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285节

  如历史上的后金。

  才兴起多久?

  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要通过先杀穷苦,再杀富户,最激烈的物理清除来消弭内部矛盾,可见治理水平之落后。

  目前的大周积弊深重。

  诸多事情可见一斑,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革除。

  如果不能呢?

  自己不得不考虑一件事。

  大周的宿命,会不会与大明一样?

第272章 黛玉不舍

  大周开国营兵数量高达百万。

  哪怕每名士兵每月一两银子的军饷,一年就需要一千二百万两,何况马匹军备铠甲武器,乃至于修建修葺兵堡城垛等等。

  大周又承袭大明,商税收取低,不重视商税。

  如此庞大的军费,很快就承担不起,成为了大周最大的压力,因为军费拖欠,导致军队失衡,四王八公乃节度使等军权旁落。

  其实从这方面来看,太上皇当政的前二十年里,的确挽救了大周。

  大周短板太多,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长命的王朝。

  太上皇活得久,手段又高,不但压下了四王八公,还收拢了部分军权,重要的京营,无论实力还剩多少,至少控制在了文官手中。

  营兵开始逃亡,也逐渐撤裁。

  转而兴起民兵、乡兵。

  账面上的支出降低了一半,改为服役的百姓减免税赋和徭役。

  营兵主要集中在九边,少部分在内地。

  九边中以宣大和大同居多,然后是辽东,后来居上,因为东胡和满人的兴起,辽东的军士越来越多,已经和宣大持平。

  “京营的营兵兵册数量为十二万,实际不到一半,辽东营兵兵册数量从三五万,升到目前的十万,实际可能只三成,其中一半在东平郡王手里,也就是北镇军。”

  “辽东都司不管?”

  王信不可置信。

  根据严中正所言,光熟蛮人口就高达三五十万,虽然不属于一个部落,可蛮人靠着游猎为生,穷山恶水出精兵是铁的事实。

  何况猎人是侦察兵的好苗子,蛮人又靠着射箭吃饭,加上部落集猎的习性,只要长期接触大周,必然吸收大周的军事制度,转化为自身优势。

  大唐就是如此。

  周边各部把大唐的军事制度学了个透彻,脱离了原始部落作战思想。

  辽金蒙皆从东北诞生。

  一个学一个,青出于蓝胜于蓝。

  后来大明出世,封禁蒙古三百年。

  蒙古从最初世界最先进的军事制度,又退化到了部落模式,战场上只要台吉一死,无论战场局势如何立马崩溃。

  所以辽东远不如努尔干环境恶劣,才不到三万营兵,如何能压住蛮族?

  靠仁义道德?

  讲道理?

  严中正眉头一挑,仿佛想起了什么,被气到了似的,讽刺道:“辽东都司的官老爷忙着捞钱,捞够了钱尽快调回关内,谁把辽东当回事。”

  王信摇了摇头。

  面对这样的环境,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严中正不是随便说话的人,当着王信的面,忍不住骂了辽东的官员们几句,很快止住了话题,不再继续说下去。

  自己的话要是传出去,那自己这辈子彻底完了。

  得罪那么多人,怎么还会有好日子过。

  王信也不再深究。

  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身为武夫,王信最担心的当然是狡兔死,走狗烹。

  可让自己学别人养寇自重,自己却做不来这样的事,实在太膈应人了。

  而大周未来到底如何,王信并不清楚。

  自己倒想问个老乡,问老乡今夕何年,老乡回一句晚周。

  哪怕根据红楼里的箴言,以及许多处隐晦的透露,甚至连京城都不安稳,贾府里都出现强盗,山东更不提了,盗贼遍地,出远门危险等等。

  可这些都是推测。

  俗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

  兵戈一起,别说未来如何,反正当下的百姓必然遭受痛苦。

  十室九空。

  上辈子身为百姓。

  王信最讨厌有人吹捧杨广,甚至说杨广才是雄才大略,只不过走的急了些,功在千秋云云。

  这些人真应该在和平年代当耗材去消耗掉。

  让他们得偿所愿。

  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成为了末世。

  百姓们得多痛恨杨广才对。

  至于未来大唐的兴盛,对那些无法计量,已经惨死于末世战乱的百姓什么事?

  把当代的人照顾好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的人都不爱,怎么可能去爱后世?

  发展好当下的前提下,再去打造千秋大业的计划。这才符合人性,对当下的人好,才可能真心对后世好。

  所以自己哪怕受了一些委屈。

  不要紧嘛。

  工作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工作就是要小心翼翼。

  既然确定了辽东风波不小,朝廷还需要用武人,自己就不需要现在就开始找后路,目前而言,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事。

  就像当初的扬州。

  不确定未来的情况下,一切以安稳为主,哪怕撤裁扬州营,自己也毫不犹豫。

  这次回京的收获很丰厚。

  不但确定了升官,达成了大同设立西军的目的,还确定了未来,至少十年之内,武夫还有价值,除非大周诸弊解开,国力日升。

  太平盛世下,武夫当然低调做人。

  别扯什么忘战必危的道理云云。

  大家都想要过好日子,谁愿意没苦硬吃。

  乱世里人命不如一只鸡,而盛世里一条人命一百万,一万只鸡也不够赔人命的。

  朝廷得拿出多少,才能付得起大量伤亡的代价?

  越是盛世。

  越是打不起仗。

  大唐用胡人,根本不是什么兵制崩坏的原因。

  大明卫所崩坏,也没见用多少胡人。

  大唐用胡人的真正原因,是大唐用不起本土子弟去打仗,所以才大量招募胡人,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为后来的祸端埋下伏笔。

  反观大明。

  卫所制度把士兵的成本压到了极致。

  哪怕到了晚明时期,一样能拉出几万十几万的士兵去作战,因为成本实在是低,可那么如此低的成本,大明也负担不起。

  所以人性的贪婪是没有尽头的。

  扬州承平百年,哪怕是穷人也不愿意当兵,因为有活干,哪怕苦一点,累一点,也比当兵强。

  因此自己要千金买马骨。

  制定极高的抚恤,吸引百姓们愿意当兵去拼命。

  但这种方法无法长久,别说自己承担不起,就算是大周也承担不起的。

  到了九边。

  九边地方穷,又有流民灾民,成本大大降低。

  这就是因地制宜啊。

  课本里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几句话,一字价值万金。

  根据最近搜集的消息,琢磨九边的形势,王信有了初步的想法。

  一边的严中正看到王信陷入沉思,虽然不知道此人在想什么,却也安稳,沉得住气,慢慢的等待。

  “中正兄,愿不愿意跟我?”

  王信抬起头,真诚的说道。

  严中正早就隐隐有所预料,最初见到王信是意外,可王信后来对自己的态度如此热情,总不是有龙阳之好,自己还有什么值得对方看上的呢。

  “不知道将军对我有何安排?”

首节 上一节 285/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