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288节

  王信大喜。

  张吉甫再次点了点头。

  连茶马市都拒绝了,张吉甫的诚意有多大,王信不再怀疑。

  但是张吉甫为何加大了对自己的支持呢?

  张吉甫可是轻易改变主意的人。

  他们这等人有自己的做事风格,行事稳当,除非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内对外都是如此,虽然对自己是好消息,有了张吉甫的支持,自己对欧彦虎不说十拿九稳,至少也有了七八成的把握。

  可是原因也要搞清楚。

  不能糊里糊涂的过下去,什么时候栽了跟头还不清楚。

  王信露出探究的眼神。

  张吉甫如果能向自己解释,说明事情真的很大,也更说明此人的诚意,如果张吉甫没打算告诉自己,说明事情并不是特别重大。

  那么自己回头要找人打听打听。

  朱伟、陆仲恒、贾政等。

  最先去找陆仲恒。

  这就是清官的好处。身处中枢,对朝廷消息的灵通,有时候连朝廷大员都不如翰林。

  张吉甫仿佛知道事情瞒不住王信。

  王信虽然是个武将,可背后靠着四大家,无论四大家如今关系如何,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四大家里的随便一两样关系捡起来,也足够普通官员受用一辈子。

  张吉甫自己虽然看不上四大家的底蕴,却也知道四大家的底蕴有多么丰厚。

  就如这件事。

  普通官员想要的打听也无从而知,而王信嘛,光一个与他交好的陆仲恒,就足够让王信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翰林是最清贵的官员。

  翰林院的翰林,哪怕是新人陆仲恒,张吉甫也打听的清楚,知道不光是林如海的弟子,在京城更是王信的耳目。

  “辽东传来了警讯,东胡十万骑扣关。”

  张吉甫淡淡道。

  王信听闻,直接否决道:“不可能。”

  东胡又不是林丹汗,哪里来的十万骑。

  因为没有了俺答汗,也就没有了蒙古东迁,所以胡人在大漠草原上分布算是均衡。

  “都知道是假的,可辽东都司与北镇东平郡王皆说边关不稳,胡人有大举入侵的迹象,既然如此,朝廷不得不防。”

  张吉甫眼神里露出疲惫,“辽东都司请款五十万两修建边堡。”

  王信了然。

  大同刚才请款了五十万两,结果辽东立刻跟进,也开口五十万两,哪里是因为军情,是看中了这笔款项。

  军情是假,请款是真。

  以张吉甫的精明如何不知呢。

  可他却为难。

  因为很多事是不能说的。

  也有很多人,正指望着朝廷拨款。

  哪怕是张吉甫也不能阻止。

  但是朝廷去哪里挤出一百万两银子?

  想着想着,王信灵光一闪,终于明白张吉甫为何加大了力度支持自己。

  因为自己便宜。

  张文锦要五十万两银子修建六堡,只是为了防住胡人,而且五十万两白银不包括大同军镇的军费。

  张吉甫明人不做暗事,不愿意节外生枝,特别是王信。

  王信成为了自己重要破局的棋子,已经到了影响棋局的地步,张吉甫一脸重视的望着王信。

  张吉甫开诚布公道:“这十年里,朝廷税收最高的一年,也不过是一千六百万两银子,而去年朝廷的税收不足七成。”

  大周的税赋,王信倒是门清。

  毕竟以前跟了林如海,这位大周的财神爷那么久。

  按照价值一千六百万两银子的货物和钱银来推算,至少七百万两是用来给边军发军饷的。

  一半是太仓京运,一半是民运。

  其余四百万是京营的军饷,皇室的开支,京营的俸禄等等。

  地方存留五百万。

  用于支付地方官的俸禄,地方民兵乡兵和营兵的军饷,以及修桥铺路、维持社学等地方开支。

  七百万两算多吗?

  只算九大军镇,不算其余小镇,每个军镇也不过七十余万两银子。

  以大同为例。

  原本的兵册是营兵三万,民兵九万。

  光营兵每年的军饷就高达五十万两,再加上九万民兵,也就是说七十几万两银子,还不够大同军镇的军饷的,那么铠甲武器旗帜火器,修建城墙,修葺兵堡,养马喂牲口

  这些开支比军饷还要高。

  更何况大周的税赋江河日下,按照张吉甫所言,去年的税赋才七成,也就是拖欠了近五百万两白银。

  王信恍然大悟。

  难怪张吉甫变得低调了许多,不复刚入京时的风光。

  这么看来。

  周道丰有点不地道啊。

  算不算让弟子入京来顶雷?

  张文锦要五十万两银子,辽东也要五十万两银子,恐怕别的地方也要开始大张口,别管什么名目,先把钱要到才是紧要的。

  面对地方的一致做派,别说张吉甫,就算是皇帝都无可奈何。

  看来是真指望不上朝廷了。

  王信面露遗憾。

  军费真的很费钱,靠自己想办法养整个大同西军,恐怕要榨干了自己。

第274章 变数

  张吉甫的思路没错。

  想要做事,先要收拢兵权。

  这就是熟读历史的好处。

  哪怕不懂掌握枪杆子这句话的含金量,多看看历史,如张居正改革,之前也是先通过戚继光等掌握了军权,才开始推动自己的改革。

  王信已经明白。

  张吉甫拿下军权的方式是两种手段并行。

  一个目标是京营。

  难怪张吉甫调转矛头对付朱伟,朱伟虽然也是太上皇的人,可朱伟并不是张吉甫的人,甚至两人都不是一路人,哪怕朱伟主动缓和与张吉甫的矛盾,除非张吉甫受挫,才有可能接受现状,否则一定会继续下去。

  二个是边镇。

  宣府太近,榆林太远,辽东太重,甘肃太弱.

  数来数去。

  大同最为合适。

  不胖不瘦,不重不轻,不急不慢。

  只不过张吉甫太急了。

  同时伸手去了辽东。

  伸去辽东的手被斩断,大同和京营同时面临问题等等,根子上还是没钱闹的。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吉甫不知道在琢磨什么,神色复杂。

  王信底气足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藏好自己的底牌。

  张吉甫的确很厉害,身份也远高于自己,自己没资格当他的对手。

  可自己看穿了张吉甫的底牌。

  现在的局势明朗。

  京营关键在太上皇,太上皇如果支持张吉甫,那么朱伟的问题不大,朱伟必然主动妥协,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主要是大同那边。

  张文锦需要五十万两银子修建六堡,目的还是为了防守。

  自己的三千营兵,九千民兵的规划,军费合计不到十五万两,算上装备粮草云云,总共也才不超过三十万两,但是自己可以主动出击。

  倒有点像明末辽东的局势。

首节 上一节 288/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