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82节
点火的问题也解决了,不需要再用火折子点燃。
而是将手雷柄底安装了一个火石,通过拉动绳索不断转动里面的小铁轮,摩擦引起火星,进而点燃导火线。
李彻看到这个装置时,心中也是异常震惊,不由得叹服古人的智慧。
别小看这个小装置,它极大地增高了手雷的使用效率,之前可能十来秒才能扔出一颗,现在两三秒就能扔出一颗。
长柄手雷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火药司居功至伟。
所以,尽管他们天天‘嘭嘭嘭’,也没人敢有意见,毕竟人家有实打实的成绩摆在那里呢。
李彻带人步入水泥厂的大门,肉眼就能看见空气中漂浮着灰尘颗粒,不由得皱了皱眉。
不过工人们都按照规定戴着口罩,倒也能降低不少对身体的伤害。
李彻从门口等候的王崇简手中接过口罩,戴上之后大步流星走了进去。
“按照殿下所说,我们适当对水泥进行加热,果然能加速凝固。”王崇简边走,边介绍,“其中有十例试验品完成了凝固,但只有三例完成了抗压测试。”
王崇简站住脚步,指着面前的三个大水泥块:“二号、三号、六号。”
“抗压测试是怎么做的?”李彻问道。
“先让人上去踩踏,然后牵着牛从上面走过,最后放上巨石。”
李彻摇了摇头:“不行,这只是承重测试,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殿下的意思是......”
李彻看向身旁的亲卫:“去拿个铁锤过来。”
随后在亲卫之中看了一圈,最终将视线落在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身上:“你,周瑞是吧?就你了,过来。”
李彻对每个亲卫都很熟悉,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这个周瑞也是罪徒营出身的猛士,一直在李彻身旁做亲卫,战力仅次于胡强。
当初襄平之战,就是周瑞带着一众亲卫,用骨朵处决了残余的皮室军。
这小子力气大得很,见到皮室军就是当头一锤,能把人脑袋砸得爆开。
周瑞不声不响地走上前,拿起大锤,站在李彻身旁。
李彻指向二号试验品,对周瑞说道:“用全力砸,莫要收力,砸坏了不要你赔。”
“是,殿下。”周瑞闷声道。
“小心些,注意安全。”李彻拍了拍周瑞厚重的肩膀,带人退后几步,给他让出空间。
周瑞站在水泥块前,对着手心吐了两口。
眼光闪过一丝锐利,他握着大锤,抡圆了猛砸下去。
碰——
众人只听得一声巨响,空气仿佛都扭曲了一下。
那水泥块在接触到大锤的瞬间,承受不住如此重力,立刻变得四分五裂。
李彻看了一眼,摇头道:“不行,不合格。”
在前世工地见到的那些水泥块,是绝对不会被一锤砸碎的。
要是用了这等水泥,建造出的道路就是妥妥的豆腐渣工程,没准哪天就来个工程事故。
王崇简等人叹了口气,藏在口罩后的脸上满是失落。
“试试下一个。”李彻开口道。
周瑞点了点头,运足了气力,猛然向下砸去。
这一次,传出的是一声闷响,也没有水泥碎块四分五裂地飞出。
尘埃散去,众人满怀期待地望去。
却见那水泥块虽然完整,但上面密布着如同蜘蛛网一般的裂纹。
李彻走近,伸手掰了一下,手中顿时多出了一些碎渣。
再轻轻一推,整个水泥块碎成一地石头渣。
“强度尚可,但不够。”李彻毫不留情,“不行,还是不合格。”
二号、三号水泥接连失败,众人失望之余,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六号水泥上面。
李彻看了周瑞一眼,后者心领神会,拎着大锤走上前。
碰——
大锤落下,水泥块纹丝不动。
众人连忙凑过去观看,却见那水泥完整如初,除了撞击表面有点凹痕外,没有任何变化。
李彻眼睛一亮:“有戏,周瑞,再来一锤!”
周瑞也不含糊,又是来了同样重度的一锤。
一锤过后,除了凹痕深了点,依然无事发生。
众人一阵欢呼。
“哈哈哈!可以!”李彻也有些兴奋了,“周瑞,最后一锤!”
周瑞点了点头,抡起大锤砸了下去。
依旧和前两次一样,只有些许碎渣掉下,凹痕深了一些。
“成了!”李彻笑着看向一众工匠,“就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好数据,继续改良。”
“诸位之功劳,本王都记下了,待到道路修好之时,你等皆是首功!”
第221章 这难民怎么好像比昨日多呢?
有了水泥,就有修路的本钱,一切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李彻是个行动派,不习惯过度计划,凡事先做再说,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
他立刻组织施工队,组织了劳工五万人,投入修路大业之中。
其中不到两万人为农闲的百姓,另外三万人都是高丽、契丹的战犯。
百姓们是有工钱的,虽然不多,但也能在农闲之时补贴家用。
战犯们的待遇就没那么好了,只提供一日两餐,并许诺了他们修完路后提升一级民爵。
即便如此,战犯们也甘之若饴,因为他们看到了高民爵的好处。
等到工人召集差不多了,李彻便开始规划路线。
首先要修的第一段路,是从朝阳城到山海关这一段,全程约三百里。
之所以选择修这段路,就是为了方便商队出入山海关。
李彻亲自带着工正所众官员,去实地考察地形地貌,并且定下了第一期工程的五十里路段。
“殿下,您当真要修十丈宽的路?”刘业一脸吃惊地看向李彻。
“没错,就修十丈宽的。”李彻回道,“而且在交通交叉口,还要再适当加宽,以免发生拥堵。”
刘业面露纠结之色。
原本他是负责朝阳城规划那摊子事,如今朝阳城已经走上正轨,城池规划也没那么急了,李彻便把他拉入了修路队伍。
本来他还挺高兴的,毕竟修路架桥都是积攒功德的大业,算是给后代积福了。
可没想到,刚来第一天,就被李彻的规划吓了个半死。
十丈宽啊!帝都的主路才十二丈宽!
这不过是连接两地之间的大路,修这么宽做什么,都快赶上天子的驰道了!
看到刘业纠结到扭在一起的五官,李彻开口解释道:“你要知道,此路不只是让商队走,还要让军队走。”
“而且关外用兵多为骑兵,日后少不了有大量骑兵在这条路上跑,怎能不修得宽一点?”
关于道路的宽度,李彻早有打算。
古代一丈为3.33米,十丈宽就是三十三米。
这数字听起来很大,其实一点也不小。
哪怕到了现代,大部分道路也没有这么宽,城市的交通主干道一般也就是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每条车道的宽度约为3.5米。
但李彻的态度很坚决,因为马路这东西不是只用三五年,而是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现在为了偷个懒修窄了,日后真有战事,骑兵在上面跑不动,后悔都来不及。
毕竟能容纳两骑并肩而行,和十余骑齐头并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见李彻铁了心要修长,刘业也没有办法,只能叹气道:“五万劳工,至少要分出两万人制作水泥,剩余的才能修路。”
“若是殿下要建这么宽,那工期也会无限放缓。”
李彻笑道:“好饭不怕晚嘛,先这么修着,要是人手不够了,本王再带兵去高丽、契丹请些帮手来。”
听闻此言,刘业默然无语。
您那是请吗?您那是擒吧?
五十里的道路规划完毕,王六也带来了好消息,石膏矿找到了。
有了熟石膏,水泥凝固的速度便能大幅提升,修路工程正式开始。
大批劳工从朝阳城走出来,宁古军的士卒全副武装维持秩序,道路两侧立起了一座座棚子、帐篷,以容纳工人们居住。
来修路就别想着回家了,一去一回耽误时间不说,水泥这东西也需要现场制作。
百姓们干的活比较轻,只负责用石灰粉画线,制作水泥,清理道路上较轻的杂物。
战犯则负责干重活,搬石头、搬水泥、填坑,偷懒还要挨上几鞭子。
几万劳工铺出了好几里的队伍,进行分段式作业。
妇女儿童则组成队伍,从城中将食物和水送到工地。
或许是因为工作不熟练,第一天,五万人只修了三里的路。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