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76节

  “高丽王也不能......等等,你说是谁?!!!”

  “高丽王,李洧佑。”李彻又重复了一遍。

  “高丽王(破音)?!!!”

  李霖目瞪口呆,下巴差点掉在地上。

  李彻也有些无奈,怎么这一个两个的都和NPC似的,连反馈动画都一模一样?

  花了好大的劲,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李霖这才冷静下来。

  随后,便是完全不加掩饰的羡慕:“有此等功劳,老六啊,你必是诸藩王战功之首了。”

  李霖看着头角峥嵘的李彻,实在是无法把他和印象中那个人畜无害的小六,结合在一起。

  打下了高丽啊,虽然没有彻底将其灭国,但也在名义上归入了大庆。

  这是何等大功?

  若李彻不是皇子,或者把这个功劳放在其他将领身上,足够直接把他压死!

  要么告老还乡,要么鸟尽弓藏,没人能承受如此大的功劳。

  “四哥,谬赞了。”李彻谦虚道,“此事日后再说,四哥准备好了吗,我们何时出发?”

  李霖这才回过神来:“对,老六要不要休息一下,要是不需要,我们今天就出发?”

  李彻倒是不累,欣然应允。

  李霖也不多说,当即点了三百精兵,又将王妃和世子带上。

  奉军队伍和燕军队伍合为一处,一起向帝都行去。

  对于李霖加入队伍这事,李彻也很欢迎。

  这不像是上学碰到了个同学,两人一起结伴上学那么简单。

  两人的队伍合为一处,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代表着奉国获得了燕国的支持,两人的立场相同,甚至可以说结为朋党。

  消息传到朝堂后,奉王系和燕王系的朝臣,也会因此放下偏见,成为政治盟友。

  这是李彻希望看到的,原身的人缘太差了,混了十多年在朝堂依旧没有根基。

  随着奉国崛起,来自朝堂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自己必须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

  李彻的马车够大,便索性将燕王夫妻和小李显请了过来,共乘一座车。

  小李显五六岁,本是最招人嫌的年龄,但他却很安静,燕王妃教育的很好。

  除了礼貌地向李彻打招呼后,便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目光直直锁在李彻怀中的小白熊上。

  李彻微微一笑:“显儿喜欢小团?”

  李显点了点头,乖巧道:“它叫小团嘛?”

  “是啊,你看它毛茸茸的一团,不就是小团吗?”李彻抱起小白熊,送到李显面前,“你可以摸摸它。”

  李显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似乎是怕弄疼了小白熊,动作很轻柔。

  触碰到柔顺的绒毛后,李显的大眼睛顿时弯成了月牙。

  一旁的燕王妃也面露柔和之色,母亲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李彻喜欢李显,让她对李彻的感官更好了。

  “这熊毛发雪白,倒是神异。”李霖也忍不住道,“可是天生异种?”

  李彻摇了摇头:“此乃极北之地而来的熊,那里终年飘雪,熊都长成这个样子。”

  李霖了然地点了点头,收回了目光。

  “老六,此次父皇召我们回京,你可知父皇有何深意?”

  李彻目光一肃,知道李霖这是要和自己说正事了。

  “愿闻其详。”

第323章 奉王一党的五大势力(求金币!)

  李霖长叹一声:“你在关外可能不知道,诸皇兄之间,明里暗里的争斗,是越来越严峻了。”

  “我大庆藩王皆有实权、兵权在手,能开府建牙,藩国独立,可谓是从古至今过得最好的皇子。”

  “但也正因为如此,诸藩王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们面对父皇自是不敢放肆,可面对太子......”

  李彻闻言给秋白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跑到马车外赶走了车夫,亲自驾车。

  听李霖这席话,他知道这是要和自己说些朝局之事了。

  这种事向来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讲的,李霖能如此直白地和自己说,说明他已经把自己当成自己人了。

  李彻本以为,大庆的情况有点像是明初,朱元璋分封儿子守边疆。

  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回事。

  老朱那时候,朱标能死死压住众藩王,让他们不敢有任何想法。

  现在的太子,能吗?

  果然,李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凌厉起来:“诸藩王中,有三人的野心最大。”

  “秦王!处关中富庶繁华之地,广招幕僚、私兵,又擅自处死朝廷派给他的属臣,其心迹最为险恶!”

  “晋王!为人低调,有河东世家之支持,还有晋商之资助,暗中实力最为庞大,手下还有超过五千名具甲骑兵!”

  “楚王!诸皇子中勇武之最,之前本无参与夺嫡之心,但不知是不是江东世家撺掇,最近也是小动作不断。”

  “除此之外,蜀王、齐王、周王、潭王等,在朝中也各有支持者。”

  李彻闻言,脑袋都有些大了。

  他身处关外,每日都想着如何壮大奉国,如何暴揍蛮族,对这朝中的夺嫡纷争的确不甚了解。

  原主也是个软弱的性子,只知读圣贤书,对这勾心斗角之事一概不通。

  这就导致他对大庆的局势一直有所误判。

  按理来说,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应当是权力最集中,局势最稳的时候。

  可大庆呢?这么多实权藩王,手中又都有兵权,稍有差池就会出祸端。

  庆帝也是个糊涂的,藩王手中怎么能有如此不加限制的实权呢?

  更别提,他还有点清朝‘九子夺嫡’,养蛊式立储的想法。

  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明朝的宁王之乱,不都是藩王手握重兵造成的吗?

  李彻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面前的李霖,沉声道:“我记得,四哥和太子殿下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如此说来,四哥支持的......可是太子殿下?”

  自己和太子之间的仇怨不可调和,若是李霖铁了心支持太子,自己也只能考虑和他划清界限了。

  李霖闻言,和身旁的燕王妃对视了一眼,眼中流露出一抹笑意。

  “此事暂且不提,老六我问你,你可知如今的朝堂之上,最有势力的都是哪几个皇子吗?”

  李彻疑惑道:“你刚刚不是说过,乃是太子、秦、晋、楚四位吗?”

  李霖摇了摇头:“这四人是有着明确夺嫡之心,并不代表他们获得更多的朝臣支持。”

  “那我就不知道了。”

  “哈哈哈,我告诉你吧。”李霖微微一笑,“乃是太子一党、秦王一党、晋王一党......”

  李霖停顿片刻,直直看向李彻。

  直到将后者看得一脸懵,这才开口道:

  “还有......奉王一党!”

  李彻只觉得莫名其妙,伸出右手食指指向自己:“你是说......我吗?”

  “不错!若论朝中党羽之强,你,大庆奉王,远超其他藩王,仅次于太子殿下!”

  李彻看着自家四哥的表情,试图从上面找到开玩笑的迹象。

  然而,无论怎么看,李霖的脸上只有认真,毫无说笑之意。

  我?奉王一党?

  离开帝都时的情况,李彻一直铭记在心,说是举朝皆敌都不为过。

  太子迫害原主,太子一党的朝臣也就因此和自己对立。

  庆帝也瞧不上原主,使得除了太子一党外的其他朝臣,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印象。

  满朝皆是政敌,每个人都想着将自己赶出朝堂。

  如今自己离开了朝堂,怎么反倒冒出了一个奉王一党?

  见李彻不解,李霖也没再卖关子,开口道:

  “听我给你细说来。”

  “你有前朝皇室之血脉,所以天然就和朝堂中的前朝老臣亲近。”

  “这些人在你未起势时,身份和你一样尴尬,所以全部选择蛰伏。而如今奉国大兴,他们看到了希望,必然会鼎力支持你。”

  “前朝老臣,是你的第一个助力。”

  李彻想起朝堂中的那些前朝遗老,这些人基本都是首鼠两端之徒,桓炀帝的统治摇摇欲坠时,他们便转投了庆帝阵营。

  由于投降得早且彻底,躲过了庆帝的清算,没被发配至宁古郡。

  即便如此,他们在朝中的情况也不好,经常被弹劾、忌讳、疏远......

  当初朝中只有原主一人,会帮他们求情说话。

  而这份善意并未获得相应的回报,当原身落难被逼到撞柱自杀时,这群人无一对其伸出援手。

  现在自己带着奉国崛起,他们却又凑上来了。

  李彻心中暗自冷笑,随后便听到李霖继续说:

首节 上一节 276/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