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72节
“告诉奉王,只要他愿意退兵,我们可以尽可能弥补奉军之损耗。”
众人闻言,皆是眼皮狂跳,心中顿生一股寒意。
之前大汗可不是这样说的,耶律和败讯刚传来时,明显是想要保他一下。
而如今襄平之战契丹大败,虽然大汗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但还是要有一个指挥者为此战负责。
看大汗的意思,是要保下哈勒汗,放弃耶律和了。
反正耶律和大概率已经战死,这样既拉拢了皮室军的勋贵集团,又大义灭亲表明了自己的公心。
所有人皆大欢喜,唯有耶律和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伴君如伴虎啊。
。。。。。。
事实证明,是契丹君臣想得太多了,接下里几天奉军一直驻扎在襄平城,没有继续北上的举动。
虽然奉军三战皆胜,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战后统计,宁古军伤三千,亡八百;骑兵营伤一千,亡五百。
护国军伤亡最重,几乎人人带伤,重伤一千余人,牺牲者更是高达两千多。
除了人员伤亡外,后勤问题也让李彻不敢再让大军继续北伐的重要原因。
虽说李勒石成功守住了广宁城,但从朝阳城到广宁城有三百里路程,从广宁城到襄平城又是三百里路程。
绵长曲折的补给线,加上糟糕恶劣的路况让运输变得极为困难。
更别提这一路上,还时不时会出现契丹残军和其他蛮族来打秋风。
现实不是打游戏,不能一路平推打下水晶赢得胜利,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后勤,而非一时的胜利。
看到道路情况这么差,李彻下定决心,战争结束后就开始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只要路修得够好,交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李彻也并非一无所得。
除了两座城池外,奉军这几天四处扫荡,收拢了大量战俘。
各族裔的俘虏全部收入战俘营,一些流落到契丹人手中的庆人奴隶,则自动获得奉国子民身份。
统计下来,光是战俘就收了五万人之多,至少暂时不会缺劳动力了。
随后李彻下令修缮襄平城墙,休整部队,治疗伤员,并派遣军队押送部分战俘回朝阳城。
半个多月动荡不安的辽西,总算是安定了下来,周围的各个小部族也都松了口气,纷纷派遣使者向伟大的奉王殿下表示臣服。
弱小就是原罪,在关外的小部族没有决定自己立场的权力。
前两天还替契丹军送粮草呢,如今契丹兵败如山倒,要不想被奉军清算被灭族,就只能依附于辽西的新霸主。
襄平城成为了奉国掌控这些蛮族的中心城池,李彻大手一挥,改名!
依旧是改成后世之名,辽阳!
‘辽’代指城外那条小辽水(浑河),意为遥远。
‘阳’取自朝阳城,意为阳光。
寓意没啥问题,麾下文武也没意见,城名就这么定下来了。
可惜辽阳城太远,距离契丹边界又近,不然李彻都准备把工厂、王府搬到这里来了。
不过,若是说关外真正适合当首府的城市,还得是沈阳。
沈阳所处之地距离辽阳城不远,李彻还特意去那里看了一眼。
正如李彻记忆中那样,这座未来的东北第一城,此刻还是一个小土城。
城中也没有蛮族居住,俨然是被荒废很久了。
李彻骑在马上,看向那座土黄色的小城,对身旁的霍端孝说道:
“正则,你看此城位置如何?”
霍端孝思索片刻,认真回道:“此地位处平原,东部为山地,北部为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附近还有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易守难攻,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可谓上佳。”
“若是我和你说,未来我准备在此地建一座城池呢?”
霍端孝点了点头:“自是可以的,此处发展好了,能养军民数十万。”
李彻笑了笑。
仅仅是数十万吗?那可太小瞧这‘两代帝王都’了。
“若是我说,此城会成为天下第一城呢?”
“啊?”
饶是霍端孝有经天纬地之智,也被李彻的话惊了一下。
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那是后人杜撰,再厉害的智者也难以摆脱时代眼光约束。
霍端孝只能看出这片土地有潜力,但却看不到当工业化来临后,这片土地的潜力究竟有多么恐怖。
就在两人讨论这座未来的关外第一城如何发展时,一骑护国军骑兵从远处奔来。
“报!”骑兵翻身下马,拱手行礼,“启禀殿下,左长史。”
“契丹可汗遣使,已到辽阳城下,陈将军请殿下回城商议。”
“知道了,你去休息吧。”
骑兵恭敬道:“属下告退。”
看向一旁若有所思的霍端孝,李彻笑着说道:“这老狐狸,终于来了。正则以为耶律大贺是要战,还是要和?”
“若是要战,来的就不是使节,而是契丹狼骑了。”霍端孝说道。
“哈哈哈,正则果然与我心有灵犀,叱咤关外的耶律大贺老了,也学会摇尾乞怜了。”
李彻拍马而出:“走!去会会这位契丹大汗!”
第212章 契丹降将之心
耶律和的意识逐渐从黑暗的深渊中浮起,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
他试图移动手指,却只感到一阵麻木的刺痛。
自己还活着?
这是昏迷了多久?
襄平城保住了吗?
他努力地想要睁开眼睛,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一阵剧烈的疼痛,终于缓缓地张开了一条缝。
耶律和看到了一道模糊的轮廓,耳旁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
“运气这么好,破伤风都能自己挺过来?华先生,这家伙还有生命危险吗?”
那声音沉稳而不怒自威,听起像是一位久居高位的上位者。
是大汗?不对,大汗的声音没这么年轻。
耶律和的视线慢慢地聚焦,终于看到了站在床边的人,顿时愣住了。
那是一个年轻人,身穿一套绣着龙纹的雁翎甲,面容俊美、贵不可言。
耶律和的心情顿时落入了谷底。
这穿着......
是庆人!而且地位绝对不低,甚至很可能是那位奉王!
听见李彻的话,一旁的华长安连忙解释道:“倒未必是破伤风,也许只是普通疮疡,此人身体强壮远超常人,只需调理静养即可。”
李彻闻言,细长的剑眉好看地挑了挑。
这都没死,看来手雷里只加锈铁片不太牢靠啊,致死率有待加强。
或许可以加点别的料,水银、砒霜、乌头什么的。
可惜东北离华南太远,听说那里有一种植物叫‘见血封喉’......
耶律和沉默着,不知这位俊美异常的奉王此刻所想。
但他很清楚,奉王能出现在自己面前,就说明襄平城已经陷落,契丹军输了。
顿时心如死灰,自己到底是辜负了大汗的厚望。
却听那年轻人缓缓说道:
“正好,既然醒了,就过来瞧瞧吧。你们大汗派使节过来了,来看看他肯不肯花钱赎回你。”
李彻招了招手,几名军士上前,把耶律和抬到担架上。
一路到了府衙,军士们从后门进入。
耶律和再次睁开眼睛时,身旁已经多了好几个人。
他看了一圈,顿时心中大惊。
竟都是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的统领、小头目,基本都是熟面孔。
耶律和惊讶道:“你们怎么也......”
话说了一半,立刻有一名奉军士兵走上前,严厉打断:“噤声!”
见那些契丹将领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士兵呵斥时还吓得颤抖了一下,耶律和顿时明白,他们也被俘了。
心中更加震惊,这是仗是究竟是怎么打的,这些大部族的将领怎么也被抓过来了?
“契丹使者觐见——”
耶律和转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视线却被一道厚厚的帷布挡住了。
他这才看到,自己应该是在襄平城府衙,帷布前面就是府衙大堂。
契丹打败了这一战,大汗派使者前来求和,而自己和这些人都是谈判的筹码。
李彻看着恭恭敬敬匍匐在地的契丹使节,思绪回到了几个月之前。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