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75节
和长城一样,这是无数华夏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之物,代表的是整个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
队伍来到山海关不多时,薛镇便带着一众将校出门迎接。
现在的薛镇对李彻态度放缓了不少,没有那么针锋相对了。
在他看来,李彻最近没惹出什么大事,就是规规矩矩守着封地,发展民生。
这种做法不会惹皇帝和朝堂忌惮,自己也没必要一直佯装和藩王不合,毕竟演戏也挺累的。
“参见奉王殿下。”薛镇走上前,拱手行礼。
李彻爽朗一笑,开口道:“哈哈哈!薛将军,新年快乐啊,给你拜个早年!”
薛镇脸上闪过一阵错愕,他还头一次见到这种打招呼的方式。
“额......殿下也......新年快乐。”
听到熟悉的问候,李彻下意识就想伸手掏红包。
摸索半天才想起自己没准备红包,而且这是古代,也没有现代那种纸质红包。
只能略显尴尬伸出手,拍了拍薛镇的肩膀:“辛苦了,过年还要守着边关。”
薛镇心头一暖,但还是正色道:“为国尽忠,乃为将者之本分,谈不上辛苦。”
李彻微微点头,薛镇还是这个狗脾气,油盐不进。
“不知殿下此次入关,所为何事?”薛镇又问道。
李彻回道:“父皇有旨意,今年诸藩王进京守岁,本王有事情耽搁,这才拖到现在。”
“原来如此。”薛镇点了点头。
奉国东征高丽的事情,薛镇不知道。
自从自己派去监视朝阳城的斥候被发现后,薛镇索性就撤走了对奉国的所有密探,免得再自取其辱。
按理说,这么大的动静,即便没人窥探奉国,消息也多少会流露出一点。
但奉国就是铁板一块,愣是一丁点消息都没传出去。
“既如此,末将略备薄酒,殿下先休息一下”薛镇开口道,“待末将检查一下队伍,便放殿下过关。”
李彻应道:“酒就算了,薛将军有职责在身,自便即可。”
倒不是李彻不想和薛镇喝酒,改善巩固一下关系,实在是来不及了。
若是在年关之前没到京师,自己那被迫害妄想症父皇不知道该怎么想呢。
薛镇也不再坚持,带着几名手下向李彻的队伍走去。
李彻闲来无事,也跟在后面。
所谓检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李彻就带了两千多人回来,对大庆造不成什么威胁。
最前方的是李彻的亲卫军,作为奉军最精锐的队伍,他们衣甲鲜明,杀气腾腾,就连身高都差不多,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薛镇快速看了一眼,就过去了。
这些亲卫精锐归精锐,但他却羡慕不来。
想要搞出这么强大的军队,海量的银子、优秀的兵源、领军者的能力,缺一不可。
光是第一项他薛镇就满足不了,山海关的军俸全靠朝廷,哪有多余的钱财让他建立一个精锐部队。
随后是奉军骑兵营的一千余骑兵,红巾黑甲,一人三马。
薛镇面色不变,心中却是已经翻起惊涛骇浪。
这配置,陛下的天子亲军也不过如此了吧?
奉王哪来的钱,能搞出这么多马和骑兵?
再后面是具甲营和神机营。
薛镇已经麻木了。
神机营的火器他看不懂,但具甲骑兵他认识啊,这可不是烧钱就能搞出来的东西。
整个大庆举全国之力,真正的具甲骑兵也就那些,多半还集中在晋王手下。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索伦部,按理说这些蛮人,最应该引起薛镇谨慎。
但薛镇的视线,只落在那些壮硕的索伦勇士身上一瞬,便被一座囚车吸引了过去。
他看向身后的李彻,疑惑道:“殿下,回京为何还带着个囚徒?此人是何身份?”
李彻面色淡然:“高丽王.”
“哦,原来是高丽王李......等等,谁?!!!”
“高丽王,李洧佑。”李彻又重复了一遍。
“高丽王(破音)?!!!”
听清了李彻的话,薛镇顿时一怔,脑袋像是要炸开了似的。
高丽王?
在高丽国都的那个高丽王?
这高丽王跑到了奉王的囚车里,岂不是说明,奉军已经把高丽灭了?
这算是怎么个事啊?!
奉王您不是休养生息呢吗,怎么休着休着把高丽休灭了?
“这高丽王,也要带进帝都去?”薛镇又问道。
李彻淡然点了点头:“是啊,他是我送给父皇的贺礼,自然要送去。”
薛镇面色发白,仍未从震惊中挣脱出来。
待到他搞明白现状后,顿时脸色一沉,语气也变得生硬起来:“既已查明,殿下莫要在此多留了,还请立刻离开山海关!”
李彻若是没搞事,薛镇还能和他缓和一下关系。
可如今搞了这么大一个新闻,甚至把高丽都灭了......
自己若是再和他交好,怕是陛下睡觉都睡不安生了。
李彻一脸疑惑地看着薛镇,只觉得这家伙属狗脸的,说变就变!
不过他也不在意,假装面上不和,乃是两人之间的默契。
随即便带着队伍,出关向南去了。
薛镇一直铁青着脸,直到李彻的旗帜消失在天边。
身旁的副将还未从兴奋中走出,喋喋不休道:“奉王真强啊!高丽,竟然把高丽打下来了!”
薛镇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行了,为将者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你有点深沉!”
说罢,转身走回自己的房间。
关上房间的门,薛镇板着的脸瞬间舒展开,取而代之的是狂喜之色。
对着空气挥舞了几下拳头,嘴角都咧到耳根子了。
若非怕弄出动静,让外面的军士听到,他恨不得在地上打滚。
灭了高丽啊,那可是高丽啊,前朝百万大军都没能打下来的高丽!
殿下他......太强了!
不愧是我薛镇选中的主君!
第322章 归京之路:燕藩(求好评!求金币!)
出了山海关,路就变得难走了。
好在李彻带出来的都是精兵,马术上佳,道路虽然难走,但并未太过影响行军速度。
下一站,便是燕藩了。
李彻本以为自家四哥早就出发了,没想到刚到燕地,李霖便带着几个亲兵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六弟啊六弟,你小子可算来了,可让我好等!”
看到李彻的瞬间,李霖瞬间松了口气。
李彻诧异地看着他:“四哥,你怎么还没出发。”
李霖没好气道:“还不是等你,这是你就藩后首次回京,我想着和你结伴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李彻心中一暖。
不说其他皇子,李霖对自己确实没说的。
在奉国还未起势,自己还是宁古郡王之时,李霖就对自己颇为照顾。
又是送兵器,又是送具甲骑,还联手从世家那里刮了一层肉,作为自己最初的创业资金。
说没有燕王帮助,就没有后来的奉国,可能有些夸张。
但若是没有燕王相助,李彻这一路走来,肯定没有现在这么顺利。
“老六你有所不知,去年光景不好,今年这雪又大,导致多地百姓受灾。”
“已有多地百姓活不下去,跑进山中当了流寇,而父皇又只允许咱们带三百人随行,这一路不安全。”
“咱们两个结伴而行,还能多一份保障......等等!”李霖看向李彻身后,目光一滞,“老六,你这是带了多少兵啊?”
最开始李霖有些心急,所以还没注意。
现在一看,李彻身后的骑兵成片,完全不是区区三百人的规模。
“额......我是只带了三百护卫。”
“不过还有一千余人,是护送囚犯入京的,只不过我们恰好同行而已。”
李彻还是那个说辞。
李霖面露无奈:“你这是掩耳盗铃啊,父皇岂能相信?什么囚犯有这么排面,需要一千多精骑押送?”
李彻淡然道:“是高丽王。”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