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04节

  “是。”

  “还有,给大松、小松安顿下来,最好让它们待在后院,莫要吓到客人。”

  “属下明白。”

  李彻点了点头,最后说道:“我让你收着的折子拿上来,也该办点正事了。”

  回帝都这一路上,李彻也没闲着。

  奉国那边的事务都交给了诸葛哲处理,自己用不着操心。

  但帝都这边的事情也不少,都被李彻记录在了这些折子上。

  首先就是所谓的奉王一党,这群人说是奉王的党羽,但有的人自己见都没见过,更不知他们的真正目的。

  李彻相信,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效忠,这奉王一党还是要考察一下。

  若有打着自己旗号为非作歹之人,该清理就清理。

  而若是有那真正有本事的人才,也可以带去奉国,支援一下东北建设。

  这群人暂且不用管,等他们收到自己入住奉王府的消息,自会找上门来。

  而像是右相霍韬、卫国公朱纯、常家这种重量级人物,就需要自己亲自登门拜访了。

  除此之外,便是胡商之事了。

  上次离京时间匆忙,杨叔只找到了玉米、辣椒等种子。

  这些美洲的种子流传到大庆,说明航线一定是通了的,没准能找到更多种子。

  若是能找到土豆、红薯这种神物,那奉国可真的要大兴了。

  尤其是旦日大典,诸国觐见,更是李彻了解外国信息、互通有无的好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接奉国臣子的家眷了。

  年初自己就藩时,用了点不太礼貌的手段,这才请到了那么多人才。

  如今奉国的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很多官员不想再过和家人分居两地的日子,便求李彻将他们的家眷带回来。

  李彻翻了翻名册,在上面勾勾画画半天,这才递给一旁的秋白:

  “你带着他们的家书,跑一趟这些人的宅子,让他们做好过完年和我们一起去关外的准备。”

  “喏。”秋白接过名册。

  “其中一个人的家宅,你就不用去了。”李彻突然开口道。

  秋白愣了愣:“殿下说的是。”

  李彻沉默了片刻,眼中的伤感一闪而过:

  “秦旌,我答应过他照顾好他的家人,他家我要亲自去。”

第357章 秦家的风骨!(求打赏!求好评!)

  听到李彻的话,众人皆是微微一愣。

  奉国的文官都是从哪来的,他们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除了少部分流落到关外的落魄世家和寒门子弟外,其余人要么是被绑过去的,要么是被忽悠过去的。

  反正就是连蒙带骗,用尽手段。

  李彻对此也从不掩饰,他知道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迫于自己的威胁才不得已加入奉国。

  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当初的那个情况容不得自己三顾茅庐,用正规的手段请人才。

  李彻知道自己绑人不对,但若再给他选择一次,仍会让秋白他们去绑!

  主打一个,知道错了,下次还敢!

  而大庆的武将则完全不同,要么是像胡强这样的铁杆亲信。

  要么是王三春这批罪徒营出身的,都拿李彻当做救自己脱离苦海的恩人。

  李彻从未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情,故而武将都会以死相报,征战牺牲的也都是武人。

  相比之下,文臣们的日子就好多了。

  他们要么成了纯粹的学者,要么成了有权在手的官员,在奉国也过上受人尊敬的生活。

  唯有秦旌一人,牺牲在了奉国大兴的路上。

  固然他也有错,但那些过错也随着他生命的结束,消失殆尽。

  以身殉国者,生前之罪自降数格!

  初冬的寒风掠过帝都的街道,大雾笼罩,连天空都显得朦朦胧胧。

  李彻换了一身素色的衣服,披着沉重的黑色大氅,走出奉王府。

  他剑眉紧锁,目光中带有一丝复杂。

  胡强、秋白、霍端孝几人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皆是沉默无言。

  秦府也在东市,但距离奉王府很远,在东市较为偏僻的地段。

  秦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称不上世家门阀,但祖上也出过几个三四品大员。

  但秦家家风颇严,属于那种死板地遵守圣人道义的家门,而不是将圣人之言当做科举做官的手段。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教导出秦旌那样倔强的人。

  秦旌生来就是文臣,文臣为国事而死,那本不是他的宿命,却是他的选择。

  行至秦府门前,李彻忽然停住了脚步。

  “殿下。”霍端孝上前一步,“要么,还是让臣去吧?”

  李彻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去叫门吧。”

  一旁的秋白走上去,轻轻扣门。

  不多时,一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仆走了出来。

  秋白表明了李彻的身份,老仆迟疑看去,却见李彻面容俊朗,只觉得贵不可言。

  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请李彻等人入府等候。

  秦府一片沉寂,原本该有的仆人往来也不见踪影,只听见院中几个孩子的笑声隐隐传来。

  秦府管家迎出来时瞧见是李彻,顿时一惊,连忙跪地行礼。

  李彻抬手让他免礼,却未解释来意,只沉声道:“秦夫人可在府中?”

  “我家夫人在的,敢问殿下,可是我家少爷出了什么事情?”老管家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李彻这才反应过来,管家称秦旌为少爷,说明秦旌还未当家。

  这个秦夫人应该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母亲。

  管家见李彻面露不解之色,便出言解释了一番。

  原来秦旌父亲早亡,两个哥哥也是早夭,只留下几个孩子。

  同辈人只剩他一个独苗,是秦老夫人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

  秦旌做官后,也无暇管家中之事,故而仍是秦老夫人主事。

  秦旌不在,秦府当中已无当家的男人,只剩下一群女眷。

  这也是李彻等人来了半天,却没有秦家人前来迎接的原因。

  李彻听后,更是沉默了。

  “还请通报一声,本王想见秦老夫人一面,不知是否方便?”

  管家见李彻如此客气,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殿下在主堂稍候,小人这就去请夫人。”

  李彻点了点头,带着霍端孝等人步入秦家主堂。

  秦家的装修很朴素,不是奉王府的那种朴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朴素。

  就连大梁的木料用的都是最差的,仔细看还能看到些许毛刺。

  在古代,一个寡妇能在京城立足,又拉扯出一位读书人,难度太大了。

  秦家的日子,过得不会太好。

  看到这些,李彻心中五味杂陈,只觉得更难开口了。

  不多时,秦府主堂内已摆好茶水。

  秦旌的老母亲林氏端坐在正位之上,她虽因年迈而肤色干枯,面容依然端正,一看便知曾是个有威仪的主母。

  一旁是秦旌的妻子赵氏,面色柔和却透着隐隐忧虑,她怀中抱着秦旌年仅三岁的儿子秦洛。

  小小的孩童不知所措地看着屋内的陌生人,咬着手指怯生生地躲在母亲怀里。

  “秦府不知何事惊动王爷,实在惶恐。”林氏声音低沉且平稳,语气中不带半分谄媚与惊惧。

  李彻沉默片刻,目光扫向妇人怀中的孩子。

  还好,秦旌还有个后代。

  他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道:“本王今日前来,是为秦旌传一句话。”

  林氏眉头微蹙,似察觉到些许不同寻常的意味。

  她转头吩咐下人不要让家中孩童入内玩闹,这才坐正身体,目光定定地看向李彻:“王爷,何话如此重要,竟是劳您亲自来?”

  李彻一时间竟难以直视她的眼睛。

  他低垂着眼眸,低声道:“秦旌……为国捐躯了。”

  堂中一片死寂,没有人说话,连积年的铜炉里燃烧的炭火发出的噼啪声都无端地刺耳。

  赵氏先是抱紧了怀中的孩子,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一个字。

  她眼圈通红,但那震惊的目光,却死死地看向自己的婆婆。

  出乎所有人意料,林氏没有哭,没有惊呼,甚至没有任何哽咽之声传出。

首节 上一节 304/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