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第271节
比起和刘备会合,安抚益州的后方更重要。
他接替了法正之后!
法正比他更适合充当刘备此时的谋佐。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
就是尽快赶至成都,与法正完成交接,好使得法正立刻前往刘备身边,为刘备出谋。
否则。
时间若是耽搁的久了……
诸葛亮也不敢笃定前线战事会生出什么变故。
“备马!”
“我们也动身离开。”
……
十二月二十八。
下午时分。
江东。
建业城,吴侯府内。
书房内。
孙权正在拿着手中的兵书战策研读。
不远处的一张长案之上。
将军吕蒙也在端详着一本兵略,正聚精会神的读着。
吕蒙读兵略,则是源自于孙权的劝学。
而孙权研读兵书战策,则是因为……
去岁的兵败,给孙权留下的心理阴影太大了。
不甘于自己败于曹据之手的孙权,自曹军退去之后,便立下了一个规矩:
无论每日的政务多么繁忙,他都必须要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研读兵书。
为的!
就是来日再遇上曹据之时,好报仇雪恨。
劝学吕蒙,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吴侯!”
“吴侯可在?!!!”
“赶快通知吴侯,就说肃有大事禀报!”
外面陡然传来的声音,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一下子惹得孙权面有不喜。
然而。
当孙权听清楚说话的人是谁时……
他脸上的不喜之色,立时消散。
其连忙放下了手中兵书,对着下方起身的吕蒙说道:“子明!”
“速速去把子敬领进来!”
吕蒙不敢迟疑,当即起身走向书房门口,将门外一脸急切之色的鲁肃领了进来。
望着进来的鲁肃。
孙权正想询问其因何擅自离开驻守地江夏……
鲁肃已经神色急切的开口,解答了孙权心中的疑惑。
“主公,大事不妙矣!”
“肃收到急报!”
“曹操之子曹据领军同刘备帐下(cgbj)的庞统争夺汉中!”
“大战之后。”
“不光庞统战死,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也是战死沙场,如今汉中已经被曹据夺了去!”
“刘备盛怒之下,尽起西川大军北伐,欲要为弟复仇。”
鲁肃话语连珠,根本不给孙权插话的机会。
边说着。
鲁肃边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呈送到了孙权的面前。
“主公,这是诸葛亮,关羽离开南郡之前,诸葛亮命驻守南郡的留守大将赵云托我转送给您的书信。”
“请您一观!”
“看过之后,请主公您早作决定……”
“值此大变之际,我江东大军当作何打算。”
“是否需要响应刘皇叔,兵出向北,帮他们牵制中原的曹操。”
鲁肃没有想过建议孙权此时对南郡下手。
盟友遭受重创之下,他们若是还想着对南郡下手,等到刘备拿下汉中,孙刘之间就真的是不死不休了。
“张飞死了?庞统也死了?”
鲁肃道出的消息,着实把孙权震撼的不轻。
他本以为自己去岁兵败濡须口,已经够惨了。
可孙权万万没想到。
刘备竟然比他害惨!
不但折损了一个结义兄弟,连凤雏都赔了进去。
一时之间。
孙权忽然觉的去岁的兵败,好像也不算什么。
连带着心中都好受了些许,兵败的屈辱感都降低了几分。
毕竟。
他才不过是折损了十万大军,可没有狼狈到连手足兄弟的性命都搭了上去。
也就此时是吕蒙和鲁肃当面。
否则。
他当真有一种拍案叫绝,高呼一声“庞统败的妙,张飞死的好啊”的冲动。
这般念叨着,
孙权接过了鲁肃呈上来的诸葛亮书信。
打开书信。
望着书信上面诸葛亮陈述的孙刘联盟情谊,孙权对此直接跳过,径直看向了书信的后半部分内容。
看完之后。
孙权忽然乐呵呵的笑了出来。
“这诸葛孔明,倒是好生打算!”
“他主公刘备的兄弟死了,却是希望我们出兵向北,帮他们牵制曹军一把。”
“子敬,他可不止希望我们出兵向北啊!”
“呵呵,他也希望驻守江夏的你,能做出一番佯攻襄樊的态势啊!”
随手将诸葛亮的书信放在长案之上。
孙权起身将双手背在身后,思忖着在书房内踱步了起来。
他的眸光不时的在北面和西面之间转换,好似在权衡着什么。
良久之后。
孙权忽然顿足,看向了等候着他做出决定的鲁肃和吕蒙。
“子敬,子明!”
“以你们之见……”
“我们江东若是于此时出兵,可有把握夺回南郡?”
“赵云此人,可没有诸葛亮,关羽二人那般难对付啊!此时,不正是我们夺回南郡的最好时机吗?”
“本侯以为。”
“刘备有了益州,也是时候该把南郡归还了!”
“他若是报仇成功,夺了汉中……”
“即便没了南郡,一夺一失之间,也没什么损失不是。”
说出这话的时候,孙权目光灼灼。
他的眸子顾视向荆州的方向,眼中一片火热。
比起攻打实力强劲的曹操……
背刺起如今无暇他顾的盟友刘备,孙权可是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第192章曹操:你刘备以大欺小动我儿子,当我曹孟德死了不成?!护犊魏武参战!
夺回南郡?
对荆州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