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13节
随后就看到,挂在房门口的两行字: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两行字上方,则是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监军部!
第140章 监军部的第一课
监军,也叫都监,战时由皇帝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
而李彻所立的‘监军部’显然不是这个职能。
光是挂在门口的这两行字,就让石勇这个半吊子读书人震撼不已。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石勇并不傻,知道这是在说军纪。
可是,真的有军队能有这样严明的军纪吗?
军队是国家的暴力机器,是一群刀头舔血的狠人聚集而成的团体。
事实上,大规模的劫掠在大部分时候被视为封建军队正常的福利。
封建军队的军纪并非常态,大战过后取消军纪三天,让士卒们去劫掠财富、强暴民女,是封建将领们笼络军心最常见的手段。
别说不扰民了,能做到不劫掠自己百姓的军队,已经是难得的正义之师了。
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封建军队,除了岳飞的岳家军外,怕只有明代的戚家军了。
“很惊讶?是不是觉得本王的这两句话,有些太超乎实际了?”李彻笑着问道。
石勇回过神来,拱手道:“原来这是殿下说的话,真是振聋发聩。”
“若真如句中所说,那必是一支爱民的王者之师,只是......”
“自古以来,劫掠甚至屠杀都是军队潜在的福利。属下觉得,很难做到。”
李彻没有反驳,只是笑着说道:“因为很难,所以才没人做,不是吗?”
石勇一愣,还未等回过神来,便看到李彻已经踏入房中,他也连忙跟上。
房中已经站满了年轻人,正在三两成群交头接耳。
有人见到李彻进来,连忙拉了拉同伴的衣袖,众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参见殿下。”众人齐声道。
有人满脸通红,激动不已;有人好奇地用余光打量着这位殿下;也有人面上恭敬,心中却有些不忿。
李彻对他们心里想了些什么不在意,只是走到最前方的座位上,缓缓坐下。
李彻不说话,众人也不敢起身,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直到所有人都感觉腰杆无力,双膝发麻,李彻才开口:
“都起来吧。”
众人长舒一口气:“谢殿下。”
屋里的人都很年轻,这是李彻定下的硬性条件,因为年轻人三观未定,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而年轻人心思不稳,正是桀骜不驯的年纪,不给点下马威,不会老老实实听人讲话。
李彻扫过这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开口道:“诸位都是本王亲自选出之人,可知监军部是做什么的?”
众人沉默着没有说话。
在大庆之前的朝代中,监军向来由太监担任,是皇权对军权的掌控。
而大庆不设监军,是因为庆帝足够自信,他本就是国内战功最大之人,自然不怕有将领心存反心。
这些年轻人再桀骜,也不敢在这种话题上乱发言。
李彻笑了笑,换了个问题:“门外的两行字可看见了。”
众人松了口气,有人回道:“禀殿下,看见了。”
“可有什么想法?”
那人犹豫了一下,回道:“怕是......很难做到。”
李彻叹了口气:“没错,很难啊。”
“自古以来,监军的职责所在就是严肃军纪,保障战斗力,保卫皇权。”
“但,本王还要给你们加上一条,那就是爱护百姓。”
李彻看向众人,继续道:
“可能你们心中有疑虑,不知道爱护百姓,和军队的战力有什么关系?”
“甚至觉得,军队的军纪主要在于对将领和律令的服从,并不包括对百姓的亲和。”
“可是如此?”
众人闭口不言,但李彻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本王问你们,弟杀兄、子弑父,是何罪?”
立刻有人说道:“此等大逆不道之罪责,当为众罪之首,乃是剥皮揎草、磨骨扬灰之罪!”
李彻点了点头:“不错,那士兵袍泽之间,又是何等关系?”
又有人答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为一军袍泽,自是兄弟关系。”
李彻笑道:“没错。”
“既然如此,士兵皆为人子,却残杀本国百姓,这些百姓中有没有可能,就有袍泽的血亲呢?”
众人瞪大眼睛,再次沉默下来。
李彻冷笑一声:“残杀兄弟的父母,与弑杀自己的父母何异?这等行径,难道就不是大逆不道吗?”
要想让这些古人心悦诚服,还要从古代人最重视的伦理纲常入手。
“现在,应该没人反对本王整肃军队的决心了吧?”李彻淡淡道。
石勇看着沉默不语的同僚,鼓起勇气率先开口道:“请殿下教我。”
众人后知后觉,连忙齐声道:“请殿下教我。”
李彻向石勇投去一个满意的笑容。
“既如此,便翻看你们面前的《宁古军法》,我们先看第一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141章 他还要谢谢咱呢
相比于《数学》、《地理》、《物理》等书籍,《宁古军法》耗费了李彻最多的精力。
其他书的内容基本是初高中教材,从脑子里把知识抄下来就行了。
而《宁古军法》则不同,它需要李彻根据军队现状,并结合大庆律,创造出一个个全新且严谨法条。
幸亏当年李彻有一位学历史的前女友,和一位学法学的红颜知己。
两人无意间教给李彻的知识,此时却派上了大用,若非实在不合适,李彻都想把她们俩的名字也署在作者名上了。
其实大庆的军法并不落后。
庆帝一代雄主,他制定的兵法集历代军事法之大成,并且新定了重要的‘阶级法’,确立各级军职间的上下绝对隶属关系。
在当前这个时代,也算是很先进完善的军法了。
但,在李彻看来,这样的兵法还是有些落后了。
而如今的《宁古军法》只能算是初定版,李彻只编写了军队对待民众方面的纪律,还未对其他军事法规进行规划。
虽然是初定版,但李彻也是用了心思的。
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没有直接搬运照抄过来,而是做了本土化的修改。
《三大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战后统一处理。
《八项注意》一、不得恐吓百姓;二、与百姓公平交易;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伤民,不扰民;六、不损坏百姓私产;七、不调戏妇女;八、不得虐待俘虏。
这几条规矩,还有一个大前提。
那就是只对大庆百姓有效,蛮族不包括在内。
蛮族又不是自己人,不在《宁古军法》的保护范围内。
李彻的思路就是,给军队创造一个民主和民族主义结合的价值观,对自己人如沐春风,对敌人重拳出击。
此刻齐声朗读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宁古军第一批政委,就是授粉的蜜蜂。
当他们毕业后,会将新思想传播到军队之中,开出一片爱民思想的花海。
爱民思想的花海还需要一段时间,靺鞨部族家门的人山人海,却是已经吓得勿吉托差点尿了裤子。
勿吉托是一个小规模靺鞨部族的首领。
作为一个关外小势力,控弦之士不过五百人,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所以勿吉托只能依附于栗末部这个大部族,这几年在栗末部的保护下,小日子过得也算是顺风顺水。
栗末部被宁古军击败,就连称王的得尔布都成了李彻的麾下将领,勿吉托顿时觉得天塌了。
当即率领部族,远遁千里,只为逃脱李彻的魔爪。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李彻那边没什么动静,勿吉托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下了。
部族该放马放马,该捕鱼捕鱼,虽然这次迁徙的地方比较偏僻,但只要勤劳一点,总归能活下去。
然而,就在今天清晨,勿吉托正抱着靺鞨美人在帐中呼呼大睡时。
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勿吉托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一脚将身旁的美人踹开,随便扯下一张兽皮囫囵裹在身上,就往帐篷外跑。
“怎么了?发生甚事了?”
勿吉托一边问,一边往自己的坐骑身旁跑,情况只要稍有不对,他就会骑马跑路。
“首领,首领!”一名亲卫慌乱地蹿到勿吉托身旁,“外面、外面......”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