数千马步兵抵达登封城外。

  这则消息的出现,让登封县内的官员们再度黯然起来。

  “怎么只有这点人?”

  城门处,斛斯光质问刚刚下马的高淮,高淮闻言解释道:“距离太远,有一千三百多弟兄因为马力不足而掉队,末将已经将他们安置原地,等待与马副都督共同北上。”

  闻言,斛斯光便不再说什么,只是对高淮交代道:“汝先与弟兄们休息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辛苦些,分兵三千前往轩辕关。”

  “北边三贼已经派兵五千在轩辕关以北驻营,想来陕虢后续兵马很快就会抵达。”

  “末将领命!”高淮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在汉军中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休整半个时辰后,高淮便留下六百多人进驻登封,自己亲率三千马步兵赶赴登封。

  不过二十余里路程,对于马步兵们来说,两个时辰便轻松抵达。

  随着三千汉军进驻轩辕关,观望到轩辕关汉军旗帜变多的杨复光也脸色难看了起来。

  不过此时比他脸色更难看的,是站在他身旁的李昌言。

  “直娘贼,怎地来的这么快!”

  李昌言忍不住骂出口来,继续道:“从唐州到此,起码三百里,他们是怎么来的这么快的?!”

  “哪怕大军疾行,最少也需要五日时间才对!”

  杨复光没有理会李昌言的谩骂,而是沉着脸道:“事情不好办了……”

  他清楚自家阿耶想做什么,无非就是趁刘继隆兵马抵达前,先一步把李佾给讨平。

  只要讨平了李佾,然后再派人交好刘继隆,刘继隆没了正统,自然也就没了进攻朝廷的借口。

  若刘继隆再想进攻朝廷,他们则是可以调遣没有选择的高骈、康承训来驻守关东。

  结果他们为了调遣兵马才耽误了两日,刘继隆的兵马便已经抵达了登封,所有计划都因此而破产。

  “眼下又该如何?”

  李昌言自然也知道局面向不利他们的发展,不免有些着急起来。

  南边的汉军数量不多,但陕虢西边的关中可是有不少汉军。

  如果刘继隆挥师东进,那以他们兄弟俩的兵力,肯定是守不住河中、陕虢、洛阳的。

  “先撤军返回偃师!”

  杨复光抉择再三,还是决定先撤兵,不在一马平川的洛阳盆地和汉军交锋,而是撤回偃师,依靠雒水和邙山来与汉军拉锯洛阳。

  反正雒水在手,江南钱粮都能被截留,不怕没有钱粮。

  “好!”

  眼见杨复光下令,李昌言立马调遣兵马,放弃了在轩辕关和汉军对峙的想法,向南边的偃师后撤而去。

  在他们后撤之余,长安的刘继隆却已经收到了昨日斛斯光派人放出的信鸽,得到了其中消息。

  “陕虢河中不过五万兵马,披甲有限,不足为虑。”

  谈话间刘继隆缓缓抬头,只见王府正堂坐着十余名官员,堂外还站着数十名官员。

  这些官员中,除了郑畋等心怀大唐的部分官员外,其它官员都目光灼灼的盯着刘继隆,等待他下达敕令。

  面对这些目光,早已准备好了粮草兵马的刘继隆也拔高声音看向高进达:

  “敕令,在同州、华阴、渭南等处征募民夫十万,南衙准备挽马车五万辆,准备将京仓粮食转运至前线。”

  “敕令,安破胡、王重荣,分别进攻潼关、河东,一月内攻下陕虢、河中二镇!”

  “凡参军民夫,皆发冬袄一件,布鞋一双,月钱六百。”

  “凡东进阵没将士,皆发抚须钱百五十贯,子嗣兄弟优录官学,其户田亩,免赋三年。”

  “凡我军东进之地,置官吏,复垦土地,严查境内滩涂,预防蝗灾,均田百姓。”

  “凡所复州县,民无食者,皆由南衙调遣民夫转运粮食,归入官仓,以州县官员以工代赈,每日发粮赈济百姓,以全百姓性命!”

首节 上一节 849/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