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22节
“殿下勿忧,冬日降临,老年人经常困乏。”
“臣离家之时去探望过,钱老他们只是睡过头了,刚刚被仆人唤醒,想必已经往这边来了。”
李彻松了口气:“原来如此,身体无恙就好,我们等他们一会儿便是。”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钱斌等人姗姗来迟。
钱斌很是愧疚,只觉得自己人老不中用了,连朝会都能迟到,连连向李彻请罪。
李彻倒是没在意,迟到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
人不是机器,不能一年365天连轴转,奉国一天一朝,对官员来说负担的确有些重。
事实上,古代官员的工作和后世相比,还是相对比较轻松的。
西汉五日一朝,唐朝十日一朝。
宋朝对外不行,朝局还是比较安定的,更是主打一个全员摆烂,只有每月的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五日举行朝会。
到了明清两朝,官员的日子才开始难过起来。
明朝实行‘三日一朝’的制度,清朝表面上是‘十日一朝’,但清朝皇帝内卷严重,尤其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更是每日都要上朝。
而且清朝时期,官员的工作时间相当长,通常一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还没有双休日。
政治制度封闭,导致官员心理和身体压力极大,患瘴疠、疟疾、痈疽者不计其数。
李彻可不想步满清后尘,未来的奉国朝堂更不能是一屋子病秧子,这内卷的制度要改改了。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便率先开口道:
“初雪已至,奉国正式迎来了冬季,一些策略也有所变动。”
李彻看向台下众臣,笑着说道:“从今日起,实行冬季出勤,每日一朝改为三日一朝,朝会时间也晚半个时辰。”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各个喜形于色,拱手齐声道:“谢殿下。”
李彻对官员并不差,无论官职大小,皆在城内安排了住处,俸禄和每月的赏赐也是丝毫不差。
能上朝会的官员等级,基本都是人手一个独栋小院,家里也有仆人、丫鬟伺候。
但李彻还是很勤政的,虽然偶尔会看看棒子女团跳舞。
但每日坚持一次早朝,却是从未倦怠,政务也是朝夕不辍。
李彻勤政,手下官员自然也不能摆烂,奉国的工作氛围自然而然地有些卷。
如今李彻主动提出给大家减负,官员们自是欣喜不已。
“好了好了。”李彻收敛笑容,转而说道,“本王就藩也快一年了,诸位平日之辛苦,我都看在眼里。”
“奉国刚立,百废待兴,外敌环伺,正是内忧外患之际。”
“本王非是刻薄寡恩之君,但如此情况,也只能再委屈一下诸位,陪我一起奋斗几年,还望诸位莫要怪罪。”
“臣等不敢。”众臣齐声惶恐道。
李彻轻轻点头,继续说道:“减负归减负,工作却是不能耽搁。外面天寒地冻,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我们便将精力专注于几件事情上。”
“其一,做好道路清理工作,外面的水泥路太长,先不必管。城内的路要保证清扫干净,免得百姓踩上去摔倒受伤。”
“其二,煤矿的开采不能停。这冬天不知多久能过去,蜂窝煤越多越好,多出来的部分还可以卖给关内百姓。”
“其三,大学依然要建,从百姓中招工要给足工钱,外民要给足食物。”
朝阳城中的蛮族数量已经接近十万了,其中有不少人的民爵都升到了三、四级,甚至是二级。
再管人家叫蛮夷就不太合适了,所以李彻和官员们商讨后,给这些蛮人起了个‘外民’的称呼。
也是为了让他们铭记一点:不到一级民爵,在奉国始终是个外人,只有达到一级民爵才是真正的奉人。
简单分配了一下工作,朝会就散了。
冬天的确没什么事情可做,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耕社会。
入冬以后,诸事渐少,古人称这段时间为‘冬闲’。
待到众人散去,李彻让秋白搬了一个座位放在大堂,点起炉子,打开大门,赏起了雪。
白雪翩翩落下,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若是自己没有穿越,这个时候该做些什么呢?
冬天的第一场雪,正是吃大鹅的时候。
叫上三两好友,去一家正宗的铁锅炖,喝点小酒,吃着铁锅炖大鹅。
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子都不换。
李彻觉得现在的自己有资格说出这种感叹。
若是一个人在家,点上铜锅,吃点涮羊肉也是极好的。
新鲜的羊肉卷,沾满黏糊糊的麻酱,往嘴里那么一送。
李彻只觉得嘴里有口水在分泌,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股子鲜香的味道。
“嘶......”
李彻擦了擦口水,喃喃道:“本王奋斗一年了,享受享受怎么了?”
“秋白,秋白!去把商队带回来的那些芝麻拿来!”
第263章 大雪天吃涮羊肉
中国人食用麻酱的历史很悠久了。
早在三国时,就有文字记载。
《三国志.魏志》:【孙权至合肥新城,满笼弛......折松为炬,灌以麻油......】
芝麻油最开始是被当做燃料使用,麻酱应该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提到:【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
由此可知,在那个年代,古人就会通过石臼法或木榨法,榨芝麻油了。
果不其然,李彻向王府的御厨说出麻酱后,那御厨当场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做出来。
待到中午时分,煮着沸汤的铜锅就摆在了李彻面前。
调制好的麻酱干香扑鼻,旁边放着切得薄若蝉翼的牛、羊肉片,和白花花的豆腐。
李彻闻了闻气味,顿时食指大开,当即招呼当值的赢布、秋白,和前来汇报工作的诸葛哲坐下一起吃。
涮羊肉嘛,就得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吃起来才香。
李彻身着一袭狐裘,坐在主位,神情悠然,目光透过飘飞的雪花望向远处的朝阳城。
诸葛哲等人在桌旁围坐,虽身着厚实的冬衣,却仍不时搓手取暖。
桌上摆着一个青铜火锅,炭火在里面烧得通红,锅中的汤水已经翻滚,散发出阵阵香气。
众人第一次见到这种吃饭,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李彻给大家打了个样。
只见他手持筷子,从锅中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在热汤中轻轻一涮,然后放入调料碗中,蘸上满满的麻酱。
随后吹了吹,连肉带酱送入口中。
“嗯!”李彻微微眯起眼睛,“虽说缺了几味调料,但味道已经差不太多了。”
“诸位别愣着啊,尝尝这涮羊肉,鲜嫩可口,暖身暖胃。”
其他人有样学样,纷纷夹起羊肉卷,沾着麻酱送入口中。
刚一入口,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脸上浮现出惊艳与满足交织的神情。
就连平日不太在意饮食的赢布,此时都难得地露出一丝细腻的享受。
他轻轻咀嚼着口中的羊肉,感受到那肉质细腻、入口即化的美妙,不禁赞叹道:
“这羊肉……竟是如此鲜嫩!仿佛在口中融化一般,完全没有平时煮肉的柴涩感,简直是仙人之食啊!”
诸葛哲轻轻咽下口中羊肉:“非也,这羊肉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这酱料......当真是口舌生香。”
“殿下,您这涮羊肉的法子是从何处得来的?”
李彻微微一笑:“此物又不难,本王自己瞎琢磨的。你们若是喜欢,晚些我让人打造几个铜锅,送到你们府上去。”
众人连忙起身谢恩,李彻挥了挥手让他们坐下。
“大雪之时,最适合吃这涮肉了。外面风雪不止,屋里温暖如春,一口热腾腾的羊肉下去,一天的疲劳都散了。”
“此物也不麻烦,或可以推广军中,让士兵们也能吃到这一口。”
涮羊肉起源于元朝,据说还和忽必烈有关。
传说忽必烈在北征途中,突然想吃家乡的清炖羊肉。
厨师急忙杀羊剥皮、剔骨割肉,但探马报告敌军逼近,时间紧迫。
厨师急中生智,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沸水中涮一下,加上盐后送给忽必烈。
忽必烈饥不择食,饱餐一顿后精神大振,亲自上马率军迎敌而去,结果大获全胜。
本就是一种军中菜肴,推广到军中肯定会受到欢迎。
“殿下真是时刻不忘军中将士,有明君如此,实乃我奉国之大幸。”诸葛哲连忙道。
李彻摇了摇头:“将士们苦战快一年了,也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朝会时倒是忘说了,这军中晨练太早,春夏还好,冬天实在是太过折磨人,便免了吧。”
李彻可不会忘记,那常无敌暴毙的原因,据说就是冲锋陷阵后突然卸甲,中了卸甲风而死。
关外冬天气温极低,战士们高强度训练又难免出汗,李彻可不想他们重蹈覆辙。
这一次,诸葛哲并没有立刻赞同,而是皱着眉劝谏道:
“殿下仁慈,可是冬天本就无仗可打,殿下又免了他们的晨练,臣只怕将士们精力无处释放,凭空惹出祸端来。”
此言一出,桌上的其他人面色微变。
文武之争自古便有,像是诸葛哲这种纯粹的文人,一直对武人有着提防之心。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