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15节

  桓浩然插手行礼:“高徒不敢当,我等担忧老师,自要侍奉左右。”

  “好好好!”王老四喜极,“某这就去告知殿下......不!诸位随某来,现在就去面见殿下!”

  见到王老四如此重视自己,陶潜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通报一下吧,万一奉王殿下在忙呢?”

  “无妨,无妨。”王老四笑着摆了摆手,“其他人见殿下自是要提前说,陶夫子您来了,越早让殿下知道越好。”

  陶潜闻言,虽知道王老四此言有拉拢之意,但还是心中一暖。

  在大庆闯荡多年,周旋与各路豪杰反王,陶潜遇见过太多钉子了。

  软钉子还好,人家碍于自己的名声,只是好吃好喝招待着,却不听从自己的意见。

  遇见硬钉子,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何时有人会对自己如此礼遇?

  如此看来,这位奉王还真是求贤若渴,有明君之相。

  王老四雷厉风行,立刻点了一班执法队,护卫着桃源派众人往王府而去。

  一路上,陶潜看见百姓们面带笑容,在集市中自由自在地交易,孩童们在街边嬉戏打闹,老人们坐在树荫下悠然自得地下棋。

  他不由得向王老四感叹道:“老朽一路北上,途径大庆各城,所见之处皆是民生凋敝,虽不至于民不聊生,但百姓也是面有菜色。”

  “却未想到,地处关外的朝阳城百姓竟能如此安居乐业,宛如置身桃源之境。此等景象,非贤君不可得也。”

  王老四冷笑一声,他也是黔首出身,自然清楚百姓的困境。

  若非官府无能,不理民生,他又何须跑到山上当土匪。

  “那些官老爷高高在上,如何肯低下头看百姓一眼。”

  “我家殿下却是不同,待百姓是极好的。殿下常和我们说,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陶潜跟着默念了一遍,目色大亮,“此言甚妙,暗合孟子‘民贵君轻’之道,奉王殿下果然贤明。”

  不是每个理论拿出来都能收买人心,不同的读书人,有不同的主张。

  像是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主见,就是孟子思想的延续,偏向于以民为本。

  而这种理念,朱元璋就不喜欢。

  他觉得这不是臣子该说的话,甚至把这句话从《孟子》中删掉,又因此把孟子撤出了孔庙。

  陶潜倡导以农为本,自是完全赞同这套理论,心中也是越发激动。

  难道说,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竟会碰到真正赞同自己的理论的君主吗?

  未等陶潜过多联想,众人已经到了王府门口。

  门口处早有一道身影焦急等待,看到陶潜之后,那人顿时激动上前,拜倒在地。

  “学生......学生王羲正,拜见恩师。”

  王羲正性情纯真,见到自家老师竟亲自来了奉国,早已感动到泣不成声。

  “痴儿,快起来,快起来。”

  陶潜见到自己最疼爱的小徒弟,也是心疼不已。

  师徒见面,各自真情流露。

  王老四将这一幕看在眼底,轻轻点了点头,这才真正放下戒备之心。

  他虽然敬重文人,但也不是傻子,王羲正自然是他找来的,目的就是分辨这陶潜的真伪。

  陶潜说自己是陶潜就是了?万一这群人真的是奸细,趁机行刺殿下呢?

  将桃源派带到殿下面前是功劳,可若是将一群刺客带到王府,那可就成罪过了。

  众将之中,王老四鬼点子最多,自然不会犯此等低级错误。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王老四换上一副笑脸,上前扶起王羲正:“王司农快起来,师徒团聚本是好事,莫要哭了,殿下还等着呢。”

  王羲正这才擦了擦眼泪,看向陶潜:“老师快快入府,殿下日思夜想,期盼您好久了。”

  陶潜等人到王府门口时,李彻正在收拾海鲜。

  上次吃了葫芦岛送来的海鲜,李彻和奉国官员赞不绝口。

  葫芦岛兵团团长周令也是个懂事的,从此之后便源源不断地将海鲜送入朝阳城。

  李彻并未禁止此事,只是让王府出钱购买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运到市场卖给百姓们。

  待到手下亲卫来汇报之时,李彻正乐此不疲地拿着一个小刷子刷着手中的生蚝。

  听闻亲卫的话,他先是愣了愣,随后惊喜地站起身:“全来了?连陶潜本人都来了?”

  那亲卫回道:“陶潜来没来属下不知,但其中的确有一个老头。”

  “哈哈哈!那必然是陶潜了!”李彻将生蚝往地上一扔,瞬间有一道橘黑相间的身影冲过来,将生蚝叼走。

  虎爷冲击,嗷呜!

  李彻自是没功夫理这头傻虎,连忙对亲卫吩咐道:

  “快,大开中门,本王亲自去迎!”

  “是。”

  李彻将手伸入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洗,随即迫不及待地往门口去。

  刚走出几步,他突然顿住身体,思考了一下后,将脚上的两个鞋子甩飞。

  又将头发弄乱一些,衣服拧了几个褶皱,这才向门外飞奔而去。

  陶潜刚刚走上台阶,就听见王府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随后,便看到一名衣冠不整,光着脚的年轻人,一脸激动地向自己跑来:

  “可是陶夫子当面?您怎么来得如此之晚,让本王好是苦等啊!”

第255章 节俭未必是好事

  按理来说,为表示对人才的重视,君主都会摆出最庄重的排场,一丝不苟。

  可李彻偏偏不拘泥于此。

  谁说衣冠不整,跣足出迎,就不是重视人才了呢?

  一代藩王,因为陶潜的到来激动至此,这还不够真诚吗?

  曹老板的套路果真好用,陶潜看到李彻如此激动,顿时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老夫陶潜,参见殿下。”

  陶潜纳头欲拜,可李彻的速度更快,伸手便扶住了陶潜。

  “陶夫子一代大儒,小子怎敢受您大礼?”李彻笑着说道,“反倒是陶夫子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当受我一礼。”

  说罢,李彻竟真的退后一小步,恭恭敬敬地弯腰行了一礼。

  做戏就做全套,曹老板收买人心的这套技能是一套组合技,少一步李彻都觉得差点什么。

  果然,陶潜哪里被人如此重视过,当场惊得话都说不出了。

  不等陶潜反应过来,李彻上前一步挤走陶潜身旁的王羲正,亲自扶起老爷子:

  “陶夫子快快入府来,路途劳累,好好歇息一下。”

  王羲正虽然被李彻挤走,但却是毫无怨言,只是满眼带笑地看着李彻扶着老师走入大门。

  一个是自己的授业恩师,一个是自己准备效忠一生的主君。

  两人见面便惺惺相惜,王羲正也为此而高兴。

  “陶夫子有口福了,葫芦岛那边刚送来一批海鲜,正是新鲜的时候。”

  “本王等下亲自下厨,给陶夫子露上一手,尝尝我奉国的特产,也尝尝我的手艺。”

  陶潜刚刚回过神来,抬头看向天空,却见太阳已经西斜了。

  细想一下,除了早上吃了一些干粮,自己一直没进食。

  听见李彻这么一说,他顿时觉得腹中空荡,饥饿感也上来了。

  “这......全凭殿下吩咐就是。”

  进入王府中,陶潜看到四周毫无奢侈之物,陈设简单朴素,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座王府。

  忽然,身旁传来一阵惊呼:“大虫!”

  原来是小松听到动静,好奇地凑了过来。

  小松如今已经是半岁大了,东北虎体型本就大,六个月的东北虎更是和普通成年虎差不多大小。

  行走之间,已经有了百兽之王的风范,不熟悉它的人自然会被吓得不轻。

  然而,还未等陶潜反应过来,却见身旁的年轻藩王飞起一脚,将扑上来的大虫卷了出去。

  “去去去!一边玩去,莫要吓到贵客!”

  那大虫被踢了一脚也不生气,只是摇了摇尾巴,看了众人一眼,向后堂去了。

  李彻笑着向陶潜道:“夫子莫怕,此虎乃是我无意中救下,从小养在府中,绝不会暴起伤人。”

  “殿下英武不凡,有山君下山相助,此乃明君之相。”陶潜面色平静,摸着胡须赞道。

  藏在身后的那只手,却是颤抖不已。

  那可是山君啊!此等猛兽岂是人力能降服的?

  可殿下这只山君不仅服服帖帖,殿下那一脚也是出人意料。

  一脚能把一只山君踢飞,殿下的力气也绝对不小。

  果然,圣明的君主都身具异象。

  “哈哈哈,陶夫子说笑了,一只大点的狸奴而已。”李彻将陶潜扶到座位上,“夫子稍候,本王这就去让后厨准备饭菜。”

  说罢,他还真的往后堂而去,亲自做饭去了。

  陶潜何时见过这种人,更别提李彻还贵为藩王。

  他问向王羲正:“殿下他,向来如此吗?”

  王羲正笑着回道:“殿下他不拘小节,待人真诚,凡是有才有德之士,无不是真心对待。”

首节 上一节 215/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