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第160节

  大殿内一个官员闻言,顿时冷汗直下,竟然脚下一软瘫坐在了地上。

  五万人啊!

  那是多么壮观啊。

  李世民眼前发亮,只恨自己当时不在现场。

  ‘这竖子,为何如此懂得朕的心意。’

  “后来温县子还在那立了一碑,做了一首豪情万丈的诗。”

  “还不速速说来。”

  李世民迫不及待。

  长孙无忌等人面面相觑,知道这是皇帝的好战之心被点燃了。

  这一次不让他亲征,他心里十分不快。

  士兵不敢迟疑,回想着当时温禾站在京观面前的豪迈模样。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他话音落下,李世民猛然站起。

  他的身体在颤抖,双拳紧握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从御阶上缓缓的走了下来。

  每走一步,便念了一句。

  一直走到大殿之外。

  “好一句,胡无人,汉道昌!”

  ‘这竖子也不知道是抄了后世谁的诗,竟然如此豪迈,不知朕可否和此人一见啊。’

  他心里既感慨又遗憾。

  ‘罢了,就当做是那竖子作的,他那假传圣旨,也便功过相抵了。’

  李世民失笑,随即神色认真的说道。

  “传旨,将此诗抄录,广而告之!”

第167章 这牛皮吹大发了

  “好一句胡无人,汉道昌!”

  长安城街头巷尾,但凡是有酒肆茶楼的地方,都在传着这首诗。

  明德门外的茶摊内。

  几个过路的文人,正高声哼唱着。

  “此番大胜,大唐必定能安稳几年,待到兵精粮足之日,便是覆灭突厥之时!”

  一个青年拍着桌案。

  他周围围着不少人,频频点头笑着。

  “到时候你我都可参军,若是能得了功名,日后也好封妻荫子。”

  有人豪迈的笑着。

  这时,从不远处来了一辆马车,正好停在这茶摊面前。

  “店家,来两碗馎饦,一碗不要醋,一碗多一些。”

  下来的是两个少年,因为穿的朴素,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人关注。

  店家应了一下,让两个少年寻了一个位置坐下。

  二人就在靠近路边的位置坐下。

  而周围的人还在继续说着刚才说的事。

  “话说这温县子今年不过十岁,便能追随李县公出征,据说那京观便是他所提议筑造的,不少人都说他会是大唐的霍嫖姚。”

  方才那青年大声赞扬着。

  他话音落下,刚才进来的两个少年之一,突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了。

  他扶着桌子,才坐稳了。

  ‘这牛皮吹大发了吧!’

  “放肆,你怎么可将温县子比作霍嫖姚!”

  但他话音落下,便有人不满的呵斥。

  只见是一布衣少年,面带怒气的看着他。

  在场的人都向他投去了不善的目光。

  那青年不悦,朝着那呵斥之人瞪了过去:“某怎胡说了,能做出这等诗作,在这样的年纪,又有李县公相助,如何不能成为霍嫖姚!”

  “你有大错,某并非说那温县子,而你兄台所言差异,霍嫖姚不过二十多便殇逝,你说温县子是霍嫖姚,岂不是诅咒他!”

  那布衣少年说完特意朝着刚刚进来的那两个少年看了一眼。

  其中一人明显有些错愕,脸上一红,连忙转过头去。

  好似恨不得堵上自己的耳朵。

  这布衣少年顿时眼前一亮,随即说道:“在某看来,那温县子日后定然是朝中栋梁,成就未必会比李县公低。”

  茶摊内的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那青年回过神来,连连点头:“是极是极,是某不该了,确实胡说了,宽恕宽恕。”

  “据说那李县公要收温县子为弟子,传授其兵法,若是如此,大唐至少百年无忧啊。”

  李靖归附大唐之后,几乎没有败绩。

  在寻常的百姓心里,他足矣和李世民相比了,当然这是以前。

  现在可不能比了。

  而未来皇帝陛下定然不会出征,那军中自然是以李靖为首。

  然李靖现在也已年迈,他百年之后,又是何人呢?

  以前他们不知道,但现在他们都觉得是温禾。

  “有那么神吗?据我所知那个温禾,这一次只是旁观,上战场也都是跟着李县公而已,你们这么吹嘘真的好吗?”

  坐在一旁等待馎饦的那少年,满脸的错愕。

  他甚至有些脸红。

  “你这小儿,怎敢直呼温县子的名姓,你可知此番大胜之根本在于神臂弩和那诡谲莫测的手雷,这可都是温县子所造。”

  那青年不满的瞪向了少年。

  “这话是没错,但是……”

  “先生,别但是了,他们好像都恼怒了。”

  那少年身旁,还有一个年纪更小的轻轻拉了他一把。

  “我就是怕他们这么夸下去,真的就吹成神人了。”

  少年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二人不是旁人,正是那温禾和李承乾。

  他们就是饿了,来路边想吃点东西,可没想到居然就遇上在吹嘘自己的人。

  “十岁便早慧,自然不是凡人。”之前开口呵斥的布衣少年闻言,竟然一脸崇拜的模样。

  “他不过十岁,便已经是开国县子,如今大胜归来,定然又要加封爵位了,唉,若是能与他一见,畅聊一番,也是值得的。”

  “额……”

  温禾感觉自己尴尬的快抠出三室一厅了。

  这些人至于吗?

  他都觉得说的不是自己了。

  “先生,看来你要名扬天下了。”李承乾调笑着。

  温禾白了他一眼,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名扬你个头。”

  就在这时,那布衣少年忽然在他身旁坐下,笑脸盈盈的望着温禾:“可否能同席?”

  “额,行吧。”

  毕竟人家刚刚夸了自己,温禾也不好将他赶走。

  “看两位应该也是长安人士吧,在下李义府。”那少年作揖道。

  “李义府?你!”

  听到名字,温禾愕然。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气运加身,这随便找个路边摊,都能遇到一个历史名人?

  “你是哪里人啊?”温禾问道。

  “在下祖籍瀛州饶阳,后随祖父定居盐亭,这位贤弟认得某?”李义府诧异的望着温禾。

首节 上一节 160/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下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