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第213节

  可以说自从宋朝以后,武人的地位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明初倒是有复苏的迹象,但一场土木堡之变,让文官彻底碾压了武官。

  “自宋以后,中原武备一直不强,除了宋太祖和明朝太祖以及明太宗的两任君王外,几乎没有什么皇帝和陛下您一样,能让外族忌惮的。”

  宋朝皇帝的武力值,好像都被加在了赵匡胤的身上,其余皇帝文治武功全无。

  还有一个打退敌人,签订赔款的,竟然还好意思去泰山封禅。

  丢人啊。

  温禾话里顺带又夸了李世民一嘴。

  心中暗自想着,这下满意了吧,能让我回家了吧?

  “文人。”

  李世民嘴里念了一句,好似没有听到温禾的那句夸赞。

  他沉吟了片刻,神情忽然认真的看向温禾。

  “你之前建议朕,让庶民黔首读书,日后他们科举,入朝为官,可若是这些人做大呢,他们会不会形成一个新的势力?”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眼界确实不凡。

  这件事情还没开始做,他便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温禾沉默着没有说话,但李世民已经从他迟疑的目光中看出来了。

  “任何势力若是同出一脉,那就必定会抱团取暖,若是让庶民子弟入朝,为了对付关陇和士族,他们一定会团结一致。”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对峙。”

  这不算是李世民自己总结的,而是李世民的教训。

  从列国开始便是如此。

  所谓的百家争鸣,不就是党争的最初的原型吗?

  “后世叫这为党争。”温禾应了一声。

  最早有党争这个说法的,应该是东汉吧。

  所谓的党人之乱。

  但真正指士大夫的,应该是“牛李党争”。

  也就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

  “不过这件事情陛下并不需要担心,等他们形成所谓的朋党、乡党,那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事了。”温禾说道。

  李世民蹙着眉头看向他,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只要陛下不想让关陇和士族灭亡,那么那些文人便只能成为陛下手里的利剑。”

  “另外陛下也无需给那些文人什么特殊的待遇,别像宋朝和明朝一样,又是免税又是免租的,以大唐的现状,根本无需如此拉拢他们。”

  其实大唐的条件真的是得天独厚。

  有士族和关陇在,士林即便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他们也只能成为三角之一。

  而且大唐并无文武的区分,这也让大唐没有重文轻武的土壤。

  只要皇帝不作死,去掉三角中的一块,那么朝廷便会稳定住。

  最重要的是,大唐不需要与士大夫共天下。

  更不需要,用什么优厚的代价让那些人为朝廷效命。

  老朱是泥腿子出身,怕被文人鄙夷,毕竟确实有人敢这么做。

  再加上元人入侵,导致汉学凋零,他这才出此下策。

  至于北宋嘛,赵大是为了让文人压制武人。

  而李世民不需要学他们,只要告诉天下人,只要读书就能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做官。

  会有无数人趋之如骛。

  以前是那些人读不起书。

  可若是纸张便宜,温禾借机再推出炭笔,还怕没人读书?

  就怕到时候生产力跟不上去,没人种地。

  不过也不用担心,大唐目前还不可能推广全民教育。

  连让长安县这一县之地,人人有书读都做不到。

  “只怕是双刃剑吧,不过有一点你说的对,他们确实是对付那些人的好手段。”

  像李世民这样皇帝的,其实有点神经质。

  既怕手下团结一致来对付自己,又怕他们相互争斗乱了朝政。

  不过这种事情,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规避。

  或许等人类都灭亡了,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你觉得如今的科举如何,后世的那些君主又是如何科举的?”

  李世民忽然将话题一转。

  温禾就知道,他已经不再去纠结,那些庶民入朝后,会不会形成一种争斗。

  “陛下,太早了。”温禾有些无奈。

  李世民闻言,怔了一下,不由自嘲的笑了起来。

  “确实太早了。”

  “罢了,你退下吧,大安宫那边就交给李道宗吧,你在家休息几日,然后尽快将纸和茶叶弄出来。”

  李世民有些疲惫的挥了挥手,示意温禾退下。

  他知道自己太心急了。

  李瑗、李孝常等人的事,让他再一次的注意到,士族和关陇的不可靠。

  温禾有一点没猜到。

  那就是李孝常常年在外,他是如何能接触到宿卫禁军的?

  十六卫里面,下级军官里面关陇的人不少,以及还有和士族有所联系的。

  他们手下兵马虽然少,可若是聚集起来,也会让长安不靖。

  所以他才如此急切的想要找到,一个能够被他完全控制的势力。

  温禾猜到几分李世民的心思。

  不过他没有揭穿。

  这种麻烦事,还是让这些大人物去发愁吧。

  他现在只想回家,睡个午觉。

  走出太极门,他正想去找那个带他来的玄甲卫。

  忽然之间几个彪形大汉挡在他面前,一个个黑着脸,怒目金刚似的。

  “诶,长孙兄、房公、杜公,萧公也在这呢,哈哈,好巧啊。”

  打量着面前这几个凶神恶煞的人,温禾干干的笑了两声。

  “某是你舅父!”

  长孙无忌抬手,朝着温禾的脑袋打来。

  后者一个闪身躲了过去。

  “咦?”

  众人见状,都不由吃惊。

  这温禾和陛下学了几日武,竟然有如此长进。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落空的手,不满的哼了一声,目光灼灼的望着温禾。

  “刚才陛下只召见了你一人,可是和你说了中山王的事?”

  温禾闻言,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老家伙都在这里了。

  合着是为了李承乾的事啊。

  不过他们在这里,想来应该是派人去和李世民汇报了。

  没想到后者竟然没见他们。

  “启禀几位明公,中山王没什么事,几位明公还是去忙自己的事吧。”

  温禾含笑的向他们作了个揖。

  “小郎君,此事关乎国本,莫要玩笑。”萧瑀捋了捋胡子,一脸认真的望着温禾。

  他脸上的愁容多了几分。

  这位也是不容易,经历了前隋宫变、然后又历经了玄武门。

  只怕是不愿意看到,又有太子死了。

  温禾闻言,睨了长孙无忌一眼。

  众人不解,也都看向他。

  长孙无忌蹙眉,愠怒道:“你这竖子,如此看老夫作甚?”

  “额,这事吧,和长孙安业有关。”

  众人闻言,看向长孙无忌的目光,多了几分异样。

  “长孙安业之事,怎会牵扯到中山王?”长孙无忌诧异不已。

  他之前是竭力禁止那位同父异母的大兄与几位殿下接触的。

  难不成那长孙安业,背着他私自来找过中山王?

首节 上一节 213/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下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