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79节

  晋王摇了摇头,面露苦涩:“我了解父皇,父皇乃是刚毅雄猜之主,所谓的法理束缚不了他的想法。”

  谋士闻言,沉默不语。

  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

  “但您有河东世家的支持,还有晋商之资助,奉王身处蛮荒之地,又得罪了世家,对您而言不值一提。”

  “更何况,大庆最精锐的骑兵在您麾下,如若事态真发展到了那一步,晋国铁骑未必不能长驱直下......”

  面对谋士所说的悖逆之言,晋王并无任何反应,像是司空见惯一般:

  “先生所言有理,想要争夺那个位子,到底还是要靠实力。”

  他的目光向王府外看去,穿过后门,便是一片辽阔的练兵场。

  数千名身披重甲的骑兵在场中奔跑,巨大的铁蹄声如山崩般响彻。

  如果说秦王之封号,都是留给嫡次子的。

  那么晋王的封号,就是留给皇帝最宠爱的儿子。

  大庆建国之初,具甲骑兵不过万人,而晋王麾下就足足有五千具甲骑,占了总数的一半。

  除了庆帝的宠爱外,也离不开当地大族巨商的大力支持。

  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矿产丰富,自先秦以来就是富得流油的宝地。

  。。。。。。

  如同碉堡一般的燕王府。

  “哈哈哈。”李霖抬手将杯中白酒一饮而尽,脸色通红,“六弟送的这酒真是够劲,入喉绵长,过瘾啊!”

  燕王妃缓缓从室内走出,拿起酒壶帮李霖填满,柔声问道:

  “今日怎么有兴致喝酒,可是出了什么喜事?”

  李霖笑眯眯道:“还不是老六那家伙,前几日派使节路过燕地,我就知道肯定有事,那使节嘴严得很,就是一字不说。”

  “今日父皇传了战报和圣谕过来,我才知道,老六他竟然以少败多,打了个大胜仗!”

  “这仗打得漂亮啊!老六这么勇猛,关外蛮族怕是要瑟瑟发抖了,草原上的胡人也会因此而忌惮,我燕地的压力少了许多。”

  燕王妃惊讶道:“奉王未曾加入过军旅,竟有如此能耐,莫非天下真有生而知之者?”

  李霖摇了摇头:“管他是从哪学来的呢,能打蛮子就是本王的好弟弟!”

  说罢,他又看向桌上的白酒,眼中闪过一丝柔和:“更何况,老六是个有情义的,他在关外那么难,也不忘了给本王送东西。”

  燕王妃点了点头,不再多说,坐在李霖身旁,轻轻握住李霖的手。

  李霖反握柔荑,轻声道:“父皇还说了,今年年末让诸王入京,全家一起守岁。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回京,带上显儿,父皇应该也想念他的孙儿了。”

  燕王妃闻言,秀眉微微蹙起。

  “陛下向来节俭,不喜藩王无故入京,生怕劳民伤财,这次怎么突然招诸王回京了?”

  “父皇也老了,快到了天命之年,想念儿孙了呗。”李霖回道。

  燕王妃摇了摇头,拿起那张圣谕:“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不许扰民,不可兴师动众,随从之人不得超过三百人......”

  “这不像是招诸王团聚,倒像是在警告诸王。”

  李霖闻言身体一震,酒都醒了大半。

  是啊,若是真是想让诸王一起庆贺春节,不应该越隆重越好吗,这又不是什么坏事。

  大庆一朝,相比于之前的朝代,藩王的权势的确太重了。

  尤其近年来,李霖虽然忙着镇压燕地世家、对抗北胡,但对其他藩国的形式还是有些了解的。

  自己的二哥、三哥,包括其他藩王,可都称不上老实。

  “嘶——”李霖倒吸一口凉气,“王妃所言极是,此行我得低调一些,莫要触了父皇的霉头。”

  “殿下还应该给奉王书信一番,隐晦提醒一下。”燕王妃柔声道,“奉王年少,又立下此大功,年少轻狂,怕是难免张扬。”

  “殿下陈明利害,也算是卖给奉王一个人情。”

  “没错,本王这就去给老六写信!”

  李霖猛地站起身,目光炽热地看向燕王妃:“都说娶妻当娶贤,古人诚不欺我。”

  燕王妃的眼中闪过一丝羞涩,而李霖的眼神中则多了几分柔情。

  他忽然蹲下身,一把将燕王妃抱起。

  燕王妃惊呼一声,随即嗔怪道:“殿下不是要给奉王写信嘛?”

  “让老六等着!”李霖笑了一声,“我先给他造个小侄子,再说写信的事!”

  说罢,风风火火地直奔寝宫而去。

第218章 要想富,先修路!

  短短一个月时间,襄平大捷传遍大庆南北,各地官吏、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一时间,李彻的名字家喻户晓。

  庆帝以武建国,横扫诸多起义军,这才夺下天下。

  所以大庆军人的地位和福利很高,这就导致大庆有尚武之风,百姓闻战而喜。

  打胜仗是最能扬名的,为政一方造福的只是一地百姓,哪怕是政绩斐然,名声也很难传到其他地方。

  战争就不一样了,中国人民一直是一个尚武的民族。

  把阵亡战士鲜血染红的授带,授予七八岁幼童以继承遗志,无论放在哪个奇幻世界观,都是妥妥的战狂民族。

  而这一个月时间,李彻也没闲着。

  往帝都送出信件之后,李彻又在辽阳城驻扎了几日,随后开始带大军返程。

  期间路过了广宁城,见了李勒石。

  襄平一战,他不负李彻厚望,尽管不断有契丹部落袭击广宁城,意图切断李彻的后路,但都被李勒石挡了回去。

  指挥得当,临危不惧,已经有了一名合格将军的风范,算是独当一面的人才了。

  李彻记了他大功,擢升将军之职,可独立领军。

  广宁城改名‘北镇城’,以政委石勇为知县,李勒石为总兵,率两千将士驻守。

  北镇城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位于辽阳城和朝阳城中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奉国很重要的中点站。

  李勒石出身罪徒营,是李彻嫡系中的嫡系,把防务交给他李彻还是很放心的。

  随后大军继续南下,终于回到了朝阳城。

  此时已经是深夏,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城外的庄稼已经逐渐有了长势。

  刚开出来的荒地并不适合直接种粮食,最好是种豆子。因为豆子有养地的功效,来年就是一片沃土肥田。

  所以城外的农田中基本都是成片的豆秧,只有少部分的半荒地种了其他作物。

  大豆又称黄豆,古代叫菽,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豆子是个好东西,春秋战国时就是主粮,这东西能榨油,能做成豆腐,还能酿酱油。

  残留下来的豆渣还能做成豆饼,喂猪喂鸡皆可。

  东北地区属于北方春大豆区,气候寒冷,在4月下旬种下豆子,9月中下旬才能收获。

  这就让劳动力出现了空闲,李彻有了足够的人手去做其他事情。

  王师归来,又打了胜仗,百姓们夹道迎接欢呼自不用提。

  李彻重新回到王府后,杨叔、怀恩等人情绪激动地迎了上来。

  “恭贺殿下凯旋!”

  “哈哈哈!”李彻揉了揉秋雯丫头的脑袋,伸手从她怀里接过小松。

  小老虎长得很快,秋雯抱起它已经很吃力了,李彻的力气越来越大,倒是能轻松抱起。

  大松却是个没心的虎,回了家也不和自己儿子亲近,自顾自进了府门,跑到后院专属位置去晒太阳了。

  倒是李彻肩上的小青不安地扑了扑翅膀,默默拉开了自己和小松的位置。

  小松越长越大,早已经超过了海东青能应对的体型,这让之前总欺负它的小青有些不安。

  李彻回了王府,在秋雯和众侍女的伺候下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又躺在大松肚皮上睡了个午觉。

  这才来到府衙,诸葛哲、钱斌等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参见殿下。”众人齐声道。

  “哈哈哈,免礼免礼。”李彻爽朗一笑,看向众人,“出征一月有余,本王甚是想念诸卿啊。”

  众人心中感动,连忙拱手道:“殿下厚待,臣等感激不尽。”

  “今晚王府开宴,本王从北面搞来了不少吃食,其中还有几对熊掌,此物甚是肥美,诸位不可不尝。”

  “谢殿下。”

  寒暄过后,李彻也不再客气,直入主题:“本王走后,朝阳城如何,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诸葛哲等人对视一眼,随后依次上前汇报。

  诸葛哲先行出列:“城外播种已经结束,百姓农闲之余,臣把他们安排到了工厂、矿场。但这些地方的岗位毕竟有限,还有很多劳动力闲着。”

  李彻轻轻点头:“此事我已知晓,无妨,过几日便有事情做了。”

  工正所王崇简出列:“工厂一切正常,各坊各司已经全部迁往城外,除了火药司三天两头还会弄出点动静,大家颇有微词......”

  李彻看向队伍中的陈规,有些头痛:“你不是随本王出征了吗?怎么火药司还天天爆炸呢?”

  陈规拱了拱手:“火药司之职责就是不断改良黑火药,探究其用处,这只能说明工匠们尽忠职守。”

  李彻无奈地看向王崇简,表示自己也没办法。

  这就是科学家地位超脱的原因,人家为了科学而献身,一切为公。

  只要不把火药司弄爆炸了,谁也没法挑人家毛病。

  王崇简叹了口气,只得继续说道:“殿下之前所说的玻璃,已经做出来第一批样品了。”

首节 上一节 179/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