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第273节

  总算是听到一则好消息了,李世民颔首,随即对着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今年收上来的税粮,都先留着,以防不测。”

  “诺。”

  这点长孙无忌早就做好规划了。

  除了一部分用做军粮外,其余的都暂时压下,若是明年发生灾荒,也好能及时应对。

  “唉,大唐百废待兴啊,你我君臣如履薄冰啊。”

  李世民不由得一声感叹,周围的人纷纷应和着。

  就连魏征也难得捧了一番李世民。

  倒是温禾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是看着不远处,那处阡陌上正步履蹒跚的老者,和扛着一个曲辕犁的少年。

  那少年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满身的泥泞,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曲辕犁拖动。

  那老者好似只有一条手臂,左脚似乎有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这二人好似刚刚犁完地。”

  李世民顺着温禾的目光也注意到了他们二人。

  “是啊,刚刚收买麦子,便要将田地犁一遍,可疏松土壤,防止虫害。”

  长孙无忌捋着胡子笑道。

  他把这当做是他展示的舞台了。

  是在告诉李世民,他这民部侍郎也不是白当的。

  陛下你看,我还了解耕种之事。

  李世民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对长孙无忌投去赞赏的目光。

  随即他低头冲着温禾问道:“嘉颖你可知道?”

  他以为温禾看向那两人,是在疑惑为何他们这个时候会带着曲辕犁出来。

  “我知道,而且我还知道长孙侍郎不知道的事。”温禾淡淡的回了一句。

  李世民长长的“哦”了一声,笑问道:“那什么事情是辅机不知道的?”

  长孙无忌心中不以为意,但表面还是装出一副和善的模样,问道:“老夫确实不是全知全能,只是不知道老夫说漏了何事,还请县子指教一二。”

  温禾睨了他一眼,笑道:“指教不敢,难道长孙侍郎没有发现,他们没有牛和马吗?”

  “甚至连驴都没有,你觉得他们是如何犁地的呢?”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顿时一愣,他们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叹息。

  “自然是靠人。”

  温禾回过头,只见魏征望着那一老一少摇了摇头。

  “长安繁华,可天子脚下之民,尚且如此,何况天下哉。”

  李世民大好的心情顿时荡然无存了。

  “长安城内,食牛肉之事,屡禁不止。”李世民说着还特意看了一眼温禾。

  你这竖子在被悲天悯人的,可牛肉你也没少吃。

  “陛下,和这关系并不大,即便是养牛,他们依旧用不起,他们一年所得的口粮都难以温饱,去哪里买牛?”

  即便是全天下都不吃牛肉,这些人还是用不起牛。

  一头牛几十贯,像这样的农家,要不吃不喝几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

  如此他们还要乞求上天保佑无病无灾。

  “你这竖子。”

  李世民有些恼怒,瞪了温禾一眼,随即对着身旁的人说道:“这竖子要出恭,你们在这等着,朕带他去。”

  “出宫?我们不是已经出……诶,陛下慢点啊!”

  只见李世民突然策马而出。

  周围的人顿时都傻眼了。

  “陛下这是作甚?”

  萧瑀等人惊呼,正要让侍卫追出去,杜如晦却拦在他们面前。

  “陛下不让我等一起,便在这等候吧,想必很快他和温县子就会回来了。”

  什么出恭啊。

  这是陛下要去问策了。

  眼看着李世民带着温禾飞驰了数百步,到一处水渠边上才停了下来。

  温禾还一脸懵,只见李世民瞪着他问道:“告诉朕,如何改善这缺牛缺马之事?”

第237章 大唐如今之太平,非朕之功

  李世民目光炯炯的,双手搭在温禾的肩膀上。

  还好他注意分寸,没有用太大的力气,只是这么抓住他,好像担心他会跑似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想要解决的话,那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加强生产力。”

  “发展科技,比如后世的蒸汽机啊,电力发动机啊,内燃机啊,外燃机啊……”

  “等等,这些鸡,都该怎么造?”

  李世民听的都迷糊了,他只听过蒸鸡和烤鸡,这什么蒸汽机有什么用?

  温禾微笑着望着他,耸了耸肩膀,说道:“我不会。”

  李二的脸色顿时就垮了下来。

  “你不会你说这些作甚!”

  “但我知道理论啊,可以让匠人慢慢学。”

  想要解决牛马的问题,确实不容易。

  温禾转头看着李世民面色沉沉的,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陛下,咱们虽然少牛和马,但是突厥有啊。”

  “再说了,牛马不足,我们可以去外面找嘛,去找奴隶啊,咱大唐不是有人牙子专门去新罗抓新罗婢嘛?那也可以去抓壮汉嘛。”

  温禾嘿嘿一笑。

  后世那些殖民强国不都是靠着奴隶生意起家的嘛。

  “此事不合礼法。”

  李世民这说,倒不是因为他遵从礼法。

  主要是说出去不太好听。

  即便真的要做这些事情,那他肯定也是站在幕后,安排别人去做。

  “此事急不得,朕是问你如今该怎么办?”

  看到刚才那一老一少,李世民便心有触动。

  他一向认为自己是爱名如子的皇帝,虽说他才登基不到半年的时间,但看到刚才那样的场景。

  他依旧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其实还真有一个可以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朝廷买牛,以一个村子为单位分配牛,耕种的时候可以借给他们用,每家每户只要出草料钱即可。”

  后世建国初期,拖拉机缺少,也是用这个方法。

  也就是集体制。

  不过当时是几个生产队才有一辆拖拉机,再加上后来一些特殊原因。

  所以才导致这个制度损坏。

  李世民闻言,没有即刻回答温禾,他在那思考。

  过了好一会他才点头说道:“如此倒是能解决牛少田多的问题。”

  见他有采纳的意思,温禾补充道。

  “不过这件事情也有缺陷,那就是对牛的管理,以及会不会有人因此徇私,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如果日后能在草原养马养牛,那这个制度便可以逐渐废除了。”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户籍统计困难,而且分配的话,还要考虑到各村的田地数目,以及原本这个村有多少人家有牛,多少人家没有,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统计。”

  总之这并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决定的事情。

  需要有人去实地考察。

  后来的张居正所行的一条鞭法,不就是因为没有实地去验证。

  这才导致了下面小吏借此为非作歹,将这政策搞的一塌糊涂。

  最后是肥了官吏和大明国库,却苦了底层的百姓。

  但老张的心是好的,一条鞭法虽然有漏洞,但若是执行力强一些,监督力度强一些,或许真的能改变大明的结局。

  只能说张居正有些天真了,相信那些文官集团,会和他一样心系大明。

  李世民闻言,随即点了点头。

  “朕知道了。”

  他话音落下,便调转了马头,向着大部队而去。

  众人方才在这远远的看着,只见李世民和温禾一直都在马上,自然明白,他们突然远去不是为了什么出恭。

  杜如晦不禁失笑。

  “看来陛下是有对策了。”

  “杜相何出此言啊?”

  不知道温禾身份的那些人只觉得奇怪。

  为何杜如晦看到皇帝陛下回来,便知道他有对策了。

  杜如晦一愣,知道自己失言了,捋着胡子干干的笑了两声,却没有解答。

首节 上一节 273/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下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