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第152节
在那满天箭雨般的覆盖下,冲在最前面的奴隶兵一个不留。
后续的突厥人见状,只能自己架起云梯,向着城墙冲锋。
但没多久,又一波箭雨呼啸而下,只见一大半的突厥人倒下。
其余突厥人见状,面面相觑,不需要交流,便转身跑了回去。
“废物,废物!”
阿史那莫吡破口大骂着,拔出弯刀,当即杀了一个逃回来的。
“都不许退,给我继续冲,所有人冲上去!”
颉利给了他两个时辰的时间,在他看来不用半个时辰,他的士兵就能冲上城墙。
然而半个时辰后,他麾下人马别说靠近,就连逃回来的人数,也就只剩下一半了。
“其他城门呢,突破了没有?”
阿史那莫吡只当做是唐军将主力全部都放在了西门,而其他两面城墙定然空虚。
或许那边的进攻会比这么更顺利!
“报!”
只见不远处,一名传令兵正飞快的朝他这边而来。
阿史那莫吡闻声大喜,可他转身看去,顿时瞪圆了眼眸。
只见那传令兵浑身浴血,胳膊上还插着一支箭。
还没到他身前,只听得一声悲鸣的马啸,那传令兵赫然从马上跌落。
第161章 这唐军的弩,为何变的如此凶狠
传令兵摔的满脸是血,踉跄的了几下,才到阿史那莫吡的面前。
“全,全灭了,梅录,全死了!”
传令兵睁着眼睛,绝望的指着远方。
阿史那莫吡身体不由的颤抖了几下,突然感觉胸口发闷,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加上西门这边损失的兵力,三千多人,就这么没了?
这才半个时辰。
“这就没了?”
东门城墙上,李道宗竟然有些不过瘾。
在他面前一百步之外,倒了一片突厥人,大部分都已经死了,还有一部分受伤倒地,正痛苦的哀嚎着。
距离会州城一百步外,那仿佛就是一条生死线,没有一个突厥人越过。
不过李道宗也没有放过一个。
好在来他东门的不过一千多人,在他故意诱敌深入后,三波箭雨便带走了所有突厥人。
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给。
“这神臂弩确实好用,射程和平日用的弩虽然差不多,可威力要强,而且更轻便。”
之前唐军用的弓弩重,需要人用双脚来加力,这也使得弓弩的射速会变的很慢。
还有一种是在马上用的,可追击的时候只能射出一箭。
神臂弩却不同,轻便不说,而且省力,原本六十息只能射出一箭,现在只需要三十息不到,若是熟练些,或许能减到二十息。
第一次面对神臂弩的突厥人,还以为唐军射完后,还要等许久,所以便不管不顾的冲上来,没想到因此吃了大亏。
“任城王,下一次可就没这么轻松了,突厥人可不傻。”有将领担心李道宗会轻视突厥人。
如果突厥人真的这么好对付的话,他们早就被大唐消灭了。
看了一眼说话的那人,李道宗嘴角上扬:“我当然知道突厥人不好对付,可我们也还有准备,等到他们大举进攻之时,便让他们知晓,什么叫做大唐神威!”
“万胜!”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欢呼声。
李道宗明白,这是突厥人退兵了,但他却收敛起了笑意。
这一波进攻失败后,颉利定然会更加疯狂。
“立刻整备,吃饭、休息和补给。”
趁着这个空档,城墙上的士兵和城墙下的完成了轮换。
温禾带着李承乾,跟着火头军的人将饭菜送了上去。
这一次,突厥人连城墙都没有摸到,所以下来的士兵受伤的不多。
只有几个倒霉的,被突厥人的射雕手射中了。
“看来这些突厥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个从温禾这领了一份炒面的年轻士兵不以为然的笑着:“刚才我射死了至少三个。”
“你个后生知道什么,刚才那是突厥人的鹰师,是他们最弱的,等一下他们肯定要换豹师和虎师上来。”
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老兵,不满的敲了一下那个年轻人的头。
“一会都躲着点,特别是虎师的,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射雕手,知道什么是射雕手吗?就是骑在马上能一箭射死大雕和老鹰的。”
“这位郎君,突厥人这么厉害吗?”正在给士兵盛汤的李承乾,闻言诧异道。
“嘿,这小娃娃懂礼。”那老兵大笑着,周围的人也不禁起哄。
“不过某可不是什么郎君,就是一个大头兵,你若不弃,就叫声阿叔。”
这些士兵不认识李承乾,看他穿着布衣,所以只当做他是城里的哪家小子来帮工的。
温禾默默的站在一旁,让李承乾自己去应对。
“阿叔。”后者莞尔,童真的笑着。
那老兵见状大笑了起来:“好,那阿叔就和你说说,那突厥人啊,生下来就会骑马,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生的战士。”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出去打猎,很多人就是这么把箭术练起来的,像是突厥最精锐的虎师,人数虽然不多,可各个都是好射手,隔着一百步就能杀人。”
“也是因为这样,他们都好战,动不动就杀人放火,劫掠咱们,这群畜生自己吃不饱肚子,还来祸害我们。”
老兵说着,心里便燃起了火,恨不得现在提着刀子冲上去和突厥人厮杀。
“您是本地人?”温禾忽然问道。
老兵看了一眼他,咧着嘴点了点头:“对,我是会州人。”
温禾了然了,难怪这位老兵对突厥人有这么大的仇恨。
他余光瞥了一眼李承乾。
他心里清楚,这一次李世民之所以让李承乾来这里。
一来是为了让他在军中有一些威信,二来便是让他对突厥人产生敌意。
只有真正见识到突厥人的凶残,才能避免再发生历史上那样荒唐的事情。
等将饭菜都派送完了,李承乾这才随着温禾去休息。
一路上他都有些沉默,等到了没人的地方,他才犹豫的开了口。
“先生,那突厥人真的如此凶残吗?”
看到李承乾那疑惑的模样,温禾知道他在想什么。
“怎么说呢,其实突厥的底层人也是穷苦人,经常吃不饱肚子,衣不蔽体,但他们的可汗以及那些贵族,野心勃勃,想要劫掠走我大唐的繁华。”
“战争确实很残酷,但是你要明白,官员可以仁慈,文人可以仁慈,甚至于武人也可以,但是帝皇不行!”
他神情逐渐的认真起来。
李承乾和他的目光交汇,眼神中还是有些不解。
“可是那些先生说,要做一个仁君。”
“仁君?”温禾忽然想到了两个人,赵祯和朱高炽。
他顿时嗤笑了一声:“仁君是对大唐的百姓、庶民的,而不是对异族的,如果你对他们仁慈,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你的软弱,然后加倍来掠夺你。”
“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过的话吗?”温禾问道。
李承乾沉吟了好一会,才忽然想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没错,我希望你能将这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
温禾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以示奖励。
李承乾心中欢喜,嘴角不禁的上扬了起来。
“走吧,突厥人随时会发起进攻,我们在这只能添乱。”
温禾有些无奈。
可惜他现在提不动刀。
要不然,怎么也得上城墙杀几个突厥人。
而温禾预料的没错。
当阿史那莫吡狼狈的来到颉利的中军后,后者恼怒的将一碗奶酒泼在他的头上。
不过颉利不可能杀他。
大战在即,他若杀了自己的心腹,那只能让别人看笑话。
“这唐军的弩,为何变的如此凶狠,之前从未听说过啊?”
一个部落的首领疑惑道。
众人闻言,都将目光看向了颉利。
如今他的使臣就在长安,可是却未传出消息来。
“可汗,会不会唐军早有准备?”另一名首领问道。
上一篇: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下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