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16节
冯迪这个人并不合格,王信越发失望,不再留意此人,已经划掉了此人的名字。
第三日一早。
大军抵达威远关关城,此时,威远关的关门已开,关内官员和将校已经出来迎接,人群之中,冯迪非常的低调,王信问道:“谁是冯迪?”
冯迪不情不愿的走出来,低声道:“属下正是。”
“我可没有你这样的属下。”王信骑着马,居高临下的蔑视道。
众人大惊。
虽然知道王信是奔着冯迪来的,冯迪事先不服软,可事到临头还是放弃了抵抗,没想到王信如此不给面子,众人无可奈何,心里却不是滋味。
冯迪惊讶的抬起头,眼神隐隐发虚,自己派去的两个人至今未归,不知道出了什么意外,底气不足的问道:“我犯了什么错,将军为何这么说我?”
“你和单于暗通,阴谋造反,已经事发了,死到临头还悔悟,真是罪大恶极。”王信喝道。
一行兵士早有准备,当即上去捉拿冯迪。
冯迪是威远关的佐击,身边的几名校官下意识的阻挠,又碍于王信的威名和地位愣在了原地,刘通大喝一声,“想要犯上作乱么!”
刘通也是守备,穿着六品武将服,身份只比冯迪低,众人不敢阻挡,刘通见状,带着人挤开了他们。
冯迪眼看走投无路,不安的辩解:“王信,你污蔑人,我要向朝廷告发你,诸公为我做个见证。”想要拉周围的人帮忙。
许多人的确有些不满王信,态度复杂起来。
“你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王信嘲讽了一句,众人看到王信脸上神情不像是假的,又听王信冷笑道:“我此次杀穿兔毛川,单于为了求和,送了两个人给我,这两个人我可是带着的,你确定一点机会也不给自己留?”
造反是要抄家的。
王信没打算落实冯迪造反的罪名,并不是因为心软,而是因为打官司很麻烦,不只是老百姓害怕打官司,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如果冯迪乖乖自杀,自己就高高挂起,放过冯迪的家人。
冯迪不再说话,眼神死灰,知道自己完了。
也不再反抗,任由刘通绑起来压下去,看到冯迪的态度,周围人猜到了一些事,虽然不满王信如此强势,可也安了心,至少没有破坏规矩。
接下来没有出意外,王信驻扎威远关,清点各事,因为有刚才的下马威,谁也不敢反驳。
夜里。
关押冯迪的杂房。
冯迪仿佛苍老了十岁,整个人变得死气沉沉,王信不在乎冯迪的想法,问道:“你私通单于的事情,除了你和你的两位族人,还有没有人参与?”
内部矛盾是内部矛盾,外部矛盾是外部矛盾。
如果只是内部矛盾,王信不会在意,但是联合胡人暗害同僚,这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只要参与的人,王信都不打算放过。
冯迪没有了白日的心气,坐在杂草堆里,无所谓道:“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将军既然料事如神,可以自己去查嘛。”
到了这一步,冯迪知道自己没有了活路,愿意放弃抵抗,只求家人平安,但是对王信的恨意却没有消失,反而恨不得亲自杀了此人。
王信冷哼一声,威胁道:“我这个人心软,但从军以来,死于我手的人命不可计数,你勾连单于的证据确凿,你是指望冯庸帮你脱罪,还是认为我不能给你落实私通单于,阴谋造反的罪名?”
冯迪回过了神,咽了口口水,不敢再多想,犹如泄气的脾气,低落道:“没有人,这种事我怎么敢让很多人知道,越少越好。”
“希望你没有骗我,你要是骗我,哪怕你死了,我也会让你后悔,让你家人顶罪。”王信平静的说道,并且真会这么做。
冯迪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难看的笑容。
“我追随节帅坐镇边疆十年如一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将军已经赢了,何必又如此逼迫我?如果不是将军逼人太甚,我又怎么可能去联络胡人,我恨胡人都来不及。”
当初大同有多难,族叔费了多大的功夫才稳定了大同。
冯迪为族叔感到不平,也为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公,虽然不敢再惹恼眼前的胜利者,可心里的憋屈,依然令他不服。
“我承认你的苦劳。”王信点了点头。
冯迪反而错愕。
王信可惜道:“内部矛盾只是内部矛盾,可以化解,我此次来威远关,并没有打算一定要对付你,只要你能听我的命令,我一样会重用你,可惜你做出了最不能做的决定,勾连外敌,所以你必须死。”
“事已至此,将军怎么说也无所谓了。”
冯迪的态度软化,对王信的话并不是很相信,换做是自己,哪怕王信说话再漂亮,自己也无法信任,必然要换个自己放心的人。
王信并不在意冯迪信不信,自己问心无愧就行,开口说出自己的来意:“你把威远关这些年里,有哪些商人参与走私写一份名单给我,越详细越好,有了这份名单,我保你家人平安,不牵连你的家人。”
冯迪再一次露出意外的眼神,实在看不懂眼前的年轻将军。
王信叹了口气,“我来威远关的真正目的是这帮商人,而不是你,你如果沉得住气,又或者做事有底线,没有联系外敌,我又如何会要你的命。”
自己的刀口一直都是对外,从来没有主动对过内。
冯迪神色缓和了一些,此人愿意和自己说这么多话,并没有必要,看来此人的确会放过自己的家人,那就好啊,冯迪不再多想,老老实实写下自己知道的一切。
威远关不光是大同最大的贸易互市口岸之一,也是最大的走私点。
每年大同的官方贸易占比一半,民间走私贸易至少也占五成,利益之丰收,地方大户怎么可能会错过。
冯迪实在是好奇,开口问道:“将军准备对付这些商人?”
能参与走私的商人,背景没有一家简单的,王信不过是个游击将军,虽然说他要升参将,可还没升不是么,就算是个参将又如何。
真要是得罪了商人们,他们通过朝廷,就算王信背景深厚,他们不得罪王信,高升行不行?把王信升去别处做官。
“为什么要对付商人?”
“商人逐利,为了利益,什么事都敢干,王将军要对付单于部,事情可不那么简单。”
王信笑了笑。
他既然敢来,肯定有办法应对。
不过接下来轮不到冯迪操心,无论冯迪多么有才,现在接触了一会,此人的确内心有条理,头脑也清楚,可做了最不能做的事情,那绝对要死。
名单很快交到了王信的手上。
第二日一早,威远关的士兵去给冯迪送饭,发现冯迪悬梁自尽,畏罪自杀了。
威远关与团山都是关口,但是两地的形势完全不同。
团山口地势稍微平坦,大军可以轻易经过山区,威远关的山区陡峭,许多路段偏向于小道,所以从团山口到清水河最远的路程,河西营也只用了五日,而从清水河到距离不远的威远关却用了三日。
威远关利于防守,山区的小道隐秘,小道虽然蜿蜒,却又能通商队,所以也成为商人们走私的主要途径。
也因为地势的原因,威远关在山区之间,前后修建了两道长城。
第一道长不过四五十里,守住了入山的山谷口,第二道在山区中间,威远关在最后,威远关的关城里,竟然与河西营一样,许多营房成为商人们的仓库。
棉布、绸缎、茶叶、瓷器、陶器、铜镜、打火石、首饰.价值两三万两银子。
各家都有留守掌柜,知道威远关变了天,七八名掌柜当即联名拜访王信,担心此人胡来,也做好了准备,派人回去告诉东家们。
“我家将军说了,不为难你们这些掌柜,下个月十号,各家的东家必须到威远关,当面讨论各家的事。”史平出面,脸上还有些稚嫩,说话却沉稳。
第228章 安排汤平
威远关的关城比雁门关的要小,不过雁门关毕竟沦为内地,重要性远不如威远关,威远关的军事体系和经济价值又远高于雁门关。
中午时分,天气比较炎热。
关城实在是没有什么景色,王信站在城头上,望着远处连绵的丘陵,到处都是绿色,对此地的资源比较认可。
这年头没有别的燃料,百姓们主要使用的是木材。
乡村人口稀少,还能维持平衡,可城镇就不行了,越是接近城镇植被越少,所以才有了往城里卖柴火的行业,也有了卖炭翁。
树木是土生土长,而煤炭受制于运输,大部分地区无法普及。
望着一望无际的长城,大部分地区修建在荒野山丘,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如果用来修建铁道,一万里的铁道也不在话下了吧。
可惜,想想就行。
真要干起来可不容易,很多事的确是对的,但是要符合当下的生产力。犹如最大的败家子杨广,做的事情件件属于惠及千秋万代的事,可偏偏却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伤害,事情也没有办成功。
典型的眼高手低,眼光的确很高,可超出了实际。
所以想要修建铁道,必须要有市场需求,有了充足的市场需求,铁道的诞生才能顺理成章,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众望所归。
“见过将军。”几名掌柜在史平的带领下,来到城墙上看见王信后纷纷行礼。
王信回过头,打量了众人一眼。
掌柜们年龄不一,穿着一身绸缎,并无过多拘束。
前明禁止商人们穿丝绸,大周开国时也禁止,还是太上皇刚刚登基的那些年,社会风气开放了很多,商人们也开始穿绸缎起来。
不过买官卖官依然停留在勋贵阶层,普通的官员和商人并无法买官。
通过买官卖官,又或者战乱,乃至流民等是判断不出一个国家是否兴盛的。
如康乾盛世,沿海几千万的流民饥民,又有买官卖官是常态,贪污更是人人参与,毫无道德风气,在各朝各代都会是昏君背负骂名,却是个盛世。
太上皇是不是明君,大周是不是个盛世,王信不得而知,毕竟这些是后世史官记载。
总不能告诉队伍们,再坚持两年,八年抗战就胜利了。
不管太上皇如何,也不论大周如何,自己从小事做起,做正确的事,那么自己的选择就不会错。
“将军在看什么?”
一名掌管突然问道,打算看看新来的将军对他们是什么态度。
“看商道。”
那掌柜笑道:“听说将军有点石成金之术。”
王信在大同声名鹊起,许多人打探过王信的来历,不同的人关注的方向也不一样,商人们得知河西集市的事情,对王信和扬州商人的合作并不陌生,但是比较满意王信的态度。
王信能遵守约定的行为,是商人们愿意支持的。
“相比较点石成金之术,我更会打仗。”
听到打仗,众人愣了愣,想起此人的身份,以及城里被扣住的货物,有人按捺不住,焦急的问道:“将军准备扣押我们的货物多久?”
听到同伴出声,刚才试探的青年掌柜闭了嘴。
“我没准备扣押各位的货物,更没想过要给各家商号造成损失。”王信直言相告,然后说道:“接下来,关外可能有战事,你们各家的货物也无法出关。”
这些货物明显是用来去关外和胡人们做交易用的,自己要和单于部打仗,日后很难说,所以这批货物无法运往关外。
“当然,你们各家谁准备把货物运回内地,加上名单,我会安排人监督,名单上的物资会放行,任由各家运走。”
听到王信的解释,众人半信半疑,心情好了许多。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