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39节
在庆帝眼中,皇子们......或者说李氏皇族,比整个天下都重要。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痛骂了一顿后,庆帝气消了,反而冷静了下来。
“你不能去。”
“为何?”李霖急切道。
“如今情况不明,敌在暗,我在明,你去送死吗?”庆帝斥责道。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何解?”
庆帝非常推崇《孙子兵法》中的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整本书的精髓,所以总是用这句话考教众皇子。
李霖低着头,颓然道:“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取得必胜的条件,然后才与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既然道理你都懂,为何仍如此冲动?”庆帝摆了摆手,“耐心等着,叛军的动静不会小,不出七日必有消息传来。”
“更何况如今北方仍是寒冬,冬日仓促出兵乃是兵家大忌,更不能妄动。”
冬天出兵一直都是不得而为之的事情,这在古代所有兵家心中都有共识。
庆帝一直不明白,李彻是怎么做到冬天出兵,仍能保证完好的后勤补给,还能屡战屡胜的。
他自问大庆做不到这一点,地方的守备军糜烂,没什么战斗力。
北边的边军要防范边境,决不能轻动。
要想出兵,只能从帝都调禁军过去,这么远的路程,补给问题难如登天。
若非有十足把握,庆帝宁可燕地落入叛军之手,也绝不会匆忙出兵。
说罢,便将李霖和李彻二人赶走等消息去了。
李彻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安慰了李霖一番,这才回到奉王府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霖陷入了焦急的等待,李彻也没闲着。
他心知自己在帝都待不了太久了,只要燕地的消息传来,自己怕是就要陪李霖回去。
于是,他开始加快速度,将帝都这边该办的事情都办了。
他先是去了礼部,将庆帝之前许诺给他的诸国奉上的礼品拿走。
礼部还推三阻四,被心情不好的李彻一个巴掌扇晕了一个礼部郎中,瞬间就老实了下来。
诸国的贡礼不算丰厚,但却很稀奇,甚至还有人送来了狮子和大象。
李彻虽然喜欢稀奇古怪的动物,但考虑路途遥远还要打仗,而且东北那天气也未必能养活,便送还给了宫里。
他更在意的还是各种作物和种子,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虽然其中绝大多数大庆都有,但品种上仍存在着差异,可以用来杂交培养出更高产的种子。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金银财宝、象牙犀角,华而不实的东西,全都卖了换钱。
贡礼的事情处理完后,他又跑了好几次刑部,这次的目标是黎晟手下的那群水匪。
这群水匪常年在湖里讨生活,稍加训练一下就是精英水兵。
就这么砍了脑袋太可惜,不如编入奉军,成为未来奉国海军的班底。
除此之外,李彻在百忙之中抽空去找了霍韬、朱纯等奉王党的主要人物。
随着李彻屡屡立下战功,奉王党急速扩张,自己又常年不在帝都,这才导致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借用自己的名号。
李彻暂定二人负责奉王党事宜,并严格挑选成员,不可再出现借用自己名义的事情。
除了真正利益相关的人外,其他人全部清除出去。
并且在未来几年内进入蛰伏状态,让朝堂上再也看不到奉王一党。
如今的奉王一党名头太盛,甚至一时间能和太子一党分庭抗礼,要说没有幕后推手,李彻都不信。
所谓枪打出头鸟,自己的基本盘在奉国,没必要在这朝堂上和太子打生打死,最终让其他藩王坐收渔翁之利。
先蛰伏下来,静待时机即可。
就这样,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
终于在七日之后,黄瑾来奉王府请见李彻:
“殿下,陛下让您入宫觐见,燕王殿下已经去宫里了。”
李彻微微叹了口气,知道这是燕地的消息传来了。
“本王收拾一下,这就随大伴入宫。”
黄瑾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趁着周边无人之时,小声道:“殿下要当心,事情有变。”
李彻皱眉看向黄瑾,却发现后者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仿佛刚刚的话不是从他口中说出的一样。
事情有变?
有什么变化?就算有变化也是燕国的事情,和自己有何干系?
李彻怀着满腔疑惑,随黄瑾入宫。
进入养心殿的瞬间,就感觉到气氛有些诡异。
庆帝坐在桌案后,李霖则站在下方,两人的眼神都紧紧看着自己。
李彻按捺住心头疑惑,上前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吧。”庆帝的声音有些冰冷,“战报已经到了,黄瑾,拿给奉王看看。”
“是。”
听到庆帝有些冰冷的语气,李彻顿时心感不妙,眼皮狂跳。
他接过战报,小心翼翼地展开,只搭眼那么一看,顿时脸色大变。
却见上面明晃晃写着一行字:
燕军叛,攻山海关,打旗号曰:‘光复桓朝,拥立奉王!’
李彻:???
不是,这对吗?
这怎么闹着闹着,变成我造反了?
第402章 请战!
年后的大庆,有两件大事传得沸沸扬扬。
先是奉王率军征讨高丽,一个月拿下柳京,活捉了高丽国王。
大庆上下欢呼庆祝,无不感叹奉王武德充沛。
李氏皇族的血统强悍至此,出了一个一统河山的千古皇帝还不够,竟又来了一个威震关外的皇子!
然而,还未等人们高兴太久,另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北地传播而来。
燕地叛乱!
燕军从燕藩倾巢而出,打着为前朝复国的口号,袭击山海关!
更要命的是,他们竟然声称拥立有着前朝血脉的奉王为新皇!
一时间,民情激荡,百官动摇,各种流言蜚语纷至沓来,最终传至帝都。
而此时,事情的主人公仍处于懵逼状态。
“不是......这咋扯到我这来了?”李彻哭笑不得,“父皇,这话您信吗?我勾结叛军谋反,图什么啊?”
李霖是自己的盟友,这一点庆帝早就应该看出来了。
自己就算真有反心,只需要说服李霖就好,也没理由勾结叛军啊,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这狗日的反贼当真不当人子,别让自己抓住机会,非得把他切成臊子不可!
庆帝冷哼一声:“朕是不信的,但其他朝臣呢?天下人呢?”
庆帝抿一口茶水,眼神变得严肃:“这就是贼子的阳谋,一来挑拨我们父子关系,二来败坏你二人的名声,三来惹得天下人心浮动!”
“朕还没有老糊涂,何曾看不出此等伎俩?”
李彻和李霖对视一眼,皆是松了口气。
自家便宜老爹还不糊涂,没信了那群天杀的反贼的鬼话。
“父皇英明!”李彻连忙拱手道。
“哼!”庆帝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你们两兄弟锋芒毕露,一个不知道藏拙,一个顾头不顾尾,连老窝都被人家端了。”
“朕就知道,所谓乐极生悲,你们早晚会摔这个跟头!”
李彻撇了撇嘴,没说什么,心里头却是腹诽不已。
当初您看见高丽王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差点没把自己夸成战神转世。
现在出事了,您开始马后炮了,多少沾点双标了吧......
“父皇。”李彻小心翼翼地开口道,“不知山海关情况如何?”
其实相比于山海关,李彻更担心薛镇的安危。
不过他和薛镇明面上的关系还是水火不相容,自然不能名正言顺地表现出关心之意。
山海关若是沦陷了,是大庆的损失,对奉国却是不痛不痒。
叛军哪怕打下了山海关,沿着自己修的路杀到了朝阳城,也就是去送了一波人头。
不是李彻瞧不起燕军,就他们那些武器装备,平原上的战斗尚有一丝胜算。
若是想不开,作死去攻打朝阳城,怕是连朝阳城北门一里外的工厂都拿不下来。
因为那家工厂是火药司......
庆帝开口道:“放心吧,朕建山海关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银子,也不是个摆设!”
“虽说山海关南面的城墙薄弱,但也不是几个乱臣贼子能随意拿下的,只是突然被偷袭损失了些兵力。”
“薛镇为人谨慎,他只会死守山海关,绝不会出兵燕地。”
李彻闻言稍稍松了口气。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