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99节

  李彻则全然不同,一坐下眼睛就死死盯着那碗肉丝面,完全挪不开了。

  喝那顿花酒时,那个喂酒的妹妹比喂菜的妹妹好看一些,自己只喝酒了,没怎么吃菜。

  刚刚又经过长时间厮杀,体力消耗甚大,此刻肚子里早就空空如也了。

  这肉丝面虽简单,但对此刻的李彻来说,简直就是珍馐佳肴。

  李彻抽了抽口水,眼巴巴看向前方的皇帝。

  庆帝一身暗纹常服,远非平时朝会上身披群龙翔袍的威严模样。

  他随意地挥了挥手,像是在哄小孩般,又指了指桌案上的两碗面:

  “饿了吧?快吃些,这可是御膳房里专为朕下的,特意多加了肉丝,扛饿。”

  李霖闻言,诚惶诚恐道:“此乃御膳房为父皇准备的,儿臣怎敢......”

  话音未落,身旁已经传来了一阵‘吸溜吸溜’的声音。

  李霖顿时身体一僵,回头看去。

  李彻早已经抱着碗捧到面前,大口大口地嗦着面条,那样子像是饿死鬼托生似的。

  “六弟你......”李霖连忙出声提醒。

  李彻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吸溜......吃啊......吸溜吸溜......父皇专门为咱俩准备的......吸溜!”

  李霖用袖子捂着脸,只觉得没眼看。

  庆帝却是放下了毛笔,饶有兴趣地看着李彻,脸上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笑容。

  自诸藩王回京后,庆帝召见了他们多次,私下里的单独召见也不少。

  可他们无一例外,都和李霖一样拘谨,行事一板一眼,丝毫不敢逾矩。

  庆帝最开始还觉得儿子们长大了,可渐渐的却是越来越不舒服,索性就不再召见了。

  儿子见到父亲如同见到神明一般,恐惧远远大过亲情。

  这虽是庆帝想要的,却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唯有李彻不同,这孩子在经过一次生死之后,好像什么都看开了一样,完全没拿自己当皇帝。

  信中言辞就颇为大胆,本以为现实见面,他也会和其他皇子一样规规矩矩,现在看来自己完全想错了。

  这家伙写信的时候都收着了......

  “吃吧,莫要端着。”庆帝和李霖说了一句,随后对着李彻笑骂道,“学学你六弟,脸皮厚才能吃饱饭。”

  李彻呼呼吹了口热气,抬头对庆帝尴尬地笑了笑:“那个......父皇?”

  庆帝‘嗯’了一声:“何事?”

  “可有醋?”

  庆帝放下手中奏折,脸上笑容更甚:“黄瑾。”

  “奴婢在。”黄瑾从一旁走出。

  “去,给他弄点醋。”

  “遵旨。”

  黄瑾转身刚要走,却被李彻出言叫住:“黄大伴,再拿些蒜来,若是有胡椒粉就更好了。”

  庆帝睁眼瞪向李彻:“你小子,吃个面还这么挑剔!”

  李彻笑了笑:“父皇你不知,民间有一句老话,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庆帝哑然失笑:“如此粗俗不堪的歪词,你小子啊......”

  见到李彻大口大口吸着面,庆帝突然也觉得胃中空空,竟是有些饿了。

  他又对黄瑾说道:“去吧,给他拿醋、蒜和胡椒粉,再让御膳房煮三碗面。”

  “遵旨。”

  黄瑾的速度很快,没一会儿就拿来了李彻要的东西。

  煮面尚需要时间,庆帝也不急着吃,只是假装低头批奏章,实则余光偷偷打量着李彻二人。

  李彻这小子是真吃啊,往面里倒了点醋,又洒了点胡椒粉,一筷子又一筷子地往嘴里猛刨。

  时不时还要咬上一口蒜,再往嘴里塞几根肉丝。

  李霖最开始有些拘谨,但那很快就被李彻的吃相感染,也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庆帝看着看着,心中忽然有些异样。

  烛光之下,父亲在伏案工作,一旁两个儿子大口吃着面。

  或许平常百姓的家中,也很难出现如此温馨的场景吧?

  “好吃吗?”庆帝忽然问道。

  李彻头都没抬:“自是好吃的,但就是有些太少了。”

  这皇宫的吃食都是如此,什么都是小份的,吃着实在是不过瘾。

  “慢些吃,御膳房还在煮,肯定能让你们吃饱。”

  李彻点了点头:“谢父皇。”

  黄瑾带着两个太监走了过来,将三碗肉丝面各自放到桌案上。

  庆帝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肉丝面,突然感叹道:

  “当年的常无敌就和你一样,吃相狼吞虎咽,像是有人跟他抢食一般。他最爱吃的就是这肉丝面,一顿能吃三四碗,还是用的大碗......”

  说着,他架起一筷子面条,眼中满是感怀:“一晃儿已经快过十年了,老常也走了十年了......”

  “李彻。”

  “哎!”听到皇帝招呼,李彻连忙放下碗,“儿臣听着呢。”

  庆帝眯了眯眼睛,语气柔和:“常家的那个小闺女,你不喜欢吗?”

  “儿......”李彻顿时愣住了。

  怎么皇帝和普通父母一样,就喜欢吃饭吃一半突然催婚?

  “常无敌死后,常家虽然衰落了一些,但毕竟是国公之家,一些钱财还是有的,军中也有些名声。”

  “娶了他家的女儿,对你也算是一股助力。”

  李彻连忙道:“儿臣不要什么助力,父皇便是儿臣最大的靠山。”

  庆帝闻言,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既如此,为何还要拉拢朱纯等武人勋贵,让他们加入你奉王一党?”

  此言一出,一旁的李霖汗毛都炸起了,手中的筷子登时掉在桌案上。

第352章 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求金币!第一更!)

  李彻也是心中一惊。

  这便宜父皇到底药剂八干啥啊?!

  你这地图也太短了点吧?明明上一秒还是父慈子孝呢......

  李彻的大脑飞速运转,庆帝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敲打他,应该也不是来问责的。

  在自己这些皇子们面前,庆帝是偶尔的父亲,长久的皇帝,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

  他若是真的不满自己朝中党羽逐日增加,只会用权谋手段将其彻底摧毁,而非对自己施压。

  想通这一关节后,李彻心中隐约有了应对之策。

  既然庆帝以皇帝的身份试探,自己就以儿子的立场应对。

  将君臣之间的公事,转换成父子之间的家事。

  李彻思忖片刻后,面色沉稳地开口道:“父皇,儿臣不知何为奉王一党。”

  “但是,自奉国在关外东北搞出了些成绩后,朝中众臣对儿臣的态度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哦?”听到李彻的话,庆帝也来了兴致,“有何变化?”

  “儿臣未封王前,是十王宅中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子。

  各位大臣对儿臣的态度,不冷不热,甚至可以说是视而不见。

  他们觉得儿臣软弱,难当大任,乃是最无需巴结的皇子。

  儿臣的生辰,除了母妃,鲜少有人记得。

  儿臣的请求,也常常石沉大海,无人理会。”

  李彻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仿佛在回忆那段被冷落的日子。

  听到这里,庆帝心中也是微微一痛。

  是啊,彻儿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来着?

  他只记得是春天,好像是三月份下旬,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却完全记不住了。

  以前的李彻,太老实了,也太听话了。

  这样的孩子天生就会让人忽视,让人不在意他的感受。

  李彻抬起头,灼灼目光中带着些许自豪:“可自从奉国大兴,儿臣成为奉王之后,一切都变了。”

  “那些原本对儿臣漠不关心的官员们,突然换了一副面孔。生分的、不生分的,都凑了上来。

  京城中都说儿臣是武德充沛的藩王,无人再说儿臣软弱。大臣们见了儿臣,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甚至,连儿臣小时候后的怯懦,都成了仁孝的美好品质;儿臣的儿时糗事,都成了他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趣闻。”

  说到这里,李彻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嘲讽:“儿臣不明白,儿臣还是儿臣,并没有什么改变。为何他们对待儿臣的态度,却判若两人?”

  庆帝脸上闪过一丝讶然之色,怔怔地看着李彻。

  他似乎从未看清过自己的第六子,从前也是,现在亦然,未来或许仍是看不清。

  “故此,父皇问儿臣为何交好勋贵,将他们拉入奉王一党,儿臣实在是不知。”

首节 上一节 299/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