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40节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齐皇周武,略输文采;魏宗桓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耶律大贺,只识弯弓射大雕!”
扑通——
王永年的酒杯砸到地上。
咔嚓——
钱斌捏断了自己七八根胡须。
啪叽——
王崇简一个没站稳,从台阶上滚了下去。
众臣目瞪口呆,看着因酒意而面色微红、意气风发的李彻,脑海一阵空白,唯有那几句词句萦绕。
不一样了,和前两句相比,这几句就完全不一样了......
狂!豪迈!奔放!
气势恢宏而奔放,其中还带着几分帝王气!
那齐皇周武,魏宗桓祖,可都是大庆之前的明君典范!
至于那耶律大贺,更不得了,是当今契丹国的大汗!
李彻微微一笑,随手将空了的酒杯一扔,高声吟了最后一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堂中一片寂静。
李彻意犹未尽地砸了砸嘴,看着陷入宕机状态的众人,微微一笑。
他老人家的词,放在这封建年代,其意境和气势已经不是碾压了……
是降维打击!
。。。。。。
宴会开到子时才结束。
众人各自散去,都感到很尽兴,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对刚刚宴会的谈论还未停止。
其中谈论最多的,当然是殿下即兴做的那首词了。
这首词怎么说呢,没有辞藻堆砌,也不优美华丽。
但,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就像是似无意而为之,其中蕴藏着数不尽的英雄气。
众臣嘴上称赞,心中却是暗自揣摩。
观其文风,殿下怕是一个心胸气魄丝毫不弱于庆帝的开创之主啊!
不是说雄主不好,但大庆刚刚立国,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若是殿下有争夺那个位置的心思,当今陛下会让一个有开疆扩土之心的雄主继任吗?
若是殿下无法获得陛下认可,他又会怎么做?
霍端孝和霍端礼也从大堂中走出,和几名刚刚认识的官员拱手作别。
两人漫步在内城街道上,向李彻为他们准备的住所走去。
“二哥,此间事了,我就不多待了,明日便返程。”霍端礼开口道。
霍端孝点了点头:“也好,和父亲说,我这边没事了,让他不要挂念。”
霍端礼抬头看向霍端孝,问道:“二哥,你真准备留在这里,为奉王效力了吗?”
此言一出,霍端孝半晌没有说话,霍端礼也不再问,兄弟俩只是默默走着。
突然,霍端孝停下了脚步,抬头看向城头。
皎洁的月光从云层中洒下,落在城墙之上,被风刮起的奉字王旗猎猎作响。
“殿下......有凌云之志,帝王雄心。”霍端孝突然开口道:
“得遇如此雄主,我别无所愿,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75章 奉国的第一次早会
翌日清晨。
李彻从床榻上悠悠转醒。
门外,秋雯的小脑袋伸伸缩缩。
李彻清了清嗓子:“看什么,倒杯水来。”
“哦,奴婢这就去。”
秋雯‘噔噔噔’跑远,又‘噔噔噔’跑回来,手里多出一杯温热的蜜水。
李彻拿过蜜水,一饮而尽,甘甜温热的口感从喉咙流到胃部,将宿醉带来的不适减轻了不少。
穿越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喝多,而且是当众喝多。
李彻开始回想,自己昨天应该没失态,也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吧?
除了吟了一首教员的词外,其他应该没别的了。
李彻喝着蜜水开始反思,还是有些大意了,封个亲王就放纵自我了,这可不行。
吟个诗是小事,要是哪天喝多了,把《马哲》、《毛概》等书念出来了,那可就大发了。
正想着呢,门外传来怀恩柔和的声音:
“殿下,霍家兄弟求见。”
李彻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回道:“知道了,让他们等一下,我这就出去。”
虽然宿醉后总是想摆烂休息,但李彻还是强行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运作起来。
当李彻穿戴完毕走出房门时,已经恢复成英武威严的少年藩王模样。
来到正堂,霍家两兄弟连忙迎上来:“参见殿下。”
李彻温和地点了点头:“不必客气,秋雯,给两位爱卿上茶。”
三人各自入座,寒暄一阵后,霍端孝便提出了此行的目的:
“殿下,舍弟今日就要回京复命了,您可有什么需要带给陛下的?”
李彻看向霍端礼,开玩笑道:“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去,莫不如再住几天,可是嫌本王招待不周?”
霍端礼还未正式出仕,只在朝中挂了个虚职。虽然不知道他的才能如何,但霍家教出来的孩子绝不会太差。
没准过几年又是一个霍端孝呢,拉拢一下也不亏,顺手的事。
“殿下折煞草民了,家父独自在京,草民实在放心不下,故而归心似箭。”
李彻闻言,也不再挽留:“替本王向霍老问好,就说他雪中送炭之恩情,本王记在心里了,日后必有厚报。”
李彻很诚恳,因为他清楚霍韬将儿子送到自己手下,意味着什么。
虽然算不上直接表态站队自己,但也让自己在朝堂上有了一点根基。
对于李彻,乃至奉国而言,意义重大。
听见李彻这么说,霍端礼连道不敢。
李彻给他塞了一些关外土特产后,特意让王虎带一队骑兵护送他返程。
送走霍端礼后,李彻一把拉住霍端孝,热情道:“正则可休息好了?”
“谢殿下挂念,一切都好。”
“那就好,走,随我一起去上早会,向大家宣布你就职左长史的消息。”
霍端孝面露诧异之色:“今日吗?”
也不怪他疑惑,空降领导这种行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容易让下属不安。
按照流程,一个新来的官员哪怕是君主的亲信,也要先安排一个闲职,再慢慢升上去。
但李彻却不这么想。
亲信?
如今朝阳城内的官员、将领,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自己的亲信!
“一寸光阴一寸金嘛,如今我奉国百废俱兴,凡事不拘泥于规则,唯实务。”
霍端孝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李彻拉着走出了王府。
来到府衙才发现,昨日在酒宴上看到的各个官员,此刻已经齐聚一堂。
昨天都喝了不少酒,每个人脸上都有倦色。
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个昨日喝得人事不省,抱着柱子跳胡舞的武将,此刻也顶着黑眼圈站在大堂上。
在大庆朝堂,早朝基本成了过场。
庆帝的威严太重,将朝堂发展成了一言堂。
每逢大事,庆帝私下里和几个重要朝臣商议,早朝则是用来宣布商议结果的。
而在奉国恰恰相反,早会不是过场,而是权力的体现,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虽然最后拍板的是李彻,但能参加早会,就说明挤入了奉国的权力圈子。
李彻坐到主位上,怀恩几声长喝后,早朝就算是开始了。
文臣、武将分两列,入大堂参加早会。
王永年作为御史丞,负责纠察官员一言一行。
此刻正戴着枷锁,目光锐利地从一众官员身上扫过,一丝不苟地寻找他们的失礼之处。
到了朝阳城之后,可能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这家伙逐渐变得刚正不阿了。
“先说个事儿啊,关于任命上有一个小变动。”李彻直接说道,“钱老多次和本王说过,他精力不足,想卸任左长史之职。”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