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234节

  他把大同打造的自给自足,看样子也做好了离开大同的准备,他屁股一拍,轻松的走人,到时候大户们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钱有钱

  还有朝廷什么事?

  聚众昌。

  想起大同如今名号最响的商号,虽然刚刚成立,却闹得动静巨大。

  听说光股本就融了几十万两银子。

  各家都出了钱。

  没钱的出力。

  带着满脑子的纠结,陶升回去了大同,汤平也回去了威远关,并且带走了五千两银子。

  朝廷发放军饷到大同地方。

  大同地方在发给边关。

  过了几道手,到了士兵手里所剩无几,但还是有一些,毕竟威远关还有近千人,否则跑空了。

  所以加上五千两银子,就算汤平立刻吸引足了三千人,也能应付四五个月。

  当然军备又是一回事。

  营兵的军饷,以及军队的军备,依然是王信负责。

  ——

  八月末。

  镇虏城周边搭建了许许多多的帐篷,加上周边的牛羊,比起单于城旧址都要热闹,变得生机勃勃,虽然凌乱,但总体分为几部分。

  沿着浑河,离威远关方向最远,最边上的是军营。

  军营旁边是商人的聚集地。

  最里边是牛羊。

  大车堆放的密密麻麻,各个商号的旗帜,还有嗅觉灵敏的小商贩,甚至开起了茶铺,连做勾栏生意的也来了,晚上的时候,那里的彩灯红灯引人注目。

  薛岩带着几名工匠来到镇虏城。

  为首的五十出头,像个干巴老头,姓刘,名二。

  “刘师傅。”

  “曾师傅。”

  “李师傅。”

  王信向每个大师傅拱拱手,非常的客气。

  眼前的人是游击将军,身份不低,加上薛家的关系,几名工匠受宠若惊,纷纷不安起来。

  “将军客气了,小民们当不得。”

  刘二也不摆着脸,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犹如树皮的老脸更难看了。

  “当得。”

  王信毫不犹豫的说道。

  “有了你们,军队才能打胜仗,对待诸位如何恭敬都不为过。”

  众人诧异。

  虽然往日也遇到过比较客气的官员,倒没有像王信这样如此低姿态的。

  其实,工匠的地位低,对比的是官员。

  犹如士农工商。

  种地的农民,还真瞧不起商人不成?

  什么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无论种地的也好,经商的也好,做工的也好,当兵的也好,无论是做什么的,都不如读书人高贵,统统是下流。

  这句话也不是劝人读书,学习大道的意思。

  本质上是崇拜做官。

  如果读书最后没有做官,同样受人歧视。

  所以本意为崇拜权力。

  实际上在民间,没有遇到官员的的时候,工匠的日子要比普通老百姓过得好,手艺人在民间也受人尊敬。

  至于遇到官员,平民百姓哪里多少机会和官员打交道。

  有了清楚的认知,王信认为自己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所以哪怕是游击将军的身份了,做人也能不忘本。

  “王将军性格温和,带人和气,接触过王将军的人,都了解王将军的性格。”薛岩向众人笑道。

  众人还是更熟悉薛岩,从薛岩嘴里得到肯定,众人面色复杂,心情好了不少。

  一行人到了帐篷里。

  喝了草原上的奶茶,工匠们纷纷感慨了一番,开了眼界,薛岩主动提出。

  “地方已经选好了,就在牛心山的东边。”

  “什么时候可以开工?”

  “明日就可以。”

  “这么快?”王信倒是没有想到。

  尝试仿造佛郎机和鸟铳,需要好的铁料,还需要高炉等,这些是工匠们自己的拿手本事,自己只需要出钱就够了。

  “主要还是镇虏城的原因。”薛岩指了指帐篷外面,笑道:“这里已经是最大的集市,需要什么都不缺。”

  铁料虽然是禁物,不允许流出关外,可是在关外做生意的商行,他们在关内有渠道。

  至于煤炭等,牛心山本地就有。

  煤炭还要炼成焦炭,几名工匠一路远行,闲来无事就在讨论佛郎机和鸟铳,早就有了几套方法,其中就有要用哪些材料。

  听完了薛岩的介绍,王信没有再意外。

  眼前工匠们的手艺怎么样,光靠嘴巴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的水平,王信自己不知道,但是相信薛岩的眼光,不怀疑工匠们的水平。

  而自己对大周的技术有信心。

  从来没有怀疑过大周无法仿造出佛郎机和鸟铳。

  大周的技术并不弱于西方,在许多材料以及工艺上反而远超过西方。

  只是因为西方常年的战乱,所以火器发展的要快一些。

  但是这些火器对大周的工匠而言并没有门槛,只要上过手之后,找到经验丰富的工匠,很容易仿造出来,甚至因为大周更好的材料。

  如九炼铁,三炼铁等,以及西方还没有的焦炭炼制技术,可以打造出更先进的秘鲁铳等,但是大周的短板是缺乏优质的燧石。

  这些先不急,一步吃不成胖子。

  主要是自己知道大概的方向,却不懂细节,谁能没事去记鸟铳怎么制作啊,只知道火绳枪,燧发枪这些。

  “王将军准备调拨多少银子?”

  薛岩问起最重要的事。

  王信忍不住牙疼,反问道:“聚众昌的十万两银子,什么时候到账?”

  河西营的公库早就不够维持。

  不是自己非要支持商人,而是目前只能依赖商业,自己倒是想要依赖朝廷,可朝廷没钱啊,所以就算朝廷想要支持自己,朝廷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薛岩也牙疼了起来。

  商人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他们可不怕王信。

  自己虽然靠着王信入了行,却也是两头难做人啊。

第245章 给他一个惊喜

  “闽铁是国内质量最好的之一,市面的价格为每斤一钱六分。”

  “所以打造鸟铳的成本,最多也不超过一两。”

  听着几位工匠师傅的话,王信时不时点头,别的不说,从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来对比,这几位工匠师傅应该是没错的。

  大明兵仗局打造一杆鸟铳的价格在九钱银子。

  但大明是从民间征收的。

  不光地方要上交铁料,还有其余的材料,工匠也得到京营轮班服役。

  所以大明兵仗局的价格,自己只能做一个参考。

  一门佛郎机为两百斤左右,按照大明最好的铁料价格,成本价在三十二两银子,从国外人手里买却需要二百四十两,谁让自己造不出来呢。

  王信听完了工匠们的话,不再犹豫。

  “我出五百两银子,用来购买原料,几位师傅仿造火器之用。”

  听到王信的话,刘二等人连忙算了起来。

  五百两银子可以买三千多斤铁料。

  虽然比较紧张,但是应该够用了,刘二点了点头,其余三位师傅也没有意见,不过说话到了这个地步,几人开始关心自己的工钱。

  “来之前,薛掌柜承诺五两银子一个月。”其中一名师傅说道。

  五两银子一个月,一年就是六十两。

  古代屠夫是普通百姓中,平均收入最高的,一户屠夫的年收入大概在三十两出头,每月二两到三两之间。

  所以六十两银子的年薪,差不多是屠夫收入的两倍。

  很多经商的小商人,一年忙碌到头,也落不到六十两银子。

  特别是在北方。

首节 上一节 234/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