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43节
陈规老老实实:“冷静了。”
“给他放下来吧。”李彻对胡强说道。
胡强伸手把陈规摘了下来,放在李彻面前。
“说说吧,什么情况?”李彻一边问,一边伸出手,取下粘在陈规头上的一块糊猪皮。
众官员将李彻举动看在眼中,心中感同身受,有如一道暖流淌过。
陈规太过兴奋,倒是没反应过来,而是亢奋道:“殿下,成了!成了!”
“您之前和我说过的地雷,研发成功了!”
“哦?”李彻顿时也振奋了起来,“这头猪是被地雷炸的?”
“没错,臣在机匣中安置一套机关,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进而引爆地雷。”
雾草!
李彻震惊地看向陈规。
传动机构,踏石引信!
这小子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触发几率多高?威力有多大?误触率呢?成本如何?”
李彻问出一连串问题,只搞得陈规头晕目眩,支支吾吾。
“啧,都没数据?”李彻无奈道,“那还算不得实验成功,至少要确定安全吧。”
地雷这玩意,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可别敌人一脚踏上去没炸,自己埋地雷的时候炸了。
“这......臣知道了。”陈规有些失落。
李彻见状,笑着拍了拍陈规的肩膀:“行了,哭丧着个脸做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况且你这已经走很远了,只差临门一脚,就踏入门内了。”
“莫要灰心,你已经很厉害了,没辜负本王将火药司交给你。”
听到李彻的赞赏,陈规顿时犹如夏日喝下一杯冰水,整个人都飘飘然起来。
“不过嘛......你这火药司却是要搬个地方了。”李彻话音一转。
陈规顿时脸色一黑:
“为何啊,殿下?”
王崇简等其他工正所官员则是面露喜色:
“英明啊,殿下!”
李彻无奈道:“你这里毕竟保存着大量火药,每日还要进行实验,动不动就弄出些声响,搞得其他部门人心惶惶。”
“臣的实验都在这场中,又不在火药库里。”陈规辩解道,“好不容易研发成功地雷,这一搬迁,又要花费好多时日。”
“那也不行!”李彻语气严肃了一些,“火药乃易燃之物,内城又是奉国行政核心,不可有丝毫怠慢。”
不怪李彻对此紧张,因为有历史上天启大爆炸的前车之鉴。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爆炸事件,造成半径达750米、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爆炸范围,产生了2万余人的巨大死伤!
史料记载,此次爆炸的巨大声响传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动荡,空中出现了灵芝状烟云。
爆炸的真相几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火药自爆、也有人认为陨星坠落,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干的。
但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火药自爆说,毕竟事发地点就是王恭厂火药库。
李彻可不想这种事情发生在朝阳城,毕竟这火药司距离府衙不过五百米,距离王府也不过千米。
尤其这陈规疯疯癫癫的,都快成科学怪人了,哪天再拎着个未实验成功的炸弹,冲进王府来向自己炫耀......
“臣,知道了。”陈规垂头丧气,“那殿下打算让我们搬到哪里去啊?”
李彻笑着开口道:“去城外吧。”
“啊?”陈规顿时急了,刚准备开口。
李彻又说道:“莫要急,本王准备在城外建立一处工业园区,将部分工厂转移过去。”
“火药司乃是朝阳城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我准许你们优先选择建厂位置。”
第179章 庆帝的暗室
规划工业院区是李彻早就打算好的事情。
工业区和核心区域分割来开,是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原则。
现在还好,奉国的科技树只点到炼铁、火药和玻璃。
然工业化的潮流只退不进,未来必然会点亮精炼、内燃机、塑料等污染更加严重的产业。
到那时候,几个大烟囱对着自己和大臣们的家门吹,能活到三十岁都算命硬了。
为了安抚陈规,李彻批给了他更多的土地和经费。
看到地图上被圈起来的大片空地,刚刚还有些幽怨的陈规立刻笑得合不拢嘴。
一旁的李彻也是面带微笑,让陈规先选地,不是什么优待。
单纯是因为如果火药司不先选,其他部门也不敢选,没人愿意和他们当邻居。
若是没有李彻护着,就陈规这个不通人情、只管埋头科研的性子,早就被同僚们排斥到边缘地带了。
离开火药司之前,李彻又看了陈规新改进的几种手雷、炸药。
实用性中规中矩,威力也差强人意,勉强达到了可以量产的标准。
走出火药司时,霍端孝捂着嘴轻咳不已,显然是被火药的威力震惊到了。
“正则可是身体不适?”李彻早就注意到霍端孝经常咳嗽,忍不住问道。
“劳殿下挂念,臣无妨。”霍端孝苦笑道,“肺疾的老毛病了,三天两头犯病。”
“肺疾?”李彻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古代的肺疾是多种肺部疾病的统称,因为症状相似,所以都称为肺疾。
比如肺炎、肺结核、肺栓塞......不知道霍端孝得的是哪种。
但不管是哪种肺病,都是要命的毛病,在古代更是不治之症。
李彻突然想到了什么,惊讶道:
“正则有肺疾,还能骑马厮杀,一人追着十多个契丹骑兵跑?”
霍端孝淡笑道:“臣虽体弱多病,但却天生神力,想必也是上天垂怜。”
李彻:???
体弱多病和天生神力这两个词,还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吗?
霍端孝疾病缠身都这么猛,若是把他的肺疾治好了,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正则之病,可能医治?”李彻又问道。
霍端孝摇了摇头,倒也洒脱:“家父请遍京城名医,还求陛下让御医帮忙诊断,都说此病无药可治,只能静养。”
“殿下不必为臣费心,此病虽无法医治,但一时半会要不了命,臣已经习惯了。”
霍端孝很看得开,李彻却是默默记在了心中。
肺疾在古代是绝症,但在现代则不然,虽然部分肺疾不能痊愈,但压制下来还是很简单的。
其中效果最好的,当属抗生素类药品。
科技树还是点得太慢了,为了霍端孝这个SSR级人才,自己也得想办法把盘尼西林搞出来。
。。。。。。
接下来的几天,朝阳城迎来了一段安稳日子。
开垦农田如火如荼,工业生产稳步进行,百姓们安居乐业。
而霍端礼的队伍,也回到了帝都。
养心殿空荡荡,侍女和太监全被撤掉,只有一对君臣在殿中奏对。
“臣入城之后,见城中百姓皆是努力劳作,日子虽清苦,但却颇具活力。”
“奉地的士兵也是气度不凡,且人人带甲,浑身杀气腾腾却与百姓秋毫无犯。”
“典礼过后,殿下宴请群臣。臣之所见,奉地的文臣武将皆是精干之辈,可谓是人才济济。”
“宴会时,殿下来了兴致,还赋词一首。”
“哦?”庆帝缓缓睁开眼睛,饶有兴趣地看向霍端礼:“老六还会作词?”
“回陛下,确是奉王殿下当众亲作。”
“说来听听。”
“是。”霍端礼从胸口拿出一张纸,开口念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一首词念毕,桌案后的帝王默不作声,霍端礼恭敬地站在原地。
片刻后,只听庆帝淡淡说道:“知道了,你也辛苦了,回家休息吧。”
霍端礼不敢多说,连忙躬身行礼:“臣告退。”
说罢,他便转身离开。
身后的皇帝却突然出声:“把那首词留下。”
“啊?”霍端礼面露错愕之色,随后转为不舍。
他尝试着开口问道:“陛下,可否容臣再看一遍?”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