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09节

  人的诞生,便是动物站起来的过程,能站立在太阳下的生物就是人。

  国歌的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或许台下的百姓们此刻听不懂,没关系,总有所有人都懂的那一天。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所有子民都能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做人,不仰任何人鼻息。

  这样的民族才有资格,屹立在世界之巅。

  演讲结束后,便是耕耤礼。

  仪式中,李彻带领群臣去耕一片田。

  李彻身为藩王,则需要亲自扶犁耕地,象征性地犁出几道沟壑。

  实际上并不会真正意义上参与耕种,但这个行为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在所有百姓的注视下,表示自己也参加春耕了,借此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

  但李彻觉得,这个仪式多少有点多余了。

  百姓们积极性完全不用调动,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恨不得一脚把老牛踢到一旁,自己套上犁耕个十亩地。

  耕耤礼结束后,王府的官员尽出,开始给各家登记参与劳动的人口情况,并划分开荒的区域和面积。

  一共开了几十个办事口,每个后面都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官员头也不抬地问面前的汉子:“姓名?”

  “于二蛋。”

  “家里几口人?”

  “俺想想啊,俺爹、俺娘、俺媳妇......三口!”

  官员皱眉地看向他:“你不是人啊?”

  “啊!”汉子恍然大悟,“那四口!”

  “你爹,你娘多大岁数了,还能种地吗?”

  “还能啊,俺爹娘身体好着呢。”汉子拍了拍胸口,“而且俺有的是力气,大人您多给俺家分些地。”

  “就一百亩吧,分俺一百亩就差不多了。”

  官员笑骂道:“再有力气,你一个人能种一百亩?去去去,别捣乱!”

  在最早的井田制下,一户人倒是可以耕种大约100亩土地,但那是粗耕法,种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照料的作物。

  春秋战国以后,土地关系还不紧张,农户经营规模大概为50到60亩。

  再往后,着人口增长超过耕地面积增加的速度,人地关系开始紧张,人均耕地迅速下降。

  到了大庆,农户绝大多数耕种面积都在25亩以下。

  但理论上讲,东北的土地全是荒地,李彻能分给大家的耕地面积是无限的。

  所以在划分开荒耕地的面积时,就需要记录官员酌情发放了。

  “这样吧,先给你们家分三十亩的开荒范围。”

  汉子有些不满意,但又碍于对当官的畏惧之心,犹犹豫豫不敢开口。

  “行了,不少了。”官员无奈道,“你家就你一个壮丁,待日后生了娃,添丁增口后,我再给你发地。”

  “这......好吧。”汉子点了点头。

  官员奋笔疾书,将一道公文写好后,推到汉子面前:

  “我且和你说好,殿下有命令,宁古郡内一切田地所有权归宁古郡王府所有。你们开荒多少土地,便拥有多少土地的永久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可以传给下一代,但私下里禁止土地买卖。”

  汉子挠了挠头,不明所以:“意思是,俺们是给殿下种地,都成了殿下的佃户?”

  “笨,地还是你们的,只是名义上归殿下而已。”官员解释道,“殿下也不向你们收租,更不要你们种出来的粮食。”

  “之所以如此,是以殿下的名义保护你们的田地,免得被大户人家把你们家地买走。”

  汉子点了点头:“俺信得过殿下,殿下救了俺爹的命。就算给殿下种地,俺也没二话。”

  说罢,便伸出手指摁在印泥上,随即在公文上摁下了手印。

  李彻和钱斌二人在高台上,正好能听见那位汉子和官员的对话。

  钱斌回过神来,看向李彻,小心道:“殿下已经给百姓们发了地,为何一定要把名义归到王府上?”

  “若是被有心之人知道,岂不是落了个吞并百姓田地的口实?”

  李彻回道:“我记得我之前说过,自古以来的大一统王朝,寿命都未有超越百年的。”

  钱斌严肃地点了点头:“是,您说,这是王朝宿命周期论。”

  “钱师觉得,为何会出现这种事情呢?”

  钱斌想了想,回道:“王朝存续时间越久,国家内积存的弊病就越多,百姓活不下去,自会揭竿而起。”

  李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对,也不对。”

  “依我看来,大庆这片土地的百姓是最可爱的,但凡他们能活下去,就绝不会造反。”

  “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不在百姓,而在于土地兼并。”

  “官员、世家、勋贵从活不下去的百姓手中买走土地,又雇佣他们帮自己家干活。导致富人手中田地越来越多,而穷人却分不到田地,只能等死。”

  “当贫富差距失衡到悬崖边缘时,大部分百姓看不到生存的希望,只能推翻现有的秩序,死中求生。”

  钱斌沉默着,没有说话。

  事实上,古代官员每个人都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可每个人都不会提出要彻底解决它。

  因为官员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谁家中没有些许良田,就连钱斌自己老家都有良田几百亩。

  李彻似笑非笑地看向他:“钱师,大庆的事情我不管,也管不着。但我的郡国内,万万不可出现土地兼并的事情,这是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关外建国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不必受规则的限制。

  关内那套潜规则对李彻无用,在关外东北,谁拳头硬谁就是规则制定者。

  如此好的机会,李彻当然要试着将‘土地兼并’这个困扰了封建皇帝几千年的毒瘤彻底解决。

  禁止土地买卖,土地国有化,便是解决之道。

  你们不是喜欢抢人家的地吗?不是仗着自己势力大,就要当地主吗?

  那么好......在东北这个地界,有谁比我李彻势力还大?

  土地全是我的,谁也他妈别想抢了!

  李彻嘴角带着浅笑,抬头看向天空。

  晴天,万里无云。

  这一刻,老天爷撤回了一个名为‘土地兼并’的魔咒。

第136章 解明的发小

  外城,某个破旧木屋中。

  石勇取下墙上挂着的猎弓,长满老茧的手在柳木制成的弓身上抚过。

  “哎......”石勇长长叹了口气。

  他原本是宁古郡城中射术数一数二的猎户。

  当城中的大多百姓都为生存挣扎时,他一个人一把弓上山,就能打回来一家人的吃食。

  那会儿整个城的百姓日子都不好过,石家人丁多,但石勇追踪猎物的确有一手。

  不仅能让全家吃饱,还经常把多余的猎物接济邻里。

  后来,殿下进城了,好日子到了,宁古郡城也被改名为朝阳城。

  石勇也觉得朝阳城更好听,听起来就有股子朝气。

  殿下的确是个好人,入城不过一个月,便免费给老人治病,低价卖粮、卖衣服,还花钱让百姓修缮城墙。

  就连困扰老爹多年的腿疾,都被医师们治好了。

  昨日耕耤礼,殿下还给大家发了地,自家人口多,足足发了六十亩。

  不仅如此,殿下还免费给大家发种子,借耕牛、农具。

  自家老爹和大哥一大早就兴冲冲地去领了,现在还没回来。

  按理说,家中又有了一大片田地,可以在土地里讨生活,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毕竟种地可比打猎安稳多了。

  但石勇莫名有些不开心。

  所有人都没土地时,自己靠着一手打猎的本领,邻居们谁不高看自己一眼。

  如今大家都分了地,自己虽然还能打猎,但人人都能吃饱饭了,没人再会用崇拜的眼神看自己了。

  说到底,大家喜欢的还是自己带回来的猎物,而不是自己这个人。

  想到这里,石勇突然有些羞愧,自己怎么能这么想呢?

  人人都能吃饱饭,不会有人饿死,这不是好事情吗?

  相比而言,自己的这点破事算什么。

  想到这里,石勇准备将手中猎弓好好收起来。

  或许,日后再也没有用上它的机会了。

  就在这时,家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

  却见老爹、大哥、大侄三人,喜气洋洋地从屋外而来,还牵着一头老黄牛,几只半大的小羊羔。

  石爹咧着嘴,漏出黑洞洞的牙洞,看向石勇:“幺儿,快看看,爹带什么回来了?”

  也不等石勇回答,石爹笑眯眯地说道:

  “殿下真是个圣明的君主,就连麾下的官员都个个是青天大老爷。”

首节 上一节 109/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