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292节

  早就得知王信此人。

  原来只是听了他的名字,后来此人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

  从刚开始府里不要紧的客人,慢慢到如今连老祖宗都要慎重的地位,果然还是男儿好,自己真想像他一样,在外头做一番事业出来。

  “凤丫头,外头的事才是大事,不要惊动了客人才好,你回头派人去问一问,客人有什么需要的,咱们不能让客人为难。”贾母改口道。

  “信爷是谨慎性子,在京城规矩不大,必然不会有大办的心思。”王熙凤笑道:“不过老祖宗的好意,孙媳妇必然告诉信爷。”

  贾母点了点头。

  王熙凤做事还是让人放心的。

  只是又想到那王信,此人应该娶个媳妇了。

  至于平儿的事,自己年纪大了,懒得管这些糟心事,只要不做出格,自己就当不知道,想到府里的情况,贾母内心叹了口气。

  贾政抚须而笑。

  事情没有落地之前,谁也不敢说绝对能成,哪怕听王信说过,贾政还是不太敢相信。

  与王信一起送走了兵部官员,贾政看向王信笑道:“这省了不少银子啊。”

  王信点了点头。

  贾政的官是圣人亲自给的恩荫,特事特办当然不用花钱。

  宁国府那边。

  贾蓉买官就需要给钱,包括未来贾珍死后,贾蓉要袭爵的话,还要出一笔钱。

  升官也是如此。

  不过自己是张吉甫的特事特办。

  张吉甫不如皇帝的威望,可张吉甫是未来的首辅,下面的人不敢不满。

  这也是张吉甫补偿自己的行为。

  毕竟应该三十万两银子的军饷,只给了十五万两,虽然为自己节省了几万两银子,相比较军饷的缺口,还是差别巨大,否则张吉甫也不会轻易去得罪人。

  哪怕下面的人不敢反对,可大家辛苦做官都是为了钱,官场上挡人财路是大忌。

  “老太太那边没事吧?”

  王信刚开始和贾政讨论昨天的事。

  老太太当然不适合出面,贾政也没有要追究的意思,嘴上提一提。

  两人正说着,没想到兵部来人。

  其实自己并不担心贾母。

  贾母是个不会内卷的老人,内心很通透。

  哪怕有想要做的事,但是也不会强求,看人下菜,只有超过底线的事情,才会引起她发怒,这才是自己愿意带林黛玉出去的原因,麻烦实际上并不大。

  一则林如海还在,二则自己算个不小的武官,三者贾母并不是较真的性子。

  贾政差点忘记自己的来意,笑道:“你不要多虑,老太太经常夸你。”

  王信笑了笑,人只要一路升官,会感受到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自己入京的目的已经完成,也照顾了林黛玉,又安抚了王熙凤,请贾政和陆仲恒帮了忙,但自己领情,日后必然回报。

  犹如昨日非要带林黛玉出门游玩一样。

  林如海把林黛玉托付给自己关照,哪怕不看和林黛玉之间的情分,也会还林如海的恩情,一定照看林黛玉,不让林黛玉受人欺负。

  王信一脸感激,主动交代自己的打算:“按照兵部的交代,三日内去领了官身就可以上任,我打算明天去兵部办完章程,后日出发回大同。”

  “这么急?先过了年关吧。”

  贾政连忙劝阻。

  上回和自己的妾室提了姑娘探春的事,那婆娘倒是支持得很,对这件事很上心,每次都在催自己,自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主要是不好张口啊。

  太过势利眼,以王信的精明,必然看出,实在令人不好意思,贾政犹豫了片刻,还是让王信多留一段时间,最好能碰到顺理成章的机会,大家自然的提出。

  反正据自己了解,王信不太关心娶亲的大事,既然他不急,那自己又何必太过主动。

  王信摇了摇头,“三年平胡最紧要。”

  贾政没了话说。

  的确。

  三年平胡。

  王信的夸口,贾政不知道该不该怀疑。

  冯庸坐镇大同那么多年,还是永兴节度使,曾经令王子腾和贾府头疼,他都解决不了胡患。

  虽然冯庸败给了王信,但也不是王信一个人的功劳,都知道是张吉甫支持王信。

  可王信的战绩,贾政又有些不敢不信。

  张了张嘴,继续劝王信留下的话说不出口,提起两家婚事的事情也不好意思开口,贾政有些气闷。

  三年平胡看来很多人怀疑。

  连贾政都沉闷了起来。

  王信笑了笑。

  事情只要找到了突破口就不难。

  欧彦虎的确实力强盛,可他无力抽身,等成功被自己掏肛,就算一头狮子也只剩下哀嚎的命。

  反而是内部的事情比较棘手。

  河套地区的利益不小,每年提供十五万两军费的话并不成问题,关键是欠缺时间发展,非要三五年之功不可,偏偏最欠缺时间。

  给欧彦虎三五年时间,说不定他已经统一整个大漠了。

  薛岩能配合自己吗?

  王信想了想,不能赌薛岩的选择,最好再引入一家制衡薛岩。

  随便一家商人必然不行。

  必须要有实力。

  可有实力的商人必然属于一方势力。

  外人更不放心了。

  薛家大房其实不错,孤儿寡母的,只可惜薛蟠有点扶不上墙,还没有定性,得想个法子才行。

  “确定了。”

  贾琏匆匆进屋,带来一个消息:“王信升了参将,掌大同西军,兼雁门关。”

  贾珍、贾赦坐在屋内。

  “不得了啊。”

  贾珍叹道。

  贾赦露出疑惑,“王信到底是哪边的人?张吉甫如此支持他,难道他投靠了张吉甫?”

  “不会吧?”贾珍惊讶。

  王信当然是四大家的人。

  只不过四大家并不是一路人,各有各的道。

  准确而言,王信是林如海的人,和贾政他们是一路,当然,别的文官认不认可王信这个武将,那又是一回事,本就没有清晰的分明。

  林如海和贾政是皇帝的人。

  但是在皇帝那边又不属于特别亲近的关系,偏又地位很重要的那种。

第276章 外行的王信

  王信在兵部领了官身,但是地方还不知道。

  总不能拿着兵部的官身,到了大同见一个人说一个人,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升了参将。

  普通的官员升官,没资格上朝廷的邸报。

  王信是游击将军升参将,同样还不够格,按道理是不会上邸报的,但是朝廷还要在大同设大同西路,建大同西军,等于又立了一新镇。

  按道理,这样的军镇应该归总兵掌领。

  总之。

  王信升任大同西路参将的升官消息登了上了邸报。

  这是其一。

  兵部也会派出吏员,通过驿道抵达大同城,与大同城交接手续。

  王信手里拿着朝廷的邸报。

  史平等人在一旁牵着马休息。

  离开了京城,顺着宣府的驿道,已经到了怀安,过了怀安就是天成军的地盘。

  再一次看邸报。

  王信又确认了一遍,张吉甫的心眼子真多。

  难怪张吉甫先让自己回大同一趟。

  自己的军籍并没有随着升官而转移到大同,仍然属于京军,说明了什么?张吉甫还记得自己那句话,等自己平胡成功后,再调自己回京营。

  一般人谁会如此不要脸?

  自己总算是帮了张吉甫一把,结果张吉甫已经提前做好了过河拆桥的准备。

  实在是令人气愤啊。

  张吉甫真不怕自己撂挑子。

首节 上一节 292/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