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39节

  “戴罪之人,不胜惭愧。”

  王永年和霍韬同朝为官,平日里免不了走动,霍端孝倒是和他相识。

  两人现在成了同僚,也算是有缘分,便聊了起来。

  “王大人在殿下手下为官,应该熟悉朝阳城如今的情况,不知可否赐教?”霍端孝认真请教。

  “谈不上熟悉,但却略有些心得。”王永年感叹道,“殿下用人办事,雷厉风行,唯才是举。”

  “朝阳城虽小,但事务却不少。殿下就藩以来,成立了火药司、冶铁坊、监军部、矿勘部等多个部门。

  各种政策齐头并进,各部门都是实权衙门,官吏们负责的事务很多,也很劳累。

  正则初来乍到,还是要尽快习惯。”

  霍端孝点了点头,又问道:“如此多的部门,朝阳城的官吏够用吗?我记得殿下的属官只有三十几人吧?”

  “本来是不够用的,但殿下想法多啊,而且魄力极大。”王永年苦笑着抬起自己手上的枷锁,“看到了嘛,这叫戴枷办公,城中像我这样的‘罪官’还有二十余人,都是朝廷流放的罪犯。”

  “正则可知我在此担任何职?”

  霍端孝摇了摇头。

  王永年面色古怪:“御史丞,负责纠察官吏纪律、礼仪。”

  “你说说,我一个戴枷办公之人,负责监督其他人......普天之下,也只有咱们这位殿下敢这么干了。”

  霍端孝微微一笑,没有理会王永年的抱怨,反倒是觉得李彻此举挺英明的。

  本就是一个戴罪之人,自然不会讲究情面,用来监督其他人再好不过了。

  就在这时,礼乐之声响起。

  堂中乱哄哄的官员们纷纷停止攀谈,将目光投向上首的年轻亲王。

  待到音乐声停止,李彻笑语盈盈站起身,朗声道:

  “今日,本王加封,乃是喜事一件。

  然本王不为喜自己当了亲王,喜的是我宁......奉国受陛下圣心眷顾。

  此非本王之功,功在奉国百姓,在三军将士,在诸位。

  望我奉地国泰民安,万福攸同。

  本王为诸君喝彩!”

  说罢,李彻举起酒杯,笑道:“饮胜!”

  听到李彻的话,众人纷纷举起酒杯,起身齐声道:“为殿下贺!”

  一番酒下肚后,李彻示意众人坐下,宴会正式开始。

  钱斌、诸葛哲、贺从龙、王三春等李彻的近臣爱将,纷纷上前献祝福词。

  没文化的说不出祝福词,也上来敬酒。

  李彻来者不拒,频频举杯。

  好在喝的是黄酒,李彻的身体素质一天比一天好了,倒是也没有喝多。

  虽然城内还有不少蒸馏白酒,但那玩意度数太高,口感也不好。

  李彻都怕把自己喝死,就没拿出来,还是留给皇帝老爹喝吧......

  一轮酒过后,便是歌舞进场。

  一群歌姬走入大堂,乐师也拿起乐器,演奏起欢快的音乐。

  歌姬是李彻入城之时,在府衙给世家跳舞的那群。

  虽然看不惯世家的骄奢淫逸,但李彻还是给这群歌姬留了下来,毕竟人家专业就是干这个的,赶走了让她们上哪去。

  留在王府,待到这种时刻,还能跳个舞解解闷。

  一曲歌舞之后,众臣纷纷起身,再次向李彻喝彩。

  霍端礼推了推霍端孝,小声道:“二哥,你不去给殿下祝贺吗?”

  霍端孝倒是觉得李彻不会在意这种事,但想了想,自己还是不要太特立独行。

  刚准备端起酒杯上前,身旁突然闪出一道黑影,先一步跑到李彻面前。

  却见刚刚私下里还有些哀怨的王永年,此刻完全换了一张脸,满脸笑容地凑上前:

  “殿下,大喜之日。臣有拙作一首,进献给殿下。”

  说罢,声情并茂地吟诵了一首诗。

  诗倒是很一般,尽是词藻堆砌。

  但其中满是祝福吹捧之意,众人虽然不屑,也纷纷拍手叫好。

  李彻也没折了他的面子:“王卿好文采,此诗甚合我意,当赏。”

  大庆以武立国,但文风也不差,聚会时边喝酒,边和三五好友写诗作词,乃是常态。

  有王永年打头阵,文官们皆来了兴致,你一词我一句地开始向李彻献诗。

  武将那边就尴尬了,众将大眼瞪小眼,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愣是憋不出半句词。

  眼看着文臣成了主角,王三春咬牙问向身旁的贺从龙:“老贺,就这么让这帮文臣抢了风头,你也上去作一首词啊!”

  贺从龙白了他一眼:“你咋不去?”

  “我拢共就认识几十个字,还都是打仗的军令,哪能作诗!”

  “我比你强点,不多。”贺从龙耸了耸肩。

  两人齐齐看向一旁的越云。

  越云顿时脸一红:“我......我虽识字,但也没学过作诗啊。”

  “不过......我倒是听过殿下念诗,听起来挺提气的。”

  “哦?”王三春顿时来了兴致,“你们说,殿下算是文臣,还是武将。”

  贺从龙立刻道:“殿下军功加封,自是算咱们武将。”

  王三春狠狠拍向贺从龙的大腿:“那不就成了,让殿下作一首诗,压过这帮文人!”

第174章 李彻的词!

  王三春拍贺从龙大腿发出的声音太清脆,整个大堂瞬间一静,所有人都听到了他紧跟着的那句话。

  众人表情各异,随后纷纷将目光瞥向李彻。

  李彻无奈扶额。

  王三春这王八蛋,要不是奉国没有边境,自己非得给他发配到边疆去!

  见气氛有些尴尬,诸葛哲笑着开口道:“王将军所言有理,大喜之日,殿下不如也作一首?”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文臣们蔫坏,乐呵呵的想看戏。

  殿下年少,也未曾听过有什么诗作传出,想来作诗是一般的。

  贺从龙说的不错,如今李彻的形象更偏向于武功卓越的马上藩王,文名则是不显。

  不过文名这个东西,对于藩王来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不然文臣们也不敢如此,故意看李彻笑话。

  李彻笑道:“你们啊......就这么确定本王写不出诗来吗?”

  钱斌捋着胡子说道:“如此说来,殿下已经胸有成竹了?”

  “哈哈哈,诗却是写不出来,本王作一首词吧。”李彻大笑着看向角落处的太史婴,“太史石头,你且记好了!”

  太史婴倒是不介意李彻给自己起外号,连忙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铺在面前。

  李彻拿起酒杯,潇洒地一饮而尽,脑袋飞速运转。

  写诗啊,倒是不需要前女友助阵了,哪个中国小孩不会背诗啊?

  拿出《唐诗三百首》,就足以让自己在大庆文坛夺魁了。

  李彻开始搜寻记忆中的名诗。

  要应景,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最好还能展望一下未来。

  是写一首《将进酒》,给这群大庆人来一点点诗仙震撼?

  还是《短歌行》,展现一下曹贼风范?!

  忽然,李彻脑海中闪过几句诗文,心中有了主意。

  踉跄着步伐走上前几步,随手又拿起一杯酒,高声道:“尔等且听好了!”

  众人纷纷行注目礼,表示自己洗耳恭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两句词文皆是景色描写,虽然大气磅礴,但还不至于让众臣震惊。

  王永年更是笑着说道:“殿下偷懒了,如今已是春日,怎么咏的却是冬景呢?”

  王崇简开口道:“汝知道什么,殿下和我等刚刚出关之时,看到的景象正是如此!”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殿下是追忆自己刚封王的时节,那倒也算是应景。

  李彻喝了口酒,继续吟道: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此刻,大堂骤然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太史婴奋笔疾书的声音。

  欲与天公试比高!

  好高的志向,好大的格局!

  这种诗句,也只有殿下能写,也只有殿下敢写!

首节 上一节 139/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