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943节

  他们不折腾,刘继隆便没有理由来清理他们。

  “看来吾必须得返回洛阳了。”

  刘继隆起身看向赵英:“这些日子钱粮紧缺,只需要盯紧他们就足够,不用扩大规模。”

  “等把今年的旱情熬过去,到时候再带着你麾下的人扩张,需要多少钱粮都从汉王府调拨。”

  “是!”赵英颔首应下,接着刘继隆继续询问道:“关中大旱,棉花可曾受到影响?”

  “未曾。”赵英解释道:“当初种植儋州棉花时,便按照殿下的吩咐,选择了日照较长,位置较高,不易遭受洪涝的咸阳原。”

  “棉花耐旱,故此并未遭受损失,反而在定期浇水的照顾下长势喜人。”

  “六亩棉花,明年应该可扩至四十亩,按照儋州棉花在儋州的产量,每亩起码能出四十斤纯棉。”

  “棉衣用絮,厚者二斤,薄者斤许,便是制成大袄,也顶多用棉三斤。”

  “一亩棉花,能制十几件大袄了。”

  赵英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刘继隆听后不断点头,这比他预估的情况高了不少。

  以他预估北边陈兵二十五万的情况,每年花在棉袄上的钱粮起码数十万贯,而今有了棉花,这个成本便能降低不少。

  有了更好的御寒物品,日后的汉人也就可以向东北探索,百姓的负担也会因此而降低。

  “先种植三年,等到第三年便分出种子前往河西的瓜沙及河东河北尝试播种。”

  “有了这棉衣,冬季打仗便能舒服不少了。”

  “是!”赵英点头附和,而这时中堂外响起了脚步声,随后便有传唱声响起。

  “殿下,曹都督求见。”

  “准!”

  得知刚刚离去不久的曹茂突然折返,刘继隆便心里有些几分准备,只是尚不知道哪里出了事情。

  当曹茂走入中堂,不等刘继隆开口询问,曹茂便作揖道:

  “殿下,祐世隆率军渡过牦牛水,大举进犯会川城,张都督已经率军从成都南下驰援会川了。”

  “祐世隆?”

  得知祐世隆还不死心的来攻打会川,刘继隆轻嗤:

  “这厮定然是才知道我军与河北诸镇开战,故此前来偷袭。”

  “不过我军已经击败河北诸镇,且张武足够挡住他,不用担心。”

  “待日后天下安泰,定要报昔年天宝之仇!”

第498章 收复河淮

  “杀!”

  “砰砰砰!!”

  “额啊……”

  “攻下泸津关,收复会川城!!”

  乾符二年七月末梢,在滚滚东去的牦牛水(金沙江)东岸,数万穿着铁甲重铠的大礼精锐正在令旗指挥下,对眼前的泸津关不断发起强攻。

  泸津关作为牦牛水第二大关隘,重要性仅次于北部防御吐蕃的铁桥城。

  近年来随着吐蕃衰弱,泸津关更是有隐隐成为第一关的趋势。

  只是大礼的狂欢没有维持太久,自从汉军入蜀以来,大礼与高骈都在败退。

  原本已经落入大礼的嶲州全境,以及大半个黎州,眼下都被张武率军收复。

  不仅如此,会川城及其治下的松外、和集、泸津关等两城一关也被汉军占据。

  汉军以泸津关为重点防守,只是布置了五千劲卒,便能轻易挡住祐世隆麾下数万大礼精锐。

  且泸津关被攻打过后,不用十天就会迎来嶲州的上万精锐,战事异常艰难。

  若是张武再率精骑南下,大礼军队轻则被击退,重则被斩首数千近万。

  此前张武率军南下时,便已经在牦牛水以北斩首近两万,后来祐世隆集结兵马两次强攻泸津关,又丢下近万尸体。

  三万人的死伤,对于人口不过二百万的大礼来说,已经算得上伤筋动骨。

  只是纵使再多人反对,祐世隆还是毅然决然发起了第三次强攻。

  “放!”

  “嘭嘭嘭——”

  泸津关下,无数群蛮推动云车、吕公车来强攻关墙。

  面对他们的进攻,依托三里长城关,背靠崇山峻岭的汉军将士,则是从容不迫的出手。

  几乎每隔十个垛口,便有一门三尺铁炮摆放垛口,另还有各种狼牙拍、夜叉檑、铁鸱脚、塞门刀车、万人敌等等汉军先进的守城器械。

  那些从云车、吕公车好不容易冲上垛口的群蛮,面对的不是汉军的炮口,便是冲向他们的塞门刀车,最后被无数铁丸或刀片当场格杀。

  表面带逆刺,滚动时绞杀云梯上的敌兵的夜叉檑,更是这些无甲蛮兵的噩梦。

  一个夜叉檑,便能在滚动间夺走六七名蛮兵的性命,而铁鸱脚和万人敌则更不用多说。

  大礼军队强攻三日,泸津关依旧完好无损的矗立在牦牛水东岸。

  城下积尸无数,却无人敢将其打扫带回。

  “陛下,天气酷热,如果不清理尸体,恐怕会形成瘟疫。”

  远眺前方战场,感受着河谷间闷热的环境,不放心祐世隆的清平官董成正在劝解他。

  事实上,他并不支持祐世隆继续北上攻打会川城。

  毕竟在张武攻略会川前,他便已经将祐世隆从嘉州等地掳掠的十余万百姓迁往了后方。

  如今的会川虽然有土地,但人口却不算多,难以支撑张武在会川地区进行较大的军事行动。

  只是对于祐世隆而言,他好不容易为大礼开疆拓土,现在不仅开拓的疆土丢了,就连自天宝年间被大礼夺取的会川之地也丢了,这于他而言无疑是耻辱。

  为了洗刷耻辱,他这才三次出兵攻打泸津关,只是结果都不尽人意。

  “朕知道,但朕也知道,泸津关多瘴气,汉人定无法在泸津关久驻,眼下他们军中定然有不少人染了瘴气。”

  “趁此机会,将泸津关夺回,朕便可退兵!”

  此时的祐世隆已经二十九岁,他准备在自己三十岁前,夺回丢失的会川之地。

  面对他的执拗,董成只能叹了口气。

  他十分清楚如今国内的情况,虽说大礼称霸南部已经足有数十年,但南部的骠国、堕罗钵底、女王国都对大礼的霸权产生了不满。

  再加上这些年祐世隆穷兵黩武,使得大礼治下的诸多部落死伤惨重,因此蛮人也渐渐不再信任大礼。

  除此之外,由于会川之地丢失,十数万人口涌入大礼,继而导致大礼内部矛盾逐渐锐利。

  在董成看来,现在祐世隆要做的不是收复失地,而是解决内部的这三大问题。

  如果这三大问题无法解决,那董成真不知道大礼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想到此处,他也忍不住远眺战场,可战场上的大礼精锐与蛮兵,仍旧无法突破这雄伟的泸津关。

  祐世隆还在指挥军队不断强攻,而此时的张武则是在率兵赶来的路上。

  相比较这西南的战事,此刻天下人更为关注的,主要还是曾元裕归附刘继隆,王式等人带兵进驻徐泗地区的消息。

  “直娘贼,这曾元裕如今竟然降了朝廷,那我等又该如何?”

  下邳城内,攻下宿迁并撤回下邳的时溥此刻正脸色难看的看着地图,耳边还回响着衙门内众将的抱怨声。

  “够了!”

  时溥怒目圆睁的看向众将,这才使得他们闭上了嘴。

  如今他们只占据了下邳和宿迁两座城池,而王式已经带兵七万先行南下,并在徐泗地区大肆招募饥民充作民夫,每日发粮二斤。

  二斤粮食看似不多,却也足够一个壮劳力节省着吃三天了。

  正因如此,下邳、宿迁等地的饥民纷纷北逃。

  若非时溥派兵阻拦,恐怕两座城池已然成为了空城。

  饶是如此,两座城池内的百姓也没有留下多少,只因为他们拿不出粮食来赈济百姓,被留下的百姓不是被饿死,就是冲关被杀。

  “某决意投降朝廷,汝等以为如何?”

  时溥只有两座城池,况且他距离断粮也不远了,尽管还有八千多兵卒,但顶多维持两个月就得断粮。

  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投降朝廷,但若是投降朝廷,将校及普通兵卒的待遇就值得商榷了。

  “投降倒是好说,只是朝廷鲜少接受降卒,况且我军只有两座城池,八千多兵卒,如何让朝廷接纳我们的条件?”

  李师悦开口点明主要问题,时溥则是走到案前,来回渡步道:

  “王式此前在徐泗就任时,银刀军便是为他所灭,许多弟兄得知他南下,早已有了投降的心思。”

  “汝等只要夸大,说王式领军十万前来,投降还有活路,且朝廷之后军在徐泗地区均田,这样军中弟兄自然会有愿意投降的。”

  徐泗地区风气彪悍,可曾经最为彪悍的银刀军就是被王式所灭。

  后面招募的这些兵卒,大部分都是放下锄头来当兵的,回去种地也手艺熟练,只要发田就饿不死。

  不过均田是一回事,弟兄们能拿到多少田就是另一回事了。

  正因如此,李师悦继续说道:“若只是均田,弟兄们又能分到多少田?”

  “回去过那泥腿子的日子,又有几个人愿意?”

  “起码多分些田地,让弟兄们能收租过日子,弟兄们才会支持投降。”

  “没错,自然要多分点地!”

  “依俺说,每个人发五十亩良田,便是易二休一,每年也能收到二十石粮食,足够弟兄们富贵了!”

  众将七嘴八舌说着,时溥却听得脸黑:“五十亩良田,您们倒也敢说。”

  他麾下八千多弟兄,若是每人发三十亩良田,那就是四五十万亩。

  四五十万亩良田,便是整个徐宿二州都凑不齐,更别提他们只占据了下邳和宿迁了。

首节 上一节 943/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