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85节

  “好了,本王改就是了。”李彻打断王崇简施法,“卿匆匆忙忙至此,可是工地那边出了什么事?”

  说到正事,王崇简捂着脑袋站起身,开口道:“山海关那边传来消息,朝廷又迁徙难民往咱们这边来了,应该是陛下的命令。”

  “又来了?”

  王崇简点了点头:“那薛镇的意思是,请您去山海关一趟面谈。”

  “哦?”李彻疑惑道,“他薛镇负责镇守山海关,防的就是我们和蛮族,请本王过去做什么?”

  王崇简也回答不上来,若论指挥工匠、疏通河流,他是一把好手。

  可若是论揣摩人心的政治能力,那他完全是一窍不通的政治白痴,连李彻都有所不如。

  “罢了,正好去验收一下道路。”李彻站起身,“薛镇说没说什么时候去?”

  “越快越好,朝廷的队伍今日便能抵达山海关了。”王崇简回道。

  让女团小姐姐们自己练习,李彻带着亲卫营,又叫上越云、霍端孝当保镖,直奔山海关而去。

  一众骑兵奔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只能听到马蹄‘咯噔咯噔’的声响。

  越云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加快速度来到李彻身旁:“殿下,此路虽好,但质地如此坚硬,怕是会磨损马蹄铁啊。”

  在古代,铁和钢是制造马蹄铁的常见材料,因为它们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久性,可以承受马蹄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压力和磨损。

  但刚硬就代表更易磨损,尤其是行走在坚硬的路面上。

  “此事无妨,咱们奉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铁。”李彻回道,“再说了,咱们的马都是从蛮族那抢来的,铁制的马蹄铁较少,包裹皮革的更多。”

  “到时候把拉车的牛马,蹄子都裹上皮革,消耗就没那么大了。”

  早期的马蹄铁并非完全是金属制品,还包括皮革和其他材料,尤其是生产力不发达的蛮族,大多是陶制和皮革制品。

  霍端孝听到两人的对话,也上前说道:“不仅如此,殿下可曾想过,到了冬季,这条路怕是会被大雪覆盖,甚至冻上一层坚冰。”

  “到那时候,即便把马蹄裹上皮革,也免不了打滑,运输又成了难题。”

  李彻微微一笑,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怎么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冬天的东北车祸高发,一天不撞个几十次,都算是吉星高照了。

  而且在东北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

  分辨一个人有钱,不是看他开的车好不好,而是要看他冬天上不上雪地胎。

  东北冬天的路面真是一言难尽,下面一层冰,上面一层雪,丝滑得像是德芙做的。

  别管是撒盐还是出动扫雪,都只能解一时的问题,过了一晚上就又冻上了。

  不过,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从不缺乏智慧。

  “此事不难,冬天我们不用马车运输。”

  霍端孝疑惑道:“那用什么?”

  李彻笑道:“我有一物,在冰面上可全速前进,畅通无阻。”

  在没有雪地胎,出行只靠骡马的年代,东北人民就为此发明出了一种,能在冰雪世界中畅通无阻的运输工具。

  《黑龙江志稿》载:

  【制如冰床,而不拖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座低,傍轮前有轭而高,驾以牛或马,走冰上如飞。亦可施帷幕衾绸以御寒。】

  此物就是——爬犁!

  爬犁一般用牛拉马拖,还能使用狗、鹿、四不像等动物来拉。

  反正只要是四个腿跑的动物,套上绳子撒腿跑就完了。

  而且爬犁制作简单,家家户户都能自己造。

  小孩子拿着这种小爬犁,爬上高坡,小爬犁一放下,一下能滑出上百米远。

  还有的在冬天的冰河上,用布张开一支小帆,靠风力推动,小爬犁便会在冬天的冰河上行走如飞。

  一行人上午出发,待到下午时分才赶到道路尽头。

  新铺好的水泥还没干,众人只能绕行往山海关而去了。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上了一抹金红,宛如燃烧的火焰在云海中翻滚。

  李彻抬头向面前的雄关看去,城墙上的箭垛和城楼被夕阳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雄伟的城墙在夕阳的余晖中拉长了影子,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军士,俯身守护着这片土地。

  山海关很重要,格外重要。

  掌握了山海关,就有了主动权,进能入关南下逐鹿中原,退能闭关据地,据守东北。

  从地图上看,整个东北四面皆有山脉,唯一的出口便是这山海关。

  “真乃天下第一关。”李彻赞叹道,“可惜,这么好的关隘,不在我的掌控之中。”

  身旁的霍端孝和越云听见李彻这番僭越的话,纷纷选择装作没听见。

  开什么玩笑,山海关没在您手里,奉国就还是大庆的藩国。

  山海关要是在您手里,那大庆岂不是成了奉国的藩国?

  未等李彻多说,关门缓缓大开,却见一名威武不凡的武将带着军士从关中走出。

  李彻看向亲自来迎的薛镇,不由得眼睛发亮:

  “派此等大将镇守关隘更是浪费,倒不如加入本王麾下。”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当藩王则恰恰相反,必须既要又要。

  薛镇还不知道李彻不仅瞄上了他的关城,连他本人都惦记上了。

  恭恭敬敬行礼道:“末将参见奉王殿下。”

  “爱卿请......咳咳咳,起来吧。”

第224章 这是和我拼爹呢?

  薛镇对于李彻的态度,向来是比较复杂的。

  最开始是同情。

  毕竟山海关是大庆最偏远的关隘了,更远的关外那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大庆领土。

  陛下将这么一个年轻藩王送到这来,说得好听是就藩,不好听那就是发配。

  然而,当第一次见到李彻后,这种同情就逐渐消失了。

  这位王爷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懦弱无刚的样子,他大胆果断,颇有心机,而且深得麾下人心。

  小小年纪,竟然就会和自己演戏,来减轻陛下的猜忌。

  果然,出身帝王之家的皇子没一个简单的。

  那几鞭子只是薛镇对李彻有所改观,而李彻打败高丽和契丹的事迹,则是让他生出了崇拜之心。

  出身将门,薛镇也不想一辈子当个镇守边关的守军。

  马踏蛮族,建功立业,才是武将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自己无缘实现,反倒是这个人人都不看好的藩王实现了。

  薛镇从失神之中缓缓醒来,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年轻藩王,露出冷淡的神色:“殿下,请入关一叙。”

  尽管自己心态早就转变了,但该做的戏还是要做足,边将和藩王勾搭永远都是大忌。

  李彻也不在意他的态度,带着亲卫们走过城门,踏入山海关。

  四处打量了一番后,李彻盯着关隘上飘扬的‘庆’字大旗,怎么看怎么别扭。

  “换成奉字就好了。”李彻嘟囔了一句。

  “殿下说什么?”薛镇嘴角抽了抽,突然问道。

  “咳咳咳,无事。”李彻正色道,“我说薛将军,朝廷派来的人什么时候到啊?”

  “末将收到消息,他们距离山海关还有十里的距离,今天晚上就能到。”

  李彻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为何一定要让本王过来?”

  “殿下要给我一个说法。”薛镇皱了皱眉头,“您从朝阳城修路通往山海关,为何我没有事先得到通知?”

  “笑话!”李彻嗤笑一声,“本王在我自己的领地修路,何须与你打招呼?”

  薛镇不卑不亢:“此路一通,奉军一日便可至山海关,末将身为山海关守将,不得不谨慎。”

  “哈哈哈!薛将军好胆,你是在怀疑本王图谋不轨?”

  “末将不敢,只是和您说一声,奉国和山海关接壤,日后再有行动,当提前通知末将一声,末将也好早做准备。”

  李彻默然地看向薛镇的那张死人脸,忽然察觉到,这家伙似乎另有所指。

  看上两人在说修路之时,实际上说的却是攻打契丹的事情。

  薛镇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自己,若是再对蛮族动兵,可以提前通知他,他愿意提供一些帮助。

  “本王知道了。”李彻嘴角噙着笑意。

  薛镇见李彻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便沉默了下来,不再多说什么。

  两人一起登上山海关的关城,向远方看去。

  等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天边尽头忽然出现了一道长龙,其中还点缀着些许火光。

  越云目力极佳,一眼就看了个清楚,低下头小声提醒李彻:“殿下,他们来了。”

  李彻缓缓睁开眼睛,看向关外。

  朝廷迁徙而来的难民队伍宛如一条无尽的河流,夕阳的余晖洒在这支绵长的队伍上,每个人的影子都被拉得老长。

  孩子们紧抓着父母的衣角,眼中满是困惑和恐惧;女人们步履蹒跚,却依然坚强地跟上脚步;壮年男子们扛着家中的行李,额头上汗水与尘土交织。

  待到李彻看清楚之后,立刻皱起了眉头。

  “薛将军,你之前得到的消息中,可提了朝廷到底迁徙过来多少难民?”

  薛镇看着那一望无际的人群,也有些愕然:“好像是......五万人?”

  “这是五万人?!”李彻瞪大眼睛,“说是十万人我都信!”

首节 上一节 185/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